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案 (20)
14 小蜗牛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 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2~4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 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分别描述:春天来了,住在树林旁边的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看小树发芽;夏天到了,小蜗牛在树林里看见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草莓;秋天的时候树叶变黄、地上长着蘑菇;冬天来临,地上白雪覆盖。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学生的写字姿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字词教学 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这些生词,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 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 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 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末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 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都是合体字。“对”字和“妈”字有点像,左窄右宽摆放好,仔细观察作比较,穿插避让懂礼貌。师范写提示:“对”字中的“又”捺笔变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竖钩直直往下走,点要落在中心上。“妈”字共6画,“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全”字上面是“人字头”,盖住下面的偏旁,“王”的一横中线摆,一竖中线立起来,最后一横要舒展。“回”字的“国字框”要又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横画平稳字端正,四横四竖放均匀。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此外,“呀、吧”这2个字都和语气有关,结合文中出现的其他表示语气的词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认一认。“呀”也可和“芽”比较识记。 认读“孩、发、久、变”4个字,通过比较课文几幅插图中事物的变化,读一读字词、认一认事物。如蜗牛妈妈叫小蜗牛孩子,随机学习“孩”;小树长出了新芽的过程就是“发芽”;小蜗牛爬得真慢呀,用了很长时间才回来,从第1幅图的小树发芽、第2幅图的碧绿的叶子、第3幅图的树叶变黄到第4幅图的树叶全掉了,小树林发生了“变化”,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好久”。 2.阅读教学 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教材中的插图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也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努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和小蜗牛的天真可爱。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典型的童话语言,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句式一致,有利于开展语言学习,要连起来进行整体训练。 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3.表达运用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充满童趣,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分析讲解,只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特点即可。可以借助图片,采用图片和文字连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弄清四季代表性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仿照文中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 来表达更多事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课文中出现了“吧、呢、哦、呀”这些语气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再来说说,用上这几个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碧绿碧绿”这样的叠词,也可以在句式中练一练。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块一 趣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谜语,指名学生读谜面,其他学生猜一猜谜底。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交流谜底,师出示蜗牛图片并板书:小蜗牛。认读生字“蜗”。 3.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有条理地介绍小蜗牛的样子,并说说自己对小蜗牛的认识。 小蜗牛的头上长着一对细细长长的触角,它的身体软软的,背上有一座小房子,那是它的壳。 4.过渡:小蜗牛真可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之间发生的故事。(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没有全文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注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遇到不认识又没注音的地方借助插图大胆猜读。 3.交流识字情况。 (1)圈画出文中注音的生字,课件出示这些注音生字。 住 孩 玩 吧 发 爬 呀 久 回 满 碧 哦 已 经 摘 颗 全 变 盖 掉 待 ①带上拼音拼读,注意读准字音。本课是教材首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出了部分生字的拼音。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适时正音。 “住”是翘舌音。 “吧、呀”是语气词,读轻声。 “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 ②去掉拼音认读。 ③小组开火车读。 (2)同桌互读互查,交流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法认读“爬、住、回、呀、吧”。 ②对比识记: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结构不同,“王”字的形状也不同。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 4.观察比较,书写生字。 (1)学习“对、妈”这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提示学生注意汉字作为偏旁后的字形变化。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对:“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 妈:“女”字的横变为提,从横中线起笔,右侧的“马”,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 ①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学生一起书空笔画笔顺。 ②师范写,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跟写。 ③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教学“全、回”两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合体字。出示书写指导。 全: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 回:全包围结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 ①师范写“全、回”,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 ②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 板块三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 1.引入:现在生字朋友们都藏在了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并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生再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边读边标出课文的段落序号。 (2)找出教材中四幅插图分别对应的自然段。 3.交流阅读成果,了解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6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7、8自然段。 4.课件展示小树发芽的图片,出示第1、2自然段的内容。 句段1: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1)图文对照,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思考:春天除了草芽,还有什么别的景物吗? 5.学习第3、4自然段。 句段2: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1)引导学生从“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中的“爬呀,爬呀”、“好久”感受小蜗牛动作的缓慢。 (2)思考:夏天除了满树的绿叶、草莓,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6.学习第5、6自然段。 句段3: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1)思考:“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我们的秋天还会是什么样子呢? (2)指名学生朗读。 7.学习第7、8自然段。 句段4: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思考:“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从这段话里,你感受到冬天有什么特点? 能感受到冬天是多么寒冷,小动物都要冬眠了。 (2)同学们交流:我们的冬天还会是什么样子呢? 8.师生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文本,将课文读流利。 9.小结: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并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板块一 复习导入,谈话激趣 1.识字小游戏:蜗牛爬上树。 住 孩 玩 吧 发 芽 爬 呀 久 回 全 变 (1)小蜗牛想要爬上葡萄树吃葡萄,可它爬得太慢了,需要小朋友们帮帮忙。小朋友们读对了生字,蜗牛就可以爬快一点,早点吃到成熟的葡萄。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蜗牛的故事吧。 板块二 创设情境,梳理情节 1.可爱的小蜗牛家住在哪里呀? 句段: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1)指名朗读。 (2)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发生的地点。 2.过渡:蜗牛一家很爱这片小树林。它们给小树林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很多照片的顺序不小心被打乱了,小蜗牛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把这些照片重新排列。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照片,并打乱四季顺序,请学生思考如何重新排列。 (2)对照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蜗牛全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春天,小树(发芽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小树林里去玩)。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摘几颗草莓回来)。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蜗牛妈妈让小蜗牛(采几个蘑菇回来)。冬天,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待在家里过冬)。 3.感受变化,认识四季。 (1)课件出示。 春天,小树发芽了。 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秋天,树叶全变黄了。 冬天,树叶全掉了。 ①学生自由朗读以上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蜗牛在爬呀爬呀的过程中,小树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师生再次合作读相关句子,感受树木变化。 (2)课件出示。 夏天,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 秋天,地上长着蘑菇。 冬天,地上盖着雪。 ①男女生合作读。 ②说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地上的变化。 4.联系生活,训练语言。 (1)过渡: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和小蜗牛一样,经历了四季的变化,你注意到了身边的哪些事物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试着说一说。 (2)教师可提示学生一些四季中的常见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行练习。 (3)全班交流。 板块三 学用结合,丰富语言 1.过渡:小蜗牛本来想去看看春天的小树发芽,可是它到达时,已经是夏天了,小树都长满了叶子。小蜗牛走得好慢呀!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看出小蜗牛行走得十分缓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书中画出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比较感悟:反复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小蜗牛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1)引导学生体会连用两个“爬呀”,感知蜗牛爬得很费力,爬的时间长。 (2)拓展练习:你还能把类似这样的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说吗?比如:写呀,写呀;练呀,练呀;找呀,找呀……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到过吗?用其中一组说一句话。 (3)思考:两个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说和单独说,有什么不一样? 3.角色朗读,以读促读。 (1)课件出示蜗牛妈妈说的话,练习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妈妈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 句段1: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句段2: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句段3: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句段4: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①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用上“已经”和去掉“已经”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再读读妈妈的话,读完请同学评价。 突出“哦”,读出妈妈的慈爱;突出“已经”,读出妈妈要表达小蜗牛用的时间很长,错过了一个季节的意思;突出“快去”,读出妈妈的着急。 (2)课件出示小蜗牛的话,练习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小蜗牛的天真、可爱。 句段5: 妈妈,小树上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句段6: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句段7: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4.配音游戏。(分角色朗读) (1)文中有两个角色,你喜欢哪一个?谁愿意读旁白部分?试着分角色读一读吧。 (2)提示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以及小蜗牛说话时的天真、可爱。 (3)评议、交流。 5.思考:小蜗牛完成了妈妈交代的任务了吗?为什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6.小结:小朋友们,小蜗牛用它慢慢的足迹,给我们展现出了美丽的四季景象,希望我们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每一个美丽的季节。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小蜗牛要把握时机 2.总结:小树林里四季的景物真美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和小蜗牛一起欣赏这些美景吧! 3.拓展儿歌,并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 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 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 白雪盖住地面,冬天全变不见。 完成对应训练。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故事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教学时以图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大胆猜读生字,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 1.多种方式识字。借助图画大胆猜读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可通过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渗透看图猜字的教学内容,为后面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题做好铺垫。巩固猜读成果,顺利识字,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本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部分难字注音了,这是一种有梯度的安排。一年级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是主要方法,可让学生按照圈一圈、拼一拼、认一认等方法,与同桌交流识记生字,再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2.循序渐进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图画识字后读准字音;再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图画配对,借助图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先指名读,再同桌读;接着让学生将图片排序,对比读小树林中树木及地面变化的句子,引导再读;最后分角色读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读出角色语气,读出角色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语气把握得准确、到位。 3.归类对比书写。本课要求学生书写的字结构不同,书写要点也各不相同。引导学生归类对比,发现“对、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对”字中的“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全” 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全包围结构的“回”字,国字框要写得宽且扁,竖画稍微往里斜。可以借助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字形结构中偏旁的书写特点,增强学生记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