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春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11我是一只小虫子教案 反思新人教版
11.我是一只虫子 [教学目标] 1.会认“屁、股”等16个生字,会写“屁、股”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泡”。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意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月字旁代表的意思。 2.从小虫子有意思的生活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的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昆虫 你知道哪些昆虫,你喜欢它们吗?大家想去了解它们的生活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一下小虫子有意思的生活。(板书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互相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 (2)指名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 (3)练习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4)组词学习多音字“泡”。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读懂了什么。(当一只小虫子十分快乐)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这个句子要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喜欢的语气) (3)到底有哪些地方不好呢?(指名学生回答) ①屁股被苍耳刺痛。(你们知道苍耳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吗?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是什么反应?)(指导朗读,读出“刺痛”的感觉) ②被淹得昏头昏脑。(“很深很深的水”是什么?“昏头昏脑”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重读“很深很深”“昏头昏脑”) ③还有被小鸟吃掉。(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当小虫子看到小鸟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强调“但”“没有谁”稍停顿,突出转折,男女生配合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字词。 2.“我”的伙伴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一点也不好,总是遇到种种不快,那“我” 3 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细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做小虫子还真不错。 (1)教师读第2自然段: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2)为什么小虫子会这么说?他是从哪些方面来说的? ①可以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梳洗打扮,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去旅行。 ②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小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像乘着特快列车) 你坐过特快列车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你觉得当小虫子还有哪些好的地方? 2.有意思的伙伴们。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有意思”怎么理解?) (2)你们认识小虫子的这些朋友吗?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出示图片) ①屎壳郎:这是什么虫子?他有什么特点?小虫子觉得屎壳郎有趣在哪里? ②螳螂:螳螂有什么特点?小虫子怕螳螂吗?螳螂会不会跳,有谁知道? ③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脾气不太好) 3.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我”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小虫子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猜猜这只小虫子叫什么名字吗?(蟋蟀)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5.读句子,完成练习。 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1)请你用加点词语写一个句子。 (2) 句中“免费的特快列车”是指。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只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如果是一只别的虫子,它会有怎样有趣的生活?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找有关虫子的绘本故事读一读,学着自己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是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一下你自己的有意思的生活吧。 四、指导书写,掌握汉字规律 1.出示课后第2题,学习汉字规律。 股脾腹胳膊肩臂胃肾 (1)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再读一读。 (2)指名认读汉字。 (3)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你发现了吗?(月)这些汉字都和什么有关?那么这个偏旁表示和什么有关呢?(与身体器官有关) (4)有没有同学还能写出几个含这个偏旁的字?(脖、肚、胸、肝、脸) 2.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还有几个生字也含有相同的偏旁,请找出来。 屁尿屎 (偏旁“尸”与身体排泄物有关) 3.学习其他生字,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学板书] 11我是一只小虫子 一点儿也不好 还真不错 特别有意思 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篇童话故事蕴含的趣味性,我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感受文章中的各种昆虫。在教学中如果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的环节,让学生戴着角色的头饰表演读,效果会更加显著。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