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2《减法》 第4课时教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材第23、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黄色、红色花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校每周三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已经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情景图) 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我们只知道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 自主探究 师: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 生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 生3:我觉得“二班比一班多”是关键,因为只要二班的多,那就要在一班的基础上加上多出的部分。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摆12个黄色的花片表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然后我们用红色的花片表示二班的小红旗数。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在摆红色花片的时候就要比黄色的多摆出3个,那么求二班的小红旗数就要用加法,也就是12+3=15(面)。同学们,自己一边说一边再摆一遍试试。 学生尝试操作讲解,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想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扶”到“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1.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过去解答这类问题一般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别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猜猜我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会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B类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2)裤子比裙子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8-29=29 78-59=19 65-26=39 B类:(1)50-37=13(元) 答:上衣比裤子贵13元。 (2)65-37=28(元) 答:裤子比裙子便宜28元。 (3)答案不唯一,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 50+37=87(元) 教材习题 第24页“做一做” 鸡蛋:25+8=33(个) 鹅蛋:25-12=13(个) 答:鸡蛋有33个,鹅蛋有13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