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B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B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 教材说明 ‎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 ‎“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2.教学内容的安排。 ‎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 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 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 教学建议 ‎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 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 ‎4.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 ‎5. 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 ‎ ”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l)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说明: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 5○6 6○7。‎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 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 7>6。‎ ‎[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5()();‎ ‎②号5○6 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 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2 3 4 5 6 7;‎ ‎5<6   6<7;‎ ‎7 6 5 4;‎ ‎6    7;‎ ‎6>5   7>6;‎ ‎6;‎ 红色。‎ ‎[设计说明: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后记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6、7的认识这节课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等内容。利用投影器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发红花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 ‎ ‎6、7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2、 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花(模型),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1、 口算 ‎2+1= 1+2= 3+1= 1+3= ‎ ‎4+1= 1+4= 2+3= 3+2= ‎ 2、 填空 ‎ 6 6 7 7‎ ‎ 1 2 ‎ 二、新课引入 1、 教师谈话 ‎ 1、 出示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 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 学生摆小棒。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进行观察,并说出加法算式。‎ (2)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3) 说一说5+1和1+5的计算方法。‎ (4) 引导比较5+1和1+5的异同。‎ (5) 学生两人一组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减法算式。同理,说出减法算式7-6。‎ 引导学生说一说7-1和7-6的计算方法和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 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3、 学习写算式。‎ (1) 教师先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 学生练习写算式。‎ (3) 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2、 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 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 做第7题,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一、 课堂小结 ‎8、9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3、54页,8、9的描红纸。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9地物体地个数,会 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了解8、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 ‎3、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答。(在○里填上“>”“<”或“=”)‎ ‎7○4 2○3 7○6 4○7 1○3‎ ‎5○5 1○4 6○5 4○2 7○7‎ 2、 填空。‎ ‎ 7 □ 7 6‎ 3 ‎□ 5 2 □ 6 □ 4‎ □ ‎1 2 □ □ □ □ 7‎ 7 ‎6 □ □ □ 2 1 □‎ 二、 新授 1、 ‎ 认识8、9。‎ (1) 出示第53页的图片指导看图。‎ 师:这是一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图,谁能说出图上的小朋友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都做了些什么?‎ 师:谁能数出图中8、9的物体?‎ 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师:我们应该为环保做些什么?‎ (1) 数点子图,举例8、9的物体 (2) 看直尺读数 (3) 结合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后让学生举例,8>?‎ ‎ 8<? ,9>?,9<?‎ ‎(5)指导填书54页,按要求给蝴蝶上色,区分8只和第8 只,区分9只和第9只。‎ 1、 书写8和9。‎ 数字8和9比较难写,首先让学生搞清8和9的字形,然后 着重说明写8和9的笔顺。(师除示范外,还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一、 巩固练习。‎ 1、 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 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 正过来吗?‎ ‎ ‎ ‎ ‎ ‎ 4 7 1 2 5 8 9 6 0 3‎ ‎3、课堂练习描红纸8和9。‎ 二、 全课小结。‎ ‎8、9的组成 教学内容:课本第55页及第59、60页的1-6题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为8、9 ‎ ‎ 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教具一箱、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拍手游戏6、7的组成。‎ 师:凑成6。我拍2,生:我拍4。‎ 2、 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 ‎8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2)学生汇报,师板书。‎ (1) 这7种你只要记住哪几种就可以全部记住。整理得出: ‎ ‎ 8 8 8 8‎ ‎ 7 1 6 2 5 3 4 4‎ 2、 ‎9的组成。(方法同上)‎ 3、 指导看书。第55页填书 三、 巩固练习。‎ 1、 拍手游戏8和9。‎ 1、 同桌互考8和9的组成。‎ 2、 练习第59、60页1-5题 3、 找朋友游戏 一、 小结。‎ ‎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 ‎ ‎ 减几。‎ ‎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 ‎ 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 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口算。‎ ‎2+2= 1+2= 6-5= 7-3= 2+3= 3+4=‎ ‎5-5= 5+0= 0-0= 7-1= 7-6= 0+4=‎ 2、 数的组成训练。‎ 二、 新课引入 1、 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 板书课题。‎ 三、 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板书:6+2= 2+6= 8-2= 8-6=‎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 2+6= 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 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 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一、 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二、 全课小结。‎ ‎8、9图文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58页及62页的11-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 ‎ 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选择加法还是减法。‎ 教学用具:情景图的光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6、7、8、9的组成。‎ 一、 新课。‎ ‎1、分步出示小鹿情景图。‎ (1) 先出示大括号,下面写9只。‎ 师:谁能说出它的意思?‎ (2) 再出示跑走的3只。‎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再让学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一遍。‎ (3) 出示问题部分。‎ 师: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师:谁能根据图编一道题?并列算式。‎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 1、 蘑菇图方法同上。‎ 二、 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让学生先说图意,后列算式。‎ ‎2、综合练习。‎ 第62面11-14题 三、 全课小结。‎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 1.教师准备10的主题图和练习九第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10朵花(模型)、10根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1-9的数,不仅能够正确数出1-9,还能读、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识 ‎ 1.学习数数和认数。‎ ‎ (1)在屏幕上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 (2)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 教师:画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样数的?‎ ‎ 学生:我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数出10人。‎ ‎ 教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 提问: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10只)‎ ‎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再数画面上的人数和鸽子的只数,数后交流。l ‎ 教师:刚才同学们又数了人数和鸽子的只数,结果怎么样?在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 ‎ ‎ 生:刚才我又数了几遍,还是10人和10只鸽子。在数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数不漏数,结果总是一样的。‎ ‎ (4)让学生试着两个两个地数,看结果是多少。‎ ‎ (5)让学生观察第64页上的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 ‎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这个数。‎ ‎ (7)学生摆学具:在桌面上摆出10朵花。‎ ‎ 2.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 ‎ (2)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①在屏幕上出示第65页上面的直尺;②让学生在直尺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③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 (4)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 ①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中小圆点的个数。‎ ‎ ②先让学生在9○□和10○□中的方框里填数"10",然后在○里填"<"、">"‎ ‎ ③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重点说出填写时‘想"的过程。‎ ‎ 3.学习10的组成。‎ ‎ (1)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8和2…‎ ‎ (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 ‎ ‎ ‎ 10 10‎ ‎ ‎ ‎ 9 □ 8 □‎ 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 ‎ (3)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的组成。‎ ‎ 教师:看到上面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 学生: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10我马上就想到了10成?‎ ‎ ‎ ‎ ‎ ‎(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推想10的组成的过程,怎样去记忆10的组成。‎ 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 4.学习10的写法。‎ ‎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10,教师作指导。‎ 三、巩固练习1.数数。‎ ‎ (1)数实物(数10根小棒、10个小圆片等〉。‎ ‎ (2)抽象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完成第65页"做一做"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四、课堂作业 ‎ 1.完成练习九第1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 2·完成第2题。在屏幕上出示卫星发射情景的画面,并由学生模拟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卫星发射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3·完成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然后在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五、课堂小结 ‎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全课作小结。‎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及补充练习的课件。‎ 2.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 3+2+1= 5+3+2=‎ ‎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 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 学习新知识 1. 学习例1。‎ ‎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 -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4+3”和“ –2”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2、 学习例2。‎ (1) 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 ‎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4‎-2”‎。 ‎ ‎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 ‎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 ‎ (1)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 一、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五、综合练习 ‎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开放性练习 ‎ ‎1、‎ ‎ 8-2+4=6 处方 ‎ ‎ 3+5-3=3 处方 ‎ ‎ 6+2+2=9 处方 ‎ ‎ 2、出示图片:‎ ‎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面,先编题后列算式。)‎ 六、全课小结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上)第82~8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通过走数字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以“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过程,从中感受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 ‎4.数学投掷游戏。主要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课件,小旗。‎ 教学难点:“送信”、跳方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不过老师需要从中选出三个小助手,谁愿意?(挑人)好了,咱们出发吧! ‎ 二、介绍游戏规则 ‎ ‎1.出示“数字迷宫”图。(课件:“数字迷宫”彩虹图。) ‎ 这个数字迷宫图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走出迷宫的规则是:按照从1~9的顺序走,而且必须是相邻的两个数字。迷宫分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两个游戏去,顺利通过的同学可得到一张精美的门票。(出口处有两个同学发票。)走错的需停下,回答一道口算题,再继续往前走。 ‎ ‎2.介绍“对口令”的游戏规则。(课件) ‎ 这个游戏是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完成。小队长拿出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说:“我说几,”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说:“几和几组成几。”依次类推往下传。如果有说错或重复的,小队长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 ‎3.介绍“投掷游戏”的方法。(出示课件。) ‎ 首先小队长从参加活动的同学中选出两名记分员和三个拾球的同学,并将剩余人员分成两组排好队进行投掷。(红星队与红花队)边投边记录,每进一个球,就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标志。最后根据进求的多少,决定胜负。 ‎ ‎4.小小邮递员。 ‎ 小队长在参加此项活动的人员中,选出2个检信员和2名监督员,将其余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人拿一封信。小队长一声令下,两队同学同时跳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减,边跳边说。跳完后将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无法报到的“信”可以投进没有编码的信箱中。优胜队,每人可得到一面小红旗。 ‎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 ‎ 生:…… ‎ 师:咱们下次再来玩。 ‎ 七、11~ 20各数的认识 ‎(第 84~90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l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例1  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报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  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一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  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4  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四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练习十四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练习十五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给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习题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练习十五除了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外,还安排了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如第2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第3题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第5题是一道巩固数序的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练习十五的最后是一道数学游戏,是已学加减法的混合练习。 ‎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84页情境图、例1~例6,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和练习十五中的习题。‎ ‎2. 教学情境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中都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你学过哪些数?你能试着数一数吗?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每天出门是不是要过马路?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说出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 ‎3.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要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一根一根地添上去。数到20时,要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就是20。在数完11~20各数以后,要使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读数、写数打下基础。‎ ‎4.教学例2的11~20各数的读法时,也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1,因为有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 ‎5.‎ ‎ 在教学例3数的顺序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出10以内的数,然后再让学生接着读,这样就能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然后,可以结合着直尺上的数,向学生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6.在教学例4的11~20各数的写法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计数器,先向学生介绍在上计数器是怎样表示20以内数的。向学生说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就表示有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再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师不必把所有数的读法、写法讲全,在教学完14的读法与写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写数的练习,读出、写出其他的数。教师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以此初步了解进制的思想。在读、写数的练习时,还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数时,只要求学生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 ‎(3)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7. 教科书第86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师可以仿照书上的图,制成能放卡片的教具。教学时,每次教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做第2题的第1小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图,每个小题都画了两行格子,而且左边和右边都是颜色不同的格子。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小题中左、右两边的格子各有多少个。最后,再让学生对着格子图写数。第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 ‎8.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把点连起来。连的结果应该是一只小兔图。‎ 第3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11到20各数的顺序,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不要出现序数这个名称。‎ 第6题,加强认数、读数、写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9. 教学例5时,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不必按照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笔算法则来算。教学前,可以先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出一幅图让学生说出四个算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操作,使学生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3+10和10+3得数一样,13-3=10,13-10=3。‎ ‎10. 教学例6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印象就可以了。先不要要求学生去记这些名称,以后在教学中经常用这些术语,学生会逐步掌握。‎ ‎11.第88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示写出算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完全(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进行引导)。再让学生仿照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12.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是一道找朋友的趣味练习。让学生把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由数的相等到式的相等,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2题,启发学生先算出结果,再根据两个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第3题,不要让学生数,要通过观察马上说出是多少个。‎ 最后的数学游戏,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  ‎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至85页。‎ 教学目标 ‎3. 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4. 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新授课 ‎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 电脑出示教科书P84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人行道。这位老师一共带了几个小朋友过马路?‎ 大家心理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约有多少人?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让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一看这幅图上一共有多少人?‎ 再添上一个是多少人?多少添上1是20?‎ 图上除了人还画了些什么?(树、汽车、自行车。)‎ 大家再数一数有多少课树?多少辆汽车?多少辆自行车?‎ ‎2. 教学例1。‎ 电脑演示。‎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 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 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3. 教学例2‎ (1) 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2) 出示:‎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3)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4) 练习。‎ 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 教学例3。‎ 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3比15大还是小?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科书P85做一做的第1题。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85做一做的第2题。)‎ ‎3. 摆小棒练习。(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1题)‎ 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 连一连。(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2题)‎ ‎5. 找页数。(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3题)‎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 11 15 17 16 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 ②十八写成81 ③二十写成2‎ ‎5.做练习十四的第4~6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