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就适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是啊,为什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我们拃的长短本身就不一样。‎ 师:是吗?咱们来比一比,看看拃的长短相同吗?‎ 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师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得出结论:长度单位不同,才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 师:这就需要我们统一长度单位,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才能更准确,这样尺子就应运而生了。尺子上用相同的长度表示一定的长度单位,标准统一,尺子便成了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吗?(只有统一长度单位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测量物体,得到相同的结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填在右面的空格里。‎ ‎(考查知识点:用同一单位测量物体;能力要求:能用同一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B类 估测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考查知识点:估测物体长度;能力要求:用某一标准能正确估测物体的长度)‎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 5 8 2‎ B类: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2根蜡笔的长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