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案+教学精彩片段+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案+教学精彩片段+反思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活动分析:‎ 幽默诙谐的漫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选自徳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漫画由六幅图组成,其中最后一幅图是空白的,要求学生继续想象补充,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借助漫画,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通过猜测爸爸去了哪里,推荐最有趣、最合理的故事结局;二是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重难点:‎ ‎1.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父与子》中的几个漫画故事,简介、欣赏漫画。‎ 导语:这几个故事出自一本非常有趣的、誉满天下的连环漫画书——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 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这本书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父子间的一个个小笑话。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看了它都会开怀大笑。漫画还充分展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今天老师把这对父子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这节课就请这对父子为我们演绎一段精彩的故事吧!‎ ‎2.板书本次交际话题:看图讲故事。‎ 二、欣赏漫画,了解图意 ‎(一)观察 方法指导:看图要仔细,先整体观察,再一幅一幅地观察,说一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并根据图意展开想象,最后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1.观察第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指导学生思考:现在是什么时候?家里正准备干什么?既然是父与子的故事,那儿子怎么不在呢?儿子去哪里了呢?妈妈会说什么?爸爸是怎么做的?‎ ‎2.观察第二、三幅图。‎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爸爸去找儿子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在哪里找到儿子?找到儿子时他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2)词语运用。‎ 教师指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儿子看书的状态。(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3)看图,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这个爸爸,你会对儿子说什么呢?你要是儿子,你又会怎么做?最后爸爸发现了什么?这时候爸爸会是什么表情呢?‎ ‎3.观察第四幅图。‎ 思考:第四幅图与第一幅图的场景相似,妈妈会对儿子说什么呢?‎ ‎4.观察第五幅图。重点观察妈妈的手势和饭菜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心理状态。‎ ‎(二)讲述 ‎1.小组合作,按顺序一幅一幅交流前五幅图的意思。要求:‎ ‎(1)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 ‎(2)小组成员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明确每幅图的意思:‎ ‎(1)第一幅图:晚餐时间到了,饭桌前不见儿子,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 ‎(2)第二幅图:爸爸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正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书。‎ ‎(3)第三幅图:儿子离开房间去吃饭,爸爸却被书吸引住了。‎ ‎(4)第四幅图:儿子和妈妈准备开饭,在饭桌旁等了很久,饭菜都凉了,却不见爸爸回来。‎ ‎(5)第五幅图:妈妈又让儿子去叫爸爸来吃饭。‎ 三、展开想象,补充完整 过渡:漫画的最后一格画面留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爸爸可能去了哪里?他又在干什么呢?‎ ‎1.学生讨论,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由小组长综合组员的建议,选择一个最有趣的想法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哪个想法最有趣。‎ 预设:生1:我觉得爸爸一定是被那本书吸引住了,也趴在地上看书呢!‎ 生2:我认为爸爸被书吸引住了,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儿子看着爸爸,也忍不住了,干脆和爸爸一起趴在地上看起书来,他们都忘了吃饭。‎ ‎2.教师出示漫画原图和题目《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让学生梳理整个故事。‎ ‎3.补充细节,形成故事。‎ 过渡:我们刚才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故事,大家认为怎样才能讲好呢?(学生交流)‎ ‎(1)以第二幅图为例,出示不同的句子,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哪一段好,好在哪里。‎ 句①:爸爸走进房间叫儿子吃饭。‎ 句②:“儿子!吃饭啦!”爸爸一边喊,一边来到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他看得那么入神,连爸爸的喊声都没听到。‎ ‎(2)方法指导: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除了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之外,还要丰富画面内容,加上动作、语言、神情的描写,还可以把人物心里想的什么也讲一讲。比如描述第二幅图时,我们要把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的样子讲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也产生好奇的心理,想去看那本书。‎ ‎(3)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想象画面,补充细节,比比谁讲得更精彩,谁的想法更奇妙。、‎ 四、多维互动,形成能力 ‎1.学生自由练说讲故事。‎ ‎2.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每个人都讲一讲,大家提建议,看看谁说得流畅、完整、准确,并整理出组内最满意的故事。‎ ‎3.小组汇报成果。‎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讲故事,其余的人听后进行评价。汇报前教师指名说一说汇报的要求,如:说的同学应该举止大方、语言连贯、吐字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4.展示表演。‎ 各小组选派一人扮演“爸爸”,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儿子”,进行汇报表演。每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一组,最后评出“最佳演员”以及“最佳搭档”,进行适当奖励。‎ 五、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1.画一画,创作一个漫画故事。‎ 提示:《父与子》漫画记录了父亲与儿子之间快乐的点滴,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一定也有许多快乐的瞬间,可以试着选取一个生活片段画一画,还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合作画哦!‎ ‎2.讲一讲,把今天学的漫画讲给父母听。‎ ‎3.看《父与子》这本漫画集,尝试遮住最后一幅图,猜测接下来故事会怎么样。‎ ‎◆小组交流漫画结尾(教学重点)‎ 生:我们组设计的结尾是:儿子回到房间一看,爸爸正坐在椅子上等着他呢。儿子奇怪地问:“爸爸,你怎么不吃饭呀?”爸爸微笑着说:“吃饭等人的滋味不好受吧?”‎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结尾有趣吗?‎ 生1:我觉得挺有趣的,爸爸用同样的方法教育了儿子。‎ 生2:我们组也是这样认为的。‎ 师:设计得好!爸爸借这个小插曲教育了儿子。还有哪组来汇报?‎ 生:我们组设计的结尾是:儿子走到房间发现爸爸不在这里,他到处找,终于在书房看到了正在工作的爸爸。儿子吃惊地说:“爸爸,您怎么不去吃饭就开始工作了呢?”爸爸也吃惊地说:“什么?我不是吃过饭了吗?”‎ 师:真不错,这个故事里的爸爸工作忘我,比较“健忘”。谁来评一评?‎ 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结尾挺有趣的。而且这个故事里的爸爸有点儿像牛顿,牛顿请客人吃饭,结果他自己忘了吃。‎ 生2:我们组设计的结尾是:儿子走进房间,看见爸爸正趴在他趴过的地方聚精会神地看自己刚才看的书。因为第三幅图上画着,儿子走出门去,爸爸却弯着腰看起了地上那本书,所以我们觉得爸爸也被书迷住了。‎ 师:掌声鼓励,你们组能联系前面的漫画内容来想象,真会思考。‎ 赏析:漫画虽然有结局,但学生的想象应该是开放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推荐“有趣的故事结尾”活动。学生积极思考,续编的故事结局富有创意,充满了灵性与智慧。另外,教师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积极表达、倾听、应对,使得多种交际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本次口语交际是看图讲故事,既要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形成讲述小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本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低年级学生还是形象思维,在活动开展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图片开展教学,因此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先从观察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看懂图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把五幅图连起来说一说,让学生通过逐一解决问题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学生自己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2.看图说话不仅要看懂图意,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还要有合理的想象,这样才能使说出来的故事充满灵气。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想象、推测,想象人物会说什么,会想什么,会有什么动作,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为学生能讲好有趣的故事打好基础,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在讲述图意时,我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能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行观察、说话,有助于学生互相倾听、互相指正、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