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美术一上滚动乐园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美美术一上滚动乐园课时

第三课 滚动乐园(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 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应会:1、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2、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3、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滚动现象,创造出有故事情 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 ①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感兴趣的能滚动的物件,做为课上大家共用的感知材料。 ②根据学生的条件,使用便利的画笔。 教学过程: 一、探索: 让每位学生举起手中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件,大家互相观赏。给滚动物件起名字。如:足 球大哥、香瓜大王、秃瓢西红柿、红脸苹果。整个感知活动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全班分 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发令并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 滚出场地。 二、 感受: 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滚动现象,在儿童 的认识中展开的是:形、体(有大小、多少之差别)、色(用于画点、面、线)、动力(作用力、 速度、方向、轨迹)。 三、 体验: 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四、联想: 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地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 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通过滚动的东西所具有的滚动功能,大家很 容易地理解滚圆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圆鼓鼓的球体。 1、 欣赏课本上四幅学生作品展现了学生在体验性的学习中,思维也随玩乐而活跃起来。自 此,儿童会很自然地列举出众多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也会随认知展开。他们手中的画 笔是那么无拘束地描述着自己喜爱的皮球、糖球,有童趣表情的有大有小的果子,他们想到 了车轮;石子,想到了圆溜溜的小动物。画面描述着很多彩球被踢、被投而滚向球门;好吃 的果实站不稳而滚;斜坡上会发生滚、宽厚的车轮歪歪斜斜地飞滚;震动会发生滚,滚动是 有原因的。这些都是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2、 刚才在游戏中,你想到了什么? 五、表现: 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六、评价探索: 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教师做学生和每件物品的牵线人;如教师取学生手中的 物去和另一学生手中的物说话、碰撞、贯穿出故事情节。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 来看一看、说一说,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再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像,为后面的绘画环节作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 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应会:1、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2、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3、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滚动现象,创造出有故事情 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 ①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感兴趣的能滚动的物件,做为课上大家共用的感知材料。 ②根据学生的条件,使用便利的画笔。 教学过程: 一、 圆物与方物的比较。 二、 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上节课的展开进行活动。 三、 引导再观察,以写生方式成创作绘画。结合上一课学习的采用各种不同的画材用相应 的涂色方法来表现圆形物滚动的状态。 四、 学生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五、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 在课后总结和评赏作业。 七、 探索:放飞学生理想,课后思考完成。 1.滚动现象的用处:省力、轻便、平稳移动…… 2。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道理? 3。用滚动现象能发明什么? 4.滚动的不稳定性有什么缺点?怎样克服? 教学后记: 在上节课学生对圆形物体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可以 滚动的物体。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基本都能用丰富的形、色、线来体现滚动的物体,但 是普遍存在物体画得太小的问题,使得画面很不饱满,今后要鼓励学生敢于画大,构图一定 要饱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