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 ▏沪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 ▏沪教版

‎《连加、连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10以内的数加减法的内容。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加法与减法,并理解掌握了加法添加,以及减法求剩余在生活中的含义。因此,本节课主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且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为之后加减混合运算做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学习过添加的加法,求剩余的减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并且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两步计算,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连续行为,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 初步学习交流生活中具有连加、连减计算行为的情景。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主要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小鸟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及列式计算。 ‎ ‎2、观察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的意识。 ‎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PPT出示加法与减法的算式。让学生通过对加减法的练习进行回顾,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 1.加法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鸟的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图意,用“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1只”这一样的语言描述。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欲。再同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这三幅图的连续性,初步感知连加的意义。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2+3+1,并提问这样的算式应该怎么算,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最后小结加法连加算法(一般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把算出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2+3+1=6让学生再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算式的读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的含义以及对于连加算式的认识。最后,再提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连加”并且解释想这样有两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什么是连加。‎ ‎2.减法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样通过小鸟情境图,让学生描述三幅图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且让学生合作探究算式6-2-1应该怎么算?在交流时强调第二步再算几减几。强调计算的顺序,从左往右。最后小结连减得算法,以及揭示课题连减。并且解释“像这样有两个减号,连续相减的算式叫连减”,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什么是连减。‎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通过4道连加、连减的算式计算,让学生练习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的顺序。通过两道连续加法的题目,让同学观察,怎么样可以把算式写的更简洁,可以用到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而让学生对连加、连减知识加深印象,为后续解决连加、连减问题做铺垫。看图编故事,让学生感知出来添加,减去。合并,求部分也可以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来解决。‎ ‎(四)课堂总结,回顾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帮助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