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7 发布 |
- 37.5 KB |
- 18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同课异构3套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同课异构 3 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 4.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5. 鼓励算法多样化. 6. 重视学生的实际活动. 7.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加与减 4 2 购物 4 3 数一数与乘法 4 4 数一数与乘法,图形变化 4 5 国庆放假 4 6 2~5 的乘法口诀 4 7 2~5 的乘法口诀 4 8 复习与整理 4 9 测量 4 10 分一分与除法 4 11 分一分与除法 4 12 分一分与除法 4 13 6~9 的乘法口诀 4 14 6~9 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 4 15 除法 4 16 除法,总复习 4 17 期末复习 4 18 期末复习 4 19 期末考试 20 分析试卷 8.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 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 2——5 和 6——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 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 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全册教学概况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决绝问 题的能力。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 题能力。 2.第二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 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 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 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五单元《2~5 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 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元 的学习中,学生经历 2——5 和 6——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 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 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这一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图形的运动经验。主 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沟通图形 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 象。 (三)实践活动: 《数学好玩》中,“班级旧物市场”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加减混合运 算、认识人民币、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在购买和交换物品的活动中,通 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的角度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体 验。“寻找身上的数学秘密”,是学生在已经学过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和 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编排的。活动中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把 厘米和米的认识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再与用工具测量进行对比,很容易激 发学生测量的兴趣。 第一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 2.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 2.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决绝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探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 2.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决绝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教学时数: 4 课时。 课题: 谁的得分高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 100 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1.掌握 100 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看图: 1.在图中你都看到 了什么? 2.从图中你都得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3.那我们来观察一 下 他 们 这 几 次 得 分,你又有什么发 现? 学生观察。 找出数学信息。 淘气:……… 笑笑:………. 预设: 淘气比笑笑第一次得的分 多…… 笑笑比淘气第二次得的分 错……. 淘气第三次比笑笑得得分 多……. 淘气总分可能比笑笑多….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究 1.谁说的对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验 证一下吗? 2. 你 会 列 个 算 式 吗? 3.你是怎么算的? 谁 来 说 说 你 的 想 法。 4.谁能说说列竖式 时要注意哪些? 算一算他们俩三次各得了 多少分? 淘气:24+30+41= 笑笑:23+44+29= 方法一: 20+30+40=90 4+1=5 90+5=95 方法二: 24 54 + 30 + 41 54 95 方法三: 24 30 + 41 95 预设: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各位算起。 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体 验 感 悟 1.选一个你喜欢的 方法算一算笑笑一 共得了多少分? 2.说说你是怎么做 的? 3.说说你选择这种 方法的理由。 4.他们谁获胜了? 5.谁还能提出其他 问题吗? 学生动手做。 学生回答。 学生说理由。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P3 投飞镖比赛。 1.说说,从表中你 都得到了哪些数学 信息? 2.你能看出谁获胜 了吗?说说你的想 法。 3.他们各得了多少 分?在练习本上用 竖式的方法试着算 一算。 4.汇报算法。 5.集体订正。 6.小结。 学生回答。 学生说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 收获?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谁的的分高 24+30+41=95 23+44+29=96 方法一: 20+30+40=90 4+1=5 90+5=95 方法二: 24 54 + 30 + 41 54 95 方法三: 24 30 + 41 95 课后小结: 课题:秋游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看图: 1.在图中你都看到 了什么? 2.从图中你都得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3. 如 果 两 队 都 上 船,坐位够吗? 说 说 你 是 怎 么 想 的。 学生观察。 找出数学信息。 淘气:……… 笑笑:………. . 学生回答。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1.提问: 两队都上船后,船 上还有多少个空座 位? 你会列个算式吗? 2.用你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 3.汇报算法。 说 说 你 是 怎 么 想 预设: 方法一: 90-45-25= · 90 45 — 45 —25 45 20 方法二: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究 的? 45+25=70 90-70=20 体 验 感 悟 秋游结束了,大家 准 备 做 大 巴 返 回 了。 1.在图中你都得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你知道的数 学信息,提一个问 题吗? 3.用你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 4.汇报算法。 学生回答。 70 名小朋友。 一辆车上有 38 人。 另一辆车上有 24 人。 还有多少人没有上车? 学生独立完成。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P5/4 数学游戏。 例: 1. 先 说 一 个 两 位 数。 2. 63-36=27 再找一个两位数试 试,看看你有什么 发现? 学生观察计算规则。 指名说。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今 天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板书设计: 秋 游 90-45-25= 45+25=70 90-70=20 课后小结: 课题:星星合唱队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看图: 1.在图中你都看到 了什么? 2.从图中你都得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 找出数学信息。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究 1.说一说,合唱队 人数比原来多了还 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 少人呢?你会列式 吗? 3.用你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 学生回答。 预设: 方法一: 15-9=6(人) 52+6=58(人) 方法二: 52-9+15=58(人) ·. 5 2 43 - 9 + 15 4 3 58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体 验 感 悟 P6/说一说。 1.在图中你都得到 了 了 哪 些 数 学 信 息? 2.你是怎么列式计 算的?和你的同桌 说一说。 4.为什么要这么列 式,说说自己的想 法。 5.小组汇报。 同学观察。 小组讨论。 指名说。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P7/1、4 1.找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一 课时: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 游戏闯关。 算一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P8/4 2.填一填,算一算。 独立计算。 指名抢答。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3 真了不起,奖励 你们一只蝴蝶。 (1)我们仔细观察 蝴 蝶 你 有 什 么 发 学生仔细观察。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探 究 现? P8/1 (2).笑笑一共用 了多少个彩笔帽? (4) 学生列式计算。 体 验 感 悟 4. P8/2 出示图。 (1)图中你都得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 100 元, 你 想 买 哪 两 种 玩 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 剩下的钱最多呢? 剩下了多少? (4)买哪几种玩具 正 好 需 要 花 100 元? 学生观察。 指名说。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5.填数游戏。 规则: 横着、竖着、斜着 三个数相加的和都 是 30。 (1)先观察,再计 算。 (2)说说你先算 的 哪 个 格 ? 为 什 么? 小组观察。 小组讨论。 指名说。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 收获? 学生说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 购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面值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零用钱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并应用人民币之间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题:买文具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 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 力。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零用钱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 教具 人民币小样。 学具:剪下附页二中的人民币小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你们还记 得我们的好朋友机 灵狗吗?好久没见 它,原来,它开了 一个文具店,今天 开业,它邀请我们 全 班 去 参 观 文 具 记得! 激趣引入 店,你们想去吗? 一起看去看看。(课 件出示文具店) 想! 问 题 探 究 1、参观文具店 师:机灵狗的文具 店有哪些文具?多 少钱呢? 你喜欢哪样文具? 想拥有它吗?怎么 办呢? 2、认识人民币 (1)小组内交流自 己 对 人 民 币 的 认 识。 (2)组长整理同学 们介绍的内容,进 行汇报。 (3)刚才我们介绍 的都是纸币,生活 中还有一种钱币是 金属的,叫硬币。 (4)共同辨认硬 币。观察相同点和 不同点。 学生观察。 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买。 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 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 生 已 经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搜 集 并 整 理 了 有 关 人民币的资料, 所以在这里,我 让 孩 子 自 己 进 行交流,再由组 长 整 理 进 行 汇 报。 国 徽 代 表 我 们 伟大的祖国,而 且 是 中 国 制 造 的,所以在此, 向 学 生 进 行 教 育,我们要爱护 人民币,不能在 上面乱写乱画] 体 验 感 悟 3、巩固新知 游戏:我问你答 (1)教师说面值, 学生举起相应的人 民币学具。 (2)教师说特征, 学生拿出人民币。 4、探究元、角、分 的关系 师:机灵狗想让我 们陪它一起去银行 换一些钱,看看在 那里我们能学到什 么。 (课件演示机灵狗 用一元钱换十个一 角钱;用一角钱换 学生互动。 了十个一分钱) (1)在银行知道了 什么? (2)继续看课件, 机灵狗提问:“小朋 友们,五元能换多 少张一元?两角能 换多少张一角?五 角能换多少张两角 和多少张一角?” (钱由图来表示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实 践 应 用 (1)师:小朋友们, 机灵狗的文具店来 顾客了,快看看, 她想买什么? “ 我 只 带 了 一 元 钱,可以买哪些学 习用品?”(出示各 种文具及价格) 师:小朋友们,她 带了一元钱,能买 什么呢? (2)忙碌的一天结 束了,一起看看机 灵狗今天的收入是 多少? 指名回答。 同桌在一起讨论,再集体 说。 出示各种面值的钱,学生计 算。 在 具 体 的 情 境 中巩固新知,培 养 学 生 解 决 问 题的能力,并体 会 到 生 活 中 处 处 都 有 数 学 问 题。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还需要在哪方 面努力?你的同桌 呢 学生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元 角 分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课后小结: 课题:买衣服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同学们,你们和 妈妈去过商场买衣 服吗? 2.今天,老师也带 你 去 商 场 买 衣 服 去! 买过!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究 1.出示图。 想好买什么了吗? 2. 认 识 大 额 人 民 币。 我们买东西的时候 需要付钱了,所以 我们在买之前先来 认识一下,我们生 活中流通的大额人 民币。 出示: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 你们知道这是多少 元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想好了。 我想买…… 指名说。 认识人民币。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体 验 1.如果笑笑想买一 件上衣(31 元)可 以怎么付钱呢?和 同桌讨论。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感 悟 你的同桌说说。 2.谁愿意来说说, 你是怎么付钱的? 3.买你喜欢的一件 衣服,和你的玩一 玩买衣服的游戏。 说一说你该怎么付 钱?有几种方法? 动手演示付钱。 同桌游戏。 相互说。 实 践 应 用 买一件你会买了, 那么买 2 件、3 件、 4 件你会买吗? 1.你能根据你知道 的数学信息提个数 学问题吗? (1)列式计算。 (2)说说你该怎么 付钱? 指名题。 指名说。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今 天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00 元 50 元 20 元 10 元 课后小结: 课题:小小商店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会使用人民币。 2.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 3.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 教学重点 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 教学难点 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 教具 人民币教具 学具: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笑笑和他 的好朋友满去商店 买东西了,那里的 商品琳琅满目的, 他们都挑花了眼, 你 们 想 不 想 去 看 看?我们也一起去 看看吧! 想!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究 出示图 1. 看 看 图 上 都 有 什 么? 笑笑买了一件飞机 和一辆坦克一共花 了多少钱? 谁帮她算算? 应该怎么付钱呢? 出示图 2. 看 看 奇 思 买 了 什 么? 奇 思 给 了 售 货 员 20 元,买了一盒水 彩 笔 , 找 回 多 少 钱? 售货员阿姨可能有 哪几种不同的找钱 方法呢?谁来猜一 猜? 小结,无论怎么找 钱,只要合起来是 5 元就可以了。同 学们你们的方法可 真多!真了不起! 列式计算。 12+9=21(元) 指名说。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学生观察图。 水彩笔! 20-15=5(元) 预设: 5 个 1 元的。 4 个 1 元,2 个 5 角。 ……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体 验 出示图 3. 1 看看淘气想买什 么了? 一个皮球。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 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 感 悟 (1)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她都 可以怎样付钱呢? 和 你 的 同 桌 说 一 说。 (2)汇报。 2.如果你有 30 元, 可以在体育用品店 买哪两样东西呢? 还剩多少元? 同桌讨论。 指名说。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跳蚤市场: 1.解释规则,组织 学 生 做 也 准 备 工 作。 2.在小组活动时, 每一个学生都能积 极地参与。 3.展示自己买到的 商品。说说购买过 程。 学生参与。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 收获?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课后小结: 1.通过数一数,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 义。 2.察,数物体的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 教学时数: 5 课时 课题:有多少块糖 课时: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在数一数过程中,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具体环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枷的问题,感 3.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 愿望。 教 学 重 点 通过数一数,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教 学 难 点 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的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 同。 教具 课件 学具:糖果图片 各种水果图片 教 学 程 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 来一些糖果, 我 们 快 看 看 吧! 好!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问 题 探 1.大家快来数 一数一共有几 块? 2.组织小组汇 报的方法和所 列出的加法算 式,注意给予 评价。 3.你有什么发 预设: 方法一: 1 块 1 块地数,1,2,3,4,5…. 方法二: 2 块 2 块地数,2,4,6,8,…… 方法三: 5 块 5 块的数,5,10,15,…… 数起来比较麻烦。 了解学生数 数的方法和 计算的能力 究 现? 4.这里还有一 些糖果,你看 看,是怎么摆 的? 一 共 有 多 少 块? 5.这些呢? 出示第三种糖 果。你看看, 是怎么摆的? 一 共 有 多 少 块? 每行有 7 个,有 2 行。 每列有 2 个,有 7 列。 一共 14 块。 每列有 4 块,有 3 列。 每行有 3 个,有 4 行。 一共 12 块。 体 验 感 悟 1.这里还有一 些帮帮糖呢, 现在用你喜欢 的方法来数一 数。试着试着 列个算式。 2.根据学生汇 报板书 3.从刚才这些 算式中你发现 了什么? 1.独立数一数, 2.汇报思考过程及数的方法和算式 3.组内交流 ⑴列出的都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⑵不同数法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小组交流 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 5+5+5=15 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 3+3+3+3+3=15 预设: 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 就是 3 个 5 相加。 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 就是 5 个 3 相加。 反馈学生数 数的方法和 观察算式的 特征,为下 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1.谈话:秋天 到了,苹果成 熟了。看这里 有许多又红又 大的苹果,一 共多少个呢? 列出加法算式 2.5 盘苹果是 5 个 3 相加, 那么 6 盘,10 盘,15 盘呢? 你能列式吗? 1.求 50 盘苹 果有多少,你 会算吗?能列 1.3+3+3+3+3+=15 2.3+3+3+3+3+3 3+3+3+3+3+3+3+3+3+3=? 3+3+3+3+3+3+3+3+3+3+3+3+3+3+3= ? 3.3+…………………………+3=? 麻烦 通过解决实 际问题设置 悬念培养学 生求知欲望 式吗? 2.总结。 小结 你对本节课的 学习有什么收 获? 学生尽情畅谈。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5+5+5=15(个) 3+3+3+3+3=15(个) 个) …… 课后小结: 课题:儿童乐园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2.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3.能根据具体的 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谈话:上节课, 我们通过数各种糖 果、列出了相同加 数的连加算式,现 在我们就来数一数 身边的物体,列出 相同加数的算式。 2.说明:像这样的 加法问题在我们日 常生活中很多,但 我们用连加的方法 来计算会感到很麻 烦,今天我们就来 1.观察、数一数并且能列式 灯管:2+2+2+2=8 同学:7+7+7+7+7=35 2.认真倾听 检 查 上 节 课 的 学习情况,同时 提示课题 一同学习简便的运 算方法 问 题 探 究 1.(出示儿童乐园 图)谈话:儿童乐 园里可热闹了,谁 能说一说,你在画 面上看到了什么? 2.提问:你能根据 画面内容提出哪些 问题?怎样列式? 小组说一说 3.谈话:我们首先 了;看 2+2+2+2=8 这个算式,也可以 用乘法来计算 4 × 2 = 8 乘数乘号乘数 积 或 2×4=8 介绍乘法算式的 读法、个部分名称 4.说明:一个相同 加数的加法算式可 以写成 2 个乘法算 式,但我们只写一 个就可以了 5.组织学生解决另 外 3 个问题,列出 算式,组内交流 6.组织学生汇报, 并板书评价 1.独立观察画面,在小组内 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 2.根据观察到内容列算式 3.认真倾听,读乘法算式, 了解各部分名称 4.独立解决后 3 个问题 5.汇报思考过程以及所列 出的乘法算式 培 养 观 察 能 力 和 语 言 表 述 能 力 讲解新知识 体 验 感 悟 1.刚才我们学习了 用乘法解决相同加 数的加法问题,那 么 上节 课关 于 50 个苹果的问题怎样 列式呢? 2. 完 成 教 材 5 页 “练一练”集体订 正 3.引导学生汇报: 1.列出乘法算式 2.独立思考列式 检 测 学 生 对 新 知 识 掌 握 情 况 适适调整 3×4 中的 4 和 7×2 中的 7 的意思 实 践 应 用 1.谈话,日常生活 中还有许多既可以 用加法又可以用乘 法计算的问题,谁 能提一些身边的数 学问题? 2.拓展延伸:回家 后 观 察 家 中 的 事 物,看哪些问题可 以用乘法解决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 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应 用 已 有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能力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有多少人乘坐火车? 2+2+2+2 人) 4+4+4+4+4+4=24(人) 2 × 4 = 8 (人) 6×4=24(人) 4 × 2 = 8 (人) 有多少人划船? 3×3=9(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课后小结: 课题:有多少点子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数,初步体验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 义的理解。 2.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 2.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2.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 点子图 学具:点子图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同学们,我们来玩 一个游戏好吗? 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景 创 设 问 题 探 究 出示点子图一张点 子图,遮挡一部分 点子,露出每行 2 个,共 3 行。 1.提问:你会用加 法算式表示吗? 2.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3. 乘 法 算 式 表 示 呢? 3×2=6 4.你能说说算式中每 个 数 字 表 示 什 么 意 思? 2+2+2=6 3+3=6 学生回答。 3×2=6 或 2×3=6 学生说意义。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体 验 感 悟 4.出示露出每列 4 个,共 5 列。 (1)用你喜欢的算 式表示。 (2)你能说说算式 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意思? (3)追问,你为什 么 用 乘 法 算 式 表 示? 5. 我 们 再 玩 个 游 戏,我出算式,你 来用点子图表示出 来。 出示:4×7 (1)小组合作动手 摆一摆。 (2)小组汇报。说 一 说 你 是 怎 么 想 预设: 4+4+4+4+4=20 5+5+5+5=20 或者 5×4=20 4×5=20 预设: 比较方便。 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的? 实 践 应 用 1.在图上用两种方 法表示 3×8. (1)组内互摆。 (2)互表示的意 义。 2.选一个喜欢的乘 法算式,考考你的 同桌。 (1)动手摆一摆。 (2)集体汇报。并 说说表示的意义。 组内汇报。 动手实践。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课后小结: 课题:动物聚会 课时: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示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乘法的意义。 3.进一步体会乘法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 中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 意义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谈话:大森林里住 着很多可爱的小动 物,这一天,他们 举行了一次盛大的 聚会。谁能说一说 仔细观察,积极发言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和 语 言 表述能力 设 你都看到了什么? 问 题 探 究 1.提问:根据画面 提出问题,能不能 列式计算? 2.小组汇报 3.板书 1.小组交流 2.讨论后,列式解答 3×3=9(只) 培 养 学 生 积 极 思考的好习惯 体 验 感 悟 1.连一连:看图, 把相应的卡片连起 来 2.说一说,你能想 到那些算式? (小白兔) 1.独立连线,交流想法,汇 报连线结果, 理解 6 个 3 和 3 个 6 所表示 意义的不同 2.观察图画,说图意,列算 式 。 反 馈 信 息 适 当 指导 实 践 应 用 1.笑笑和淘气看到 你们这么聪明,也 想来考考你们。快 看,他们摆的是什 么? (1)摆小伞一共用 了多少根牙签? (2)再提一个问 题,并解答。 2.画一画,说一说。 (1)用你喜欢的符 号,表示这个这些 算式。 3.实践活动。2. 想一想,用 3×6 还 能解决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 1.看图提问,小组交流。独 立列式 2.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3.举例说明。 培养应用意识, 提 高 解 决 实 际 问题的能力 小结 这节课我们是用乘 法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体会到数 学是来自于生活的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3×3=9(只)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二 课时: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示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乘法的意义。 3.进一步体会乘法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 切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 中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 意义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我们最近学习了, 用乘法算式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 练习课。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问 题 探 究 1.出示 P24/1 尺子图。 小青蛙 1 步跳格,2 步跳几格?3 步跳 几格?6 步呢? (1)动手画一画。 (2)填空。 (3)你能用你喜欢 的 算 式 表 示 一 下 吗? 动手画一画。 说一说。 了 解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计 算 的能力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2.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体 验 感 悟 3.看一看,填一填。 (1)独立完成。 (2)说说加法算式和 乘法算式的意义。 4.把加法算式改写 成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 说意义。 独立完成。 反 馈 学 生 数 数 的 方 法 和 观 察 算式的特征,为 下节课做铺垫 实 践 应 用 6.画一画,数一数。 (1)用喜欢的符号 动手画一画。 (2)说说图中算式 的意义。 9.想一想填一填。 (1)仔细观察。 (2)独立完成。 (3)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动手完成。 组内互说。 先思考 独立完成。 指名说。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设 置 悬 念 培 养 学 生 求 知 欲望 小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 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二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 1.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1.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 课时。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2.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 .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同学们,你们喜 欢做手工吗? 笑 笑 和 淘 气 也 喜 欢,我们看看他们 在手工课上都做了 些什么? 喜欢! 衣服,树叶,王字…… 激趣引入。 问 题 探 究 2. 我 们来 仔细 观 察一下,他们剪的 图 案 有 什 么 特 点 啊? 3.P27/4 你能说出这些图案 是从第二行的哪个 纸上减下来的吗? 为什么 左右两边一样。 左右两边大小一样。 左右两边形状一样。 指名说 体 4.那你们猜猜他们 是 怎 么 剪 出 来 的 学生回答。 验 感 悟 呢? 5.为什么画出一半 图案就可以了剪出 整个图案? 6. 根 据 他 们 所 说 的,我们就来动手 试一试。 教师带着试做一个 中间对折。 画出一半图案。 学生回答。 重合,剪出来的左右形状、 大小一样! 学生动手做。 实 践 应 用 7.做一个自己喜欢 的图案。 集体汇报。 8.用 1 张正方形的 纸照样子做一做。 (1)动手做。 (2)仔细观察,看 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做。 集体汇报。 动手做。 组内讨论。 指名汇报。 预设: 上下对折图案一样,左右对 折图案一样。 小结 今 天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板书设计: 折一折 ,做一做 课后小结: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2.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重点 .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同学们你们玩过 没有。 激趣引入。 景 创 设 华容道吗? 1.今天老师就给大 家讲讲华容道游戏 的故事! 2.你们想不想玩玩 这个游戏啊?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 玩这个游戏! 想! 问 题 探 究 1.说游戏规则。 4 人只能横向 或纵向移动。曹操 移出游戏成功。 (1)我们先来观察 一下。再动手试试。 (2)2 个人一个小 组试着玩一玩。 (3)游戏成功的小 组说一说你是怎么 移动的? (4)小结。 2.同学们真聪明! 老师奖励你们一个 陀螺! (1)出示做陀螺的 材料和一个做好的 陀螺。 你们想不想自己做 一个? (2)观察,做陀螺 需要注意什么? (3)为什么? (4)哪种形状的陀 螺转的最稳呢? 组内讨论。 小组实践。 小组汇报。 指名说。 预设: 感 知 游 戏 中 平 移的现象。 实 践 应 用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 起! 老师再教你玩一个 好玩的玩具。 (1)照样子做一 做。 (2)动手试飞。 (3)说说竹蜻蜓制 作时有哪些特点? 学生动手做。 试飞,体验。 说说制作经验。 初 步 感 受 轴 对 称 和 旋 转 的 在 生活中的应用。 第 5 单元 2~5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 2~5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 5 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 2~5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 5 以内各数相乘。 2.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 2~5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 5 以内各数相乘。 2.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时数: 7 课时 (4)制作时应该注 意什么? 小结 今 天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课后小结: 课题:数松果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 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具 课件、松果图片、口诀卡片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谈话:小松鼠们最 爱吃的是松果,看 地上摆满了松果。 小 松 鼠 们 高 兴 极 了,谁能帮小松鼠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 颗? 认真倾听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 问 题 探 究 1.你打算怎样数, 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 数一共有多少颗松 果? 3.提问:指着第一 行松果提问,这一 行上有一个五颗, 是 1 个 5,一共是 5 颗松果,怎样列乘 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 行和第二行松果提 问,这两行上有两 个五颗,是 2 个 5, 一共是 10 颗松果, 怎 样 列 乘 法 算 式 呢? 5.谈话:3 行、4 行、 5 行……一共有多 少个松果?你能列 出乘法算式吗? 1.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 选代表汇报本组方法 2.学生自由数 3.1×5=5(颗) 4.2×5=10(颗) 5.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列 出算式。 让 学 生 尝 试 解 决问题的空间, 充 分 挖 掘 每 个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的能力 体 验 感 悟 1.组织学生汇报, 根 据 学 生 回 答 板 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 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吗? 1.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让 学 生 充 分 发 表自己的想法, 从 而 感 受 到 解 决 问 题 有 多 种 策略 3.引导学生整理口 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 式背诵口诀 2.学生汇报熟记口诀的方 法 3.学生齐读口诀 4.背诵口诀 实 践 应 用 第 1 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 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 十”同学说“4×5” 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 生女生选代表对口 令 完成第 2、3、4 题 和数学游戏 注意倾听,快速说出口令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 订正 发 现 记 忆 及 应 用口诀的规律 小结 通 过 本 节 课 的 学 习 , 谈 谈 你 的 收 获? 板书设计: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课后小结: 课题:做家务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 会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 教学重点 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 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小棒、口算卡片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谈话:小名是一年 二班的学生,非常 热爱劳动,看,今 年他正在做家务 板书课题 观察回答 创 设 一 个 学 生 喜 闻 乐 见 的 生 活情境,激发兴 趣 问 题 探 究 1.谈话:小名要摆 几双筷子?我们一 起来帮小名,同学 们摆的很好,能不 能一边摆一边填上 4 页的表格? 2.组织学生交流订 正:摆一双筷子怎 样列乘法算式?摆 2 双,3 双,4 双…… 会吗? 3.组织小学生独立 列式后交流汇报 4.根据 5 的乘法口 诀编制 2 的乘法口 诀 5.整理 2 的乘法口 诀 6.怎样记住这些口 诀 7.对口令游戏 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 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 流,完成填表格 2.1×2=2 2×2=4 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 报 4.编制乘法口诀 5.对口令游戏 让 学 生 经 历 动 手操作,小组交 流,给学生独立 尝 试 解 决 问 题 的空间,充分展 示自我 实 践 应 用 做练习 1 题:计算哪道乘 法时用二九十八这 个口诀? 2 题:用 1、2、3、 4、5、6、7、8、9 分别跟 2 相乘,得 数画上圈 2×9 9×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做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数 学 来 自 天 生 活,学习数学的 目 的 是 用 数 学 思想,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 提 高 解 决 实 际 问题的能力 4 题:口算练习 5 题:每人 2 只手, 4 人几只手?一只 手 5 个手指,8 只 手几个手指? 2×4=8(只) 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 心吗?能说说你的 收获吗? 板书设计: 做家务 填一填: 几 双 筷 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 根 筷 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小结: 课题:课件活动 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 2.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同学们,课间你们都 喜欢做些什么啊? 我们看看笑笑和淘气 的课件都玩些什么! 好! 激趣引入。 设 问 题 探 究 看图: 1.在图中你都看到了 什么? 2.从图中你都得到了 哪些数学信息? 3.5×2 能解决操场上的 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答。 可预设: 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红 旗。 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小 朋友在拔河。 …… 体 验 感 悟 1.出示 (1)观察图片。 (2)小组讨论,你会怎 么列式呢? (3)小组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3×2=6(人) 或 2×3=6(人) 5×3=15(人) 或 3×3=15(人) 2 实 践 应 用 1.P35/2. .出示: 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对 快! 2.P35/3 独立完成。 小组比赛。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操场上一共有多少 盆花呢? (1)先仔细观察哪里 摆着花? (2)你能试着列算式 算一算吗? 3 个 5 盆的,还有一个 3 盆 的。 指名说: 5×3=15(人) 15+3=18(人) 小结 1.课下,看看我们的 生活中有哪些是用乘 法可以决绝的问题? 板书设计: 课件活动 课后小结: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 课时: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编制 3 的乘法口诀,掌握 3 的乘法口诀会用 3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 算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 3 的乘法口诀,掌握 3 的乘法口诀会用 3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谈话:小刚要做 9 个三轮车玩具,一 共需要几个轮子? 积极思考 通 过 口 答 揭 示 课题 创 设 板书课题 问 题 探 究 谈话:1 辆三轮车 需要 3 个轮子,2 辆需要 6 个,那么 3、4、5、6、7、8、 9 辆三轮车要几个 轮子? 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 为 三 的 乘 法 口 诀做铺垫 体 验 感 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 个小棒?能列乘法 算 式 吗 ? 编 制 口 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 4、……个三角形, 写算式,编制口诀 1.摆一个三角形 2.1×3=3 3.一三得三 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 诀,组内交流 编乘法口诀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2 题:找朋友 3 题:找规律填数 4 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 订正。 反馈信息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 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课后小结: 课题:小熊请客 课时: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 4 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 4 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谈话:小熊家的红 果树丰收了,他要 做成糖葫芦,一串 4 个,9 串需要多少 个红果,小熊怎么 也想不出来?谁能 帮帮他? 板书课题 倾听 培 养 学 生 助 人 为乐的精神,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问 题 探 究 一 串 需 要 4 个 红 果,两串需要多少 个?3 串、4 串…… 呢? 能列出乘法算式算 式 并 编 制 出 口 诀 吗? 组 织 学 生 独 立 列 式、编制口诀、全 班汇报 教师板书 谈论总结熟记口诀 方法。 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独立列式,编制口诀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 诀 前 面 为 后 面 乘 法 积 及 口 诀 做 铺垫 实 践 “说一说” “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检 测 学 生 对 本 节 课 知 识 掌 握 情况,有的放失 应 用 完成其他练习和数 学游戏 指导 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 么?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 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 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小结: 课题:回家路上 课时: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灵活运用 2~5 的乘法口诀。 2.会用 2~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 明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2~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 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片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谈话:同学们,动 物学校开学有一段 时间了,学习一天 后的小动物们都蹦 蹦跳跳地回家了。 你们看,他们在回 家路上多高兴! 板书课题 1、打开投影机,投影回家 图片。 2、学生倾听。 激发兴趣。 问 题 探 提问:回家路上都 看到了什么? 谈话:有那么多的 景物,你能根据图 上景物可提出哪些 关于乘法的数学问 题。 观察回答:花,小河,房子, 树…… 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小组 交流汇报。 培 养 学 生 认 真 观 察 能 力 和 语 言表述能力 究 板书:船上有几只 小猫? 4 × 4=16 (只) ……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完成练习 1、2、3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反馈信息,加以 指导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能用 2—5 的 乘 法 口 诀 解 决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问题。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猫? 4×4=16(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5=10(朵) ………………………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三 课时:第 7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运用乘法 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 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 力。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 力。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前几课我们 学习了 2、3、4、5 的 乘法口诀。今天我们 来上一节复习课。 今天我们一起边玩边 学! 倾听 设情,让学生产 生 一 种 渴 求 知 识的学习兴趣。 问 题 探 究 开展活动,巩固1-5 乘法口诀 活动一:对口令, 师生共同整理乘法 口诀表。 活动二:绕口令“数 青蛙儿歌” 活动三:射球比赛 活动四:“找座位” 1、生边说乘积师边板书答 案 2、 ①男生说前句女生说后句 ②小组与小组对说 ③同桌对说 3、学生自已独立完成。 4、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 角色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利 用 多 种 学 生 喜 欢 的 形 式 记 忆乘法口诀表, 让 学 生 比 较 感 兴趣,不会感到 枯燥无味,在游 戏中学习,印象 比较深刻。 体 验 感 悟 1.要求学生先对物 品进行分类 2、学 生与学生之间交流 自己的分类方法。 2.教师指名学生回 答: 3.算一算: ①李老师买 8 根跳 绳需要花多少钱? ②张老师买 7 本连 环画需要花多少 钱? 比一比,谁用的钱 多? ③王老师带了 40 元钱,买 4 辆汽车 够吗? 4.你还能提出哪些 学生活动。 注意: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 观察。 交流: 总结活动体验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算法,集体订正。 本节课主要是 复习学过的所 有的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应用 数学的能力。 第六单元 测量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 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100 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数学问题? 实 践 应 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 接下来我们玩个打 气球的游戏!P43/7 看看谁是小小神枪 手! (1)规则:找出得 数是 16 的途上红 色,得数是 24 的涂 上蓝色,算式中有 7 的气球涂黄色。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 先完成! (2)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 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三 课后小结: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课题:教室有多长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 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咱们 教室的长是多少,你们能帮 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 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 抒己见。 从 学 生 身 边 的 熟 悉 的 事 物 引 入,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问 题 探 究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 标准量教室的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 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 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 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 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书、 铅笔盒、本、铅笔)选取一 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 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 考:为什么都是量教室的 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 呢?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 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 学生活动,教师巡 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 是不同的物品作为 标准测量,所以量 的结果不同。 由此得出:要想得 到相同的结果,应 测量的结果。 选用同样的物品作 标准进行测量。 体 验 感 悟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 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 (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 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 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 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 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 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 铅 笔 盒 却 有 5 块 橡 皮 长 呢? ……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作计 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 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引 导 小 学 生 体 会 到:因为选用不同 的标准去量,它们 的长度不同,所以 测量的结果可能会 与事实不符。 教 学 从 两 个 方 面 来 组 织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统 一 长 度 单 位 的 必 要性。让学生在 具 体 的 操 作 活 动 中 先 用 不 同 的 物 品 作 标 准 去 量 数 学 书 的 宽,再用不同的 物 品 作 标 准 量 不同的长度。由 此 引 起 认 知 冲 突,体验统一长 度 单 位 的 必 要 性。 实 践 应 用 做一做第 1 题,学生动手摆 一摆,砍谁摆得高。 做一做第 4 题,学生直观看 图,先估计身高大约是几个 头长,再用工具实际测量。 谁用的多谁摆得就 高。 不 同 的 方 法 练 习,让学生在具 体 活 动 中 再 次 体 会 统 一 长 度 单位的必要性。 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 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课后小结: 课题:课桌有多长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 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学 习离不开它的帮助,可是有谁了解 它,知道你们的课桌有多长,有多 宽呢?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 朋友,研究“桌子有多长”。 从 身 边 的 事 物入手,初步 体 会 到 自 己 的 身 边 蕴 含 着数学知识。 问 题 探 究 1、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 长呢? 估计和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 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 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 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 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 真的都不一样长吗?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 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 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 工具非常重要。 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 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吗? 2、认识尺子。 (1)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 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而在我 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 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 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 什么?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 线、字母 cm 及其含义、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 (3)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 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 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 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 一段,从 0~1 是几厘米? 试着估计一下 自己的桌子长 度,可以用眼睛 看,也可用手比 划着估,估好 后,举手交流结 果。 学生充分发表 意见。 出示各类尺子, 拓宽知识面,让 学生多认识一 些尺子。 刻度线、字母 cm 让 学 生 对 一 个 物 体 的 长 度 提 前 有 一 个 不 具 体 的 感官认识,同 时 培 养 学 生 初 步 的 估 测 能力。 使 学 生 感 受 生 活 中 测 量 方 法 的 多 样 性,同时体会 统 一 度 量 单 位的必要性。 (4)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有多 长”?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 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3、量铅笔。教师深入巡回检查, 了解学生的测量状况。你是怎么量 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结果不统一,大家讨论原因。 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 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 4、量一量 画一画 (1)你是怎么量的? (2)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独立量。 全班交流 充分发表意见 实 践 应 用 练习书 52 页 1、估一估 量一量。 2、画一条长 8 厘米的线。 3、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4、哪辆汽车能通过? 5、用“断尺”画 6 厘米的线。 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 怎样?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长度单位——厘米(cm) 课后小结: 课题:1 米有多长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认识米 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通过实际测量和估计,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米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测量和估计,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 小贴纸,白纸板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出示图片,动物乐园不是对 所有小动物免票的,我们看 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 身高 1 米以上要买 票。 设 谁需要买票?你怎么看出 来它超过 1 米了? 1 米到底有多高呢?这节 课…… 长颈鹿 体 会 学 习 米 的 必要性。 问 题 探 究 1、我们学过厘米了,你还 记得 1 厘米有多长吗?比 划一下。 老师贴 1 厘米的小贴纸(小 贴纸贴在白纸板上)。 三个人一个小组,贴 10 个, 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的小贴纸连接起来是 多长啊? 我们这样一个一个的贴下 去,贴了 100 个就是 1 米, 也就是 1 米=100 厘米。 这 样 贴 下 去 你 有 什 么 感 受?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 10 厘米 的小贴纸,小组继续贴。 对比米尺和自己制作的米 尺,有什么发现? 2、(1)三个人一组用米尺 比一比自己的身高,从脚到 哪是一米做个标记。 展示三名不同身高的学生, 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他到六年级,1 米是不 是还到他这个位置? (2)伸开手臂,测量从一 只 手 的 指 尖 到 哪 里 是 1 米? (3)通过刚才的活动,我 们每个人身上就有两把米 尺了,在哪? (4)教室里有 1 米吗? 三人一组,估计从哪到哪大 约 1 米,做标记,用尺测量 并调整。 (5)三人展示三条不同长 度的丝带。估计哪条是 1 米? 学生比划 小组合作自己贴, 选 一 组 在 黑 板 上 贴。 10 厘米。 太麻烦,不方便。 老师准备的米尺有 数字 一个组示范 各组比量贴 展示 身高不同,1 米的标 记一样高。 一组示范 横着一把,竖着一 把 各组活动、汇报 我估计紫色的是 1 米。拿米尺验证。 培 养 小 组 合 作 的意识 找 到 身 体 上 的 尺子 28 分钟 体 验 估 计 教 室 的 宽 大 约 是 几 米?测量验证到底几米? 大约是 6 米 小组测量 感 悟 我们都用米尺测量的宽,为 什么结果不同? 有误差 33 分钟 实 践 应 用 1、53 页想一想看看大家能 不能正确运用这两个单位。 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用米合 适啊? 2、上完课有四名同学围绕 着桌子展开了讨论,你认为 谁说的对? 指名回答 比较长,比较高的 小结 今天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活 动啊?你有哪些收获? 培养反思、归纳 回顾意识 板书设计: 1 米有多长 1 米=100 厘米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四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回形针 5 个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 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 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 道了。“165( )。刚才加上的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来复习长度单位。 生补充“厘米” 问 题 探 1、除了厘米还有别的长度单位 吗?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 率吗? 2、1 厘米有多长?1 米有多长? 3、怎样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怎样用刻度尺量线段长度? 4、米和厘米什么关系?什么时 候用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厘 1 米 = 100 厘 米 学生汇报 通过回忆,培养 学 生 归 纳 总 结 的能力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 2-5 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究 米做单位? 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优秀,相信 这些题目一定也难不倒你们。 实 践 应 用 闯关,做对一题得一个“智慧 花”。 1、书 56 页第 1、2、3 题。 2、书 57 页第 4 题。 3、书 57 页第 5 题。 (1)把 5 个回形针连在一起, 量一量一共有多长?怎样连? 用什么量?怎么量?要注意什 么? (2)5 个小朋友手拉手,量一量 一共有多长?用什么量?怎么 量?要注意什么? (3)同桌先估计,说说你是怎 么估计的?再量。讨论怎么做, 再动手量? (4)“限高 4 米”什么意思?同 桌说一说。4 米有多高?教室里 找一找,什么是 4 米?校园里找 一找,什么是 4 米?从哪到哪是 4 米? 4、书 57 页第 6 题。 独立完成 回家完成 学生回答后独 立量 学生回答后小 组合作测量并 汇报 先 … … 然 后…… 学生汇报 读一读 做一 做 小结 复习完,总结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略 课后小结: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2、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 3、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正确运用 2—5 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狗解决一些实际的简 单问题。 4、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时数: 9 课时 课题:分物游戏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 程。 2、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一些具体实物平均分,并尝试用图示 (连一连、圈一圈)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分一分的活动,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 过程。 教学重点 将一些具体实物平均分, 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 教学难点 尝试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 彩笔、圆片、小棒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小猴 滔滔今天过生日,谁来给它 过生日来了?它特别高兴, 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作为主 人,要给大家分一分。 小猴、小兔、小狗 通过学生 感兴趣的话题, 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问 题 探 究 1、 分桃子 4 个桃子要分给 2 只小猴,怎 么分呢?自己分一分。 黑板展示 3 种分法。 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公平?为 什么? 2、分萝卜 你知道了什么? 滔滔希望你们把 12 根萝卜公 平的分给小兔子。你能不能 在分的时候把分的过程摆出 来?也就是一下能让大家看 出来说每次分给小兔子几根 萝卜,几次分完的? 最 后每 只 兔 子得 到 几 根萝 用圆片代替猴子, 小棒代替桃子,开 始分,汇报。 一样多的公平。 有 12 根萝卜,3 只小兔子。12 跟 小棒、3 个圆,开 始分。 展示:边分边讲 4 根 卜? 总结:你们给小猴分了桃子, 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分的 过程不一样,但是它们都特 别满意,因为他们分的都一 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做“平 均分”。 3、分骨头 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滔滔想把 15 根骨头平均分给 3 只小狗,平均分给 3 只小狗 是什么意思?从哪能知道要 同样多? 3 人一组分 15 根小棒,每人 分一次,可用不同的方法分。 我 还想 找 个 同学 上 来 摆一 摆,可是又想把第一位同学 摆的保留下来,怎么办? 用“五星”表示小狗行吗? 用“圆”表示骨头可以吗? (画完)画的过程和分的过 程一样吗? 把刚才你分的过程画下来。 谁还想展示?能看懂吗?谁 帮他讲讲? 出示最后的图,他是怎么分 的? 总结:小动物们很满意,虽 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是结果 都一样,都是平均分的。 平均分 15 根骨头,3 只狗 每只狗同样多。 学生小组合作。 汇报 可以画下来。用圆 代替小狗,竖道表 示骨头。 一样 每个人开始画 展示:1、自己讲。 2、同学讲。 每人一根,分了 5 次。 23 分钟 体 验 感 悟 1. 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 滔滔想把多少支花插在几个 花瓶中?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 瓶插( )枝花?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 )支 铅笔? 2、每层放的被子一样多,每 层放( )个? 平均每人分到( )个气球? 3、用小片代替橘子摆一摆: 出示 4 种分法,你有什么发 现? 总结:总数一定时,份数和 学生独立完 成。 学生说说“平 均每盒放几支”是 什么意思?帮助 学生理解题意后, 让学生自已完成。 独立摆一摆, 可以记录下来,完 成本题 学生汇报 分的都是 18 个,分的堆数多, 每堆的个数就少。 学 生 通 过圈 一 圈,摆一摆,说 一说,连一连, 画一画,在具体 实 物 图 中理 解 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数的关系。 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活 动?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 4 个桃子分给 2 个猴子,每个猴子平均分(2)个桃子 2. 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3. 每只小狗分到(5)根骨头 课后小结: 课题:分苹果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 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教学难点 区分两种分法的不同之处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看,谁来了? 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 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 12 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 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 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 爱吃苹果的三个同学。怎么 分? 智慧老爷爷 问 题 探 究 1、12 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同 学,可以怎样分? 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 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 值得大家学习。 嘿,老师刚把话说完, 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 不 就是 昨 天 学过 的 平 均分 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 们敢和我挑战吗?” 我用“三四十二” 的乘法口诀,就知 道每一个同学分 得三个。 培养学生 的解决问题能 力 给学生一 个充分思考的 机会 2、每盘放 4 个,需要几个盘 子? (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 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 题是:“每个盘子放 4 个,可 以放几盘?” 3、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 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 为 每盘 放 的 苹果 是 同 样多 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 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 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 盘”。 可以分 3 盘。用 12 个圆片代替苹 果,每盘每次分 2 个,分了 2 次就全 部分完。 体 验 感 悟 1、小兔运萝卜。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 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 它们开始向你们学习,看, 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 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 好大的劲,需要把 20 根萝卜 运走,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 分一分,需要几只小兔才能 一次运走吗? 2、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 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 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 不服气,它给我们送来难题, 你们能猜到是什么难题吗? 出示图,让学生猜一猜,说 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 每个篮子装 2 个松果,需要 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 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 有 18 个的,给予表扬;进而 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 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做操的方阵有 2 排, 每排 12 个学生,一共有多少 个学生? 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 学生 独立思考或动手 操作 让学生独立 解答,把结果填写 在书上的方框内 汇报交流 共有 24 个学生 学生思考后回答: 排成 3 列,每列 8 活动延伸, 检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形? 真聪明,只要动脑筋,每 个 同学 都 会 变得 越 来 越聪 明。 个学生。排成 4 排,每排 6 个学 生。排成 4 列,每 列 6 个学生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有 12 个苹果,分给 3 个同学,没人一样多,每人分几个?可以怎样分? 有 12 个苹果,每盘放 4 个,可以放几盘子? 课后小结: 课题:分糖果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 验 2、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 “试商”的初步经验。 教学难点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糖 果吗?让我们给大家分糖果 吧! 激发兴趣 促动思维 问 题 探 究 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 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 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 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 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 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 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 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 人? 活动二:分 50 块糖果。 学生编题 思考 学生思考 让 学 生 亲 自动手,能充分 理 解 除 法 的 含 义,在探索中解 决问题 大 数 目 的 平均分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 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 50 块糖 果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 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 4 个圆片代表 5 个小朋友,用 50 根小棒代替 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 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 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 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 横着第一行表示 4 位小朋友, 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 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 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 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 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 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 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 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 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 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 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 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 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 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 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4、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 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 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 10 根, 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 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 10 根 10 根地分,算一共用去 几根,还剩几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 学生活动 个 别 小 朋 友 把 自 己 的 想 法 在 黑 板 上 展 示 学 生 说 想 法 合作活动 汇 报 小 组 平 均 分 的 过 程 和 结 果。 小 朋 友 都 分 完 后集体交流。先 看 黑 板 上 展 示 的分法,有不同 分 法 的 小 朋 友 可 以 上 台 展 示 自己的表格。对 每一种分法,都 要 引 导 学 生 边 分边估:每次分 了多少块糖果, 这 个 过 程 有一定难度,教 师 深 入 指 导 对 学 生 会 有 很 大 的收获 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引导思考:剩下的 2 根为 什么不继续分。 还 剩 多 少 ? 几 次分完? 实 践 应 用 完成书 63 页的分一分,填一 填。 理解题意,说一说你想怎么 分?后独立完成。 做游戏。 理解题意, 师生两人做游戏, 示范。 学生回答 独立解决问题 两位学生练习, 回 家 后 跟 爸 爸 妈妈玩。 解 决 生 活 中的问题,鼓励 学 生 在 玩 中 学 习数学知识。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课题:分香蕉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会用除 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知道除法算是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东西的过程体验除法算式的简洁性,初步 感受除法算式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用除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你 们知 道 小 猴子 最 爱 吃什 么? 小猴子摘了许多香蕉,我们 一起看看,它摘了多少根? 它想分给他的伙伴们,今天 我们来学习“分香蕉”。 香蕉 12 根。 激发学习 兴趣,引起思维 问 题 1、分一分,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 蕉,帮小猴分一分。 分 12 根,每份同样多,自己 动手试一试。 (1)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6 学生动手分一分。 汇报: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6 根。每 探 究 根。 12÷2=6(根) 每 6 根一份,平均分成 2 份。 12÷6=2(份) 除号,表示平均分。 两 个算 式 有 什么 异 同 ?意 义。 (2)平均分成 6 份,每份 2 根。每 2 根一份,平均分成 6 份。12÷6=2(根) (3)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4 根。每 4 根一份,平均分成 3 份。12÷3=4(根) (4)平均分成 4 份,每份 3 根。每 3 根一份,平均分成 4 份。12÷3=4(份) (5)12÷6=2(份) 12÷6=2(根) 都是 12 除以 6,分别表示什 么?意思不一样。 2、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关于除法算式, 还有个小知识,仔细读一读, 有什么收获?“÷”读作“除 以” 3、书 61 页 2 题,可以用除 法算式表示吗? 6 根一份,平均分 成 2 份。 平均分成 6 份,每 份 2 根。每 2 根一 份,平均分成 6 份。 平均分成 3 份,每 份 4 根。每 4 根一 份,平均分成 3 份。 平均分成 4 份,每 份 3 根。每 3 根一 份,平均分成 4 份。 12 是被除数,除 号,2 是除数,6 是商。 可以 整个活动过程 教师充分让学 生自己去探索, 尊重和信任学 生,为学生充分 参与学习活动 提供了时间和 空间。 实 践 应 用 看图写算式。 1、完成书 65 页 1、2、3 题 2、书 65 页 4 题,这个 算式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 以画个图吗? 独立完成,集体反 馈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 香 蕉 12 ÷ 2 = 6(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读作“除以”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五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前 4 课的知识,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练习五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会编数学故事。 教学难点 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算式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 识,掌握了很多本领。今天 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首先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 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谁 先来 说 一 说你 学 会 了什 么? 平均分 平均分的两种分 法 记录平均分的过 程 用除法表示分均 分 问 题 探 究 1、平均分是什么意思?怎么 样的就是平均分? 2、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物的过 程。用记录的方法表示平均 分物的过程。 3、做平均分的题目时我们可 以采用什么方式? 4、平均分物有几种分法?最 后结果有什么特点? 5、把大数目的物体平均分 时,你有什么想法?你会记 录平均分的过程吗?可以有 多种分法吗? 6、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 除法?复习除法算式的读法 和各部分名称。 圈一圈、连一连、 摆一摆、除法 两种 结果一样 回忆,策略多样 求每份几个和有 几份 培养学生回顾、 归纳、总结的意 识。 实 践 应 用 挑战自己,看谁能得 5 朵“智 慧花”。 1、书 66 页第 1、2、3 题。 2、书 67 页第 4、5 题。说一 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3、讲故事,并列式算一算。 4、合同伴一起看算式编故 事。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后同桌 交流。 一人讲完同桌互 相讲。 四人组讲,全班交 流后两人互讲。 小结 这节课你表现的怎样? 自己评价,互相评 价 培 养 评 价 的 意 识 板书设计:略 课后小结: 课题:小熊开店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会用除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小熊超市开业了,想去看 看吗?(出示主题图片)从 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活动。 问 题 探 究 1、小猫、小兔相约去买东西。 小猫看见了汽车非常喜欢, 从衣兜摸出 20 元钱,可是小 猫抓耳挠腮也想不出 “20 元 钱能买几辆汽车”? 四人小 组讨论。 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怎样才能很快算出 20 ÷ 5 = 4(辆) 20 表示什么?5 呢?4 呢?你 是怎么算的? 小结:用乘法口诀最方便。 2、小兔也遇到了几个问题, 想请你们帮帮忙,36 元可以 买几个布娃娃?怎样列式? 用哪句口诀? a 因为 1 辆坦克 5 元,所以可以 5 元 5 元地数一数:1 辆 5 元……4 辆 20 元。 b 我们是用乘法口 诀,四五二十 c 想一想 20 元里面 有几个 5,就能买 几 辆 。 20÷5=4 (辆)。 学生汇报 体 验 1、从以上小猫和小兔买东西 的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乘除法的联系是十分 密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又 学生讨论后,从“乘 除法的联系”和: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两方面汇报。 让学生解决问 题,让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动 性 感 悟 快又准,真方便。” 2、请你提出一个可用除法解 决的问题,并解答。 我有 xx 元钱,可以买几个 XX?买几个 XX 正好用完 xx 元? 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提问 解答 实 践 应 用 1、蚂蚁搬家。 这题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哪些信息? 思路引导:把 27 粒米,每 3 粒分 1 份,看分成了几份, 就需要几只蚂蚁。 看 27 里面有几个 3。 2、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学生读 懂题意:小鸟家的房顶上有 乘法口诀,小鸟口中的卡片 上有算式;算式与口诀对应 连线,帮小鸟回家。 3、动物赛跑。 出示该题图片,读懂题 意:马、鹿、羊赛跑,小老 鼠当目线员。 要算完 5 道除法式题才 能闯线,谁算得又对又快, 谁就是冠军。 蚂蚁要搬新家,需 要用小车拉米。 有 27 粒米,每只 蚂蚁只能拉 3 粒。 几 只 蚂 蚁 才 能 一 次搬完?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与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分成 3 人小 组进行活动,自主 选择所扮角色。 交流与订正,为 冠军鼓掌祝贺。 如果时间许可, 交换所扮角色,继 续比赛。 运用新知, 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训 练学生的计算 速度和能力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 乘除 法 之 间有 互 逆 的关 系。在计算除法时,我们可 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下 课 后 找 一 找 生 活 中 哪 些 问 题 可 以用除法解决,与 同伴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36÷9=4(个) 口诀:四九三十六 40÷8=5(个) 口诀:五八四十 21÷3=7(个) 口诀:三七二十一 课后小结: 课题:快乐的动物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结合直观图体会倍 与除法意义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 倍数关系,能根据相应信息提出并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数学问 题。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与除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都喜欢小朋友,这节 课我们要与这些快乐的小动 物交朋友。 夏日的河边,有许多小动物, 请数一数,并做记录。 汇报:小鸭 6 只, 松鼠 2 只…… 培 养 收 集 信 息 的能力 问 题 探 究 1、在这些动物里就属小猴和 小鸭最调皮最聪明了,它们 想比一比,谁能帮帮它们? 摆一摆 除了这样比,还能用其它方 法比一比吗?你是怎么比出 来的? 如果我们把小猴的 3 只看成 一份(圈起来),那么小鸭的 6 只有几个这样的 3 呢?圈一 圈? 6、3 表示什么? 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只数) 的 2 倍。 总结:把小鸭的只数按照小 猴的只数平均分,(分成了 2 分)圈出来这样的 2 份,我 们就叫做小鸭的只数是小猴 的 2 倍。 2、也是平均分,你能用算式 来表示吗? 2 表示的是数量关系,“倍” 不是单位名称,我们谁是谁 的几倍是不用写单位。 3、小鸭又来了 2 只,小猴又 来了 1 只,自己填写表格, 小猴比小鸭少 3 只,小鸭比小猴多 3 只。 摆一摆 小鸭的只数是小 猴的 2 倍 自己圈一圈 得到:6 里面有 2 个 3 6 是 3 的 2 倍 为了简洁:小鸭的 只数是小猴的 2 倍。 6÷3=2 6 表示小鸭的只 数,3 表示小猴的 只数…… 汇报 借 助 份 数 认 识 倍 16 分钟 画一画,圈一圈。 你能列算式吗?8、4、2 各表 示什么? 4、开始小鸭 6 只是小猴 3 只 的 2 倍,现在小鸭 8 只是小 猴 4 只,还是 2 倍,数都不 一样了,怎么还是 2 倍呢? 总结:小鸭只要有几个这样 的几份(小猴)就是几倍。 小鸭的只数是小 猴的 2 倍。 6 里面有 2 个 3 8 里面有 2 个 4 圈出的都是 2 个 小猴那么多。 20 分钟 体 验 感 悟 1、1 只小鸭游来报信,说小 猴你家来客人了,快去招待 客人吧。自己填写表格,画 一画,圈一圈,比一比。 把小猴的看成 1 份,小鸭的 就是这样的 3 份,小鸭的只 数就是小猴的 3 倍。 2、第一次小鸭的只数有 2 份 小猴那么多,就是 2 倍,第 二次 2 倍,第三次 3 倍,出 示 4 倍、5 倍的图。有 1 倍的 时候吗? 3、小鸭和小猴比的很高兴, 请来了很多小动物,请你任 选两种,比一比。 小鸭有 9 只,小猴 有 3 只,小鸭的只 数是小猴的 3 倍。 展示学生作品。 汇报:小鸡的只数 是松鼠的 4 倍。 8÷2=4…… 实 践 应 用 1、完成 71 页第 1 题。 2、完成 71 页第 2 题。 为什么不画出 12 只猫了,15 只蜻蜓了? 圈一圈,填一填。 画一画,填一填。 小结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6 里面有 2 个 3 6 是 3 的 2 倍 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 2 倍 6÷3=2 课后小结: 课题:花园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 联系。 3、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倍”的逆向思考的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歌曲引入。春天在哪里呀,春 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 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 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 花园里看一看,好吗?(课件出 示:花园图) 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 哪些数学问题? 1:小鸟有 24 只, 蝴蝶有 4 只,小 鸟 比 蝴 蝶 多 几 只?2:小鸟有 24 只,蝴蝶有 4 只, 小鸟和蝴蝶一共 有几只?3:蜻蜓 有 12 只,蝴蝶有 4 只,蜻蜓的只数 是 蝴 蝶 的 几 倍?…… 鼓 励 学 生 提 出各种问题。 问 题 探 究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教科书上提 出的问题。 1、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自己可以画一画、圈一圈、摆 一摆、算一算…… 4 人小组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各 自的想法。 你是怎么计算的? 12÷4=3 答: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 3 倍。 3、蜜蜂有几只? 自己可以画一画、摆一摆、算一 算…… 4 人小组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各 自的想法。 你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 a 我用△表示蝴 蝶,用○表示蜻 蜓,第一行画了 4 个△,第 2 行画 了 12 个○,我圈 了圈,就知道 12 里有 3 个 4,所以 蜻蜓的只数是蝴 蝶的 3 倍。b 我用 12÷4=3 a 我是用图来表 示的,我用方块 表示小鸟,第一 行……我就知道 蜜蜂有 27 只啦。 b 我是列算式, 9×3=27(只)。 体 验 感 悟 什么是“2 倍”?画一画,并举 例说一说。 先独立想、画、 举例,然后四人 小组交流,最后 全班交流。 实 践 1、画 8 个笑脸。哭脸有 4 个, 笑脸是哭脸的 2 倍,4×2=8 (个),所以笑脸有 8 个。 学生先读题,然 后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 应 用 2、画一画、算一算。 3、像淘气那样说一说。 4、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算一 算,然后在书上填算式。 独立完成。 同桌完成。 独立完成、交流反 馈。 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花园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2 ÷ 4 = 3 蜜蜂有多少只? 9 × 3= 27 (只)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六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除法的意义,加深体会“倍”与乘除法的联系。 教学重点 加深体会“倍”与乘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所有学生都正确解决“倍”与乘除法的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骰子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 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年 龄? 其实只要我告诉你一个信息就 知道了。我的年龄是你的 4 倍。 今天我们就要来复习“倍”的有 关知识。 学生猜 28 岁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 问 题 探 究 1、什么是“倍”?什么是“3” 倍?举例或画画说明。根据学生 的举例,问“这样为什么就能说 3 倍”? 2、“倍”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红花 12 朵,是黄花的 2 倍,黄 花几朵? 3、用上“倍”编一道乘法题目 和一道除法题目。 举例或画画 谁是谁的几倍 谁的几倍是多 少 培 养 学 生 归 纳 总结的意识 实 践 看谁得的“智慧花”多 1、书 75 页第 1、2、3、4 题。 2、 书 76 页第 5 题,小汽车的价 钱是魔方的 2倍。同桌间说一说。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第八单元 6——9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 6——9 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 6——9 的乘法口诀,会用 6——9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享 受成功喜悦。 4、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 6——9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6 课时 应 用 3、 书 76 页第 6 题。 4、 书 76 页第 7、8 题。读题目 要求,需要知道哪个信息,问题 是什么? 5、 书 77 页第 10 题。 两个学生上台玩,示范后两人游 戏。 独立完成 自己解答 汇报谁赢了 小结 你得了几个“智慧花”? 板书设计:略 课后小结: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 6 的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独立整理 6 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编制 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几何直观,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 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小朋友们,老师带来 了几道题,你会快速抢答 吗? 2×5= 6×4= 7×3= 5×6= 4×8= 2×6= 9×3= 3×6= 2、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书上 78 页表格 快速抢答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复习 2—5 的乘法口诀 为编制 6 的 乘法口诀做铺 垫 问 题 探 究 1、复习已学口诀 在上面的算式中,哪些 用到有关 6 的乘法口诀,请 你找一找。 2、发现已学口诀的特点 3、自主创编新口诀 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 你能接着编出 6 的其它口 诀吗?和同桌说一说,并把 它写下来。 4、验证新编的口诀 刚才我们编的这几句 口诀到底对不对,我们来验 证一下,可以画一画、摆一 摆、说一说、算一算,并列 出算式,看结果是否正确。 5、交流验证结果 谁愿意把你验证的好 方法介绍给大家? 只有像同学们这样敢 于猜想,敢于验证,才会有 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 同桌互说 找同学说 有关 6 的口诀, 在 前 面 的 学 习 中 , 已 学 了 五 句,让学生找出 并加以复习,为 学习6的其它口 诀做铺垫。 尽 量 为 每 一 个 学 生 创 造 自 主 学 习 的 机 会 , 交 流 的 机 会 , 动 手 的 机 会。 体 验 感 悟 1、找一找 新编的这些口诀有什 么特点? 2、记一记 规律找好了,你自己喜 欢的方式,口诀记下来吗? 3、书 78 页新授三:用这两 种方法推算 6×7 的结果,你 看懂了吗?说一说,填一 填。 学生汇报 分享自己记口诀的 方法 指名回答 让 学 生 体 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源于生 活,又应用于生 活 为今后要学 习 的 乘 法 分 配 律做铺垫 6×7=6×( )+6×( )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有多少张贴画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8=48 六八四十八 6×9=54 六九五十四 课后小结: 课题:一共有多少天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 7 的乘法口诀,口诀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3、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 7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看大屏幕,你知道了哪些信 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为了看得能清楚我把这些 信息放进表格里,第一行表 示 什 么 ? 第 二 行 表 示 什 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 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是什 么?(一个星期有几天) 带着学生解决 1 个、2 个、 3 个星期有几天? 再过 2 个星期就开 运动会了…… 2 个 星 期 多 少 天?…… 第一行表示几个星 期,第二行表示共 有几天。 一个星期有七天。 自己解决 4~9 个星 期有几天,汇报。 问 题 1、为了更直观的看到我们 计算的结果,你能在这个点 子图上说明吗? 圈 1 个 7、2 个 7、3 个 7 你能自己圈一圈吗? 每行是 7 个点子。 1 个 7 是 7 2 个 7 是 14 3 个 7 是 21 自己接着圈 利用几何直观, 探 究 谁愿意展示你圈好的? 2、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吗?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3、如果没有点子图,你能 很快的算出这些算式的答 案吗? 为什么喜欢用乘法口诀? 好,我们自己编 7 的乘法口 诀吧? 4、你是怎么编出来的? 哪些是之前学过的?哪些 是新的?四七二十八是什 么意思?五七三十五是什 么意思?这句口诀还能列 出其它的算式吗? 观察一下我们编的口诀,你 觉得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七 九 六 十 三 可 以 表 示 什 么? 5、记口诀时你有什么好方 法 吗 ? 你 认 为 哪 几 句 难 记? 6、当你计算 7×8=?时, 真的忘了口诀,该怎么办? 展示汇报 每次都多 7 学生说算式,师板 书。 乘法口诀 连加 方便 同桌编口诀 借助加法 推理的方法 一句口诀能列出两 个算式,是不是每 一句都能列出两个 算式呢?7*7=49 从上往下都加 7 从下往上都减 7 表示 7 个 9 或 9 个 7 可以用 6×7+2×7 4×7+4×7 在 计 算 中 体 会 新 旧 知 识 的 联 系,逐步学会从 已 知 寻 求 未 知 的思想方法。 28 分钟 实 践 应 用 1、对口令 三七( ) 七九( ) 2、书 81 页 读一读、讲一 讲 你能找到生活中有关 7 的例子吗?(3 个星期有 几天) 3、完成书 81 页 1、2、3 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 成。 4、画一画、填一填 7×7=7×( )+7×( ) 多种形式(同桌互 对,小组互对,师 生互对,男女互对) 学生独立读,找到 7 的乘法口诀 学生举例全班回答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的 练 习 巩 固“7 的口诀”, 让 学 生 理 解 掌 握 口 诀 间 的 联 系,以便正确快 速的进行计算, 通 过 小 组 活 动 让 乘 法 口 诀 变 得更有趣,同时 培 养 孩 子 的 竞 争、合作意识。 小结 这 节 课 你 有 什 么 收 获?还有什么问题? 汇报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7 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课后小结: 课题:买球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 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观察情境图,从图上你 知道了什么?想提什么数 学问题? 交流:说说你怎么算 的? 完成书 82 页表格 “ 每 个 足 球 8 元,买 8 个要多少 钱?” “ 每 个 篮 球 9 元,买 9 个要多少 钱?” 独立完成 问 题 探 究 1、自编口诀。 2、交流所编的口诀,读一 读。 同桌合作,组内交 流 以对口令和方法记 住 8 和 9 的乘法口 诀。 创 设 了 更 多 的 交 流 平台,让每个学 生 都 有 表 达 想 法的机会。 体 验 感 悟 1、验证口诀。 自己选择一句口诀,用 画圆片的方法,圈一圈、数 一数,口诀编得对吗? 2、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3、读口诀,你想怎么记口 诀? 学生独立思考 后回答 在 游 戏 中 以 愉 快 的 心 情 联 系 知 识 解 决 问题,激发学习 数 学 和 运 用 数 学的兴趣。 师示范:玩手指游戏, 记住 9 的乘法口诀。 4、画图找规律 1 个 9 比 10 少 1 2 个 9 比 20 少 2…… 9×1=10-1 9×2=20-2…… 你 发 现 什 么 规 律 了 吗? 学生练习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买 球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课后小结: 课题:做个乘法表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弄清楚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更牢固的理解和掌 握这些口诀。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整理中巩固复习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对口令 一只螃蟹,( )条腿 5 只螃蟹,( )条腿 7 只青蛙,( )条腿, ( )只眼睛,( )张嘴 2、书 85 页第 1 题 师生、生生对口令 独立完成 通过学生 感兴趣的对口 令,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问 1、谁能背 3 的乘法口诀 全班齐背 数学好玩 题 探 究 吗? 请你找出乘数中有 3 的乘法算式,并完成书 84 页表格。 2、谁能举例子说说:积是 18 的算式。 完成书填一填 3、小淘气做了一半的乘法 表,你能帮他填完整吗? 4、观察乘法表,你能发现 什么?与同伴说一说。 独立完成,全班反 馈 学生举例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横着看,发现 了…… 竖着看,发现 了…… 将 知 识 系 统 进 行整理,帮助学 生 对 口 诀 进 行 有效记忆。 实 践 应 用 1、把乘法口诀填完整。 2、从“18、27、3、9、6” 中选出几个数,组成两道乘 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座位够吗?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 些信息? 强调三步:列式、比较、 答题 4、转一转 2×8=16 8×2=16 二八十六 5、想一想,算一算 2+4+8=( )×2 3+6+9=( )×3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 答 学生写在书上 每个小组代表转一 次,全班学生列式 说用到的口诀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 流,指名回答 在 游 戏 中 以 愉 快 的 心 情 联 系 知识解决问题, 激 发 学 习 数 学 和 运 用 数 学 的 兴趣。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做个乘法表 课后小结: 课题: 班级旧物市场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旧物交换活动中,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正确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好玩。 教学重点 在旧物交换活动中,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各种玩具、图书和工艺品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课件出示旧物交换的图 片,谁看懂这幅图了? 你们想不想像他们那样 试一试? 小朋友在操场上 出售或交换自己 的玩具和书。 问 题 探 究 可是我们怎么组织这个 活动呢?谁来说说? 请大家四人一组进行讨 论。 请各组汇报 请你们为自己的物品标 上价钱或要换的物品名称和 数量。 组内交流下…… 由组长带领开始交换活动。 要准备…… 要分组…… 小组讨论 我们分工…… 开始标价…… 体 验 感 悟 1、热闹的交换活动开始了。 教师巡视指导 2、谁愿意说说你们是怎么做 的 ?你 用 到 了哪 些 数 学知 识? 开始活动 学生汇报 培 养 学 生 认 真 思 考 问 题 的 能 力 小结 1、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 想? 2、如果再举办这样的活动, 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 怎么样? 自我评价 培养反思能力 板书设计: 班级旧物市场 课后小结: 课题: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上有趣的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 的秘密。 2、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找到身体中的秘密。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不同的测量内容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教具 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昨天,xx 告诉我一个小秘密。 你们想知道吗? 请 大家 汇 报 课前 测 量 的数 据。(根据组长的汇报板书) 看到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揭示课题。 听我妈妈说,拳头 的一周和脚长差 不多。 汇报:我的拳头一 周 长 xx , 脚 长 xxcm。 真的差不多 激 发 学 生 进 一 步 寻 找 身 体 中 其 它 秘 密 的 欲 望 问 题 探 究 这就是我们要测量的(出示 表格) 课件图片示范测量头长、一 拃长、一步长、双臂平伸的 长度和身高。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测 量身 高 时 用什 么 工 具合 适? 测量组长的数据,好对比。 (根据组长的汇报板书) 所有数据都在黑板上了,你 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操 作验证身高是头长的 6 倍) 师介绍不同年龄身高和头长 的倍数关系。(1 岁大约 4 倍, 3 岁 5 倍,6 岁 6 倍,老师 7 倍,当场可验证 7 倍,模特 8 倍。) 直直的线,从哪到 哪? 盒尺 汇报 头长和脚长、双臂 平伸的长度和身 高差不多;身高是 头长的 6 倍…… 一名学生验证身 高是头长的 7 倍。 培 养 合 作 学 习 的意识 28 分钟 体 验 感 悟 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秘密到底 有什么用?读资料“我的身 体是一把尺子”。你读完之后 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用? 如果我上班来走 1000 步,你 能知道什么?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测量教 室的宽度,不用尺子,就用 学生读 汇报 1000*0.5=500 米 开 拓 学 生 所 学 所用 用 身 体 上 的 尺 第九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 我们的身体。 你们用的什么来测量的?结 果什么?怎么计算的? 请大家用卷尺验证。 汇报:拃长,一共 xx 个炸长,乘起 来是结果。 子估一估,培养 应用意识 实 践 应 用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身体 上 的小 尺 子 还真 能 经 常用 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发 现了 身 体 上的 什 么 小尺 子,他们之间的关系。 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身体上 的尺子(永备尺)测量身边 的物体。 画一画身体上还有哪些“尺 子”。小知识:美术课上画人 体,立七、坐五、盘三半。 你能解释下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自己身体上 的小尺子来测量。 香港人叫它“永备 尺” 开始画,课下完成 把 身 体 上 尺 子 的用途画下来, 培养学习意识, 激发兴趣,培养 信心。 板书设计: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组长 1 组长 2 组长 3 组长 4 组长 5 组长 6 拳头一周 脚长 头长 一拃长 一步长 双臂平伸的长度 身高 课后小结: 教学重点: 1、正确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运用有关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2、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乘除法问题。 教学时数: 4 课时 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 生的应用意识。 3、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 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 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 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 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 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 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 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 了什么? 学生观察 由 学 生 喜 欢 的 动画场面引入, 能 调 动 学 生 的 学习积极性。 问 题 探 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 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 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 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 能列式呢? 42÷6=?应该怎样 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 说。 哪些同学说一说怎 么样想?(根据学生交流 反馈板书。)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 指名回答 同桌互说 反馈信息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使学生 进 一 步 体 会 除 来的小鸟是 24 只,36 只, 48 只,54 只,那么长颈 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房 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 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 馈。 刚才我们应用乘法 口诀解决了“长颈鹿要为 它们准备几间房子”问 题,同学们真了不起。 小组内交流 集体汇报 法 与 乘 法 的 内 在联系。 实 践 应 用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 想“长颈鹿用 63 块小木 板早了几间房子?” 谁 能列式呢? 63÷7=?应该怎样 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 说。 用 到 了 哪 句 乘 法 口 诀 呢? 现在还有几间空房子? 还能住几只小鸟? 同桌讨论 汇报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7(间) 六七四十二 63÷7=9(间) 课后小结: 课题:试一试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 诀计算除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熟练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 鼠吗?这节课老师就带着 同学们到小松鼠分组做游 生 1:图中有大树、 房子、许多小松鼠 和一只大象。 创 设 戏中去学习。(电脑出示主 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看图中有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助 小松鼠们分组做游戏,好不 好: 生 2:图中有 18 只 小松鼠,他们正在 快乐地做游戏。 生 3:大象是裁判。 问 题 探 究 要求,每组只数要相同?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 怎样分组?说明你们的理 由。 2、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 想的?教师在学生交流的 基础上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小 组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 哪些问题,是怎样列式的?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 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 反馈信息 18÷2=9(只) 18÷3=6(只) 18÷9=2(只) 18÷6=3(只) 集体汇报 为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的 时 间 和 空 间,让学生充分 说 出 是 怎 么 想 的。 体 验 感 悟 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 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方块里 最大能填几” 呢? 4× <25 ×3<20 你是怎么想的呢,请同 桌互相说一说。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呢? 同桌讨论 汇报:我想到了四 六二十四,四七二 十八…… 实 践 应 用 1、完成书 92 页 第 4 题“填 一填 ”内容。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完成第 5、6 题,我们比 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 结果读给大家听?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交流。 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试一试 18÷2=9(只) 18÷3=6(只) 18÷9=2(只) 18÷6=3(只) 课后小结: 课题:农家小院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生比较熟练地利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 的关系。 2、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 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 数学思想。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口诀解决乘除法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又是一个丰收年,王奶奶带 着小朋友们在农家小院里忙 碌着,有的在收南瓜,有的 收玉米……,你发现了什么 数学信息? 提示:观察时把同一事物的 信息说完整,有序观察不遗 漏。 有 12 只小兔子, 四个笼子。 墙上挂了 6 串玉 米,每串有 8 个。 板书:完整、有序 及每个信息。 利 用 学 生 实 际 与 教 材 内 容 相联系,使学生 感 到 数 学 就 在 身边。 问 题 探 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把你的问题说给 你的同桌听,并请他解答。 比比看,谁是我们的提问能 手,谁又是我们的解题高手。 3、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 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 答。 学生回答 墙上挂着多少个 玉米? 6×8=48(个) 54 个柿子需要几 盒? 54÷6=9(盒) 在 你 问 我 答 的 环节中,让每个 学 生 都 学 到 有 价值的数学,不 同 的 学 生 在 数 学 上 有 不 同 的 发展。 实 践 应 用 完成书上练一练: 1、第 4 题 同桌同学互相比 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2、第 3 题 独立完成。老师 指导。 3、第 1、2 题:小组同学一 起完成 独立完成后同桌 互查 学生完成。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今年结了 20 个南瓜,每框能装 4 个南瓜,……? 20÷4=5(框) 茄子 35 厘米,柿子椒 7 厘米,……? 35÷7=5 摘了 54 个柿子,每盒装 6 个,……? 54÷6=9(盒) 有 12 只小兔子,4 个笼子,……? 12÷4=3(只) 墙上挂了 6 串玉米,每串有 8 个,……? 6×8=48(个) 课后小结: 课题:练习七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深刻体会 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1、复习乘法口诀 接龙背、齐背、指名背、同桌背、 小组评比背等方式熟背口诀。 2、同学们背得这么认真,掌握 得这么熟,老师奖励给大家玩个 游戏——拍桌子。 (1)2 的倍数拍桌子 (2)3 的倍数拍桌子 背口诀 玩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问 题 探 究 1、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可以解 决什么样的问题? 2、几的口诀最难背?哪句口诀 你经常背错? 3、一句口诀能写出几个算式? 4、你能想出几种用乘法口诀计 算的口算题? 充分说 20÷4= 6×8= 54÷( )=9 ( )×9=45 8×( )<70 培 养 归 纳 总 结 的意识 实 践 应 用 看看谁得的“智慧花”多 1、书 95 页第 1、2、3、4 题。 2、 书 96 页第 5 题。这是什么意 思? 3、 书 96 页第 6 题。购买体育用 品。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 答? 4、 书 96 页第 7 题。 5、 书 96 页第 8 题。每组算式有 独立完成 充分练习 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 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 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 51 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 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 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 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 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 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 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 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 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 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 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什么特点?你能再写一组吗? 全班交流 小结 你得了几朵“智慧花”? 板书设计:略 课后小结: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 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 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 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 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 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 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 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 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 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 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 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 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 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 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 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 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 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 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 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 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 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 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 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 60 课时) (一)、长度单位(4 课时左右) (二)、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13 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 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 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 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 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 课时左右 2、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法口诀……………………………………………………2 课时左右 2、3、4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 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 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 课时左右) 7 的乘法口诀……………………………………………………5 课时左右 8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9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 10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 课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 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 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 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 53。 在 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 41,54 与 41 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 95、 5 4 + 4 1 ———— 9 5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 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 95 分,笑笑 96 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 加满 10,要向前一位进 1,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 年 16 22 12 2000 年 28 16 15 2004 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 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 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 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相加满 10,要向前一位进 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 |试卷|无需注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 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 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 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4+19 46+27 30+24 54+43 43+40 39+28 26+48 13+24+35 2、笔算练习: 1 7 2 6 3 5 1 9 2 4 3 5 1 8 3 6 + 2 9 + 1 4 + 4 4 + 2 8 ———— ———— ———— ———— 二、 练一练 1、投飞镖比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奇思 35 23 30 妙想 40 26 20 (1)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看出奇思与妙想谁获胜吗?钰同伴交流。 (3)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2、跳舞小组有 17 人,唱歌小组有 36 人,腰鼓组有 11 人。三个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 3、计算 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4、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 年 16 22 12 2000 年 28 16 15 2004 年 32 17 14 2008 年 38 27 23 (1)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 2 ) 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秋游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 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 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三、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 45+25=70(人) 90-70=20(人) 9 0 4 5 4 5 9 0 -4 5 -2 5 +2 5 - 7 0 --------- -------- -------------- ---------- 4 5 2 0 7 0 2 0 4、70 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 38 人,第二辆车上有 24 人,还有多 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 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 57+42-69= 64+25-39= 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四、 总结: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 真、仔细。 第四课时 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 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 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57+42-69 = 91-38-25= 64+25-39= 82-45+38=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二、练一练 出示课件 1、胡萝卜 15 元,鱼 28 元,妈妈带了 50 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36+27-48 3、机灵狗不小心把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儿童报》 26 28 34 《小画报》 32 37 3 《小故事》 39 40 45 2 合计 98 99 100 (1) 哪个班定的报刊最少? (2) 二班订了多少分《儿童画报》? (3) 三班订了多少分《小画报》? (4) 四班订了多少分《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4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2、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15-9=6(人) 52+6=58(人) 52-9+15=58(人) 5 2 4 3 - 9 +1 5 —————— —————— 4 3 5 8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列式算一算 (1)淘气今年 8 岁,叔叔比淘气大九岁,阿姨比叔叔小五岁,阿姨今年多 少岁? (2)图书角原来有 75 本书,借出 46 本,还回 12 本。图书角现有多少本书? 2、竖式计算 24+36-19 75-46+25 34+28-49 90-65+42 87-69+54 72+25-68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第六课时 练 习 课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口算下面各题 45+20+13 59-14-32 45-30+15 65-23+18 81-70+40 84+6-76 二、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9 94 100 90 +27 -65 -26 - 72 ———— —————— ———— ———— 三、笔算下面各题 43+39-46 45+55-78 36-28+49 81-65+28 四、计算每一竖行的和 23 45 17 27 56 48 37 18 29 25 43 29 26 25 36 17 36 24 14 21 18 五、应用题 1、车上原有 32 人,到站时下去 19 人,上来 7 人,车上现有多少人? 2、二年五班原有 48 人,新学期转来 3 人,转走 5 人,二年五班现有多少人? 六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做总结。 第七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出示 8 页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交流: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二、出示 8 页第二题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 100 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 100 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3、学生汇报、订正。 三、竖式计算 56+ 21– 18 = 39– 13 + 47= 96–34 – 35 = 57 +22 -45= 48+32-16 = 100 -69+ 25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8+40+31= 42+25-34= 39+6-25= 28-14+20= 60-17-34= 24-17+5= 二、计算下面各题。 45 87 36 40 38 100 + 37 -49 +58 -27 +47 - 65 ———— ———— ———— ———— ———— ———— 三、收玉米(9 页 5 题) 小猴 狐狸 小熊 小山羊 36 根 18 根 45 根 ?根 1、小猴、狐狸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山羊收的玉米比小猴和狐狸的总数少 10 根,小山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四、二(一)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手机 的废电池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手机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对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综合少 23 节。第 四小队手机了多少节? 五、9 页 7 题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合计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 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2、奇思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六、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机的和都是 30.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单元 购物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2、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 1 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 购物经验。 3、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 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1、 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 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 2、 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 系。同时,使学生根据“1 元=10 角”这一关系,体会 1 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 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3、 用 1 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 元=10 角”也是找钱的根据, 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4、 和同伴说一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固“1 元=10 角”,使学生体会 1 元的使用价 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 1 中的人民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人民 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 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 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 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说出币值并不难,但是对上面的一些字和 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适当讲解。教 师可以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 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2)认识元、角、分 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 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 把 5 元、2 元、和 1 元分为一类,5 角、2 角和 1 角分为一类,5 分、2 分和 1 分 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接着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 1 元,学生拿 出 10 张 1 角。也可以同桌的两个人开展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 1 元=10 角,1 角=10 分。 6、 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付 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也可 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 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 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 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 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 认一认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2、 妈妈买 1 件衣服,可以怎样付钱? 在讨论买 T 恤衫怎样付钱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付钱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 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启发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可以提出计算几件衣服总价的问题,也可以提购买 1 件衣服怎样付钱的 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小小商店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教材第 14、15 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 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 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 元。 ·1 个足球 72 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 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 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1 架玩具飞机 12 元,1 辆玩具坦克 9 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1 盒水彩笔 15 元,那么 20-15=5(元),应该找回 5 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 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 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 30 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 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 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 种: 3 张 1 元和 1 张 2 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 5 元。 ·我可以付 1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也正好是 5 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 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 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 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有多少块糖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教材第 16、17 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 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 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 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 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 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 1:每行有 7 块,有 2 行,一共有 14 块。 生 2:每列有 4 块,有 3 列,一共有 12 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 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 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2 列,一共是 14 块。生 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是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是 2+2+2+2+2+2+2=14(块),第二幅是 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 有 什 么 不 同 ? 学 生 可 能 会 说 : 横 着 看 , 每 行 5 块 , 有 3 行 , 算 式 是 : 5+5+5=15(块)。·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 着看时,有 3 行就是 3 个 5 相加。竖着看时,有 5 列就是 5 个 3 相加。无论横着 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 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奠定基础。】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 5 块,有 3 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 3 块,有 5 列:3+3+3+3+3=15(块)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观察、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 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答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趣引入。 1、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 5 盘果子你会算吗?学生口答出示加法算式。10 盘 呢?15 盘呢?让学生在列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用 乘法计算。 2、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这一话题引入情境,然后出示主 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3、发问:引导学生就以上画面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 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以这几个问题为重点:有多少人乘坐飞机?小火车上坐了 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幻灯片出示主题情境图。 1、活动一。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2+2+2=8(人)。 (3)教师指出:4 个 2 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2×4=8(人)。 (4)同桌商量: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4、8”各表示什么?(2 表示每 架飞机上坐了 2 人,4 表示有 4 架飞机,8 表示一共坐了 8 人,算式的意思是 4 个 2 相加得 8。) (5)由学生发现或教师点拨第二种列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该算式的含义。 (也表示 4 个 2 相加得 8。) (6)依次出示乘法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 2 × 4 = 8(人) ┋ ┋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7)让学生说第 2 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并自由举例。 (8)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猜读、练读。) 2、活动二。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二: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 (4)伴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 4+4+4+4+4+4=24(人) 4×6=24(人)或 6×4=24(人) (5)师生质疑、互动研究。6 是从哪来的?(有 6 节车厢,有 6 个 4 人。) 4×6 表示什么意思?6×4 呢?(都表示 6 个 4 相加)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 6 个 4 相加,结果都是 24;乘法 比较简便。) (6)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活动三。 展示学生所提出问题之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由于初次学写乘法算式,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 (3)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全面讲解:算式的意义、两个“3”的不同意义、算 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算式的读写法等。 4、活动四。 出示“连椅画面”。 (1)提出挑战性问题:连椅上坐着多少人?能用乘法解答吗? (2)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 (3)统一认识:连椅上的人数只能用加法求出,而不能用乘法求出。因为 每个连椅的人数不一样多。 (4)课件动态演示:前面连椅上的小男孩走到后面,与右边连椅上的小女 孩坐在一起。让学生列式解答。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 1、2 题。(独立读题,列式计算,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或体会。 五、完成其他练习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 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 累活动经验。 2、 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 欲望。 教学过程 1、 摆一摆,数一数 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可能出现的 1 个 1 个地数、2 个 2 个 地数、5 个 5 个地数等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 1 个 1 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 个地数。 2、 数一数,填一填 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观 察角度。 3、 说一说,算一算 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表示出数数的过程,并算出得数。通过“横着数”和 “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 为学习乘法做孕状。 4、 摆一摆,数一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学生 20 块糖,(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其他东西 来代替),让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块,再自己动手数一数。学生可能出现教科 书中的三种数法:1 块 1 块地数,2 块 2 块地数,5 块 5 块地数。数完后,可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果教科书中给出 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 学生按照“2 个 2 个”和“5 个 5 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可以几个几个数,结 果是一样的。 在数后学生可能会发现:每次数的个数少,数的次数就多,每次数的各 数多,数的次数就少。虽然有不同的数法,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练一练:第 1 题 这里画了 25 个熊猫,25 个熊猫基本上是均匀分布。可以组织学生圈一圈, 数一数。学生可能会想出不同的数法,可以 1 个 1 个地数,也可以 5 个 5 个地数。 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明白,要快速数出物体的各数,可先把这些物体分组,然 后用加法计算。 第 2 题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每盘有 4 块蛋糕,有 5 盘,4 块 4 块地数,一共有 20 块。当物体 1 堆 1 堆地放着,且每堆物体同样多时,学生自然会想到 1 堆 1 堆地 数。 小结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 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地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 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 个 6”和“6 个 3”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动物聚会”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 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 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A、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 3 只小鸟,3 根树枝上有 3 个 3 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 4 和 2 的含义:2 表示每架飞机上有 2 个人,4 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 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 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 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 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 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 3 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 3×2=6(人)[每张椅子坐 2 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 1、2 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 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 一、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第 4 单元 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 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 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 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 一边上。(如图 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 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 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 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 27 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 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 1、2 和 3 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 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 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 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 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 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第五单元 数松果(5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 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 个 1 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 5 算出得数。 ③5,10,15,20,…5 个 5 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 4 人小组商量一下,看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 个 5 是 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 个 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 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 5 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做家务(2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 2 的乘法口诀,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 2 的乘法口诀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 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 2 的乘 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 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 次) 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 2 根,2 双筷子有 4 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 根;有的学生两根两 根跳着数:2,4,6,8,…,18 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 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 双筷子 2 根也就是几个 2?(1 个 2),那么 1 个 2 是 2,用乘法算式 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 双筷子呢?(2 个 2)2 个 2 是 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 3 双、4 双、5 双……9 双所对 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 5 的乘 法口诀。想一想,5 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 9 个乘法算式编出 对应的 2 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 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 的乘法口诀”; 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 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 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 15 页第 3 题。 4、综合拓展题(15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 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需要几个轮子(3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 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 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 3 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 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 2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 的数量关系,学习“3 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 的乘法口诀。 3、1 辆三轮车有 3 个轮子,2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 辆呢?……9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 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 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 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 辆车呢?…… 9 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 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 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 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 1 辆三轮车就要增加 3 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 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 第 2 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 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 3 的乘法口诀记牢。你 是怎样记住 3 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7 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 3 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 17 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 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熊请客(4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 4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 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 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 9 串果子,每串请串 4 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 4 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 2 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 串、4 串……9 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 2 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 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 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 3 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 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 (板书:4 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 4 的乘法口诀?请 打开书 20 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 4 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 2 至 3 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 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 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 4 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 1 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 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 3 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 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 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 4 条船,每条船只能坐 4 人,有 15 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家路上(2~5 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 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 2~5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 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 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 1~3 题。 (第 2 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 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 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 多欣喜地发现。 练 习 三(复习 2~5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 1~5 的乘法口诀和 1~5 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 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 生分析、综合能力。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 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 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 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 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六单元 测量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 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 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 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 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 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 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 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 枝铅笔长、3 个文具盒长、4 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 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 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 1 厘米 ①认识 1 厘米。 师: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 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 1 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 0 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 1 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 缝隙大约就是 1 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 1 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 0 刻度到 2 刻度之间有几个 1 厘米,是几厘米?从 3 刻度到 7 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 厘米大约有多长?7 厘米大约有多长?10 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 14 页量一量,第 15 页 1,2,3 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 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 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 度单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 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 20 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 8 个桃 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 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 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 8 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 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 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 4 位,第二次 9 本本子奖给上 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 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 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 1 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 5 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 个桃子分给 2 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 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 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 12 个苹果图片和 4 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 老师巡视,指导。 B 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 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 1 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 2 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 4 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 3 个 每个盘子里放 2 个,可以放 6 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 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 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 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 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 些小吃的数量:柑桔 42 个、果冻 34 个、花生 95 颗、糖果 100 颗、板栗 49 个、 饼干 72 块)都平均分成 6 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 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 6 份,然后请一个小朋 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 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 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 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 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 2 份,得 2 分;如果还能分成 3 份,再得 3 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 4 份,再得 4 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 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 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 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 Party 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 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 次 2 次 3 次 4 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 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 12 个香蕉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 12 根香蕉分成 2 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 12 分成 2 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 6? 如果把 12 平均分 3 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 18 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 1,2,3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 P40 第 1、2 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 P40 第 3、4、5 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 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 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 2 到 5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 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 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 4 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 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 4 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 5×4=20 2、20 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 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了,在 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 12 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 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 24 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 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 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 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 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 6,(板书 6)小猴的只数是 3(板书 3), 6 里面有几个 3 呀?6 里面有 2 个 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 6 是 3 的 2 倍,也 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 2 倍。(边说边板书) 生:6 是 3 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 2 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 3 只小鸭,(加 3 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 3 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 9 只,小猴是 3 只,(板书 9),9 里面有几个 3 呢?9 里面有 3 个 3,我们就说 9 是 3 的 3 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 3 倍。(把 2 倍改成 3 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 9 是 3 的几倍,谁会?(把 6 ÷3=2 改成 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 了小鸭数是小猴的 2 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 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 小鸭数是松鼠的 3 倍,6 是 2 的 3 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 4 倍。8 是 2 的 4 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 还来了谁吧!书上 P47 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 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 题吗? 打开书 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 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 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 支铅 笔 2 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 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 1 支笔用了 多少钱?小牛买了 3 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 4 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 3 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 4 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 3 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 4 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 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 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 2 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 3 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 4 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 的 3 倍就是 3 个 4。 小兔的 3 倍就是 3 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 2 元钱,也就是 2×3=6(元) 小兔的 4 倍就是 4 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 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 3 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 2 倍。摆 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 2 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 4 倍。摆完了以 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 10 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 珠子的 5 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 片叶子配 1 朵花,15 片叶子配( )朵花。 2、 的个数是 的 2 倍, 有( )个。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 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 1 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 2 题:笑脸是哭脸的 2 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2,3 题 1 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 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 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52 第 1 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52 第 2 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52 第 3 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53 第 4 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 5 题的第 3 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 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 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53 第 6 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 37、38 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 6 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第七单元乘法口诀表(二) 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 6 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 理 6 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 6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 2~5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 6 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 6 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 6 乘 7 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P79 的第 1 题到第 5 题。 2、 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 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 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一共有几天 教学目标: 1.编制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 7 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 7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 P80 的插图,笑 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 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 7 的乘法口诀吗? 2、 提问:你是怎样编 7 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 P81 第 1、2、3 题。巡视并指导。 2、第 4 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 4 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六、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 统计表。 23、一课一练 P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 P82 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 你能编出 8 和 9 的乘法口诀吗? 2、 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 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 9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 3 题。 2、 第 4 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 3 题在小组中 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 5 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 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 题) 2、手指游戏(2 题) 3、“口算游戏车”(3 题) 4、第 4 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 8 和 9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球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做个乘法表(二)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 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 1~9 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 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 3 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 如( )×()=18 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 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完成 1 到 5 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除法 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 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 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 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 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46 ÷ 6 = ? 应 该 怎 样 算 呢 , 请 同 桌 互 相 说 一 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 24 只,36 只,48 只,54 只,那么长 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 42 只,也不是 48 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 鸟也不是 6 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 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 24 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 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 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 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 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 除法解决的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 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 12÷6=2(间) 12÷4=3(只) 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84 页,我们看填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 果每间房子住 5 只小兔,,3 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 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 5 只小兔,3 间房子可以住下 15 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 如果现在有 24 只小兔,有 8 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 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 12÷2=6(只) 12÷3=4(只) 12÷4=3(只) 12÷6=2(只) 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 6-9 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 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 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 6、7、8、9 的乘除法综 合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运用 6、7、8、9 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 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 1 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 2 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 3、4 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 P 六、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 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 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 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 1 和 2 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 3 和 4 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 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 5 题,弄懂第 6 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六、布置作业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 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 100 以内的加减法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 100 以内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单元教学时间 :10 课时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 30+600= 30+300= 90+20= 40+50= 0+500= 2.求 38 加 25 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课文的图片) 1.自学: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文的图片) 2.研究: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 46+19+12 37+29+19 26+19+41 请 4 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课文的图片)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板书设计 (课文的图片) 教学反思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 2 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化。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6 生板演) 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 二、导学释疑 1. 新知:投飞镖比赛。 (课文的图片)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 年 28 16 15 2004 年 32 17 14 2008 年 51 21 28 2012 年 38 27 23 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课文的图片) 教学反思 课题 :秋游(第一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x k b 1.c o m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 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 90 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 45 人,一队有 25 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 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 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 两队的人数,列式为 90-45-25. (2)探究 90-45-25 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 1: . 90 45 —45 —25 45 20 生 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 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 2(书本第 4 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思考解题思路。最后列式计算。 2.鱼 18 元,胡萝卜 15 元,张阿姨带了 50 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 100 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 元,《手工丛书》32 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请 3 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 5 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 第 1 题第一幅图; 第 3 题; 第 4 题。 板书设计 秋游 . 90 - 45 =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课题 :秋游(第二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 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 5 页练一练第 2 题和第 1 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 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练一练 第 1 题第一幅图; 第 3 题; 第 4 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板书设计 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 1 课时) 总课时 :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 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 52 人,今年有 9 人毕业了,又新加入 15 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 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 了? 生 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 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 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 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 52-9+15 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 52 人,毕业离开 了 9 人,就是少了 9 人,所以是 52-9,,又加入了 15 人,就是又多了 15 人,应该再加上 15, 所以就是 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 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 把你的算法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 52 减 9,再加 15,结果等于 58.如果出现先算 52 加 15 再减 9 的算法,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 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页的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 29 岁,就是 8+29=37(岁),说明叔叔 37 岁;阿姨比叔叔小 5 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 5 岁, 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 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 58 人。 教学反思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 2 课时) 总课时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 56 人,下来 27 人,上了 19 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 7 页第 2 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 75 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 35 个,做向日葵用 了 28 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 45 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 16 张。机灵狗比笑笑多 27 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 58 人。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第 1 课时) 总课时 :7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 46 个红笔帽,34 个黄笔帽,16 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 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 80 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 25 粒,南瓜子比 西瓜子少 39 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师:请 6 生板演,其余学生 选作其中的 2 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 元;飞机:32 元;汽车:23 元;轮船:85 元;娃娃,40 元;魔方:15 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 100 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 100 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 8 页第 4 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第 2 课时) 总课时 :8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 根;松鼠:18 根;小熊:45 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 10 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 23 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 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 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 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检测题(9----10 课时)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 >30 25>18+ □ 4、买一台计算器要 29 元,一个地球仪 12 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果有 50 元, 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 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 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2 元,买排球用了 39 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 46 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 2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29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 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 75 本图书,分给低年级 25 本,中年级 2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 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 42 人。有 9 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3 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 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 58 元,一排牛奶 37 元,妈妈有 100 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课 题 第二单元 购物 教学目标 : 买文具(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 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 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元=10 角 1 角=10 分 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 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 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获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 2 张 5 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 10 张 1 角的。因为 1 元=10 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 1 张 5 角、1 张 2 角和 3 张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0 角,就是 1 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 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 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好吗?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买衣服(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 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 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 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 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小商店(第 1 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 1、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 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画画用的水彩笔一 盒是 15 元。 1 个足球 72 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 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 习解答。 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 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 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5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单元练习(第 1、2 课时) 总课时: 4、5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单元检测题 总课时:6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 分=( )角 7 角=( )分 60 角=( )元 1 元=( )分 40 角=( )元 1 元=( )角 5 角 4 分=( )分 65 角=( )元( )角 9 角=( )分 3 元 6 角=( )角 23 分=( )角( )分 70 角=( )元 二、在 □ 里填上“>”、“<”或“=”。 50 分 □ 5 角 4 分 □ 4 角 1 元 □ 9 角 3 角 □ 31 分 7 元 □ 7 角 6 元 8 角 □ 7 元 42 分 □ 4 元 1 角 三、换人民币。 1、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2 角。 2、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角。 3、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角、( )张 2 角和( )张 1 角。 4、1 张 5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元。 5、1 张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 6、1 张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 10 元、一张 5 元、一张 1 元 ( )元 (2)一张 5 元、一张 2 元、一张 5 角 ( )元( )角 (3)一张 50 元、三张 10 元、一张 2 元 ( )元 (4)一张 20 元、两张 10 元、一张 5 角 ( )元( )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 4 张 10 元,又付了 1 张 5 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 7 角钱,她付了 1 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 5 元 2 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 9 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 元,一条短裤 4 元,妈妈只带了 5 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 元 2 角,一把牙刷 1 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课题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 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 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2、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 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 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 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 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 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 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7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 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 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课件出示: 教材第 18 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 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汇 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划船的有 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 关的乘法知识。 1、 针对 2+2+2+2=8(人)进行教学。 2、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 2,有 4 个这 样的加数。 师:4 个 2 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3、 边说边板书 2×4=8 或 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 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 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5、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19 页 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有多少点子(第 1 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20 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 2 个,共 3 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 2×3=6 或 3×2=6。 生 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 4 个,共 5 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 4 ×5=20 或 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 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 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 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 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21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聚会(第 1 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 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 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 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 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 23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第 1、2 课时) 总课时 :5、6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8 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1:买了 2 把香蕉,每把有 5 根。 生 2:买了 4 捆萝卜,每捆有 4 根。 生 1:买了 5 行馒头,每行有 4 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 教材第 25 页第 6 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 24、25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单元练习(第 1、2 课时) 总课时: 7 、8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练习题 1、 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3+3+3 5×2 5+5 2×4 4+4+4+4+4 3×3 2+2+2+2 4×5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3+3+3= 4+4= 6+6+6+6+6= 2+2+2+2= 18+18=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3=( )+( )+( ) (2)9 × 5 =( )+( )+( )+( )+( ) (3)8×6=( )+( )+( )+( )+( )+( ) (4)10×4=( )+( )+( )+( )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 ○ ○ ( )×( )或( )×( ) ○○ ○○ ○○ ( )×( )或( )×( ) ○○○○ ○○○○ ○○○○ ( )×( )或( )×( ) 5、看图列算式。 ★★★ ★★★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6、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7、6×3 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6×7 读作( ),表示( ) 9×4 读作 ( ),表示( ) 四、解决问题 (课文的图片) 课题: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化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总课时:1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剪刀和纸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看看你们发现什么?和大 家一起交流一下。 (课文的图片) 合作探究: 1、 剪背心 同学们,你们想亲自试一试,剪出这样的漂亮图案吗? 先看看,要剪出一件小背心该怎么做?说给大家听。 (课文的图片) 2、 想办法得到上面的几个图案。说说你们的剪法。小组内尝试讨论,全班交流。小组内还 试着剪出这样的图案 (课文的图片) 3、 实际生活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称图案,你知道还有哪些? 拓展延伸: 练一练 (课文的图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总课时:2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 教学准备: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硬纸板 预习任务:预习数学书 P28 的“想一想”思考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一、 认识平移 1、 你们听说过华容道的游戏吗? (课文的图片) 2、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3、 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跑吗?你发现什么? 4、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游戏类似的平移现象,你能说出几种吗? 二、 认识旋转 1、生活中有平移的现象,还有旋转的现象,比如我们玩的陀螺。现在拿出我们准备的硬纸 板和火柴棍,试着制作陀螺。 2、在制作之前,你想到什么问题? 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 时,陀螺旋转的最稳? 哪种形状的图形转得最稳 3、 小组内讨论研究,班级交流。 4、 动手制作陀螺。 5、 我们生活当中有没有旋转的现象?说一说。 拓展延伸: 练一练 (课文的图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五单元 2----5 的乘法口诀 课题:数松果 总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记 5 的乘法口诀,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5 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出示:教材第 30 页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抽生答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 30 页 表格 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算一算,说一说。 师:小松鼠把松果几个摆成了 1 堆? 生:5 个。 师:请同学们拿出 5 个小圆片摆好,表示 1 堆有 5 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乘法算式应该是 1×5=5. 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 2 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样一直摆 下去,直到摆好 9 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依次表示出来吗?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 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 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很能干,自己编出了 5 的乘法口诀,但在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 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抽生答。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 5 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 31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做家务 总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 的方法。 2、掌握 2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 2 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 5 的乘法口诀。 2、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在家帮助家长做过家务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做家务中的 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师:拿出学具小棒,替代筷子摆一摆,并完成表格。 出示:教材第 32 页表格 学生自己摆筷子,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 师:结合自己摆筷子的过程,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抽生答 2、编口诀。 师:如果我们摆 1 双筷子,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结合 5 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吗? 生:1 双筷子就是 1 个 2,乘法算式是 1×2=2,口诀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你是怎么想到是“一二得二”呢? 生:1×5=5 的口诀是一五得五,那么我想到 1×2=2,口诀就应该是一二得二。 师: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继续写出有关 2 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 口诀。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 2 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记住 2 的乘法口诀? 抽生答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 2 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 33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课间活动 总课时: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运用 2 和 5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可 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2、初步接触乘加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运用 2 和 5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 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 34 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5×2 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师:在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后,能说说 5×2 这个乘法算式能解决操场上的哪些 问题吗? 生 1: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生 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2、说一说,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 34 页套圈图 师: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 抽生答 3、一共有多少盆花? 课件出示:教材第 34 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哪里有花。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 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从从中你还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 35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 总课时:4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 3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 3 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 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 36 页情境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抽生答。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 3 的乘法口 诀吗?咱们来试试。 师:1 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生:1×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那么 2 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 辆呢? „„9 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 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 3 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记住 3 的乘法口诀? 抽生答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 3 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 37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熊请客 总课时:5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 4 的乘法口诀以及口诀的编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 38 页情境图 师:小熊把几个红果串成一串? 生:4 个。 师:那 2 串有几个红果?3 串呢?„„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38 页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组织交流汇报。 二、自主探究 1、编口诀。 师:咱们之前学习过 5、2 和 3 的乘法口诀,都是同学们根据乘法算式自己在小组内讨论交 流得到的,今天咱们仍然自己试试编写 4 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编写 4 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 4 的乘法口诀。 2、记口诀。 师:你觉得哪句乘法口诀不太好记呢?请同学们帮你想个好办法吧!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又 快又好地记住 4 的乘法口诀。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 4 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 39 页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练习设计:教材第 41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三 总课时:6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校了《乘法口诀(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学习 的成果。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先告诉大家这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 2---5 的乘法口诀。 我能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我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 师:下面就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 42 页第 4 题。 师:你能独立完成这张关于 2、3、4、5 乘法口诀的表格吗?先告诉大家你看懂了什么? 抽生答 如果个别学生不明白,教师就个别讲解;如果有部分学生不明白,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讲 解。 学生尝试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师生共同 完成表格。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学过的乘法口诀背过了。具体解决问题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 43 页第 6 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自己是如 何思考的。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 42、43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 总课时:7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 2、熟记 2---5 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教学重难点:系统整理 2---5 的乘法口诀,并能用 2---5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境 师: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抽生答 师:现在就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 1、外出参观。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教材第 44 页图一。 师: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讲评。 师:在小组里,模仿这道题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同组的同学解答,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里 互相编题,共同解答。教师巡视,出现典型题目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2、买奖品。 课件出示:教材第 44 页图二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买奖品,如果老师给你 10 元钱,可以买什么呢? 抽生答 3、边摆边说。 学生在小组内摆点子图,说学过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如果学生叙述不完整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加以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做手工。 课件出示:教材第 44 页图四 师:看给出的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独立动手折纸, 画图,剪纸,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知道这四个图案剪出来的是什么样子。 师:用学过的方法剪一个新作品,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做法。 三、课堂小结 练习设计:教材第 44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 总课时:8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同学在讨论什么,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出示:教材第 45 页情境图 一。 抽生答 二、探究新知 1、我的成长足迹。 师:同学们,说说这半学期来你的成长足迹吧! 主要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 45 页情境图二。 1)为什么不印 3 角、4 角、6 角、7 角、8 角、9 角的钱呢? 2)乘法与加法有关系,那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3)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它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4)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攻破这些难题。 3、解决问题。 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现在咱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 48 页第 12 题) 师: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抽生答 师: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三、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单元练习 总课时:9、10 课时安排: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1) △ △ △ △ △ 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 △ △ △ △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2) ☆ ☆ ☆ ☆ ☆ ☆ 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 ☆ ☆ 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决问题 1、 ①买 3 杯圣代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买 4 包薯条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买 5 个派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买一个圣代和一包薯条、一个派共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年级有 3 个班参加跳绳比赛,每个班选 6 个人参加,一共选多少人? 3.做一件上衣要 5 个扣子,做 4 件同样的上衣要多少个扣子? 4、小红每天折 5 只纸鹤,折了 5 天,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5.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上坐 4 人,3 条船上坐多少人? 6.每个同学种 2 盆花,5 个同学种多少盆花? 7.一只小花猫有 4 条腿,3 只小花猫共有多少条腿? 8.小兰买 3 块橡皮,每块橡皮 3 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他 1 元钱,应剩下多 少钱? 课题:第六单元:测量 课题:教室有多长(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 1、 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难点 :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 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 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 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 2 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 3 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 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课桌有多长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 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 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 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 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 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 枝铅笔长、3 个文具盒长、4 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 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 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 1 厘米 ①认识 1 厘米。 师: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 1 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 0 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 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 1 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 1 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 1 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 0 刻度到 2 刻度之间有几个 1 厘米,是几厘米?从 3 刻度到 7 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 厘米大约有多长?7 厘米大约有多长?10 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 14 页量一量,第 15 页 1,2,3 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 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 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 米有多长 (第 1 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 米=100 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片、1 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 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 (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 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 12 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 (如 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 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 10 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 1 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 1 米直尺 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 1 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 是 1 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 1 米,看看你的身高 比 1 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 1 米,2 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 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 黑板上 1 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 1 厘米. 师:1 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 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 厘米、20 厘米、30 厘米、„„、100 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 米里面是不是也有 100 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 1 米长的线段上,以 10 厘米为单位,分成 10 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 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 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 度. 三、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 个人用 1 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 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四 (第 1 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 重点难点: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文具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 当复习。 第二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三题 量一量,填一填 第四题 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五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六题 课题: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 :分物游戏(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 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 20 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 8 个桃子,回来后,开 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 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 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 8 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 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 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 4 位,第二次 9 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 发言的同学(4 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 问:剩下的 1 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 5 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 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苹果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 1、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20 个圆片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 12 个苹果图片和 4 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B、 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 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 1 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 2 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 4 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糖果 (第 1 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创设 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 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 朋友参加我的生日 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 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 42 个、 果冻 34 个、花生 95 颗、糖果 100 颗、板栗 49 个、饼干 72 块)都平均分成 6 份?”出示 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 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 6 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 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 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 生分法的多样化, 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 个习俗是: 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 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 分,如果能平均分成 2 份,得 2 分;如果还能分成 3 份,再得 3 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 4 份,再得 4 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 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 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 Party 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香蕉(第 1 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 12 个香蕉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 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 12 根香蕉分成 2 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 12 分成 2 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 6? 如果把 12 平均分 3 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 18 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 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 1,2,3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五 (第 1、2 课时) 总课时: 5、6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1)书本 P40 第 1、2 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2)书本 P40 第 3、4、5 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 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 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 看算式编故事 1、 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 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小熊开店 (第 1 课时) 总课时: 7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 2 到 5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 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 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 4 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 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 4 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 5×4=20 2、20 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 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 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们了,在 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 12 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 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 24 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快乐的动物 (第 1 课时) 总课时: 8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2、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 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 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 鸭的只数是 6,(板书 6) 小猴的只数是 3(板书 3) 6 里面有几个 3 呀?6 里面有 2 个 3,(边说边圈) 我们就说 6 是 3 的 2 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 2 倍。(边说边板书) 生:6 是 3 的几倍,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 2 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 3 只小鸭,(加 3 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 3 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 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 9 只,小猴是 3 只,(板书 9),9 里面有几个 3 呢? 9 里面有 3 个 3,我们就说 9 是 3 的 3 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 3 倍。(把 2 倍 改成 3 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 9 是 3 的几倍,谁会? (把 6÷3=2 改成 9÷ 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 的 2 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 3 倍,6 是 2 的 3 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 4 倍。8 是 2 的 4 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 书上 P47 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 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 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 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花园 (第 1 课时) 总课时: 9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 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 1 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出示 2 题:笑脸是哭脸的 2 倍 填写 2 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 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2,3 题 1 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六 (第 1、2 课时) 总课时 10、11 教学目标 : 1、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 第 1 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 第 2 题: 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 第 3 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P75 第 4 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 5 题的第 3 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 元可以买什么?” 有两种理解:30 元可以全部花完, 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六、知识应用: P76 第 6 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 76、77 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八单元 6~9 的乘法口诀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 6 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 6 的乘法口诀, 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 6 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 2~5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 6 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 6 的乘法口. 3、用二种方法计算 6 乘 7 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P79 的第 1 题到第 5 题。 2、 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 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 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一共有几天 总课时:2 教学目标: 1.编制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 7 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和记忆 7 的乘法口诀 2、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 P80 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 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 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 7 的乘法口诀吗? 2、 提问:你是怎样编 7 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完成 P81 第 1、2、3 题。巡视并指导。 2、第 4 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 4 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六、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 况制定统计表。 2、 一课一练 P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买球 总课时:3 教学目标: 1、 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 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编制 8、9 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 8、9 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 P82 的插图)“你 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 你能编出 8 和 9 的乘法口诀吗? 2、 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 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 9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 3 题。 2、 第 4 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 3 题在 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 第 5 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 题) 2、手指游戏(2 题) 3、“口算游戏车”(3 题) 4、第 4 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 8 和 9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 买球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 后 反 思 课题:做个乘法表(二) 总课时:4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 1~9 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 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 3 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 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 1、完成 1 到 5 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九单元 除法 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总课时:1 教学目标: 1、 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 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 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 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 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 来的小鸟是 24 只,36 只,48 只,54 只,那 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 42 只,也不是 48 只,每间房子里 住的小鸟也不是 6 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 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 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 24 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教学反思: 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总课时:2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 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点难点:除法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 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 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 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 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 12÷6=2(间) 12÷4=3(只) 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84 页,我们看填 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 间房子住 5 只小兔,,3 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 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 5 只小兔,3 间房子可 以住下 15 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 如果现在有 24 只小兔,有 8 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 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 12÷2=6(只) 12÷3=4(只) 12÷4=3(只) 12÷6=2(只) 教学反思: 课题:农家小院 总课时: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 6-9 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 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 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 6、7、8、9 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难点:使学生运用 6、7、8、9 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 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二、实践应用 1、 找出乘数是 3 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 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三、练一练。完成 1 到 5 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农家小院 总课时:4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 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 1 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 2 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 3、4 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七 总课时: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一、二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 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 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 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 1 和 2 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 3 和 4 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 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慧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 5 题,弄懂第 6 题的题意。 2、 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 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总复习 教学重点难点:乘、除法的含义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熟记乘法口诀。正确理解乘、除法的含义。 2、 正确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课时划分: 1、乘、除法的含义 1 课时 2、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1 课时 3、乘、除法的应用题目 1 课时 4、概念复习(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时、分、秒;统计与猜测) 1 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乘、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图: ○○○ ○○○ ○○○ ○○○ ○○○ ○○○ 师:求一共有几个 ,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6+6+6=18。 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6×3=18 或 3×6=18。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3 个 6 相加既可以写成 3 乘 6,又可以写成 6 乘 3。 三、复习除法含义及部分名称 四、教师及时出示图 1: 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有 9 朵花,平均分到 3 个盘子中,每个盘子有几朵花? 师:你会独立解答吗? 生:9÷3=3(个)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表示有 9 朵花,平均分成 3 盘,每盘有 3 朵花。 老师出示图 2: 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并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有 12 个三角形,每 3 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12÷3=4(份) 指名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3+3+3+3=( )×( ) 2+2+2=( )×( ) 5+5=( )×( ) 2、列式计算。 ⑴7 个 8 相加是多少? ⑵8 的 6 倍是多少? ⑶ 把 56 平均分成 7 份,每份是多少? ⑷72 是 9 的多少倍? ⑸48 里面有几个 8? ⑹两个乘数都是 9,积是多少? ⑺除数是 3,被除数是 27,商是多少? 四、小结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也是用除法计算。 五、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第 二 课 时 课 题: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表。 教学难点: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方 法:练习法 教 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口诀。 1、背乘法口诀。 采用口诀接龙或对口令等形式让学生记忆口诀。 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整。 七( )五十六 六( )五十四 ( )七三十五 六八( ) 六七( ) 八( )六 十四 3、说出下面口诀所表示的两种意思。 “五六三十” 、“七八五十六”、 “八九七十 二”。 如::“五六三十”表示 5 个 6 相加是 30,也可以表示 6 个 5 相加是 30。 4、根据每句乘法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让学生一组说口诀,一组说算式。) 五、复习乘、除法计算 1、用口诀求积。 7×6 8×4 5×9 6×8 9×7 6×9 8×7 9×9 4×8 9×8 4×9 8×5 6× 6 7×5 8×6 6×9 5×7 „„ (口算时,可以抽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一句 乘法口诀。) 2、用口诀求商。 35÷7 42÷6 54÷ 9 24÷8 56÷7 72÷8 64÷8 45÷9 „„ 三、练习 1、总复习的第 1 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2、总复习的第 11 题。 ⑴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小组交流反馈。 四、口算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每个同学要在 3 分钟内完成 24 题。然后小组交换批改,全对的小组 获胜。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作业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九( ) 四( )三十二 八( )六十四 2、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9×4+9= 6×7+7= 8×5-8= 3×8-3= 4×5+4= 7×3+7= 第 三 课 时 课 题:乘、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方 法:练习法 教 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除法应用题 1、做课本总复习的第 4 题左边题。 ⑴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⑵学生完成后老师 提问: “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计算:4+4+4+4+4=20(个) “第二种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计算:4× 5=20(个) 2、第 4 题右边题。 ⑴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反馈。 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 20÷4=5(个) ⑶分别指名把这题口头改编面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口述改编的应用题,教师反课前准备好的应用题贴在黑板上。如: ① 有 4 种颜色的气球,每种买 5 个,一共要买多少个? ②一共要买 20 个气球,每种颜色的气球买 5 个,要买几种颜色的气球? ⑷让学生列式解答改编的两道应用题。 教师在原题列式下面板书。如:4×5=20(个);20÷4=5(个);20÷5=4(种) ⑸引导学生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 别? 3、做总复习的第 7 题。 ⑴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⑵做后提问: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解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解答第二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中,哪一个条件,题目没有直接给 出?这个条件要从哪里去找?”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连续两个问题的应用题,其中的一个条件中第一个问题算出的 结果,因此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个问题;把第三世界一个问题算出的结果作第二个问题的 已知条件,再解答第二个问题。 4、做总复习的第 8 题。 ⑴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⑵ 指名说出怎样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① 7×5=35(岁) ②63÷7=9 ⑶指名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5、做总复习的第 10 题。 ⑴学生观察图, 弄清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指名说出怎样 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①4×6=24(人) 26>24 坐不下 ②3×6=18(元) 20>18 她带的钱够 二、练习 做总复习第 6 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分析两道问题的不同之处。)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非常的认真,又爱动脑筋,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那通过复习及相 应的练习,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四:作业 解决问题: 1、有 12 个南瓜,我们每次抬 3 个,要几次抬完? □○□=□(次) 2、(1)每 桌坐 6 人,正好坐 4 桌,一共菜多少个小朋友? □○□=□(个) (2)25 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 ) 第四课时 课 题:概念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