-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4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 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 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 生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 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 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 基础作用。 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 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 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 0 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 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虽然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教学经 验,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本单元教材遵循人类认识较大数的一般规律,尊 重儿童的认数特点,编排九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万以内数的知识,具体安排 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 1 直观认识几百和几百几十几例 2 三位数的意 义(组成) 直观认识一千例 3 三位数的读与写例 4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练 习三 练习三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和读写(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 排例 5 认、读、写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 0 的四位数,末尾有 0 的四位数例 6 直观认识一万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例 7 认、读、写中间有 0 的四位数例 8 比较万以内数 的大小例 9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练习四 练习四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读写与求近似数单元复习整理并应 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大数的主要障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 全单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编排,例 1~例 4 集中教学三位数,帮助学生初 步建立“千”的观念。例 5~例 7 集中教学四位数,让学生初步认识“万”。例 8 和例 9 则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结合起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与求近似数。这种知识 结构与过去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认、读、写分开安排, 降低了学生认知的坡度,有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比较数的大小和求近似数,三 位数和四位数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依据数的组成作出判断,合起来教学, 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 慧和传统文明。由于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已越来越少,离开小学数学教学也有较 长时间了。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本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 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 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 1 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 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1. 教学千以内的数,调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设计符合儿童认数特点的 教学线索与方法。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学生陆续经历了认识 10 以内的数、认识 11~20 各数、 认识 100 以内的数等过程,初步积累了利用数珠、小棒、计数器等表示数的经验, 初步形成了联系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学 万以内数认识的可用资源。教材设计的认数教学线索与方法,遵循儿童的认数特 点,使已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1) 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位数,用教具和学具表示三位数,让学 生直观感受三位数的意义。 直观认识三位数编排两道例题,例 1 里的数是整百数和几百几十几的数, 例 2 和“想想做做”里出现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这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例 1 利用女孩量身高和介绍电风扇价钱等实例,把学生带进学习三位数的 情境中。利用教具、学具表示三百和三百二十四,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数的组 成,体会其意义。 在教学 100 以内数时,小棒是最主要的教学和学具。因为小棒容易数、容 易摆、容易捆,1 根小棒表示一,10 根小棒捆成 1 捆表示 10 个一是 1 个十,几 捆或 10 捆小棒表示几十或一百。这种方式表示数,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形成 100 以内数的概念。然而,教学万以内的数,如果再用小棒做教具和学具,就不 太方便了。为了直观表示万以内的数,教材选择小方块为教具和学具。具体地说, 1 个小方块表示一,10 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 1 个十,10 条小方块拼成一片表 示 1 个百。 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方块表示的数,教材指出每一片都表示一百,3 片是 3 个 一百,即三百。在教学 100 以内的数时,已经在计数器上建立了百位,并且用百 位上的 1 个珠表示一百。现在表示 3 个一百,很自然地应在百位上拨 3 个珠。学 生看着 3 片小方块和计数器百位上的 3 个珠,能够体会到 3 个一百是三百。这就 直观形象地体验了三百的意义。 例 1 接着呈现由 3 片、2 条和 4 个小方块合起来的图,要求学生思考一共有 多少个小方块。他们已经知道 3 片是 3 个百,而 2 条、4 个表示多少还不清楚。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这样想:1 片小方块平均分成 10 条,也就是 1 百平均分成 10 分,得到 1 条小方块,所以 1 条小方块表示 1 个十;1 条小方块平均分成 10 份, 也就是 1 个十平均分成 10 分,得到1个小方块,所以 1 个小方块表示一。学生 看懂图画里的 3 个百、2 个十和 4 个一,就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教材里“蘑 菇”卡通的讲述“3 个百、2 个十和 4 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是学生对这个 数的直观认识,是对几百几十几的意义的初步概括。 例 2 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直观认识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 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比用小方块表示数方便,而且比小方块抽象。所以,例 2 直接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学生可以一边拨珠,一边说出所表示的数。其中第(1) 小题是“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所涉及的都是几百几十的 数。教材用计数器图给出开始的三百五十和结束的四百六十,让学生注意到计数 器的个位上没有拨珠,所表示的数都是几百几十。当数出三百九十以后,接着的 数是多少?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和交流。计数器的十位上再拨 1 个珠,这时十位 上就有 10 个珠,10 个十是 1 个百,这个数是四百。 例 1 和例 2 后的“想想做做”第 1 题,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个一个地从七 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其中有几个数是八百零几。认识几百零几的数,是这道 题的主要内容。在拨珠与数数的过程中,七百八十九添 1 是多少?七百九十九添 1 是多少?八百如何添 1、添 1 以后是多少、这个数怎样说?这些都是教学要注 意的地方。 (2) 设计认识一千的两条线索。 一千是一个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认识三位数以后,有条件认 识一千,他们继续学习更大的数也必须认识一千。例 2 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千, 编排了两条认数线索,让学生体会一千有多大,学会用学具表示一千。 一条线索是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九百九十九添上 1 是一千。教材画 出的计数器上,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有 9 个珠,表示九百九十九。如果再添上 1,个位上是 10 个珠。已有的经验是 10 个一变成 1 个十,十位上就是 10 个珠; 10 个十变成 1 个百,百位上就是 10 个珠。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为此在百位的左边新增加一个“千位”,这个数位上的 1 个珠表示一千。 另一条线索是看着小方块一百一百地数,1 片小方块表示一百,几片小方块 表示几百,10 片刚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由此得出“10 个一百是一千”。 上述的前一条线索,是逐一计数,即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助于 学生体会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后一条线索是按群计数,突出了计数单位以及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这两条认知线索,使“千”的教学更加丰满。 (3) 拨数、写数、读数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数的概念,让学生探索读 写数的方法。 例 3 主要教学三位数以及一千的读、写。由于读数与写数都离不开数的组 成,而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最本质的内容,所以例 3 紧紧扣住数的组成,把拨数、 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读写 100 以内数的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以 及一千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通过前面两道例题的学习,已经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例 3 以此为起点,在计数器上分别呈现五百、五百三十四、一千等三个数。要求学生 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也拨出这三个数,体会并讲述各个数的组成。教学应注意到, 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学具表示数的意义,也要求他们说出数的组成,以表达自己对 数的理解。 “读数”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连贯地说出数的组成。例如,5个百、3 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百三十四”。学生应该能读出学具上表示的数, 也应该能读出用数字写出的数。 “写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照着计数器上拨的珠写出相应的数, 一种是根据数的组成写出数。例 3 注意到这两种情况,让学生先在计数器的下面 写数,再根据数的组成写数。写数的要领是“哪一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这一位 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学生比照着计数器上 拨出的珠写数,能够体会到这些要领。他们在根据数的组成再次写出这个数时, 对要领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 5 个百是五百,1 个千是一千,这些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以及几百几十几的 读写,安排在例题中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读数的方法和写数的要领。而几百几 十的数和几百零几的数,在“试一试”里读写,只要运用例题里的读数方法和写 数要领。无论例题还是“试一试”,教材都把读数与写数留给学生完成,使他们 有条件进行这些尝试,这是因为学生有读写 100 以内数的经验可以利用。 例 3 后的“想想做做”第 1 题在数轴上整理整百数和一千,要让学生注意 到两点:一是 1000 排在 900 的后面,是 10 个 100;二是排在 500 后面的数离 1000 比较近,接近 1000。第 5 题的每个数里都有一个“3”,但各个数的“3”所在的 数位不同。“3”在个位上表示 3 个一(即 3),“3”在十位上表示 3 个十(即 30), “3”在百位上表示 3 个百(即 300)。要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计数法 的位值规则。 (4) 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 从表示数的角度来看,算盘和计数器有相似之处,它们上面都能确定数位, 都是用“珠”表示数,都能直观显示数的组成。最大的不同是计数器的每一个珠 只表示 1 个单位,而算盘的每一个下珠表示 1 个单位,每一个上珠表示 5 个单位。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 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 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 例 4 向学生介绍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① 介绍算盘的结构。算盘由框、梁、档、珠四个要件构成。教材在算盘图 上指出这四个要件。其中,梁上面的珠叫上珠,梁下面的珠叫下珠。 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 2 个上珠和 5 个下珠,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 1 个上珠 和 4 个下珠。教材选择后一种算盘,它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 ② 介绍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规则之一是:算盘上记数,算珠要靠梁。即 上、下珠靠框则不表示数,上珠往下拨靠梁,下珠往上拨靠梁,才表示数。规则 之二是:1 个下珠表示 1,1 个上珠表示 5。利用下珠能够表示 1、2、3、4,利 用上珠能够表示 5,上珠和下珠同时使用,能够表示 6、7、8、9。 学生初步接触算盘,难点就在于它的 1 个上珠表示 5,表示 6、7、8、9 既 需要上珠,也需要上珠,需要上、下珠的结合使用。 ③ 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首先要在算盘上确定数位,可以任意选 择一档作个位,也可以把算盘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从个位起,向左依次是十位、 百位和千位。其次要从高位到低位表示数。三位数一般先拨百位上的珠,再拨十 位上的珠,最后拨个位上的数。然后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三位数。 教材在算盘图上分别表示出四、三十七、六十、八百零二、九百等数,里 面有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要求学生说出算盘上表示的这些数,并在自己的 算盘上拨出这几个数,帮助他们逐步适应 1 个上珠表示 5,学会在算盘上拨珠表 示数。 “试一试”要求这生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两、 三位数的组成,形成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技巧。学生进行这些活动的速度不要太快, 应一边拨一边看,想数的组成并说出算盘上的数,在下珠已经满“4”,继续添 1 时,想一想怎样拨?在一档已经拨了 9,继续添 1 时,想一想怎样拨?体会算盘 上的“5 个一是 1 个 5”“10 个一是 1 个十”“10 个十是 1 个百”“10 个百是一千”。 练习三配合例 1 到例 4 的教学,着重练习三位数的组成与读写。其中第 4 题是口算几百加几十以及相应的减法,应该结合数的组成思考得数。例如,300+20 是 3 个百与 2 个十合起来,得 320;320-20 是从 3 个百与 2 个十里去掉 2 个十, 得 300;320-300 是从 3 个百与 2 个十里去掉 3 个百,得 20。第 9 题在计数器上 拨 5 个珠表示三位数,这是一道很有趣的题。能表示的三位数有几百几十几、几 百几十、几百零几等,有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四百多以及五百等。这些数 各不相同,其原因是各位上的数都不相同。学生明白这点原因,对十进制计数法 就多了一分体验。用 5 个珠在算盘上能表示更多的三位数,如果学生有兴趣,不 妨试一试。 2. 教学四位数和一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给他们更大的自主 学习空间。 例 5~例 7 在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四位数的知识,教材有两点变化:一是把 算盘作为认数的主要教、学具;二是压缩进程,把直观认识数、理解数的组成与 读数、写数等内容同步教学。 (1) 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试着读数和写数。 教材分两段教学四位数,先认识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 0 的四位数以 及末尾有 0(个位上是 0 或个位、十位都是 0)的四位数,再认识数中间有一个 或连续两个 0 的四位数。 整千数是四位数的最基础的知识。例 5 教学的第一个数四千是整千数,四 位数的教学从整千数切入,有三点原因:第一,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理解了它 的意义,掌握了它的读写,接着学习整千数,理解几个一千是几千,写出和读出 整千数应该是很顺的。第二,几千是四位数里的新知识,而四位数的百位、十位、 个位上的数都是三位数里已经认识的,让学生认识几千,并与三位数联系起来, 就掌握了四位数的知识。第三,在计数器上表示四千,分析其组成和学习其读写 方法,都要把注意集中在千位上,从千位拨起、从千位说起、从千位写起,蕴含 了从高位起的读写规则,这是认识非整千数时十分需要的习惯。 照教材的样子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是认识四位数的关键。例 5 和其后的“试 一试”教学七千二百五十三、六千三百五十和二千七百,这些数都用算盘图呈现。 教材要求学生照样子在自己的算盘上拨一拨,引导他们分析数的组成。学生体会 到数的组成,就理解了数的意义,也感受了数的读法和写法。 照样子拨数,必须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例如,拨七千二百五十三,依 次在千位上拨 1 个上珠和 2 个下珠,表示 7 个千;在百位上拨 2 个下珠,表示 2 个百;在十位上拨 1 个上珠,表示 5 个十;在个位上拨 3 个下珠,表示 3 个一。 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拨珠,数的组成就很清楚了,把这个数写成 7253,读作七 千二百五十三,也不会有困难了。 (2) 按两条线索教学一万,形成数位顺序表。 例 6 安排三次在算盘上拨数和数数的活动。第一次从三千六百起,一百一 百地数到四千三百,涉及的都是几千几百的数。第二次从七千五百五十起,一十 一十地数到七千六百二十,涉及的都是个位上的 0 的数。第三次从九千九百八十 九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涉及的数的各位上大都不是 0。上述各 数都是例 5 教过的四位数,但巩固并发展了例 5 所教学的知识。 例 6 的重点是教学一万,它既是一个数,也是一个计数单位。教材像教学 一千那样教学一万,也编排了两条认知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在算盘或计数器上,给九千九百九十九添 1,依次把 10 个一 变成 1 个十,10 个十变成 1 个百,10 个百变成 1 个千,10 个千变成 1 个万。学 生从中能体会到一万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是相邻的两个数。 第二条线索是看着表示一千的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出“10 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从中能理解“千”与“万”之间的进率。 在教学一万以后,例题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这是小学数学教材里第 一次出现的数位顺序表。在此之前,数位顺序一般表现在计数器或算盘上面,计 数器上的“千”既有那一杆是千位的意思,也有那一杆的计数单位是千的意思。 现在出现数位顺序表,把数位顺序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知 道已经学习了哪些数位,数位之间是怎样的顺序,并把这些知识牢固地保存在自 己的认知结构里。 (3) 认、读、写中间有 0 的四位数。 例 7 教学的数,中间(百位、十位)有一个 0 或两个 0,这是学生学习的一 个难点。教材仍然让学生在算盘上,照例题的样子拨出四千零六十和七千零三, 在拨数时了解它们的组成。学生先对照着算盘表示的数,从高位到低位写出每一 位上的数,再依据数的组成写出数,能够体会到写数的要领:哪一位上有几个单 位,就在这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教学时 要适当帮助学生读中间有 0 的数:数中间的“0”应该读出来,无论数的中间有 一个 0 还是有两个 0,都读一次“零”;数末尾的“0”一般不读。 例 7 后的“想想做做”第 2 题,对齐着数位顺序表的各个数位写出三个数, 要求学生对照着数位顺序表分析数的组成并读数。这比看着算盘上的数抽象一 些,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数的能力。其实,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数和写数,也 只是一个过渡。学生最终要把数位顺序想在脑子里,并自主进行认、读、写,这 才是教学的目标。第 5 题口算几千加几百和相应的减法,能够强化对几千几百的 认识。要引导学生联系数的组成思考得数。 3. 在开放的情境里比较数的大小。 把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四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教学,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原理和方法是一致的。只 要在比较两个百以内数大小的基础上,完善比较方法、丰富比较经验,以适应各 种情况。合起来教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如果把比较三 位数的大小与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分开教学,容易遗漏一个三位数与一个四位数的 比较,造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里的一个空白点。现在合并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 小,以比较四位数为主,兼顾三位数,能弥补这个空白。 例 8 设计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开展比较活动。 首先,例题的题材是开放的,分别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 器四种商品的价钱,依次是 2530 元、980 元、2350 元和 3180 元。这四种商品的 价钱可以两两相比,先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再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 钱,然后由学生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比价钱。这些比较里,有千位上数不同的四 位数、千位上数相同的四位数、三位数与四位数等各种情况,有利于完整地教学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其次,比较的思路和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和个性特 点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正如比较 2530 和 3180 的大小,有人会想 2530 是 2 千多,3180 是 3 千多,得出 2530 小于 3180。有人根据两个数的组成,直接 比千位上的数,得出 2530 小于 3180。学生中还可能有其他想法,在班集体里, 方法一定是多样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方法,尊重他们的思考。 另外,自己选两种商品比较价钱也是开放的。有人会仍然比较两个四位数 的大小,重温前面的比较方法,有人会选择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体验“位 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最后,个人积累的体验是开放的。例题问学生“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引导他们反思并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 几个要点,例如,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如何比较大小?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如何比较 大小?另一方面不要以条文式的方法去限制学生,要允许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 使用自己的方法。 例 8 后的“想想做做”里,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很多”“少一些”等 词语描述数与数的大小关系,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便于交流。这些词语曾经在 100 以内数的范围里用过,现在应用于万以内的数。随着数的范围扩大,词语含 义的相对性越来越大,学生对此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他们的数感也 会随之得到发展。 4. 初步认识近似数。 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数,只要知道大约多少就够了。例如, 某小学大约有 1000 名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学校食堂每天大约用大米 150 千米。 这里的 1000 名学生和 150 千克大米都是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精确数的数,通 常是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或整亿的数,读、写都比精确数简便。使用近似数 方便了描述与交流,便于解决问题。善于使用近似数是具有良好数感的表现之一, 也是以后进行估算所需要的基础。 小学数学分两次教学整数的近似数。本单元是第一次,仅是初步认识。教 材里没有出现“近似数”这个词语,也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通过 某些三位数接近几百、某些四位数接近几千,得出这些数的近似数。同时,让学 生认识约等号,并用它来表示近似数。 例 9 分三步教学近似数的初步知识。第一步给出龙岗小学有学生 695 人, 东山小学有学生 703 人,提出问题“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各接近几百人”,从而创 设认识近似数的情境。第二步要求学生联系三位数的知识,得出两个学校的学生 数都接近 700 人,通过“比 700 少一些”“比 700 多一些”,初步体会“接近 700” 的含义,体验找到“接近 700 的数”的思考方法。第三步教学约等号的知识,指 出这个数学符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和用法。 “接近几百”既是三位数的近似数的含义,也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思考 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迁移到求四位数的近似数上面。“试一试”让学生写出 2016 人大约是几千人,就要想“2016 最接近几千”。 教材希望“接近几百”是学生的体验,不是强调使用某种方法的判断。“想 想做做”第 1 题,在数轴上表示出 500、510、520…600,让学生体会哪几个数 接近 500,哪几个数接近 600。虽然不讲“四舍五入法”,学生仍然能体会到 510、 520、530、540 都小于 550,接近 500;560、570、580、590 都大于 500,接近 600。他们从这里获得的体验,将会有效支持他们求三位数或四位数的近似数。 教材十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近似数,让学生感受近似数能应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例如,配合例 9 的“想想做做”第 4 题给出四个村的植树棵数 4095、 3880、3016、4980,要求学生先说出每个村大约植树几千棵,然后寻找哪两个村 植树的棵数差不多,并把四个村植树的棵数从小到大排列。显然,这里利用近似 数,找差不多的两个数,以及按大小次序排列四个数会方便许多。又如,单元复 习第 7 题,给出书店四天售出书的册数 5015、5972、3107、4890,要求学生寻 找第几天售书的册数与第一天差不多,第几天售书的册数比第一天少得多,如果 利用近似数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也会方便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