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5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形象、 5 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加强学生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9、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六、教学进度 周次 知识点标题 备注 第一周 1.1 1~10各数的初步认识(1) 1.2 1~10各数的初步认识(2) 1.3 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 1.4 0的认识与书写 第二周 1.5 6~10各数的认识与书写(1) 1.6 6~10各数的认识与书写(2) 1.7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1.8 “=”“<”“>”的认识与书写 2.1 大小、多少的比较 第三周 2.2 高矮、长短的比较 2.3 轻重的比较 3.1 认识加法(1) 3.2 认识加法(2) 3.3 认识减法(1) 第四周 3.4 认识减法(2) 3.5 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6 练习一 3.7 6的加减法 3.8 7的加减法 第五周 3.9 8,9的加减法(1) 第六周 3.10 8,9的加减法(2) 3.11 解决问题 3.12 10的加减法 3.1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 第七周 3.14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2) 3.15 练习二 3.16 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17 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整理与复习(1) 5 第八周 整理与复习(2) 整理与复习(3) 4.1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4.2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 4.3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2) 第九周 5.1 前后 5.2 上下 5.3 左右 5.4 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6.1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十周 6.2 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7.1 11~20各数的认识(1) 7.2 11~20各数的认识(2) 7.3 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4 9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十一周 7.5 8加几的进位加法 7.6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7.7 练习三 7.8 做个加法表 7.9 淘气的校园 第十二周 7.10 一起做游戏 8.1 认识整时和半时 9.1 生活中的数 9.2 加与减 9.3 比较与分类 第十三周 9.4 位置与顺序 9.5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6.7 练习十九 6.8 整理和复习 6.9 练习二十 第十四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第十五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第十六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5 总复习 第十七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第十八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第十九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