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利用偏旁识记“艾”与“菊”,“贴”与“赏”;结合图片识记“饼、舟、巷”这3个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 本课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在识字的基础上,把握句内的停顿,读准韵脚,并引导发现规律,读出节奏感,体会韵律美。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不同的活动形式。 3.语言运用 对于“传统、乞巧、祭扫”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助图片理解“祭扫”。可以通过与节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8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月亮。(中秋节,八月十五) (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认读“传、统”,教师正音。读准多音字“传”。 (1)“传”:左边是单人旁,右边一个“专”。“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2)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统”:总统、统帅、统一。 (3)那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 传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板块二 初读感知,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相机出示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②交流不认识的生字,相机重点指导。 ③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比赛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翘舌音的字:传、舟、赏。后鼻韵母的字:统、巷、堂、郎、饼、赏。 (2)偏旁归类识记:传、贴、宵、艾、饼、赏、菊。 (3)换一换:粘—贴、常—赏、消—宵、朗—郎。 (4)减一减:察—祭、吃—乞、港—巷。 (5)看图识字。(课件出示龙舟、月饼、菊花图)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汉字的习惯,不断引导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8 板块三 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课件出示课文。 2.自由朗读。 (1)读儿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括号里都是要求会写的字。 (3)出示生字:贴、街、舟、艾。 (4)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中间“圭”的三横一提保持间距相等。 ②“舟”的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 (5)教师范写“街”和“舟”。 (6)学生描红书空,集体点评,生生评价,再修正练写。 【设计意图】练习写字是对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需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敬、转”等5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了解不同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课件出示: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2.归纳小结。 8 小结: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比较浅。尽管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板块二 识“春节”,知习俗 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春节) (2)了解春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3)了解春节习俗: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理解词语,感受“春节”。 (1)“贴窗花”。 ①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课件出示窗花图) ②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汇报。 ③小结: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让我们来一起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 (2)“放鞭炮”。 ①讲故事:教师讲“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鞭炮又叫“爆竹”。 ②欣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③指导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3)“人欢笑”。 ①想一想:春节时,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桌说一说。(出示课件) ②说一说“人欢笑”的意思。 ③齐诵: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 3.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从春节入手,让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里春节的活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补充春节的其他活动,如拜年、除夕守岁、给压岁钱,既丰富了春节的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8 板块三 识“端午”,归纳学法 1.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你还知道哪个传统节日呢?是呀,我们以前学习过《端午粽》这篇课文,知道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2)读课文,想一想: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课件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端午节的印象。 2.理解词语,品读“端午”。 (1)“赛龙舟”。 课件播放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 (2)说一说: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粽子的图片) (5)教师相机点拨: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由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组成!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课件出示艾叶的图片) (6)指名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语调要上扬、欢快。 (7)小结:端午节,赛龙舟,真热闹!粽子艾叶满院香! 3.小组交流,归纳学法。 (1)我们已经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两个传统节日,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的。 (2)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全班汇报。 (3)总结方法。 ①品读与节日相关的语句,找出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形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了熟悉的两个节日后,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板块四 结合资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自学归纳。 (1)运用以上学法学习剩下的节日,分组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可以查看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师生合作,指导填表。 8 课件出示: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回顾课文,教师范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春节到, , , 。 元宵节, , 。 清明节, , 。 过端午, , 。 七月七, , 。 过中秋, , 。 重阳节, , 。 转眼又是新春到, 。 (3)试背课文。 3.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课件出示: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以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2)同桌之间交流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资源共享,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只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块五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8 1.学习“敬、转、团、热、闹”。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敬”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②“团”是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封口。 ③“转”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专”字第三笔是一笔写成。 ④“热”是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⑤“闹”是半包围结构,“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 (3)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评议,再次书写。 2.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传说和习俗?课后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练习写字是对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需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扫墓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节 乞巧 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敬老、赏菊、登高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从春节入手,掌握学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其他六个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教学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8 2.关注课堂,重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等方式汇报七个节日。 3.关注拓展,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赛龙舟的视频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