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6 发布 |
- 37.5 KB |
- 5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同课异构5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思索探究 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 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思考与调整: 三、交流共享 思考与调整: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2单元 课题:比一比 第2教时 总第2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思考与调整: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思考与调整: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思考与调整: 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3单元 课题:分一分 第3教时 总第3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思考与调整: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 想想做第3题。 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 国庆节快到了,许多班级已开始排练节目。瞧,这是四2班的学生正在彩排呢,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先独立分,再指名交流,说出理由。 四、检测完善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4单元 课题:认位置 第4教时 总第4 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思考与调整: 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 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数1~5 第1教时 总第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2、是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学生用数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5每一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数字,特别是3和5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大家是怎样庆祝教师节的呢?(出示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学生说说可以用1、2、3、4、5表示人或物。 二.探索交流 1、认识数字1 ⑴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示,认识数字“1”。(老师板书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 ⑵认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 ⑶请你拿出一支铅笔画一个圈,拿出一本数学书等,充分认识“1”。 2、学习数字2~5。 ⑴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板书2) ⑵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2。想象:像一只小鸭子。 ⑶你能摆出2根小棒吗?画2个圆,或是拿出2个圆片等。 ⑷大家看见图上有3个跳舞的小女孩,你能从铅笔盒里拿出3支铅笔,在纸上画出3个圆,拨3颗算珠吗?这些物体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说一说:3像什么?着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说、摆、画,认识数字3,3像我们的耳朵,做书空练习。 你还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和3有关的东西吗? ⑸照样子,让学生学习数字4、5。 ⑹指导学生写数字4、5,着重指导写5。 3、指导书写数字。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尤其是3和5,老师巡视,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反馈完善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1~5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东西吗?小组合作:说说身边的东西。 2、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自己独立完成,并想一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⑴指导学生看第1题,说说图上有几根黄瓜?和数字几连起来了?你能照样子连一连吗? ⑵看数字涂色,让学生自己完成,由同桌帮助检查对不对。 (3)看图写数,数到几就在日字格里写几。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 四、拓展延伸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指名说说。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数1~5的练习 第2教时 总第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1~5各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到位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图片、记数器、数卡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从1到5数一数。反过来数一数。学生按顺序数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几个数。 2、出示数卡,在计数器上拨出数。2拨上1是几?3呢?学生拨一拨,边拨边说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想想做做 5 出示丰收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数一数每一样物体有几个? 你能用数字几表示?在日字格里写一写。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出示一些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写数字。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2、想想做做6 画出花瓶中缺少的画。 老师说明题意,花瓶上表示的是应该有的朵数,数一数少几朵花,你能添上吗?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添了几朵,为什么? 3、想想做做7 规范写数 在日字格里写数。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1~5这些数?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识几和第几 第3教时 总第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瞧,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出示排队买票图。)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学挂图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 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思考与调整: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3、“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思考与调整: 2.“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3、 “想想做做”3 比赛结果出来,小象、小猪和小狗站在了领奖台上,你知道它们各是第几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识0 第4教时 总第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 “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的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菇的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1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思考与调整: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 “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 学习例2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思考与调整: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1 思考与调整: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 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3) 小猴又吃了1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4) 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3、 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4、 想想做做3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四、 全课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识符号=、>和< 第5教时 总第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二、探究交流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思考与调整: 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2、 拓展练习 小组或同桌讨论完成。 四、归纳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6教时 总第1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套圈挂图 师: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师:小猴、小兔、小狗也正在进行激烈的套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做裁判吧。 2、讨论:如何确定名次?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是第一名呢? 学生说一说。 师:那我们开始做裁判吧。 (1)看图:说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套中了几个?(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2)比一比,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3)交流答案。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思考与调整: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如:几在几的后面;几在几的前面;几的前面是几;几的后面是几; 4、看数字,摆圆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 2、练习一第3题 (1)看场景图,用学过的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看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说说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4、指导学生写0、2、3、5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思考与调整: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识6—9(1) 第7教时 总第11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并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产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与6、7、8、9有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情境图)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玩过套圈旅游吗?体育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在玩套圈旅游呢?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问:(1)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2)每个小朋友可以投多少个圈?(3)场上有多少只小鹿桩子?…… 二、探究交流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可先让学生尝试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在田字格中写数学6,并讲解6的写法,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上描摹独立写等。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认识了一个思考与调整: 新的数学朋友——6,那么运用这一方法,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数吗? (1)比6大1是几? (2)你能用圆片表示7吗? 学生摆好以后,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流摆法 (3)7像什么?怎么写的?(师示范并指导写法) (4)数字“8、9”同7 (5)谁能用7、8、9这些数说一句话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口手一致的数一数,再在“日”字格里写出数,然后读一读。 2.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学生读数后,独立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后面的数只要再涂一个圆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学生士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四、课堂总结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布置口头作业:书写6、7、8、9这四个数,每数五遍 3.实践活动: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这些数 4、拓展思考: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再和你的同伴说你的理由,你有几种方法?4 5 6 7 9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认识6—9 (2) 第8教时 总第1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在认识和理解6~9后,进一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不同含义。体会数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 4.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谈话:小朋友已经通过学习认识了不少的数字宝宝,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已经与哪些数字宝宝交了朋友?共同回忆。 二、基本练习 1、师:引导学生拿出尺子,认真观察。 (1)在尺上有哪些学过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5离8近一些还是1近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也能想个这样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吗? 2、师:数字宝宝从尺上走下来,自己排起了队,可是离开了尺子,有几个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小朋友能帮帮忙,把他们排进空位吗?(出示书上22页第4题) (1)小朋友独立填一填,再交流:你是怎样知道该填几的? (2)上面的数比8小的有哪几个?在哪里?比7大的呢?比6大的呢?比6小的呢? (3)看着直线上的数,请小朋友按顺序读一读。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读一读。 (4)师:小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思考与调整: 三、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为了奖励大家,小马拉来了一车的水果(出示22页第6题) 1.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水果?一共有几个? 2.在书22页第6题,小朋友独立填写。 3.交流:菠萝前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苹果后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 4.师:小朋友你能比一比老师这里苹果和梨的数量吗?出示书23页第8题。独立填一填。 交流: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比出来的?(体会一一对应) 师:苹果比梨多,也就是9比5多,可以写成9>5。 5.小朋友可以用“>”、“<”号来填一填书上的第7题吗? 6.写数练习 书23页第9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10 的认识 第9教时 总第1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课前准备: “骄傲的9”童话故事、放大直尺图 教学程序: 一、课前热身,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老师为小朋友讲一个故事,题目是《骄傲的9》。星期天,小芳做完作业,把本子一合就出去玩了,窗外一阵风吹来,吹开了本子,从里面跳出一群快乐的数0、2、3……9,9昂着头,对大家说:“我比你们谁都大,你们应该叫我大王。”0对9说:“每个数都有自己的作用,你可不能小瞧大家。”9看也不看0,大声说:“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说话”。0哈哈一笑:“只要我高兴,我就可以比你大。”说完就往1的右边一站,问:“大家看,现在是几呀?”(小朋友回答)对10,10比9大,9低下了头再也不骄傲了。小朋友,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索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思考与调整: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拓展深化,达标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出示一把只有刻度0—9的直尺),“10”这个数应该在什么位置呢?谁愿意上来给它安个家。(指数“8”)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指数“7”它离10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观察这根直尺上的数,哪些比5大?哪些比5小) 游戏“钻山洞”。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做山洞,请10位小朋友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0、1、2……或10、9、8……说对了发出“呜呜”的声音,说错了就思考与调整: “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让学生数数顺着数、倒着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引导:除了1根1根地数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更快地数出10根小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如果学生答3根3根、4根4根数教师也可以肯定,但应指出这样数并不快捷。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交流时突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优越性。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先从左起数,再从右起数。体会数的方向不一样,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 (5)独立完成第6题。再可以任意的找一个数,请学生说说比它大的数和比它小的数。 (6)第7题,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多,再指一指多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再填数。还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是怎么知道“少3个”和“多3个”的,体会一个对一个比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朋友,今天认识了一个新的数——10,你学会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5单元 课题:练习二 第10教时 总第1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前后顺序,几和第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数学卡片 教学程序: 一、知识梳理 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0——10数学卡片,回忆一下这几天来所学的知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请学生从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基数与序数等角度思考。 二、实践拓展 1、练习二的第1题 师引导: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们总能找到数的影子,看,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呢?这儿有1面国旗,那儿有4扇窗户……你还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2、练习二的第2题 师引导: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家,可因为贪玩,有些数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帮他们吗? 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帮助数找到自己家的、学生有的是左右数,有的按顺序数……这些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先请出10个小朋友站在讲台前,然后让其中的几个小朋友戴上帽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左边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朋友戴帽子?从右起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是女思考与调整: 生?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第4题 师引导:校园里摆了许多漂亮的花,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可能介绍一共有几盆,第几盆开了几朵花……如果没有提及的,教师可通过提问作出补充。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 5、数学游戏——我想你猜 游戏方法:甲先在心里想一个10以内的数,由乙猜,猜完后,甲告诉乙“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大(小)”,乙调整答案,直至猜出。 练习二的第5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6、教师可出一些图形的比较,来拓展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认识。 (1)填“>“”<“ △△△( )△△△△△ ○○○○( )○○ ○○○○( )○○○ (2)括号里可画几个圆?试试看 ( )>○○○○○○ ( )<○○○○○○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6题。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开放题 8>( ) 7<( ) ( )>5>( )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6单元 课题:认识物体 第1教时 总第1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思考与调整: 二、思索探究 交流共享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思考与调整: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6单元 课题:有趣的拼搭 第2教时 总第1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思考与调整: 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讲述:看者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没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2-5的分与合 第1教时 总第1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呀,小猴家可热闹了,原来小猴今天过生日,想邀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他一起过好吗? 2、老师今天也给小猴准备了礼物呢!(师出示3个气球)。 3、设疑:教师将3个气球拿在一只手上。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 4、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个,右手拿了几个。 5、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拿法吗? 6、老师一个转身的动作就可以表示出第二种分法。 7、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探索交流 过渡: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还给小猴带来了4个桃子呢 1、师出示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里都要有桃,有哪几种分法呢? 2、指名学生用桃卡片和两个盘子摆一摆,探索4的分与合。 3、学生示范上台来演示。 思考与调整: 4、问:根据刚才的拿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5、刚才小朋友说的比较乱,谁能按顺序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呢? 6、学生回答,师板书。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追问:几和几合成4呢? 7、集体读一读。 过渡:生日宴会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小朋友来玩个游戏怎样啊? 1、说明游戏规则:两人一小组摆花片,将花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2、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5个圆片,探究5的分与合。 3、在学生把5个圆片分成4个和1个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两种表述。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让学生在六人大组内交流两人得出的结论。 5、小组内推荐出代表交流本组探索的结果,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6、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三、反馈完善 游戏一:吃蛋糕 1、过渡:小朋友们学的真棒,下面,让咱们一起跟它们来分享快乐吧!(放音乐:生日歌)猴妈妈搬来了许多快小蛋糕(出示花片图)。 2、说明要求:选择蛋糕,说出两个数合成几,说对了,就可以吃到蛋糕! 游戏二:对口令(想想做做2) 1、师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4,师出示卡片1,学生说出的数字与老师的合起来是4。等等。 2、生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5,一学生说1,另一学生说出的数字与1合起来是5。等等。 游戏三:坐火车 过渡:生日宴会结束了,我们要做上火车回家了。 (想想做做3 ) 1 明确要求,说出是几的分与合再进行填数。 2 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那些数的分与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6、7的分与合 第2教时 总第1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疑: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二、探索交流 提问: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思考与调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四、自我评价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练习三 第3教时 总第1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 2. 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 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思考与调整: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2-7的组成。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8、9的分与合 第4教时 总第2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了2-7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8和9的分与合。 二、 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成。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 8 8 8 8 8 8 8 / \ / \ / \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3)、集体边操作边说 4)、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的过程说8的分成 5)、把书翻到第35页,看8的分成,让我们填写几道?黑板中有几道?那么课本中4道,写哪4道呢?为什么?你能不看黑板将这四道按顺序写出来吗? 6)、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 思考与调整: 7)、校对、拿掉小黑板,你写的对吗? 8)、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8吗? 9)、8的分与合有7道式子,我们只要记几道? 2、试一试 学完8的分与合接着我们要学几的分与合? 1)、出示题目:用9个圆片,每次翻一下,可以分成几和几,推想到几和几你能按照顺序全说出来吗? ●●●●●●●○ (注:这个圆片正面有图案,反面没有) 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9 9 9 9 9 9 9 9 / \ / \ / \ / \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5 4 3 6 7 2 8 1 4)、集体边操作边说 5)、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过程,说9的分成 6)、书上9的分成写哪几道?你能不看黑板全都写出来吗? 7)、教师将板书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8)、校对,你填对了吗? 9)、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9吗? 一、 检测完善 1、合起来是8的两片叶子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4 5 6 7 3 2 1 4 2、合起来是9的两朵花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4 2 3 8 7 5 1 6 3、想想做做3 美丽的中国结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规律? 二、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10的分与合 第5教时 总第2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思考与调整: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二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 第二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个数,你能把缺少的数写出来吗? 3、“想想做做”第三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思考与调整: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7单元 课题:练习四 第6教时 总第22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9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二、 基本练习 第38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思考与调整: 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8的分成吗? 三、 综合练习 第39页第5题 谁来读一下题目,集体读一读 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7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9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10号房中 第38页第4题 审题:每株向日葵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秘密呢?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第39页第6题 审题:请小朋友们观察四盆植物,叶片上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除了左右两片叶子上的数字要合成花盆上的数字在填写叶片上的数字时还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有次序,左边的数字要比右边的数字大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第39页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写得漂亮 展示好作品 二、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5以内的加法 第1教时 总第2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思考与调整: 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5以内的减法 第2教时 总第2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思考与调整: 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 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第3教时 总第2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思考与调整: 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 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说。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五 第4教时 总第2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教材配套光盘。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5+0= 4-1= 3+2= 5-4= 3-0= 3-1= 2+2= 1+2= 3-2= 0+3= 4+1= 5-2= 相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请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是怎样得出来的?) 图2:右图小兔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 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思考与调整: 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你打算先怎样做?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左边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的两题呢?右边的两题呢?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2、练习五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3)仿照老师的方法,根据图上画的,同桌互相说说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4)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3、练习五第5题。 师: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算式写的又好看又整齐?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第5教时 总第2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画图,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 、复习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 ☆ ☆ ☆ ☆ 5 1 4 3 1 6 4 2 2 5 3 、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板书: 思考与调整: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 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8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 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组织练习。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摆了两组圆片,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48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看着书上的图填一填。 分组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6。 (2)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7? 思考与调整: 2、师:刚才小朋友看图列出了两道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着上一道算式,你能一眼看出下面的算式得数吗? 课件出示: 1+5=6 3+4=7 5+2=7 2+4=6 5+1=? 4+3=? 2+5=? 4+2=? 指名答。交流: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得数? 四、检测完善: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怎样帮他?( “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请你用线在书上连一连。 汇报交流,检查情况。 2、师: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蜜蜂提着一罐罐香甜的蜂蜜奖励我们来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把小蜜蜂分成两部分,并且写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分,就能一个不落,而且写出来的算式最多? 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有序的分,然后说算式的。 师:刚才是6只小蜜蜂,现在来了7只小熊,你能用刚才我们分的方法,分一分、说一说把这7只小熊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怎样说算式? 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3、师:小动物看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爱学习,有2只小客人想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一起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小狗和小松鼠,一只得数是6,一只得数是7)老师手上有一些算式卡片,哪个小朋友爱动脑,守纪律,我就把卡片发给他上前面来找朋友。 算式是:1+6 6+1 1+5 5+1 2+4 4+2 3+3 2+5 5+2 3+4 4+3 0+6 6+0 7+0 0+7 4+1 3+2 2+3 交流:看看这些小朋友找得对吗?请手上拿着得数分别是6、7的算式卡片的小朋友在互相找找哪个小朋友和你更亲密? 思考与调整: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蜜蜂朋友,哈哈,老师也正在找呢,(出示数字卡片5)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4、师:刚才小朋友很快的算出了得数是5、6、7的算式,老师整理了一下,抽取了里面的部分算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组,请你仔细观察每组里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以及得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 组织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我记住了4+1=5,那么我能很快的算出4+2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4+2的得数:那如果我知道了3+2=5 3+3=6那我能很快算出3+4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3+4的得数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6、7减几 第6教时 总第2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3+2= 5-1= 4+2= 3+3= 2+2= 4-2= 4+3= 2+5= 5-0= 5+1= 4+2= 3-2=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看到有些小朋友们准备去植树了,现在这些小朋友已经到达了植树地点,你们看;(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 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图上有几人在植树?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图上一共有6人在植树,有4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思考与调整: 2、同学们已经说出了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女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并列算式。 6-4=2 第二个问题:男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6-2=4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3、试一试,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7-2表示什么意思?7-5呢?如果不看图,你会怎样想? 4、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虚线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思考与调整: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六 第7教时 总第2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看图提不同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流程程序: 一、导入: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游戏一(练习六第1题) (1)同桌分工,找相加等于6、7的卡片,找到一组说出两个算式,同桌判断。 (2)交流,有哪些等于6的加法?看谁说的多?(鼓励有顺序地回答) (3)等于7的加法呢? 2.游戏二(练习六第2题) (1)选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要求有序地说。 3.计时口算(练习六第3题) (1)计时2分钟完成。 (2)了解学生错误,及时评讲订正。 4.趣味练习:找朋友。(练习六第4题) 思考与调整: (1) 请学生说题意。 (2) 独立完成。 (3) 校对。(注意上下都有两个等于7的算式) 三、综合练习 (一)看图列式 1.补充练习 ○ ○○○○ ☆☆ ∣ ☆☆☆☆☆ □+□=□ □-□=□ □+□=□ □-□=□ 2.一图两式练习。(练习六第5、6题) (1)带领学生看图,看清图上分成了哪两部分。 (2)完整地用三句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加法 或减法来提问) (3)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4)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5)比一比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开放练习。(练习六第7题) (1)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读教材所给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的含义。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另一同学解答。 (二)推理练习(练习六第8题)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起说说第一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 3.猜猜1号盒子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说出理由。 4.2号、3号呢? 5.独立思考第二根线上的3个盒子里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同桌。 6.交流、说明理由。 四、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8教时 总第3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4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联想能力。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要求小组合作,看图说图意,提出教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看哪组说得多,说得好。 2.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1)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岸上有3个学生,水里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提问:怎么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和3+5=□ 让学生说5+3和3+5的口算思路。 思考与调整: (2)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个同学,跳进水里5个(岸上有3个),岸上有几个?(水里有几个?) 并引导学生列出:8-3=□,8-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出得数。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看: 如:(1)男生之分 (2)戴不戴帽子 (3)用不用救生圈等 再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列出几组算式。 5.“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 (2)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并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巧设练习,巩固发展 1.数学隧道: 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的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2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 2.游戏实践: 游戏一:帮帮小狗熊: 出示□+□=8,说明:小狗熊遇到难题了,看它有多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中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思考与调整: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回答。如答对,发出“啪” 的声音;如答错,则发出“嗤的声音。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小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9教时 总第3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1、游戏:师生对口令(9的组成)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板书:8+1=口,1+8=口) 怎么想8加1和1加8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思考与调整: (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6)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动手操作:让学生把9个花片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观察每一种分法,再想出相应的4条算式。同步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一种分法及相应的4条算式。(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要说出相应的得数。 4、归纳整理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有顺序地整理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及9减几的算式,然后让每组的学生把整理的算式在全班交流。 三、游戏体验,巩固知识。 教师说活:小茄子博士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就想邀请你们到动物之家去走一走。 游戏一: 小茄子博士先带你们到小蜜蜂那儿去看一看,看看它那里有没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蜜蜂的数学问题是“火眼金眼”显神威。 想想做做第1题(凑成9) 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游戏二: 小鱼吹着泡泡欢迎大家,它也有问题考大家。(想想做做第2题)用9减每个鱼泡泡上的数,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游戏三: “乖乖做作业”(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把12条算式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口算形式抢答。 游戏四: 动物大本营(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动物大本营要举行数学竞赛了,你们愿意参加吗?让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9 9-□=□ 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对。 一、 收获提炼:说说你们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七 第10教时 总第3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 (1) 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思考与调整: (3) 继续练习:□+□=9 8-□=□ 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5、6题。 (1) 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第11教时 总第3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比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探究交流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小朋友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10 10 10 10 10 10 10 8 ( )( )5 ( )4 ( )3 2( ) ( )6 ( )7 讲评:××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2、通过“看看想想”,探讨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照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思考与调整: 学生口答: 6+4= 4+6= 10-6= 10-4=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 讲述: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会议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 3、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合作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花片的情况,逐步得到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的计算。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每组一个最佳学习“球”。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4、轻松一刻(课间操) 讲述: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检测完善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如:师说“我出8”生答“我出2”师说“8+2=10”生答“2+8=10”。 思考与调整: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3、看谁说得多。 □+□=□ □-□=□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想想做做”第3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提高题。 电脑出示图: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第12教时 总第3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思考与调整: 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提问:右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完成第3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4.完成第4题。 (1)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学生在书上填空。 (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求未知加数 第13教时 总第3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 )=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思考与调整: 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 )=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4+( )=10 3+( )=7 ( )+5=10 7+( )=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第1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 )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2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3.完成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八(一) 第14教时 总第3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难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投影、光盘。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 (1) 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思考与调整: 式。 (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 (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 (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八(二) 第15教时 总第3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思考与调整: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连加、连减 第16教时 总第3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思考与调整: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加减混合 第17教时 总第3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5 6-2-2 9-3-5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 ○○○ ○○ ○○○○ ○○○ ○○ □-□-□=□ □+□+□=□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九 第18教时 总第4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思考与调整: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复习(一) 第19教时 总第4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更深地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加、减法的含义以及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和描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系统整理。 问: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了哪些知识? (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教科书第71页第一题: 问:左边有几个黄风车,右边有几个蓝风车? 一共有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做?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问:列减法算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对总数) 问:这里的总数是谁?所以两道减法算式都用什么放在减号的前面?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小结:把左右两边合起做到的是什么?(一共的)用一共的去掉左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右边的)用一共的去掉右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左边的) 2.教科书第71页第二题: 问:知道什么?要问什么?怎样列式? 思考与调整: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求一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补充: ?个 ▲▲▲ 9个 6个 ▲▲▲ ?个 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再次强调求一共用加法,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求一部分用减法,用总数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附后) 问:竖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第三竖行填出来吗? 横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最后第二竖行填出来吗? 斜着看呢? 你能从中找出得数是7的算式吗?得数是9的算式呢?得数是10的算式呢? 教师任意指其中的一道,比比谁算得快。 2.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3.照样子,将表格填写完整。 3 4 2 9 7 5 4 8 3 6 4 7 0 1 4 3 1 5 9 7 6 8 7 8 6 8 8 8 72 1 2 4 5 4 3 6 3 5 四、全课总结 不完整的加法表: 1+1 2+1 1+2 3+1 2+2 4+1 3+2 1+4 5+1 4+2 2+4 1+5 6+1 5+2 3+4 2+5 1+6 7+1 6+2 4+4 3+5 2+6 1+7 9+1 8+2 6+4 5+5 4+6 3+7 2+8 1+9 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2-1 3-1 3-2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6-5 7-1 7-2 7-3 7-5 7-6 8-1 8-2 8-3 8-5 8-6 8-7 9-1 9-2 9-3 9-5 9-6 9-7 9-8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复习(二) 第20教时 总第4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3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3页第8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4.教科书第73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5.教科书第73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狗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三、总结 四、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丰收的果园 第21教时 总第4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探究交流 1、观察图。“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思考与调整: 棵?怎样求? 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 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 往梨树那边运。 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 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三、全课小结 1、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9单元 课题:统计 第1教时 总第4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 2、故事引入,提出问题。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先小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这种动物的一个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思考与调整: 3、分析数据。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哪种花最多?哪种花组最少?)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见到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小朋友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四、作业设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数数和读数 第1教时 总第4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 2、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先讨论讨论。看看谁的办法好? 二、探究交流 (一)、操作。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来抓一把,看看有多少根? 先不数,猜一猜你抓了几根小棒?请你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了你手里有几根小棒。 讲述:刚才抓小棒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数,才能知道抓到了几根小棒,那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能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试着摆一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把十根捆成一捆来数最快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思考与调整: 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思考与调整: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5、你能从11数到20吗? 交代:拿出你的直尺,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吗?越往右(后),表示的数就越( )。 三、反馈完善 1、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来,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 现在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2、先猜一猜是多少,再数出来。 (出示水果图)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写数和数的组成 第2教时 总第4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 二、探究交流 1、教学12的组成。 思考与调整: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 。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思考与调整: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4、选择题。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①12 ② 20 (2)“11”十位上的“1”表示( )。 ①1个一 ②1个十 (3)16里面有( )。 ①6个十和1个一 ②1个十和6个一 (4)有2个十就在( )位上写2。 ①十 ②个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3教时 总第4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思考与调整: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练习十 第4教时 总第4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3= 10-9= 15-10= 12-10= 4+5= 19-9= 10+10= 12-2= 2、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3)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一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完成第二题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3)重点观察第一组:已知的数和所填表的数有什么规律?(已知的数都是双数,所填的数是单数) (4)提问:18接近12还是接近20?13呢? 3、游戏:猜数字 教师准备一些11~20的数字卡片,随意拿一张让学生猜,如果思考与调整: 学生说的数大了,就说大了,反之说小了。 综合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四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完成第五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图中有几个队?(两队,蓝队和绿队)蓝队得多少分?绿队得多少分? 理解“领先”:就是哪队得分多?“领先多少分”就是蓝队比绿队多得几分?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完成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3、思考题 计数器上有两个珠子,组成的数可能是多少? 十 个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认识钟表 第1教时 总第4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思考与调整: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思考与调整: 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9加几 第1教时 总第5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 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探究交流 1、以“9+4”为例,探讨口算方法。 看一看:小熊是怎样取的?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4。 摆一摆:让学生借助格子图用苹果摆一摆,算出结果。 说一说:指定学生操作演示,交流算法。 访一访:采访用把9凑成10,再10加3得13的小朋友: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呢?请两个说说。教师板书: 9 + 4 = 13 1 3 10 思考与调整: 议一议:学生交流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以上方法都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2、进一步操作感知,巩固口算方法。 用苹果边摆边计算,独立完成9+5、9+7两道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口算思考过程,并完成第78页“试一试”的填空。 9 + 5 = 14 9 + 7 =16 1 4 1 6 10 10 (3)质疑:5为什么不分成2和3,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引导小结。刚才我们算9加几用了什么方法?请小朋友为大家喜欢的这种方法起个合适的名字。(“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圈出10只,再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起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5、“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溜冰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原来有( )人在溜冰,又来了( )人,一共有( )人。列出算式,组织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9加几的例子。 四、学生质疑,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一) 第1教时 总第5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灵活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9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师:是啊,羊村的懒洋洋最喜欢玩了,这天他独自一人溜出了羊村,来到了儿童乐园,可是(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课本第88页上的第一题),懒羊羊傻眼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密码都写对了,懒洋洋终于进到儿童乐园玩了。可不想狡猾的灰太狼早就守在门边,他把懒羊羊抓回了城堡,在去城堡的路上还设置了三个陷阱,喜羊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帮忙救出懒羊羊,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练习 第一关: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谁你是怎样算的? 仔细观察每组中的几道式题,有什么发现? 提示:几道式题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单数加双数等于单数、双数加双数等于双数、一个加数不变思考与调整: 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2结果也依次增加2 等等。)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过了灰太狼的第一关,懒羊羊身上的绳索解开了一根,我们有没有信心,再过灰太狼一关,救出懒羊羊? 三、综合练习 第二关:钻山洞。 出示情境图3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小组中两人举手作山洞状,其他学生手拿卡片从山洞中穿过,进山洞的小朋友都必须用9加上自己手中的数字,算对了才允许通过,否则退回重来。 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声音响亮,对第一批通过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三关: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9加几的算式。 (1)先独立完成,再想一想,比一比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2)集体交流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是: (1)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第二个加数增加2,和也随着增加2。 (2)所加得的和的个位上的数字要比和9想加的那个数小1。 (3)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又过了灰太狼一关,终于把懒羊羊救出来了,懒羊羊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小伙伴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2) 第2教时 总第5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思路。并能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综合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性。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你们喜欢吗?老师准备奖给课堂上表现聪明的小朋友和团结合作的小组,你们有信心拿到吗? 活动一:“开火车” 师: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想玩吗?你们看,老师这儿有很多的口算卡片,想请我们的4列小火车帮忙计算一下,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出示关于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依次计算,奖励第一名的小火车每人一颗五角星。) 师:刚刚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好,算得真快,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小窍门吗?比如,9+6,是怎样算的? 请几个学生选择几道题讲讲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活动二:我为小兔找个家 师:兔妈妈生了许多的兔宝宝。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们出去玩,有四只小兔因为贪玩迷了路,他们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4只兔子,身上各写有数字16、17、13、5) 思考与调整: 学生要先算出每间房子上的算式等于多少。然后将相对应得数的兔子移入房中 交流: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兔宝宝找到了家,兔妈妈谢谢你们,可是一号小兔说了,他想要间新房子,你们能想办法帮帮他吗? 根据得数16来编算式,学生回答是多样的,只要得数正确就行了。 可以是:(1)我给他造的新房是9+1+6 (2)我给他造的新房是6+3+7 …… 三、综合练习 活动三:我来说一说算一算 想想做做6 先根据图意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想想做做7 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出示题中给出的三句话,让学生结合图中信息完整的用三句话说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想想做做8 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试着提一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交流。师将各种问题一一板书整理。 活动四:星星擂台榜。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擂台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了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1)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少?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多? 对星数比较少的小组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对星数比较多的小组要督促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思考与调整: (2)一共获得了几颗五角星? 列出连加算式,教师对计算作些指导。 (3)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多少颗? ……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想法? 教师小结: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拓展题:9+( )<15。 9+( )>15。 教师提问:括号里可以填几? 注意在同桌合作的过程中交流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学具操作,帮助思考。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8、7加几 第4教时 总第5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教师出示下面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答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7+3+4= 7+3+9= 8+2+5= 8+2+6= 8+2+7= 讲述: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7加几) 二、探究交流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思考与调整: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8+3= 7+6= 8+5=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一) 第5教时 总第5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8+5 9+3 8+9 7+8 7+10 7+6 7+5 8+3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总评。 (2)比较上下两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对每组上下两道算式计算过程的比较,帮助学生整理凑十法的思路,使学生体会到算下面的加法算式可以按上面的连加思考与调整: 算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独立算出每道题的得数。 分别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发现: (1)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或减少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或减少1); (2)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3)一个加数不变,观察另一个加数与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三、综合练习: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 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 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将第4题题目写在卡片上进行口算的训练。 4、活动四:开放题。 小组合作编写算式,使算式的结果都等于8。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先思考加法再思考减法。 编写加法算式:1+7=8,2+6=8,等等; 编写减法算式:9-1=8,10-2=8,等等。 四、反思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二) 第6教时 总第5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在综合练习的情境中正确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效地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游戏一:计算大比拼。 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两个学生手中持有一些卡片。其中一个人手中有3张卡片,分别写有7、8、9三个数字;别一个人手里有0~9等10张卡片。每人每次出一张卡片,计算加法。比一比,谁算得快! 二、基本练习 2.游戏二:“我是小小指挥员”(第5题) 通过引导性语言,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计算比较,在书上填写,集中交流、检查。 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先算每组的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3.过关游戏三:看图列式。 教师引导:今天,蓝猫给咱们带来了两盘水果。(出示情境图,第6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的回答可能如下: 左边盘子里有8个桃子,右边盘子里有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思考与调整: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表示思考过程,同时交流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 4.过关游戏四:“小白兔拔萝卜”(第7题)。 先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列式计算,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5.过关游戏五:“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第8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梨数有( )棵,苹果树有( )棵。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 (3)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6.第9题: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相应的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6、5、4、3、2加几 第7教时 总第5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题:(做5题)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 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2.6+( )=10 5+( )=10 二、探究交流。 1. 自主学例题。 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3)学生自学。 (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5)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 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 思考与调整: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2. 试一试。 4+9= 6+7= 2+9=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3题。 2、完成第4题。 (1)教师指题,学生在心里默想得数。 (3)指题抢答,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第5题。 (1)让学生说说图意,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2)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盆花,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4、涂色游戏:第6题 四、总结全课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三 第8教时 总第5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思考与调整: 3、完成第3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复习(一) 第9教时 总第5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计算方法的整理。 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算式4+7=11,想: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因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像计算4+7这样的题目,既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的算式直接推算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2、加法表的整理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思考与调整: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4)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二、查缺补漏训练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学生计算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复习(二) 第10教时 总第5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 7+8= 8+4= 3+9= 9+7= 5+6= 7+7= 8+4= 8+6= 8+5= 4+7= 8+3= 8+9= 8+7= 7+7= 6+6= 8+8= 5+9= 6+8= 二、综合运用提升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或5+7=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接着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思考与调整: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红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红和小力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力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三个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10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七 第10教时 总第3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 (1) 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思考与调整: (3) 继续练习:□+□=9 8-□=□ 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5、6题。 (1) 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第11教时 总第3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比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探究交流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小朋友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10 10 10 10 10 10 10 8 ( )( )5 ( )4 ( )3 2( ) ( )6 ( )7 讲评:××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2、通过“看看想想”,探讨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照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思考与调整: 学生口答: 6+4= 4+6= 10-6= 10-4=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 讲述: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会议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 3、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合作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花片的情况,逐步得到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的计算。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每组一个最佳学习“球”。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4、轻松一刻(课间操) 讲述: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检测完善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如:师说“我出8”生答“我出2”师说“8+2=10”生答“2+8=10”。 思考与调整: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3、看谁说得多。 □+□=□ □-□=□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想想做做”第3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提高题。 电脑出示图: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第12教时 总第3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思考与调整: 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提问:右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完成第3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4.完成第4题。 (1)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学生在书上填空。 (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求未知加数 第13教时 总第3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 )=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思考与调整: 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 )=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4+( )=10 3+( )=7 ( )+5=10 7+( )=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第1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 )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2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3.完成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八(一) 第14教时 总第3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难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投影、光盘。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 (1) 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思考与调整: 式。 (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 (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 (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八(二) 第15教时 总第3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思考与调整: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连加、连减 第16教时 总第3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思考与调整: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加减混合 第17教时 总第3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5 6-2-2 9-3-5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 ○○○ ○○ ○○○○ ○○○ ○○ □-□-□=□ □+□+□=□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 思考与调整: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练习九 第18教时 总第4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思考与调整: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复习(一) 第19教时 总第4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更深地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加、减法的含义以及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和描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系统整理。 问: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了哪些知识? (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教科书第71页第一题: 问:左边有几个黄风车,右边有几个蓝风车? 一共有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做?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问:列减法算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对总数) 问:这里的总数是谁?所以两道减法算式都用什么放在减号的前面?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小结:把左右两边合起做到的是什么?(一共的)用一共的去掉左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右边的)用一共的去掉右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左边的) 2.教科书第71页第二题: 问:知道什么?要问什么?怎样列式? 思考与调整: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求一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补充: ?个 ▲▲▲ 9个 6个 ▲▲▲ ?个 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再次强调求一共用加法,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求一部分用减法,用总数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附后) 问:竖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第三竖行填出来吗? 横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最后第二竖行填出来吗? 斜着看呢? 你能从中找出得数是7的算式吗?得数是9的算式呢?得数是10的算式呢? 教师任意指其中的一道,比比谁算得快。 2.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3.照样子,将表格填写完整。 3 4 2 9 7 5 4 8 3 6 4 7 0 1 4 3 1 5 9 7 6 8 7 8 6 8 8 8 72 1 2 4 5 4 3 6 3 5 四、全课总结 不完整的加法表: 1+1 2+1 1+2 3+1 2+2 4+1 3+2 1+4 5+1 4+2 2+4 1+5 6+1 5+2 3+4 2+5 1+6 7+1 6+2 4+4 3+5 2+6 1+7 9+1 8+2 6+4 5+5 4+6 3+7 2+8 1+9 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2-1 3-1 3-2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6-5 7-1 7-2 7-3 7-5 7-6 8-1 8-2 8-3 8-5 8-6 8-7 9-1 9-2 9-3 9-5 9-6 9-7 9-8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复习(二) 第20教时 总第4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3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3页第8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4.教科书第73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5.教科书第73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狗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三、总结 四、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 课题:丰收的果园 第21教时 总第4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探究交流 1、观察图。“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思考与调整: 棵?怎样求? 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 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 往梨树那边运。 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 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三、全课小结 1、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9单元 课题:统计 第1教时 总第4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 2、故事引入,提出问题。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先小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这种动物的一个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思考与调整: 3、分析数据。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哪种花最多?哪种花组最少?)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见到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m 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小朋友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四、作业设计: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数数和读数 第1教时 总第4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 2、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先讨论讨论。看看谁的办法好? 二、探究交流 (一)、操作。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来抓一把,看看有多少根? 先不数,猜一猜你抓了几根小棒?请你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了你手里有几根小棒。 讲述:刚才抓小棒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数,才能知道抓到了几根小棒,那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能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试着摆一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把十根捆成一捆来数最快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思考与调整: 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思考与调整: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5、你能从11数到20吗? 交代:拿出你的直尺,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吗?越往右(后),表示的数就越( )。 三、反馈完善 1、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来,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 现在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2、先猜一猜是多少,再数出来。 (出示水果图)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写数和数的组成 第2教时 总第4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 二、探究交流 1、教学12的组成。 思考与调整: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 。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思考与调整: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4、选择题。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①12 ② 20 (2)“11”十位上的“1”表示( )。 ①1个一 ②1个十 (3)16里面有( )。 ①6个十和1个一 ②1个十和6个一 (4)有2个十就在( )位上写2。 ①十 ②个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3教时 总第4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思考与调整: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0单元 课题:练习十 第4教时 总第4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3= 10-9= 15-10= 12-10= 4+5= 19-9= 10+10= 12-2= 2、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3)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一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完成第二题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3)重点观察第一组:已知的数和所填表的数有什么规律?(已知的数都是双数,所填的数是单数) (4)提问:18接近12还是接近20?13呢? 3、游戏:猜数字 教师准备一些11~20的数字卡片,随意拿一张让学生猜,如果思考与调整: 学生说的数大了,就说大了,反之说小了。 综合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四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完成第五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图中有几个队?(两队,蓝队和绿队)蓝队得多少分?绿队得多少分? 理解“领先”:就是哪队得分多?“领先多少分”就是蓝队比绿队多得几分?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完成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3、思考题 计数器上有两个珠子,组成的数可能是多少? 十 个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认识钟表 第1教时 总第4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思考与调整: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思考与调整: 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9加几 第1教时 总第50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 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探究交流 1、以“9+4”为例,探讨口算方法。 看一看:小熊是怎样取的?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4。 摆一摆:让学生借助格子图用苹果摆一摆,算出结果。 说一说:指定学生操作演示,交流算法。 访一访:采访用把9凑成10,再10加3得13的小朋友: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呢?请两个说说。教师板书: 9 + 4 = 13 1 3 10 思考与调整: 议一议:学生交流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以上方法都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2、进一步操作感知,巩固口算方法。 用苹果边摆边计算,独立完成9+5、9+7两道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口算思考过程,并完成第78页“试一试”的填空。 9 + 5 = 14 9 + 7 =16 1 4 1 6 10 10 (3)质疑:5为什么不分成2和3,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引导小结。刚才我们算9加几用了什么方法?请小朋友为大家喜欢的这种方法起个合适的名字。(“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圈出10只,再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起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5、“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溜冰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原来有( )人在溜冰,又来了( )人,一共有( )人。列出算式,组织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9加几的例子。 四、学生质疑,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一) 第1教时 总第51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灵活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9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师:是啊,羊村的懒洋洋最喜欢玩了,这天他独自一人溜出了羊村,来到了儿童乐园,可是(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课本第88页上的第一题),懒羊羊傻眼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密码都写对了,懒洋洋终于进到儿童乐园玩了。可不想狡猾的灰太狼早就守在门边,他把懒羊羊抓回了城堡,在去城堡的路上还设置了三个陷阱,喜羊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帮忙救出懒羊羊,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练习 第一关: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谁你是怎样算的? 仔细观察每组中的几道式题,有什么发现? 提示:几道式题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单数加双数等于单数、双数加双数等于双数、一个加数不变思考与调整: 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2结果也依次增加2 等等。)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过了灰太狼的第一关,懒羊羊身上的绳索解开了一根,我们有没有信心,再过灰太狼一关,救出懒羊羊? 三、综合练习 第二关:钻山洞。 出示情境图3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小组中两人举手作山洞状,其他学生手拿卡片从山洞中穿过,进山洞的小朋友都必须用9加上自己手中的数字,算对了才允许通过,否则退回重来。 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声音响亮,对第一批通过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三关: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9加几的算式。 (1)先独立完成,再想一想,比一比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2)集体交流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是: (1)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第二个加数增加2,和也随着增加2。 (2)所加得的和的个位上的数字要比和9想加的那个数小1。 (3)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又过了灰太狼一关,终于把懒羊羊救出来了,懒羊羊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小伙伴吗?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2) 第2教时 总第52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思路。并能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综合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性。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你们喜欢吗?老师准备奖给课堂上表现聪明的小朋友和团结合作的小组,你们有信心拿到吗? 活动一:“开火车” 师: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想玩吗?你们看,老师这儿有很多的口算卡片,想请我们的4列小火车帮忙计算一下,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出示关于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依次计算,奖励第一名的小火车每人一颗五角星。) 师:刚刚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好,算得真快,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小窍门吗?比如,9+6,是怎样算的? 请几个学生选择几道题讲讲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活动二:我为小兔找个家 师:兔妈妈生了许多的兔宝宝。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们出去玩,有四只小兔因为贪玩迷了路,他们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4只兔子,身上各写有数字16、17、13、5) 思考与调整: 学生要先算出每间房子上的算式等于多少。然后将相对应得数的兔子移入房中 交流: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兔宝宝找到了家,兔妈妈谢谢你们,可是一号小兔说了,他想要间新房子,你们能想办法帮帮他吗? 根据得数16来编算式,学生回答是多样的,只要得数正确就行了。 可以是:(1)我给他造的新房是9+1+6 (2)我给他造的新房是6+3+7 …… 三、综合练习 活动三:我来说一说算一算 想想做做6 先根据图意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想想做做7 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出示题中给出的三句话,让学生结合图中信息完整的用三句话说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想想做做8 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试着提一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交流。师将各种问题一一板书整理。 活动四:星星擂台榜。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擂台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了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1)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少?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多? 对星数比较少的小组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对星数比较多的小组要督促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思考与调整: (2)一共获得了几颗五角星? 列出连加算式,教师对计算作些指导。 (3)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多少颗? ……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想法? 教师小结: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拓展题:9+( )<15。 9+( )>15。 教师提问:括号里可以填几? 注意在同桌合作的过程中交流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学具操作,帮助思考。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8、7加几 第4教时 总第53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教师出示下面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答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7+3+4= 7+3+9= 8+2+5= 8+2+6= 8+2+7= 讲述: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7加几) 二、探究交流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思考与调整: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8+3= 7+6= 8+5=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一) 第5教时 总第54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8+5 9+3 8+9 7+8 7+10 7+6 7+5 8+3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总评。 (2)比较上下两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对每组上下两道算式计算过程的比较,帮助学生整理凑十法的思路,使学生体会到算下面的加法算式可以按上面的连加思考与调整: 算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独立算出每道题的得数。 分别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发现: (1)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或减少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或减少1); (2)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3)一个加数不变,观察另一个加数与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三、综合练习: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 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 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将第4题题目写在卡片上进行口算的训练。 4、活动四:开放题。 小组合作编写算式,使算式的结果都等于8。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先思考加法再思考减法。 编写加法算式:1+7=8,2+6=8,等等; 编写减法算式:9-1=8,10-2=8,等等。 四、反思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二) 第6教时 总第55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在综合练习的情境中正确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效地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游戏一:计算大比拼。 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两个学生手中持有一些卡片。其中一个人手中有3张卡片,分别写有7、8、9三个数字;别一个人手里有0~9等10张卡片。每人每次出一张卡片,计算加法。比一比,谁算得快! 二、基本练习 2.游戏二:“我是小小指挥员”(第5题) 通过引导性语言,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计算比较,在书上填写,集中交流、检查。 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先算每组的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3.过关游戏三:看图列式。 教师引导:今天,蓝猫给咱们带来了两盘水果。(出示情境图,第6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的回答可能如下: 左边盘子里有8个桃子,右边盘子里有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思考与调整: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表示思考过程,同时交流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 4.过关游戏四:“小白兔拔萝卜”(第7题)。 先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列式计算,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5.过关游戏五:“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第8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梨数有( )棵,苹果树有( )棵。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 (3)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6.第9题: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相应的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6、5、4、3、2加几 第7教时 总第56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口算题:(做5题)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 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2.6+( )=10 5+( )=10 二、探究交流。 1. 自主学例题。 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3)学生自学。 (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5)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 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 思考与调整: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2. 试一试。 4+9= 6+7= 2+9=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3题。 2、完成第4题。 (1)教师指题,学生在心里默想得数。 (3)指题抢答,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第5题。 (1)让学生说说图意,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2)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盆花,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4、涂色游戏:第6题 四、总结全课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练习十三 第8教时 总第57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思考与调整: 3、完成第3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复习(一) 第9教时 总第58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计算方法的整理。 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算式4+7=11,想: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因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像计算4+7这样的题目,既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的算式直接推算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2、加法表的整理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思考与调整: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4)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二、查缺补漏训练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学生计算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11单元 课题:复习(二) 第10教时 总第59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 7+8= 8+4= 3+9= 9+7= 5+6= 7+7= 8+4= 8+6= 8+5= 4+7= 8+3= 8+9= 8+7= 7+7= 6+6= 8+8= 5+9= 6+8= 二、综合运用提升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或5+7=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接着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思考与调整: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红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红和小力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力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三个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10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 !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一、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二、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三、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 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1、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一、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二、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比大小、轻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 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 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 ,小的下面画 。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 ,轻的下面画 。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 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 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1、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2、 题目四: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一、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分一分(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 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 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1、 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2、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一、 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 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 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 想想做做第3题。 3、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 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 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一、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位置(左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2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号站在3号的后面,5号站在2号的前面,6号站在3号的右边,7号站在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0的认识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认识“>”、“<”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 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 三、练习 四、6和7的写法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9○□,谁来说说。 六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 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 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 总结拓展 四、 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 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 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 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 实践操作 (一) 滚一滚 1、 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 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 分组体验 4、 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 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 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 拓展应用 (一) 堆一堆 1、 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 分组体验 3、 交流验证 4、 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 搭一搭 1、 提出问题; 2、 分组体验; 3、 汇报交流 4、 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三) 数一数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容易数;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四、 活动小结 七 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共5课时 2-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2、3、4、5的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数2、3、4、5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卡片、圆片、盘子、桃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二、 知识探索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2、 教学4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 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圆片代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放法。 (2) ;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这样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 (3) 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多种放法,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 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认识几和几合成4。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5) 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习。 一、 知识应用 1、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5的组成。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 2、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重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二、 教学总结 三、 拓展练习 练习与测试 6-9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课时:2课时。 1、 第一课时:6、7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1-4题。 2、 第二课时:8、9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5-8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4、5的分与合,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6-9的组成。 二、 教学新知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手操作。如:把6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6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第三组呢? 3、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能够在学习6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记忆。 三、 巩固练习 1、“试一试”的学习。 7的分与合让学生一边分圆片,一边想数的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能不能从7的一种组成在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7的分与合都找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掌握7的组成。 2、“想想做做” 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组成。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7、8题都是巩固8和9的组成的练习。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8和9的组成。对学生说的方法要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一、 课堂总结 二、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后练习 10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 我们已经学习了2-9的分与合,同学们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10的组成, 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条理地说一说10的组成,并从组成的一种说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 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 3、 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去掉9是1、9和1合起来是10 、9和1组成10等等。 1、 “想想做做”的3道题目。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已经2——10的分与合,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数的游戏。 二、知识的应用 1、 看图提问:把蘑菇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5可以分成几和几?6呢?7呢? 2、 蚂蚁公园建了一些房子,要分给蚂蚁娃娃们住,可他们不知道哪两个能住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看图游戏) 3、 卡片游戏: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两张卡片上的数能合成那张卡片上的数。 4、 练习有序:先让学生弄清楚叶子的生长顺序,然后再让学生在叶片上填上数。 5、 猜一猜:练习数的组成。游戏时,分两人或三、四人一组,一人心里想好7的一种组成,另一人或两、三人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猜其他数的组成。 1、 填数练习。这题最后填写的“7”的组成,答案很多,要注意发现、鼓励说的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2、 拼一拼。这一题既可以看着图形找哪两块能拼成一个长方体,也可以从数的组成想。如3和(5)合成8,所以3块要与5块拼。教学中可以把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的总结 四、能力检测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等。 教学课时:共18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一、 知识探索 1、 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 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 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 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二、 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 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 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 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 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 – 2 =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 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 – 1 =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 知识应用 1、 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 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 根据“没有”可用0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友们,你们看:(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 教学新知 1、 教学例1。提问:图上刚才是几个人?现在呢?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 再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 3、 理解3 – 3 =0的含义。 4、 教学例2。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朵”花。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相加的结果是几。 5、 理解5+0=5的含义。 6、 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0和5,理解算理。 三、 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0的加、减计算。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其中第6题让学生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0的加、减的规律。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 – 4 = 2 – 2 = 3 – 3 = 0 + 4= 0 + 2 = 0 + 3 = 4 + 0 = 2 + 0 = 3 + 0=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例题 1、 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 + 6= 7 6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 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 + 4 =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 课堂总结 五、 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 + 5 = 4 + 3 = 3 +3 = 2 +4 = 5 + 1 = 5 + 2 = 1+ 6= 6 + 1 = 6、7的减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 7 – 3 = 4 7 – 4 = 3 3、 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4、 教学“试一试”。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7 – 2 = 5 ,想到7 – 5 = 2 ,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二、 课堂总结 三、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 – 4 = 6 – 4 = 5 – 3 = 7 – 5 = 6 – 3 = 7 – 4 =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 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 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计算练习 1、 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 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 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二、 解决实际问题 1、 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 第 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 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三、 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四、 课堂小结 五、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 + 4 = 7 – 1 = 2 + 2 = 4 – 3 = 7 – 2 = 6 – 0 = 6 – 3 = 0 + 4 = 课题: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 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 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知识探索及延伸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 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 “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 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 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 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 (2) 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3)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1) 第4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算对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 (2) 第5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法,和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3) 第6题是开放题,能帮助学生整理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的减法算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几道算式。 2、 想想做做的8——12题关于9的加减法计算。 (1) 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 第9题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会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第11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小鸟找自己的家,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第12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9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 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二、 知识的总结 三、 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 1、6 + 2 = 8 – 4 = 7 + 1= 5 + 3 = 4 + 4 = 8 – 7 = 3 + 5= 8 – 5 = 2、( )+ ( )=8 8 -( )=( ) 1、9 – 2 = 2 + 7 = 9 – 1 = 3 + 6 = 9 – 6 = 8 + 1 = 4 + 5= 9 – 5 = 2、( )+( )=9 9 — ( )=( ) 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 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 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 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 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 “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1、 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二、 知识巩固及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 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 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 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 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8 +2= 10 – 4= 4 + 6 = 2+ 8 = 10 – 8 = 1 + 9 = 10 – 2 = 5 + 5 = 课题: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的:通过实物图出现求未知加数的算式,帮助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未知加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教学例题,让学生弄清题意。 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10个苹果,提出已经放了8个,再放几个就是10个,并列出8+( )=10,读成:8加几等于10。学生可以从8和2合成10想出括号里应该填2,也可以根据图里2个空格直接想填2,还可以用10 – 8 想出括号里填2。应该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 2、 试一试。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试着练习。 三、 知识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同桌的学生相互说说怎样得到括号里的数,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这道题,使多数学生掌握想的方法。 2、 想想做做的第2题。(小兔拔萝卜)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地上剩的萝卜和放在篮子里的萝卜,想每次是几加几得10。使学生初步体会:( )+( )=10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1、 想想做做的第3题。式与数比较大小是第一次出现,它以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所以第3题用上、下两式为一组题对照出现,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了方法。 二、 知识总结及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例1。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 教学“连加”、“连减”的含义。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连加、连减。 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来”,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 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 )里,再把( )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 第1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 第3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可以是9 – 2 – 4 =3: 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 – 2 –3 = 4: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处河里还有4只。 3、 第5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 一、 能力检测 课本第6题。 练习与测试 课题: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体会、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算术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挂图)谈话导入。 二、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弄清图意,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发展。 2、 例题用一幅图表达汽车上原有7人,到车站下车2人,上车3人。(引导学生理解)如有多媒体课件演示更好。 3、 学生列式。 一、 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 想想做做的第1题可以先看左边的图,看懂算式6+2;再看右边的图,接着写算式中的“— 3”;然后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贯地说说加减混合算式的意思。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意先说说5 – 2 是什么意思,再写方框里的加数,并说说为什么。 3、 第3题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每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第4题连线题。组织学生练习。 5、 第5题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让学生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6、 第6题引导学生对比着每组第一题,估计下面两题的得数比8大还是比8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特点。练习时,要坚持“不计算”这个要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 课堂总结 三、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的: 1、 复习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安排。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 计算练习 1、 做第1题(出示挂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 做第2题。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挂图。让学生在练习10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做第3题(小黑板出示) 8+( )=10 6+( )=10 ( )+5=10 ( )+7=10 5+( )=8 7+( )=9 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样想的,然后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的口算练习,为学习“凑十法” 打好基础。 1、 做第4题 着重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6+2 10 – 4 +3 8 +2 – 6 7 – 2 + 4 5 +5 – 3 10 – 1 – 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 解决实际问题 做第5题,出示挂图。分组讨论。 交流各人列出的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三、 课堂总结 四、 作业 小黑板出示。 10 – 4 +3 10 – 1 –4 2 + 6 +2 8 +2 – 6 5 +5 – 3 7 – 2 + 4 课题:复习(1) 教学目的: 1、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 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 1、 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做第1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2、 做第2题(出示加法表)通过小动物搬砖搭房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 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每行1、2、3、4……都是加上相同的数? 提问:竖着看,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同一行里每道题得数都是相同的) 提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做第3题 可以组织模拟送信的游戏,仿照前面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对学过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4、 做第4题 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对照着看这一组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让学生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余相应的3道算式。 一、 总结 二、 作业 3+4 4+6 7 – 3 10 – 2 3 +5 2+7 9 – 4 6 – 2 课题:复习(2)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加减口算速度能力; 2、 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熟悉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 应用练习 1、 做第5题。在做这一题时要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 2、 做第7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根据要求涂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涂出的图象像什么(绿叶映托的荷花) 1、 做帝题。可以用接力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赛。 2、 做第9题。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 二、 复习总结 三、 课堂作业 3 +1+6 8 – 2 – 5 3 + 4 – 2 1 +8 – 7 8 – 4 + 3 9 – 1 – 3 课题: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 教学基本内容 (看图)运苹果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 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萝卜:我的右边有5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棵。苹果一共有( )筐,梨一共有( )筐。 树上有( )只鸟,又飞来( )只,一共有( )只。 一、 引导学生讨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二、 知识延伸 课题:统计 (一)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8—69页。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 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三)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 知识探索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作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课桌上,看……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小朋友说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 ……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这样帮他统计一下吗? 三、 知识应用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师:下次大象请小朋友做客一定要多准备些xx。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一、 知识的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 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1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 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74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十几加减一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75页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75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课题:认钟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 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难点: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面、小黑板、手表、闹钟、电子表、手机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多媒体演示录音)猜钟表。出示课题:认钟表。 二、 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钟表呢?(生答) 2、 看钟表店的录像。请他们来我们班做客。(出示钟表图) 3、 演示钟表面,揭示:时针和分针。 4、 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 三、 依托经验,认识整时刻 1、 认识整时刻数。了解怎样的时刻为整时数。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 电脑演示整时数的练习。 四、 自主探索,判断大约几时 1、 认识了整时数,再来认识一下大约几时。了解怎样的情况为大约几时。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 电脑演示大约几时的练习。 五、 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 讲故事。(渗透时间概念) 2、 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3、 观察土,了解图意。 4、 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 总结拓展,体验创造的乐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请你设计一个钟表,送给时间老人。 课题: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 教授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 教学时,可用图片代替桃来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想想怎样算出一共是多少,说出是怎样算的。 对“凑十法”可以适当引导、启发:怎样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几?让学生先想到凑满十。 对本题的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适当突出和提倡使用“凑十法”。 二、 实际操作 1、 试一试的教学。 2、 想想做做的教学。(1~5题) 三、 知识总结 四、 能力检测 9+4 9+3 9+8 9+7 9+6 9+9 9+5 9+2 课题: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2、 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7= 9+4= 9+8= 9+5= 9+( )=11 9+( )=12 9+( )=15 9+( )=18 三、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 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挂图) 2、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 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 组内交流。 (3)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四、 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1、“试一试”:12 – 9 =( ) 16 – 9 = ( )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用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一、 巩固与拓宽 1、“想想做做”的第1题。2、第2题。 3、分组游戏:(1)钻山洞(2)白兔搬家(3)蚂蚁找窝(4)大象摘椰子。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二、 全课总结 课题:练习六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图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回忆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对于9加几的算法要突出先凑十,再算10加几的思路;对十几减9仍旧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他们观察、分析9加几和相应的十几减9间的联系,引导他们理解利用想9加几来计算十几减9的思路。 三、 口算练习。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题都为口算练习配上情节,在练习时,要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练习这些加减计算。 一、 综合练习。 让学生独立运用9加几和十几减9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第5、6、7题。第5题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第7题是观察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对这些题,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 二、 练习总结。 三、 能力检测。 9+8= 13 –9 = 9 +4= 16 –9 = 15 –9 = 17 – 9 = 9 +2= 11 – 9 = 9 +9= 9+6= 14 –9 = 19 – 9 = 课题:8、7加几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 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2、复习。3、小结并揭题。 二、 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 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 + 7 =。 (2) 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 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2、 教学“想一想”8 + 9 =( ) 提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 )吗?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回答。 3、 “想想做做” (1)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先与组员讨论,填写空格,再进行组际交流。 (2) 小组活动。 (3) 组际交流,学生评价。 一、 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 谈话引入。 2、 说明游戏规则,并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3、 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二、 能力检测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内容: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退位减法的方法,形成一种学习经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教学十几减8的例题。先联系实际问题引出15 – 8 ,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算出得数。然后把不同繁荣想法在班内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要引导学生把对实物的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特别是喜欢用“破十法”的学生,要抽象成连续的两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再提倡一个一个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2、 教学“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看图解题。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3、 做想想做做的其余题目。 4、 创设学生喜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计算。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课题: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教具、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 整理计算思路。 前面学习了9、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思路,掌握了算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算法,在计算第1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选好计算方法,并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计算思路。 一、 口算练习 1、 创设学生帮助小动物们停车的形式来练习口算。(第2题) 2、 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过独木桥吗?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吧!(第3题) 二、 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 1、 连线题。(第5题) 2、 组织比赛。比比谁先到家。(第6题) 3、 看图解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7题) 三、 计算检查 16 – 7= 8 +7= 13 –8= 15 –7 = 7+7= 7+6= 8+4= 12 –7= 10+7= 7+9= 11 –8= 14 –8= 17 –8= 15 – 8= 8+3= 课题:6、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进位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6、5、4、3、2加几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水果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例题,观察图意。 2、 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要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可以拆8凑成10或拆5凑10,也可以想8+5的得数写出5+8的得数。 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指班内的学生算法多样,不是每名学生都会用不同的几种方法算同一道题。 1、 学生尝试做“试一试”。 学生可以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 巩固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一、二题。 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算式来计算。 2、 想想做做的第3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这些题目。 3、 想想做做的4、5、6、7题。 采用一些新的形式来练习这些题目。 第6题先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题意,培养学生收集、表述信息的能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式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统计的一些方法。 第7题可以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能算对,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家。 三、 课堂总结 课题: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退位减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选择算法自己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再在班内交流。要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算法,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哪种算法既算的快又适合自己使用,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但要注意,说某种算法最好,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觉地去进行比较和选择。优化算法仍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倡导算法多样化。 2、 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算一算,再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在成功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巩固新知。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在做第1、2题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相应算式间的联系,以利于学好减法计算。 1、 做“想想做做”的第3、4、5、6题。 学生分组练习,让学生分别把各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可以组织游戏,或者用线连一连等。 第6题可以让学生看看填好后的统计表,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些什么,还可以想到什么。 二、 课堂总结。 课题: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自制图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1、 练习进位加。做练习八第1题。 第1题分别用3、4、5、6去加圈上的数,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也可以组织小组练习。 2、 练习退位减。做练习八第2题。 第2题分别用11、12、13去减。每摘一个椰子说一说算式。可以分小组比一比,看谁摘的对,看哪一组先把椰子摘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计算练习 16 – 7 = 6 + 9 = 7 + 5 = 12 – 3 = 5 + 6 = 12 – 5 = 11 – 2 = 7 + 6 = 13 – 6 = 4 + 9 = 3 + 8 = 12 – 4 = 15 – 6 = 11 – 8 = 6 + 6 = 14 – 7 = 三、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做练习八第4题。第4题是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开放题。可以使学生体会问题与相关信息间的联系,初步感受这里提取信息的技巧。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也是开放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 课堂总结 课题: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 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 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2、 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三、 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一、 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二、 课堂总结 课题:愉快的周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奖励星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小朋友,谁来说说一星期有几天? 2、 是呀!一星期有7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3、 讲述:按照历法,星期日是一星期的第一天,安排第一天让小朋友在家休息,是为了小朋友一星期能更好的学习,星期六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周末”。(板书部分课题:周末) 4、 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周末时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5、 小朋友的周末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也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补充课题) 二、 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 我们来玩套圈的游戏。讲述游戏规则:套中第1个圈得1分,套中第2个圈得2分,套中第3个圈得3分,套中第4个圈得4分,套中第5个圈得5分。 2、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 1、 指名说说图中小朋友一共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套几分?你的3个全套在哪里?先跟好朋友说,再汇报) 3、 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一共套了9分,他的3个圈套在哪里?(同桌讨论,在交流) 4、 教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答案。下面,还有4个有趣的活动等着我们呢。学生分组组成各小队去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然后依次轮流交换。 二、 组内合作,探讨交流。 每一个“活动场面”由解说员解释图意并提出解题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后,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 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你们讨论的结果。 2、 汇报“歌舞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3、 汇报“美术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4、 汇报“过独木桥”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5、 汇报“接力赛”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6、 小结: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小朋友以后遇到问题就要这样,要敢于争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四、 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师:小朋友,在生活里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动小脑筋,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小朋友,这节数学课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课题:期末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的第1—6题。 教学目的:对本学期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直接揭题。(板书课题) 二、 整理数的概念。 1、 认数复习。 (1) 出示直尺,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线上的点。让学生整理数。让学生在整理数的顺序的过程中,再次认识直线上的点越往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 (2) 数的大小比较。做第2题。学生填写,然后汇报交流。 2、 数的组成复习。 (1) 复习数位。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2) 做第3题。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个十是( )。 学生先填写,再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弄清数的组成。 (1) 做第4题。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二、 时间的复习。 做第5题。让学生先认一认钟表上的时间,再相互交流,说说几时在干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上认时间的方法。 三、 综合复习。 做第6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认位置、分一分、几和第几,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复习时,可以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对于讨论“还可以怎么分?”时,可以按颜色分,按楼层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等,只要说的合理就要肯定。 右面一题的答案是:圆柱上面有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是球;下面是圆柱,左面是正方体,右面是圆柱。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有关概念和认时间、认物体……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后希望小朋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题:期末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第7—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繁荣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 二、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2、 做第7题。这题着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分小组活动。在学生自己找一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找卡片说算式,如按加法的数是1、2、3……顺次来整理,并进行交流。 三、 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 + 3 = 4 + 5 = 8 — 0 = 3 + 7 = 10 – 8 = 10 – 5 = 2 + 4 = 6 – 1 = 5 + 3 = 2 + 6 = 6 – 6 = 0 + 9 = 1 0 – 6 = 7 – 4 = 1 + 9 = 4 + 4 = 第8题正式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出了速度要求。练习时要除了要注意口算的正确率外,还要适当注意速度。但速度要求不要太高,一般在2分钟内能完成这些题就可以了。 四、 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9题。把得数是4的每一块涂上颜色,看看像什么? 学生涂色,分组练习,然后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然后交流。 五、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小朋友们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计算技能正确解题。 课题:期末复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的第10—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 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 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一、 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 + 2 = 16 – 9 = 13 – 4 = 5 + 7 = 15 – 5 = 6 + 8 = 11 – 3 = 8 + 8 = 13 – 6 = 12 – 7 = 9 + 6 = 10 +7 = 17 – 8 = 14 – 8 = 7 + 7 = 18 – 9 = 4 + 8 = 13 – 5 = 8 + 3 = 3 + 9 =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二、 综合实践运用。 1、 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三、 课堂总结。 (略) 课题:期末复习(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一张纸、小黑板、挂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做期末复习的第15题。用一张纸你能卷出一个圆柱形纸筒吗?可以怎样卷?(这纸可以横着卷,也可以竖着卷,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做期末复习的第16题。(可以根据树苗大约有多少来估计,也可以按“还差很多”来估计,从而知道选“16个”比较合适。这里重视的不只是估计的结果,更在于估计的过程和估计时的思考。) 四、 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做期末复习的第17—19题。 第17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否放得下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尽量发表意见,说得在理就要鼓励。 第18题可以先讨论,再交流,要突出“每人发一个面包”。所以买第一、三盒最好,买第二、三盒也是可以的。 第19题的答案不只能填一个数。让学生讨论□里的数在什么范围内,体会答案不惟一。 一、 课堂总结(略) 期末复习(5) 教学目的:在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形式) 计算练习 1、在( )里填数。 9+( )=12 10-( )=0 5+( )=15 ( )+( )=17 2、在○里填上">"、"<"或"="。 8+4 ○ 14 17-10 ○ 3+4 7 ○ 13-10 7+4 ○ 7-4 9 ○ 9+3 10-6 ○ 6-6 3、用 6 、 9 、15 组成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 )=( ) 4、填数。 7 +8 → □ – 5 → □ 10 – 3 → □ +0 → □ 15 – 9 → □ – 6 → □ 15 – 5 → □+6 →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 + □ < 14 11 – □ > 7 二、算一算。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 9 = 14 — 5 = 5 + 7 = 14 — 8 = 4 + 8 = 10 + 5 = 9 + 8 = 7 + 9 = 11 — 6 = 13 — 6 = 9+5 = 6 + 7 = 2、 每组题里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9 — 3 □ 9 + 3 □ 8 — 3 □ 〈 〈 〈 9 — 4 □ 9 + 4 □ 8 + 3 □ 3、连线。 8 – 6 3 + 7 19 – 9 4 + 6 10 – 7 12 – 10 8 – 5 7 – 5 0 + 3 4、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末复习(6) 教学目的:在学生系统复习之后,进行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检测) 9 11 1、 2、在○里填上>、<或=。 8 ○ 14 – 4 17 – 10 ○ 3 + 4 10 – 6 ○ 6 9 ○ 9 + 3 7 + 4 ○ 7 – 4 10 +0 ○10 – 0 3、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并填入( )里。 13 10 9 15 12 20 18 ( )>( )>( )>( )>( )>( )>( ) 4、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 5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 □○△□○△ 6、☆☆☆☆★☆☆☆★☆☆ 一共有( )个☆。从左边数,第( )个和第( )个是★。 请把第1、3、7、11个涂上颜色。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 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 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 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五、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1课时 三. 分一分 1课时 四. 认位置 1课时 五.认数(一) 10课时 六.认识物体 2课时 七.分与合 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 21课时 九.统计 1课时 十.认数(二) 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 1课时 十二.加法 10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 4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有来自不同的地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组织纪律性也较差但通过上半学期的适应期,孩子们已经逐渐懂得遵守各场合的纪律,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缺乏自制力,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热情,不能很好地自觉学习。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培优:廖鸿菲、李颍颍、姚世杰、王雨晨、艾成、李嘉辉、朱孜杰、万垚瑶、刘鑫、 周子逸、吴黎海、 辅差:叶鑫婷、吴雅文、崔抖威、王文金、石江波、何博、黄志豪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培优辅差措施: 1、老师应以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课外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在家的情况以及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并及时的帮助解决。 3、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回答,培养自信心。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和“面对面的指导”。 5、采用以老师辅导为主,优秀生帮助为辅的办法,开展“结对子”活动。 6、家校联系要密切,经常和家长反馈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家校共同激励,共同督促,使之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数一数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一、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一、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二、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比一比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1、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2、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 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一、 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二、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比大小、轻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 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 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 ,小的下面画 。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 ,轻的下面画 。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 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 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1、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2、 题目四: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一、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分一分(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 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1、 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2、 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3、 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一、 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 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 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 想想做做第3题。 3、 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 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1、 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一、 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位置(左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2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号站在3号的后面,5号站在2号的前面,6号站在3号的右边,7号站在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0的认识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认识“>”、“<”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 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 三、练习 四、6和7的写法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9○□,谁来说说。 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 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1、 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2、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3、 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 总结拓展 四、 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 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 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1、 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一、 实践操作 (一) 滚一滚 1、 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 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 分组体验 4、 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 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 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二、 拓展应用 (一) 堆一堆 1、 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 分组体验 3、 交流验证 4、 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 搭一搭 1、 提出问题; 2、 分组体验; 3、 汇报交流 4、 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三) 数一数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容易数;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三、 活动小结 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共5课时 2-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2、3、4、5的分与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数2、3、4、5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卡片、圆片、盘子、桃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小明带来了几个桃子和两个盘子,他要分给我们几个最听话的小朋友,但他看到我们这么多听话的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一、 知识探索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2、 教学4的组成,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1) 让学生把4个桃(可以用4个圆片代替)放在两个盘子里,交流各人的放法,出现多种放法。 (2) ;带领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分法抽象出4的一种组成,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按照这样思考,从其他几种分法抽象出4的其他几种组成。 (3) 让学生观察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多种放法,数4分成两部分也有多种分法,体会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 (4) 引导学生对应着4的每种分法,认识几和几合成4。悟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也就是几和几合起来是4,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及其辨证统一。 (5) 可以用对口令等形式,进行必要的练习。 二、 知识应用 1、 组织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习5的组成。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试一试”,从活动中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教学重点放在把5朵花分成两堆后,从一种分法抽象出数5的两种组成,从5分成几和几能知道几和几合成5。 2、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重视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三、 教学总结 四、 拓展练习 练习与测试 6-9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课时:2课时。 1、 第一课时:6、7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1-4题。 2、 第二课时:8、9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的5-8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4、5的分与合,同学们掌握了(通过实物学习数的组成,从数的一种组成能联想出另一种组成等)方法,今天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6-9的组成。 二、 教学新知 1、 出示挂图,结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 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有序地分”。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看教材中的插图并按插图动手操作。如:把6个气球分在两个手里,书上画了几幅图?为什么只画三幅?从每幅图里得到6的组成?虚线框里的组成和框左的组成有什么联系?第一组与第二组有什么联系?第二组与第三组呢? 3、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交流,学生能够在学习6的组成中学会有序的操作和有序的记忆。 三、 巩固练习 1、“试一试”的学习。 7的分与合让学生一边分圆片,一边想数的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组织交流。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序地进行,能不能从7的一种组成在虚线框里写出相应的另一种组成。 在7的分与合都找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组成,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引到“有序”和“联想”上。 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分,避免重复和遗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掌握7的组成。 2、“想想做做”要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对口令等形式巩固已学的数组成。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7、8题都是巩固8和9的组成的练习。练习以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8和9的组成。对学生说的方法要尽量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一、 课堂总结 二、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后练习 10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 我们已经学习了2-9的分与合,同学们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10的组成, 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条理地说一说10的组成,并从组成的一种说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 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 3、 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去掉9是1、9和1合起来是10 、9和1组成10等等。 1、 “想想做做”的3道题目。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已经2——10的分与合,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数的游戏。 二、知识的应用 1、 看图提问:把蘑菇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5可以分成几和几?6呢?7呢? 2、 蚂蚁公园建了一些房子,要分给蚂蚁娃娃们住,可他们不知道哪两个能住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看图游戏) 3、 卡片游戏: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两张卡片上的数能合成那张卡片上的数。 4、 练习有序:先让学生弄清楚叶子的生长顺序,然后再让学生在叶片上填上数。 5、 猜一猜:练习数的组成。游戏时,分两人或三、四人一组,一人心里想好7的一种组成,另一人或两、三人猜,直到猜对为止。还可以猜其他数的组成。 6、 填数练习。这题最后填写的“7”的组成,答案很多,要注意发现、鼓励说的完整、有条理的学生。 1、 拼一拼。这一题既可以看着图形找哪两块能拼成一个长方体,也可以从数的组成想。如3和(5)合成8,所以3块要与5块拼。教学中可以把两种思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的总结 四、能力检测 八、加和减(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等。 教学课时:共18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1、 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2、 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 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二、 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 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 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 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 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 – 2 =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 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 – 1 =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 知识应用 1、 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 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 根据“没有”可用0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2、 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友们,你们看:(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 教学新知 1、 教学例1。提问:图上刚才是几个人?现在呢?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 再让学生讨论一下:没有了该怎样表示?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 3、 理解3 – 3 =0的含义。 4、 教学例2。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朵”花。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相加的结果是几。 5、 理解5+0=5的含义。 6、 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0和5,理解算理。 三、 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0的加、减计算。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其中第6题让学生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0的加、减的规律。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 – 4 = 2 – 2 = 3 – 3 = 0 + 4= 0 + 2 = 0 + 3 = 4 + 0 = 2 + 0 = 3 + 0=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例题 1、 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 + 6= 7 6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 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 + 4 =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 课堂总结 二、 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 + 5 = 4 + 3 = 3 +3 = 2 +4 = 5 + 1 = 5 + 2 = 1+ 6= 6 + 1 = 6、7的减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 7 – 3 = 4 7 – 4 = 3 1、 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2、 教学“试一试”。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7 – 2 = 5 ,想到7 – 5 = 2 ,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 二、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 – 4 = 6 – 4 = 5 – 3 = 7 – 5 = 6 – 3 = 7 – 4 =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 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 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计算练习 1、 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 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 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 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 第 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 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 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 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一、 课堂小结 二、 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 + 4 = 7 – 1 = 2 + 2 = 4 – 3 = 7 – 2 = 6 – 0 = 6 – 3 = 0 + 4 = 课题: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 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 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知识探索及延伸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 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 “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1、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二、 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 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 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 (2) 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3)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4) 第4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算对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 (5) 第5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法,和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6) 第6题是开放题,能帮助学生整理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的减法算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几道算式。 2、 想想做做的8——12题关于9的加减法计算。 (1) 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 第9题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会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第11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小鸟找自己的家,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第12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9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 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三、 知识的总结 四、 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 1、6 + 2 = 8 – 4 = 7 + 1= 5 + 3 = 4 + 4 = 8 – 7 = 3 + 5= 8 – 5 = 2、( )+ ( )=8 8 -( )=( ) 1、9 – 2 = 2 + 7 = 9 – 1 = 3 + 6 = 9 – 6 = 8 + 1 = 4 + 5= 9 – 5 = 2、( )+( )=9 9 — ( )=( ) 课题:练习四 教学内容:国标本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的:配合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安排的内容,同时带着练习前面教学的加、减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本练习分两个层次安排, 第一层次(1——3题)重点在计算,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都能算对。 第二层次(4——6题)重点是解决问题,其中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投影片、实物图片、学具 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计算练习 1、 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看图,相互说说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列出四道加、减法算式。使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初步概念,进一步领会加、减法间的关系。 1、 第2题摆卡片组成算式,重点练习和是8 、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课前要指导学生制作数字卡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名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2、 第3题通过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正确率,要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 解决实际问题 1、 第4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以及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2、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凭经验说说第5题左图中一共有多少人,再研究怎样列式计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摆学具帮助理解。(第1人 8人 △∣△△△△△△△△ ?人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右下题图中三角旗上的8人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说出前面有7人,再研究怎样列式计算。 3、 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图中画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根据图意,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就要肯定。 三、 练习小结 四、 知识训练 小黑板出示: ( ) + ( )=8 ( ) + ( ) = 9 8 — ( ) = ( ) 9 — ( ) = ( ) 6+3= 9 – 3 = 9 – 8 = 2 + 6 = 9 – 4 = 8 – 5 = 4 + 5 = 8 – 2 = 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 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 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 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 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 “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6、 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三、 知识巩固及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 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 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 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1、 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二、 课堂总结 三、 能力检测 8 +2= 10 – 4= 4 + 6 = 2+ 8 = 10 – 8 = 1 + 9 = 10 – 2 = 5 + 5 = 课题: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的:通过实物图出现求未知加数的算式,帮助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未知加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教学例题,让学生弄清题意。 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10个苹果,提出已经放了8个,再放几个就是10个,并列出8+( )=10,读成:8加几等于10。学生可以从8和2合成10想出括号里应该填2,也可以根据图里2个空格直接想填2,还可以用10 – 8 想出括号里填2。应该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 2、 试一试。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试着练习。 三、 知识应用 1、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同桌的学生相互说说怎样得到括号里的数,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这道题,使多数学生掌握想的方法。 2、 想想做做的第2题。(小兔拔萝卜)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地上剩的萝卜和放在篮子里的萝卜,想每次是几加几得10。使学生初步体会:( )+( )=10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1、 想想做做的第3题。式与数比较大小是第一次出现,它以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所以第3题用上、下两式为一组题对照出现,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了方法。 二、 知识总结及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 教学例1。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 教学“连加”、“连减”的含义。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连加、连减。 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 “合起来”,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 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 )里,再把( )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 第1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 第3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可以是9 – 2 – 4 =3: 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 – 2 –3 = 4: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处河里还有4只。 3、 第5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 一、 能力检测 课本第6题。 练习与测试 课题: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体会、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算术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挂图)谈话导入。 一、 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 弄清图意,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发展。 2、 例题用一幅图表达汽车上原有7人,到车站下车2人,上车3人。(引导学生理解)如有多媒体课件演示更好。 3、 学生列式。 二、 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 想想做做的第1题可以先看左边的图,看懂算式6+2;再看右边的图,接着写算式中的“— 3”;然后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贯地说说加减混合算式的意思。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意先说说5 – 2 是什么意思,再写方框里的加数,并说说为什么。 3、 第3题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每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第4题连线题。组织学生练习。 5、 第5题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让学生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6、 第6题引导学生对比着每组第一题,估计下面两题的得数比8大还是比8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特点。练习时,要坚持“不计算”这个要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的: 1、 复习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安排。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 计算练习 1、 做第1题(出示挂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 做第2题。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挂图。让学生在练习10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做第3题(小黑板出示) 8+( )=10 6+( )=10 ( )+5=10 ( )+7=10 5+( )=8 7+( )=9 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样想的,然后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的口算练习,为学习“凑十法”打好基础。 4、 做第4题 着重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6+2 10 – 4 +3 8 +2 – 6 7 – 2 + 4 5 +5 – 3 10 – 1 – 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解决实际问题 做第5题,出示挂图。分组讨论。 交流各人列出的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 小黑板出示。 10 – 4 +3 10 – 1 –4 2 + 6 +2 8 +2 – 6 5 +5 – 3 7 – 2 + 4 课题:复习(1) 教学目的: 1、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 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 3、 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做第1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2、 做第2题(出示加法表)通过小动物搬砖搭房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 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每行1、2、3、4……都是加上相同的数? 提问:竖着看,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同一行里每道题得数都是相同的) 提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做第3题 可以组织模拟送信的游戏,仿照前面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对学过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4、 做第4题 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对照着看这一组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让学生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余相应的3道算式。 三、 总结 一、 作业 3+4 4+6 7 – 3 10 – 2 3 +5 2+7 9 – 4 6 – 2 课题:复习(2)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加减口算速度能力; 2、 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熟悉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 应用练习 1、 做第5题。在做这一题时要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 2、 做第7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根据要求涂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涂出的图象像什么(绿叶映托的荷花) 3、 做帝题。可以用接力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赛。 4、 做第9题。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 三、 复习总结 四、 课堂作业 3 +1+6 8 – 2 – 5 3 + 4 – 2 1 +8 – 7 8 – 4 + 3 9 – 1 – 3 课题: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 教学基本内容 (看图)运苹果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 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 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萝卜:我的右边有5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棵。苹果一共有( )筐,梨一共有( )筐。 树上有( )只鸟,又飞来( )只,一共有( )只。 三、 引导学生讨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 四、 知识延伸 课题:统计 (一)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8—69页。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 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二、 知识探索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作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课桌上,看……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怎么分?(学生回答) 师:有的小朋友说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小朋友说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 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得奖栏中)xx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 ……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这样帮他统计一下吗? 一、 知识应用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这样排的(多媒体显示从下往上竖排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奖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 师:好!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师:下次大象请小朋友做客一定要多准备些xx。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呢? 师:好,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 两名学生在喝彩、欢呼及音乐声中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 师:今天的冠军是“xx”小组!祝贺你们!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一、 知识的延伸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学生回答。 …… 师:你们想的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 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 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1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 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 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74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十几加减一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75页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75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课题:认钟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 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难点: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面、小黑板、手表、闹钟、电子表、手机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多媒体演示录音)猜钟表。出示课题:认钟表。 二、 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钟表呢?(生答) 2、 看钟表店的录像。请他们来我们班做客。(出示钟表图) 3、 演示钟表面,揭示:时针和分针。 4、 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 三、 依托经验,认识整时刻 1、 认识整时刻数。了解怎样的时刻为整时数。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 电脑演示整时数的练习。 四、 自主探索,判断大约几时 1、 认识了整时数,再来认识一下大约几时。了解怎样的情况为大约几时。分针和时针各为怎样。 2、 电脑演示大约几时的练习。 五、 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 讲故事。(渗透时间概念) 2、 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 3、 观察土,了解图意。 4、 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 总结拓展,体验创造的乐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请你设计一个钟表,送给时间老人。 课题: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 教授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 教学时,可用图片代替桃来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想想怎样算出一共是多少,说出是怎样算的。 对“凑十法”可以适当引导、启发:怎样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几?让学生先想到凑满十。 对本题的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适当突出和提倡使用“凑十法”。 三、 实际操作 1、 试一试的教学。 2、 想想做做的教学。(1~5题)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 9+4 9+3 9+8 9+7 9+6 9+9 9+5 9+2 课题: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7= 9+4= 9+8= 9+5= 9+( )=11 9+( )=12 9+( )=15 9+( )=18 三、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 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挂图) 2、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 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 组内交流。 (3)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四、 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1、“试一试”:12 – 9 =( ) 16 – 9 = ( )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用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一、 巩固与拓宽 1、“想想做做”的第1题。2、第2题。 3、分组游戏:(1)钻山洞(2)白兔搬家(3)蚂蚁找窝(4)大象摘椰子。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二、 全课总结 课题:练习六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图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回忆练习。 做练习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对于9加几的算法要突出先凑十,再算10加几的思路;对十几减9仍旧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他们观察、分析9加几和相应的十几减9间的联系,引导他们理解利用想9加几来计算十几减9的思路。 三、 口算练习。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题都为口算练习配上情节,在练习时,要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练习这些加减计算。 四、 综合练习。 让学生独立运用9加几和十几减9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第5、6、7题。第5题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第7题是观察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对这些题,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 一、 练习总结。 二、 能力检测。 9+8= 13 –9 = 9 +4= 16 –9 = 15 –9 = 17 – 9 = 9 +2= 11 – 9 = 9 +9= 9+6= 14 –9 = 19 – 9 = 课题:8、7加几 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 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2、复习。3、小结并揭题。 二、 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 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 + 7 =。 (1) 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 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2、 教学“想一想”8 + 9 =( ) 提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 )吗?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回答。 3、 “想想做做” (1)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先与组员讨论,填写空格,再进行组际交流。 (2) 小组活动。 (3) 组际交流,学生评价。 二、 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 谈话引入。 2、 说明游戏规则,并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3、 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三、 能力检测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内容: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退位减法的方法,形成一种学习经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 教学十几减8的例题。先联系实际问题引出15 – 8 ,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算出得数。然后把不同繁荣想法在班内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要引导学生把对实物的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特别是喜欢用“破十法”的学生,要抽象成连续的两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再提倡一个一个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1、 教学“试一试”。 二、 巩固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看图解题。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3、 做想想做做的其余题目。 4、 创设学生喜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计算。 三、 课堂总结 四、 能力检测。 课题: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教具、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 整理计算思路。 前面学习了9、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思路,掌握了算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算法,在计算第1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选好计算方法,并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计算思路。 三、 口算练习 1、 创设学生帮助小动物们停车的形式来练习口算。(第2题) 2、 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过独木桥吗?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吧!(第3题) 四、 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 1、 连线题。(第5题) 2、 组织比赛。比比谁先到家。(第6题) 1、 看图解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7题) 二、 计算检查 16 – 7= 8 +7= 13 –8= 15 –7 = 7+7= 7+6= 8+4= 12 –7= 10+7= 7+9= 11 –8= 14 –8= 17 –8= 15 – 8= 8+3= 课题:6、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进位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6、5、4、3、2加几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水果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例题,观察图意。 2、 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要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可以拆8凑成10或拆5凑10,也可以想8+5的得数写出5+8的得数。 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指班内的学生算法多样,不是每名学生都会用不同的几种方法算同一道题。 3、 学生尝试做“试一试”。 学生可以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 巩固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一、二题。 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算式来计算。 2、 想想做做的第3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这些题目。 3、 想想做做的4、5、6、7题。 采用一些新的形式来练习这些题目。 第6题先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题意,培养学生收集、表述信息的能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式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统计的一些方法。 第7题可以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能算对,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家。 一、 课堂总结 课题: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退位减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例题。出示挂图,让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选择算法自己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再在班内交流。要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算法,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哪种算法既算的快又适合自己使用,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但要注意,说某种算法最好,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觉地去进行比较和选择。优化算法仍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倡导算法多样化。 2、 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算一算,再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在成功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 巩固新知。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在做第1、2题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相应算式间的联系,以利于学好减法计算。 2、 做“想想做做”的第3、4、5、6题。 学生分组练习,让学生分别把各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可以组织游戏,或者用线连一连等。 第6题可以让学生看看填好后的统计表,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些什么,还可以想到什么。 二、 课堂总结。 课题: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自制图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1、 练习进位加。做练习八第1题。 第1题分别用3、4、5、6去加圈上的数,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也可以组织小组练习。 1、 练习退位减。做练习八第2题。 第2题分别用11、12、13去减。每摘一个椰子说一说算式。可以分小组比一比,看谁摘的对,看哪一组先把椰子摘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计算练习 16 – 7 = 6 + 9 = 7 + 5 = 12 – 3 = 5 + 6 = 12 – 5 = 11 – 2 = 7 + 6 = 13 – 6 = 4 + 9 = 3 + 8 = 12 – 4 = 15 – 6 = 11 – 8 = 6 + 6 = 14 – 7 = 三、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做练习八第4题。第4题是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开放题。可以使学生体会问题与相关信息间的联系,初步感受这里提取信息的技巧。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也是开放的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 课堂总结 课题: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 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 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1、 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二、 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 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四、 课堂总结 课题:愉快的周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奖励星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小朋友,谁来说说一星期有几天? 2、 是呀!一星期有7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3、 讲述:按照历法,星期日是一星期的第一天,安排第一天让小朋友在家休息,是为了小朋友一星期能更好的学习,星期六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星期六”,也就是“周末”。(板书部分课题:周末) 4、 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周末时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5、 小朋友的周末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在数学王国里也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补充课题) 二、 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 我们来玩套圈的游戏。讲述游戏规则:套中第1个圈得1分,套中第2个圈得2分,套中第3个圈得3分,套中第4个圈得4分,套中第5个圈得5分。 2、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 3、 指名说说图中小朋友一共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4、 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最多能套几分?你的3个全套在哪里?先跟好朋友说,再汇报) 5、 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一共套了9分,他的3个圈套在哪里?(同桌讨论,在交流) 6、 教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答案。下面,还有4个有趣的活动等着我们呢。学生分组组成各小队去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然后依次轮流交换。 三、 组内合作,探讨交流。 每一个“活动场面”由解说员解释图意并提出解题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后,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一、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 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你们讨论的结果。 2、 汇报“歌舞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3、 汇报“美术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4、 汇报“过独木桥”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5、 汇报“接力赛”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6、 小结:刚才你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小朋友以后遇到问题就要这样,要敢于争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 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师:小朋友,在生活里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动小脑筋,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小朋友,这节数学课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课题:期末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的第1—6题。 教学目的:对本学期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直接揭题。(板书课题) 二、 整理数的概念。 1、 认数复习。 (1) 出示直尺,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线上的点。让学生整理数。让学生在整理数的顺序的过程中,再次认识直线上的点越往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 (2) 数的大小比较。做第2题。学生填写,然后汇报交流。 1、 数的组成复习。 (1) 复习数位。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2) 做第3题。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个十是( )。 学生先填写,再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弄清数的组成。 (3) 做第4题。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 二、 时间的复习。 做第5题。让学生先认一认钟表上的时间,再相互交流,说说几时在干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钟表上认时间的方法。 三、 综合复习。 做第6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认位置、分一分、几和第几,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复习时,可以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对于讨论“还可以怎么分?”时,可以按颜色分,按楼层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等,只要说的合理就要肯定。 右面一题的答案是:圆柱上面有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是球;下面是圆柱,左面是正方体,右面是圆柱。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数的有关概念和认时间、认物体……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后希望小朋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题:期末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第7—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繁荣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 二、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2、 做第7题。这题着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分小组活动。在学生自己找一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找卡片说算式,如按加法的数是1、2、3……顺次来整理,并进行交流。 三、 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 + 3 = 4 + 5 = 8 — 0 = 3 + 7 = 10 – 8 = 10 – 5 = 2 + 4 = 6 – 1 = 5 + 3 = 2 + 6 = 6 – 6 = 0 + 9 = 1 0 – 6 = 7 – 4 = 1 + 9 = 4 + 4 = 第8题正式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出了速度要求。练习时要除了要注意口算的正确率外,还要适当注意速度。但速度要求不要太高,一般在2分钟内能完成这些题就可以了。 四、 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9题。把得数是4的每一块涂上颜色,看看像什么? 学生涂色,分组练习,然后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然后交流。 五、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小朋友们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计算技能正确解题。 课题:期末复习(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的第10—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 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 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一、 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 + 2 = 16 – 9 = 13 – 4 = 5 + 7 = 15 – 5 = 6 + 8 = 11 – 3 = 8 + 8 = 13 – 6 = 12 – 7 = 9 + 6 = 10 +7 = 17 – 8 = 14 – 8 = 7 + 7 = 18 – 9 = 4 + 8 = 13 – 5 = 8 + 3 = 3 + 9 =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二、 综合实践运用。 1、 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 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三、 课堂总结。 (略) 课题:期末复习(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一张纸、小黑板、挂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做期末复习的第15题。用一张纸你能卷出一个圆柱形纸筒吗?可以怎样卷?(这纸可以横着卷,也可以竖着卷,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做期末复习的第16题。(可以根据树苗大约有多少来估计,也可以按“还差很多”来估计,从而知道选“16个”比较合适。这里重视的不只是估计的结果,更在于估计的过程和估计时的思考。) 四、 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做期末复习的第17—19题。 第17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否放得下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尽量发表意见,说得在理就要鼓励。 第18题可以先讨论,再交流,要突出“每人发一个面包”。所以买第一、三盒最好,买第二、三盒也是可以的。 第19题的答案不只能填一个数。让学生讨论□里的数在什么范围内,体会答案不惟一。 五、 课堂总结(略) 期末复习(5) 教学目的:在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形式) 计算练习 1、在( )里填数。 9+( )=12 10-( )=0 5+( )=15 ( )+( )=17 2、在○里填上">"、"<"或"="。 8+4 ○ 14 17-10 ○ 3+4 7 ○ 13-10 7+4 ○ 7-4 9 ○ 9+3 10-6 ○ 6-6 3、用 6 、 9 、15 组成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 )=( ) 4、填数。 7 +8 → □ – 5 → □ 10 – 3 → □ +0 → □ 15 – 9 → □ – 6 → □ 15 – 5 → □+6 →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 + □ < 14 11 – □ > 7 二、算一算。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 9 = 14 — 5 = 5 + 7 = 14 — 8 = 4 + 8 = 10 + 5 = 9 + 8 = 7 + 9 = 11 — 6 = 13 — 6 = 9+5 = 6 + 7 = 2、 每组题里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9 — 3 □ 9 + 3 □ 8 — 3 □ 〈 〈 〈 9 — 4 □ 9 + 4 □ 8 + 3 □ 3、连线。 8 – 6 3 + 7 19 – 9 4 + 6 10 – 7 12 – 10 8 – 5 7 – 5 0 + 3 4、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末复习(6) 教学目的:在学生系统复习之后,进行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检测) 9 11 1、 2、在○里填上>、<或=。 8 ○ 14 – 4 17 – 10 ○ 3 + 4 10 – 6 ○ 6 9 ○ 9 + 3 7 + 4 ○ 7 – 4 10 +0 ○10 – 0 3、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并填入( )里。 13 10 9 15 12 20 18 ( )>( )>( )>( )>( )>( )>( ) 4、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 5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 □○△□○△ 6、☆☆☆☆★☆☆☆★☆☆ 一共有( )个☆。从左边数,第( )个和第( )个是★。 请把第1、3、7、11个涂上颜色。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 比一比 比一比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2.举出长短、高矮、轻重的例子。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对于长短、高矮和轻重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直接的经验,但估计对于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还不是很清楚,以及它们的比较方法不是非常的清楚。 【后教预设】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反思总结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五、课堂作业 第5、6题。 第三单元:分一分 分一分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讨论这些物品分成哪几类?怎么摆放的? 2.依据同一标准分类,分得的结果不能互相包含于交叉。 3.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就不同。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对于场景图上物体分成哪几类,孩子们估计没问题的,怎么摆放的,估计也没多大问题。 2.对于如果用同一标准分类,估计大部分孩子会,但是如果用不同的标准,估计孩子们会混淆,没有多大的分辨能力。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家里都有很多玩具和小画书。如果有时候发现前几天的玩具或者看的小画书找不到了,你们会去厨房找这些东西吗?为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试一试 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7、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 想想做第3题。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 鼓励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整理,并说清楚整理时是怎样做、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习惯。 四、反思总结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2、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3、完成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认位置 认位置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学生把小闹钟、台灯和笔筒排成一横排。 小闹钟在台灯的哪一面? 笔筒在台灯的哪一面?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因此辨认左右方面应多加强练习。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思考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反思总结 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5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地12-13页的1~5的认识以及“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学生用数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5每一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看看图中有什么,各有几个,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数一数。 2.根据这些数读一读,写一写。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在场景图上让孩子说有什么,各有几个,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估计没问题。 2.结合数珠拨出的数,出示相应的数字让孩子认一认并读一读,估计大部分的孩子可以做到。 3.写出这些数估计有些孩子不太会。 【后教预设】(交流“先学提纲”) 1、认识数字1 ⑴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示,认识数字“1”。(老师板书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 ⑵认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 ⑶请你拿出一支铅笔画一个圈,拿出一本数学书等,充分认识“1”。 2、学习数字2~5。 ⑴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板书2) ⑵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2。想象:像一只小鸭子。 ⑶你能摆出2根小棒吗?画2个圆,或是拿出2个圆片等。 ⑷大家看见图上有3个跳舞的小女孩,你能从铅笔盒里拿出3支铅笔,在纸上画出3个圆,拨3颗算珠吗?这些物体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说一说:3像什么?着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说、摆、画,认识数字3,3像我们的耳朵,做书空练习。 你还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和3有关的东西吗? ⑸照样子,让学生学习数字4、5。 ⑹指导学生写数字4、5,着重指导写5。 3、指导书写数字。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尤其是3和5,老师巡视,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检测完善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1~5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东西吗?小组合作:说说身边的东西。 2、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自己独立完成,并想一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⑴指导学生看第1题,说说图上有几根黄瓜?和数字几连起来了?你能照样子连一连吗? ⑵看数字涂色,让学生自己完成,由同桌帮助检查对不对。 (3)看图写数,数到几就在日字格里写几。 四、反思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指名说说。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5的练习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4—9题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1~5各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到位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图片、记数器、数卡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先想想我们学过几个数?是哪些数? 1.交流: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从1到5数一数。反过来数一数。学生按顺序数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几个数。 2.出示数卡,在计数器上拨出数。2拨上1是几?3呢?学生拨一拨,边拨边说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想想做做 4 出示丰收图,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数一数每一样物体有几个? 你能用数字几表示?在日字格里写一写。 全班交流分享。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出示一些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写数字。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2.想想做做6 画出花瓶中缺少的画。 老师说明题意,花瓶上表示的是应该有的朵数,数一数少几朵花,你能添上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你添了几朵,为什么? 3. 想想做做7 把星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4.想想做做8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5.想想做做9 规范写数 在日字格里写数。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完善 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练习,然后批改讲评。 四、反思总结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1~5这些数?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几和第几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从图中知道些什么,用几和第几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2.想想数楼房的层数应从哪往哪数?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们在生活中虽然有用到过几和第几,但是没真正在脑海里理解过来,估计孩子们对简单的问题会说,但一复杂,估计有些问题。 【后教预设】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瞧,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出示排队买票图。) 1.出示挂图,先请小朋友想想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后交流以下问题: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丽买好票来找小明 (1) 问:小明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先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明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3、“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2.“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3. “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4. 思考题 比赛结果出来,小象、小猪和小狗站在了领奖台上,你知道它们各是第几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0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认识0。 2.通过“试一试”再次感受0的意义。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学生可能都认识0 ,但对0的意义没概念,不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后教预设】 讲述: 兔妈妈生了四个孩子。兰兰、红红、灰灰和小白。一天,兔妈妈对四个孩子说:“孩子,你们都已经长大了,要学着做一些事情。今天开始,你们就学着自己去采蘑菇,好吗?” 四个小兔乐得直拍手:好的,好的。他们兴高采烈地采蘑菇去了。 1.学习例1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 “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 学习例2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1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 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 小猴又吃了1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3) 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3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再要求联系实际举例,交流还在哪儿见过0. 四、反思总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和< 第5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用“4=4”,从而认识等号。 2.通过松鼠和小熊比较,体会多与少的相对关系,从而认识“〈”“〉”。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们对于等号的理解估计没问题,只是对于书写可能有些困难;对于“〈”“〉”认识和运用,可能有些困难。 【后教预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指名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自己的判断过程。 四、反思总结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练习一 第6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1--22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回顾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哪些数? 提问:你能用5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如:几在几的后面;几在几的前面;几的前面是几;几的后面是几; 4、看数字,摆圆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接着画,都画满5个。 2、 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 3、 练习一第4题 按要求画正方形 4、 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比较大小。 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互相交流 5、 练习一第6题 6、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7、练习一第8题 (1)看场景图,用学过的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看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说说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8、 练习一第9题 指导学生写0、2、3、5 。 9、 思考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找出哪块草地最大。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6—9 第7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3-2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2、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并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产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主题情境图 学生:搜集与6、7、8、9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会写6、7、8、9这四个数字。 2.比较大小 3○5 6○9 7○5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们以前已经学会了1-5的数字,但是估计孩子们在数和写方面没有太多的问题,但在比较大小方面可能不是太熟练,这节课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认识。 【后教预设】 (出示主题情境图)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玩过套圈旅游吗?体育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在玩套圈旅游呢?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问:(1)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2)每个小朋友可以投多少个圈?(3)场上有多少只小鹿桩子?……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可先让学生尝试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在田字格中写数学6,并讲解6的写法,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上描摹独立写等。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6,那么运用这一方法,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数吗? (1)比6大1是几? (2)你能用圆片表示7吗? 学生摆好以后,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流摆法 (3)7像什么?怎么写的?(师示范并指导写法) (4)数字“8、9”同7 (5)谁能用7、8、9这些数说一句话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读数后,独立涂一涂。 再交流:为什么后面的数只要再涂一个圆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学生士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看数接着画。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反思总结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布置口头作业:书写6、7、8、9这四个数,每数五遍 3.实践活动: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这些数 4、拓展思考: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再和你的同伴说你的理由,你有几种方法?4 5 6 7 9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6—9 第8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3——24页 “想想做做”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在认识和理解6~9后,进一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不同含义。体会数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 4.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师:主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先请小朋友想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宝宝呢? 交流:小朋友已经通过学习认识了不少的数字宝宝,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已经与哪些数字宝宝交了朋友?共同回忆。 二、基本练习 1、师:引导学生拿出尺子,认真观察。 (1)在尺上有哪些学过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5离8近一些还是1近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也能想个这样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吗? 2、师:数字宝宝从尺上走下来,自己排起了队,可是离开了尺子,有几个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小朋友能帮帮忙,把他们排进空位吗?(出示书上22页第4题) (1)小朋友先独立填一填,再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知道该填几的? (2)上面的数比8小的有哪几个?在哪里?比7大的呢?比6大的呢?比6小的呢? (3)看着直线上的数,请小朋友按顺序读一读。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读一读。 (4)师:小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三、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为了奖励大家,小马拉来了一车的水果(出示24页第5题) 1.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水果?一共有几个? 2.在书24页第5题,小朋友先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菠萝前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苹果后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 4.完成第6题 出示套圈挂图 师: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师:小猴、小兔、小狗也正在进行激烈的套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做裁判吧。 讨论:如何确定名次?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是第一名呢? 学生说一说。 师:那我们开始做裁判吧。 (1)看图:说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套中了几个?(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2)比一比,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3)交流答案。 5. 小朋友可以用“>”、“<”号来填一填书上的第7题吗? 6.师:小朋友你能比一比老师这里苹果和梨的数量吗?出示书25页第8题。先独立填一填。 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比出来的?(体会一一对应) 师:苹果比梨多,也就是9比5多,可以写成9>5。 7.完成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8.写数练习 书25页第11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0 第9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6-2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放大直尺图、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场景图,数出人数,知道可以用10表示,会读会写。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们对于10的认识估计不太难,重点是让孩子们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概念,估计有些困难;10以内数的顺序估计没多大问题。 【后教预设】(交流“先学提纲”)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先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检测完善 (1)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出示一把只有刻度0—9的直尺),“10”这个数应该在什么位置呢?谁愿意上来给它安个家。(指数“8”)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指数“7”它离10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观察这根直尺上的数,哪些比5大?哪些比5小) 游戏“钻山洞”。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做山洞,请10位小朋友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0、1、2……或10、9、8……说对了发出“呜呜”的声音,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让学生数数顺着数、倒着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引导:除了1根1根地数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更快地数出10根小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如果学生答3根3根、4根4根数教师也可以肯定,但应指出这样数并不快捷。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时突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优越性。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先从左起数,再从右起数。体会数的方向不一样,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 (5)先独立完成第7题。再可以任意的找一个数,请学生说说比它大的数和比它小的数。 (6)第8题,先让学生数一数,再独立完成 (7)第9题,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多,再指一指多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再填数。还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是怎么知道“少3个”和“多3个”的,体会一个对一个比出来的。 (8)先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练习后,再交流。 四、反思总结 小朋友,今天认识了一个新的数——10,你学会了些什么?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练习二 第10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8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前后顺序,几和第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数学卡片 学生: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0——10数学卡片,回忆一下这几天来所学的知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请学生从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基数与序数等角度思考。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师引导: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们总能找到数的影子,看,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呢?这儿有1面国旗,那儿有4扇窗户……你还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2、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先请出10个小朋友站在讲台前,然后让其中的几个小朋友戴上帽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左边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朋友戴帽子?从右起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是女生?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第4题 师引导:校园里摆了许多漂亮的花,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可能介绍一共有几盆,第几盆开了几朵花……如果没有提及的,教师可通过提问作出补充。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 (2) 第5题 师引导: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家,可因为贪玩,有些数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帮他们吗? 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帮助数找到自己家的、学生有的是左右数,有的按顺序数……这些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再找出上面的数,哪些比8小?哪些比7大? 6数学游戏——我想你猜 游戏方法:甲先在心里想一个10以内的数,由乙猜,猜完后,甲告诉乙“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大(小)”,乙调整答案,直至猜出。 三、综合练习 练习二的第6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教师可出一些图形的比较,来拓展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认识。 (1)填“>“”<“ △△△( )△△△△△ ○○○○( )○○ ○○○○( )○○○ (2)括号里可画几个圆?试试看 ( )>○○○○○○ ( )<○○○○○○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8题。 2.练习二第9题 独立填涂 3.练习二第10题 先让学生画一画,画好后再数一数还要几块才能铺满? 4.思考题:明确打结的个数比绳子少1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习题后,交流。 四、反思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开放题 8>( ) 7<( ) ( )>5>( )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顺次说一说画的各是什么图形,一共有几个,再分别回答书上的问题。 4、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后,交流评讲。 四、反思总结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有趣的拼搭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2页 教学目标: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 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 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 :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的小朋友按照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1) 听口令操作 (2)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3)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预设:由于准备的圆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为此圆柱滚的快些,如有同学操作发现这一现象,只要说出理由,也给予肯定。) (4) 师生共同结论 (5) 评价。主要针对在合作学习时有没有挣抢积木,哪些学生听、说都能做到专心、响亮来评价,奖励好的学习小组。 2、“堆一堆” 谈话:下面我们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1)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会发现什么? (2) 讨论交流 (3)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1)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 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口袋,其余 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讲述: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来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 (1)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幅图,数数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2)分别让学生数一数: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3)打开书本,自己看图填数。 (4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 为什么这样搭? 三、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小组学习,为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 (3)小结。 第七单元:分与合 2-5的分与合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今天呀,小猴家可热闹了,原来小猴今天过生日,想邀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他一起过好吗? 2、老师今天也给小猴准备了礼物呢!(师出示3个气球)。 3、设疑:教师将3个气球拿在一只手上。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 4、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个,右手拿了几个。 5、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拿法吗? 6、老师一个转身的动作就可以表示出第二种分法。 7、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过渡: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还给小猴带来了4个桃子呢 1、师出示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里都要有桃,有哪几种分法呢? 2、指名学生用桃卡片和两个盘子摆一摆,探索4的分与合。 3、学生示范上台来演示。 4、问:根据刚才的拿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5、刚才小朋友说的比较乱,谁能按顺序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呢? 6、学生回答,师板书。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追问:几和几合成4呢? 7、集体读一读。 过渡:生日宴会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小朋友来玩个游戏怎样啊? 1、说明游戏规则:两人一小组摆花片,将花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2、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5个圆片,探究5的分与合。 3、在学生把5个圆片分成4个和1个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两种表述。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让学生在六人大组内交流两人得出的结论。 5、小组内推荐出代表交流本组探索的结果,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6、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三、反馈完善 游戏一:吃蛋糕 1、过渡:小朋友们学的真棒,下面,让咱们一起跟它们来分享快乐吧!(放音乐:生日歌)猴妈妈搬来了许多快小蛋糕(出示花片图)。 2、说明要求:选择蛋糕,说出两个数合成几,说对了,就可以吃到蛋糕! 游戏二:对口令(想想做做2) 1、师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4,师出示卡片1,学生说出的数字与老师的合起来是4。等等。 2、生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5,一学生说1,另一学生说出的数字与1合起来是5。等等。 游戏三:坐火车 过渡:生日宴会结束了,我们要做上火车回家了。 (想想做做3 ) 1 明确要求,说出是几的分与合再进行填数。 2 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游戏四:照样子接着画。(想想做做4 )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四、反思总结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那些数的分与合? 五、 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第七单元:分与合 6、7的分与合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37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设疑: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6页例题中的空格。 教师板书“6的组成”。 提问: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 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 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 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5 “想想做做”第5题。 先数出每层的根数,再分别回答两个问题。 木头堆放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寻找,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应肯定。 四、反思总结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第七单元:分与合 练习三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画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 2.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1.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2.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1--7这七张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把各人准备的数字卡片合在一起,按要求进行活动。 提醒学生既要说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也要说几和几合成这个数。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或合成。 集体订正。 2.填组成。(想想做做第5题)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第七单元:分与合 8、9的分与合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先学探究 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了2-7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8和9的分与合。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成。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 教师作相应的板书: 8 8 8 8 8 / \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8 8 / \ / \ 6 2 7 1 3)、集体边操作边说 4)、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的过程说8的分成 5)、把书翻到第39页,看8的分成,让我们填写几道?黑板中有几道?那么课本中4道,写哪4道呢?为什么?你能不看黑板将这四道按顺序写出来吗? 6)、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 7)、校对、拿掉小黑板,你写的对吗? 8)、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8吗? 9)、8的分与合有7道式子,我们只要记几道? 完成想想做做1、2、3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学完8的分与合接着我们要学几的分与合? 1)、出示题目:先把9根小棒有次序地分成两堆,再填一填。 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9 9 9 9 9 9 9 / \ / \ / \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9 / \ 8 1 4)、集体边操作边说 5)、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过程,说9的分成 6)、书上9的分成写哪几道?你能不看黑板全都写出来吗? 7)、教师将板书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8)、校对,你填对了吗? 9)、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9吗? 三、检测完善 1.合起来是8的两片叶子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2.合起来是9的两朵花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3.想想做做7、8 美丽的中国结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填字。 再校对。 4.想想做做9 让学生有次序地填一填。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七单元:分与合 10的分与合 第5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 先学探究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出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2.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1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4.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5.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2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3.“想想做做”第3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3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个数,你能把缺少的数写出来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10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10 10 10 / \ / \ / \ 7 3 8 2 9 1 第七单元:分与合 练习四 第6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兔哥哥采了9个蘑菇,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二、基本练习 第42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第42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三、综合练习 1.第42页第3题。 准备1--10这10张卡片,每4人一组开展合作。 2.第42页第4题 审题:每株向日葵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秘密呢?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3.第43页第5题。 谁来读一下题目,集体读一读 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7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9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10号房中 4.第43页第6题。 让学生先操作,再独立完成。但这里不应要求学生列举出所有不同分法,只要他们能够借助操作找到一种分法即可。 5.第43页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写得漂亮。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5以内的加法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5.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四、反思总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5以内的减法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画圆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突出根据“几和几合起来是几”来口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在连线之前先要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得数是几,就和标有几的邮筒连起来。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有关0的加、减法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8--4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3: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8”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4: 交代: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 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 4、教学“试一试”。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5. “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出一组符合要求的算式;再通过交流,整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填法。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五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五(教材第50-51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5+0= 4-1= 3+2= 5-4= 3-0= 3-1= 2+2= 1+2= 3-2= 0+3= 4+1= 5-2= 相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请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是怎样得出来的?) 图2:右图小鸟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 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1)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你打算先怎样做?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左边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的两题呢?右边的两题呢?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2、练习五第4题。 (1)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3)仿照老师的方法,根据图上画的,同桌互相说说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4)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3、练习五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4、练习五第6题。 师: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算式写的又好看又整齐?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 第5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的例题,第52-53页“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画图 一、先学探究 1、 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 、 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 ☆ ☆ ☆ ☆ 5 1 4 3 1 6 4 2 2 5 3 、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 (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8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 (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反馈完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摆了两组圆片,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52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看着书上的图填一填。 分组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6。 (2)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7? 2.师:刚才小朋友看图列出了两道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着上一道算式,你能一眼看出下面的算式得数吗? 课件出示: 1+5=6 3+4=7 5+2=7 2+4=6 5+1=? 4+3=? 2+5=? 4+2=? 指名答。交流: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得数? 3.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出得数,再进行交流。 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怎样帮他?( “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请你用线在书上连一连。 汇报交流,检查情况。 5.师:刚才小朋友很快的算出了得数是5、6、7的算式,老师整理了一下,抽取了里面的部分算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组,请你仔细观察每组里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以及得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 组织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我记住了4+1=5,那么我能很快的算出4+2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4+2的得数:那如果我知道了3+2=5 3+3=6那我能很快算出3+4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3+4的得数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7.师:小蜜蜂提着一罐罐香甜的蜂蜜奖励我们来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把小蜜蜂分成两部分,并且写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分,就能一个不落,而且写出来的算式最多? 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有序的分,然后说算式的。 8.师:小动物看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爱学习,有2只小客人想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一起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小狗和小松鼠,一只得数是6,一只得数是7)老师手上有一些算式卡片,哪个小朋友爱动脑,守纪律,我就把卡片发给他上前面来找朋友。 算式是:1+6 6+1 1+5 5+1 2+4 4+2 3+3 2+5 5+2 3+4 4+3 0+6 6+0 7+0 0+7 4+1 3+2 2+3 交流:看看这些小朋友找得对吗?请手上拿着得数分别是6、7的算式卡片的小朋友在互相找找哪个小朋友和你更亲密?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蜜蜂朋友,哈哈,老师也正在找呢,(出示数字卡片5)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 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6、7减几 第6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3、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3+2= 5-1= 4+2= 3+3= 2+2= 4-2= 4+3= 2+5= 5-0= 5+1= 4+2= 3-2= 4、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看到有些小朋友们准备去植树了, 现在这些小朋友已经到达了植树地点,你们看;(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图上有几人在植树?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图上一共有6人在植树,有4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同学们已经说出了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女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并列算式。 6-4=2 第二个问题:男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6-2=4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4、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2个,还有5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虚线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2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2=5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7、完成第7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六 第7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看图提不同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出示课题) 1.游戏一(练习六第1题) (1)同桌分工,找相加等于6、7的卡片,找到一组说出两个算式,同桌判断。 (2)交流,有哪些等于6的加法?看谁说的多?(鼓励有顺序地回答) (3)等于7的加法呢? 2.游戏二(练习六第2题) (1)选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要求有序地说。 二、基本练习 1.计时口算(练习六第3题) (1)计时2分钟完成。(2)了解学生错误,及时评讲订正。 2.趣味练习:找朋友。(练习六第4题) (1) 请学生说题意。(2) 独立完成。 (3) 校对。 3.补充练习 ○ ○○○○ ☆☆ ∣ ☆☆☆☆☆ □+□=□ □-□=□ □+□=□ □-□=□ 4.一图两式练习。(练习六第5、6题) (1)带领学生看图,看清图上分成了哪两部分。 (2)完整地用三句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加法或减法来提问) (3)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4)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5)比一比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 综合练习 1.练习六第7题 (1)独立填写 (2)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2.练习六第8题。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起说说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 (3)猜猜袋子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说出理由。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8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 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4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联想能力。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善于交流的良好 习惯。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要求小组合作,看图说图意,提出教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看哪组说得多,说得好。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1)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岸上有3个学生,水里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提问:怎么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和3+5=□ 让学生说5+3和3+5的口算思路。 (2)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个同学,跳进水里5个(岸上有3个),岸上有几个?(水里有几个?) 并引导学生列出:8-3=□,8-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出得数。 2.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看: 如:(1)男女生之分 (2)戴不戴帽子 (3)用不用救生圈等 再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列出几组算式。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 (2)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并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三、检测完善 1.数学隧道: 想想做做第1、2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的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2题只列出了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 2.游戏实践:想想做做第3、4题 游戏一:帮帮小狗熊: 出示□+□=8,说明:小狗熊遇到难题了,看它有多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中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 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回答。如答对,发出“啪” 的声音;如答错,则发出“嗤的声音。 3.“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第9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会从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用括线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学生能体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理倾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图中括线和问号的作用,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2.知道图中括线和问号的作用,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今天,这些苹果小精灵要来到我们的教室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玩!不过它们都喜欢上课上课认真、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它们还带来了一些题目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它们的考验吗?(揭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一)教学例8 1.理解题意。 出示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吗? 刚才小朋友提的这个问题我们还不会写,为了方便在数学上可以用符号来把这句话表示出来,请小朋友看一看:(演示括线和问号) 师介绍: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苹果下面的括线表示把两部分的苹果合起来的意思,括线下面的“?个”连同上面的括线表示要求的问题。 现在谁来说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的是什么?指名说3人,齐说。 (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探索解决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互相商量商量怎样列式。 学生交流后,要求在课本上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列式的?得数是几? 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5+3=8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把盘里的5个和盘外的3个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 (二)试一试 1.理解题意 (1) 出示题目 (2) 提问:篮子上面的“?个”表示什么意思?说说括线和下面的8个表示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这一题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指名说 要求的是什么?指名说 谁能把这道题目的意思完整的来说一遍,告诉我们的话和问我们的话?指名说,同桌互说。(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篮子里有多少个?) 2.探索解决 要求篮子里面有多少个你会列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电脑出示算式8-1=7) 你的8-1=7表示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从10个苹果里去掉篮子外面的1个,剩下的就是篮子里面苹果的个数,所以用减法来算。 三、反馈完善 看来苹果小精灵出的题目并没有难倒小朋友啊,不过刚才是我们一起商量出来的,如果让你自己完成你会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目: 1.“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观察、读题,说说从题里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么想?求房子里有多少只?可以怎么想? 2.“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图意、填算式、算得数,再交流。 提问: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第二题呢? 观察这两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图意、填算式、算得数,再交流。 提问:第一小题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 减号前面为什么写“8”? 第二小题为什么也用减法来计算? “7”为什么写在减号前面? 观察这两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比较:仔细观察第1和第2题,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5题。 用竖线把蜜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蝴蝶同样多,一部分比蝴蝶多。根据分的结果填写。(学生动手分,填空。) 5.课件演示,说说括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明白它们所表示的意思。现在我们来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求一共是多少?括线下有个问号时要用加法做;当把一共是多少告诉我们时,求其中的一部分要用减法做。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10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 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 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摆一摆,列算式。 左边摆6个圆,右边摆2个圆 问:可以列怎样的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怎样的两道减法算式? 3、游戏:师生对口令(9的组成)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板书:8+1=口,1+8=口) 怎么想8加1和1加8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6)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试一试 (1)动手操作:让学生把9个花片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观察每一种分法,再想出相应的4条算式。同步交流。 (2)全班交流,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一种分法及相应的4条算式。(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要说出相应的得数。 (3)归纳整理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有顺序地整理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及9减几的算式,然后让每组的学生把整理的算式在全班交流。 三、反馈完善 教师说活:小茄子博士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就想邀请你们到动物之家去走一走。 游戏一: 小茄子博士先带你们到小蜜蜂那儿去看一看,看看它那里有没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蜜蜂的数学问题是“火眼金眼”显神威。 想想做做第1题(凑成9) 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游戏二: 小鱼吹着泡泡欢迎大家,它也有问题考大家。(想想做做第2题)用9减每个鱼泡泡上的数,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游戏三: “乖乖做作业”(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把12条算式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口算形式抢答。 游戏四: 动物大本营(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动物大本营要举行数学竞赛了,你们愿意参加吗?让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9 9-□=□ 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对。 想想做做5、6题 先让学生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说说你们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小组里互相交流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七 第1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的掌握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熟练的掌握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的掌握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的掌握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小朋友来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长,请小朋友准备了,火车要开了。 用第2题的练习题作为开火车的题目。胜利的小组给予奖励。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 (1)同学们,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小动物们要拿着入场券才能进去,只要编出和是8和9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盒9减几的算式就能进去,你能帮帮小动物们去拿到入场券吗?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卡片摆一摆,看谁拿到的入场券最多。(教师可巡视,检查对错,个别给予指导) (2)指名学生说说他摆的算式,并集体订正。 2.第3题 想一想:让学生发现规律,门上数字是几,拉出的加减法算式的结果就是几。 A、学生小组内说一说。 B、小组内指名回答 3.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4.第5题 先出示一些类似的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再完成第5题 看一看: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及列式时是怎么想的。知道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至少要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2.第7题 可以让学生使用学具盒里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借助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完成。 四、反思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1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认识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足球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左边穿蓝颜色衣服的有6人,右边穿黄颜色衣服的有4人) 再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图的意思,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问题1(图意: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6 + 4 = 4 + 6 =) 再问:你能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 + 4 = 10的,并强调可以根据6 + 4 = 10,直接写出4 + 6的结果) 出示问题2(图意: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右边有多少人)。 提问:要算右边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10 - 6 =) 再问: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 出示问题3(图意: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左边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结果吗? 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 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花片) 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 谈话: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学具中数出10个花片,抛一抛,看你抛出的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 反馈各种不同的结果,当学生说自己抛出的是5个正面朝上和5个背面朝上时,提问:你怎么只写出了两道算式? 谈话:根据抛花片的结果,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比较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板书)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还想做游戏吗?(老师出8,小朋友出2,老师说算式:8 + 2 = 10,小朋友说算式:2 + 8 = 10)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使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得数。 3. “想想做做”第3、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4. “想想做做”第5题。 先自由地说一说,填一填,再有顺序地说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再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总结。 四、 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还要继续练习。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求未知数 第1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讲述:小朋友越来越聪明了,可爱的小兔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演示课件,打开礼盒看看,看到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画画填填”。 先动手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 集体交流。你做对了吗?做对的为自己鼓鼓掌! 3.“想想做做”第3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4.“想想做做”第5题——“小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八 第1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 (1) 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用10-8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方框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八 第15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8-5 4+6 8-7 3+6 6-6 7+0 9-7 9-5 7+3 10-3 9-8 2+8 5+5 9-7 8-1 1+9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6题。 (1)课件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第7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8题。 (1)课件出示第8题。 (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问我们什么? 怎样列式? (3)在书上填空、列式。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第9题。 你能想到什么?和同学说一说。 3、 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与每个人都合照一次相,一共照了9次,说明小组里除了小红外还有9人,再加上小红1人就是小组里一共的人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 第16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 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学例12.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 谈话:可以这样列式:4+2+1= 提问:算4+2+1应该先算什么?得多少?在算什么?得多少?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做连加题,从左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 2、教学例13.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明表述图意。独立把算式填写完整,全班共同核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指明表述图意,再各自填写算式,共同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指明表述图意,各自填写算式,共同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你能看图列出连加算式吗? 提问:观察这幅图,你还能列出连减算式吗?你打算怎么列式?如果不会列式可以与同学讨论。 指明说算式,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班里交流。 6.“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算式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 第17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的例题,第74~7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连线,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小猪,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6、“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书写计算。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练习九 第18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重点:正确进行算式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谈话: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小朋友们会计算他们吗?我们来个计算比赛好不好?看谁算的又快又正确。出示 3+1+4 10-3-7 6+1+2 9-3-2 10-3-6 8+1-4 3+0+7 8+2-3 限时练习。 挑选其中的几题,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反馈,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二、 基本练习 1.完成书中第1题: 明确要求:让学生明确先算第一片荷叶,再接着用结果去与第二片荷叶去进行运算。 谈话:1,2两组做第一小题,3,4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跳的最快,得到正确结果。 2.完成书中第2题。 (1)说说这些题是什么运算? (2)说运算顺序。 (3)反馈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3.完成书中第3题。 (1)指导学生明白题意,掌握比较方法: 如果比较的左右两边有一边或两边有式子,可以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3)强调大于小于号的使用。 三、综合练习 1.完成书中第4题。 (1)指名学生按横竖顺序说说哪些数相加。 (2)说计算过程,再写出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2.完成书中第5题。 (1)书写要认真。 (2)说运算顺序。 (3)反馈交流。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比较大小,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看谁能解决问题。 出示小黑板:在○里填上“<”“>”“=” 8+1-4○10-6+1 9-1+1○9-6-2 10-2-6○8+1-7 8+0-7○4+2-3 反馈,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提醒学生要注意计算的正确性。 四、 反思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复习 第19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更深地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加、减法的含义以及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和描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问: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了哪些知识? (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教科书第71页第一题: 问:左边有几个黄风车,右边有几个蓝风车? 一共有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做?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问:列减法算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对总数) 问:这里的总数是谁?所以两道减法算式都用什么放在减号的前面?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小结:把左右两边合起做到的是什么?(一共的)用一共的去掉左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右边的)用一共的去掉右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左边的) 2.教科书第77页第二题: 问:知道什么?要问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求一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个 补充: ▲▲▲ 9个 6个 ▲▲▲ ?个 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再次强调求一共用加法,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求一部分用减法,用总数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1+1 2+1 1+2 3+1 2+2 4+1 3+2 1+4 5+1 4+2 2+4 1+5 6+1 5+2 3+4 2+5 1+6 7+1 6+2 4+4 3+5 2+6 1+7 9+1 8+2 6+4 5+5 4+6 3+7 2+8 1+9 问:竖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第三竖行填出来吗? 横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最后第二竖行填出来吗? 斜着看呢? 你能从中找出得数是7的算式吗?得数是9的算式呢?得数是10的算式呢? 教师任意指其中的一道,比比谁算得快。 2.出示不完的减法表: 2-1 3-1 3-2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6-5 7-1 7-2 7-3 7-5 7-6 8-1 8-2 8-3 8-5 8-6 8-7 9-1 9-2 9-3 9-5 9-6 9-7 9-8 问:竖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第三竖行填出来吗? 横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最后第二竖行填出来吗? 斜着看呢? 你能从中找出得数是8的算式吗?得数是2的算式呢?得数是1的算式呢? 教师任意指其中的一道,比比谁算得快。 3.照样子,将表格填写完整。 3 4 2 9 7 5 4 8 3 6 4 7 0 1 4 3 1 5 9 7 6 8 7 8 6 8 8 8 2 1 2 4 5 4 3 6 3 5 四、反思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复习 第20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教科书第7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8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8页第8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三、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8页第9题 引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并根据图意完成图下的填空。学生列出算式后,要求他们适当解释思考过程。 2.教科书第78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教科书第78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猴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四、反思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第2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秋天多姿多彩,到处叠翠流金,瓜果飘香。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丰收的果园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小动物都在忙些什么,你们愿意吗?(愿意) 在这个果园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在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大家有信心吗?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分清左右 (1) 瞧,这里好热闹哦!果园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各抒己见,有苹果树、梨树,还有忙着收获果实的小动物……) (2)课件呈现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问题,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梨树在女孩的右边,在男孩的左边) (3)课件呈现 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几棵。我们一起仔细的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2、分清前后 (课件呈现小动物推车局部图) (1) 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2) 你还能提出一些关于前后的问题吗?同桌互相提一提。 3、分清上下 哟,快来看,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谁又飞来了?顽皮的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引导学生回答: 小猴在梨树上,小兔在梨树下,小猴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等。课中操。下面我们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 4、课中操。上面上面拍拍手,下面下面跺跺脚,前面前面点点头,后面后面翘翘手。(连续做两遍,语速渐快,看谁的反应快) 5、试着算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丰收的果园里小动物们都提出哪些有趣的问题? (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苹果一共有几筐?梨一共有几筐?树上有几只鸟,又飞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 提问: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回答) 引导: 能不能讲讲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引导: 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小朋友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 联系生活,培养能力 刚才我们在果园里发现并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看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各说一句话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 玩扑克游戏。 同桌两人,其中一人拿出一张扑克,盖住其中的一部分,让对方猜猜你盖住了几个点。 3、连图游戏。 看到秋天丰收的喜人景象,看到同学们这么爱观察爱思考,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打开看看吧!(每人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连线题) 快速口算,按得数顺序连一连,看看它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大家今天在果园里玩得开心吗?小动物说它们也非常开心,因为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获得了大丰收。它们还夸奖小朋友都是聪明的好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呢!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数数、读数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案内容:教材第82例题,第83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 先学探究 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指名说一说) 2、提示课题: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第2题尺子图。 谈话: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2、完成想想做做3。 谈话: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指名数) 再指名数:从11数到20。 同桌两人互相数。 3、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草莓图。 谈话: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 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指名估计) 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伞图。 谈话: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到底是几把呢?请你指着数一数。 对学生的估计评价:估计时先要确定一个范围,然后想一想大概是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第5题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听。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 5、完成想想做做6 谈话: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数的组成和写数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84例题,第84~85页“想想做做”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一个十是10个一和2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2.会一个一个地数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教学环节 一、先学探究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读出来。 ①1捆零1根。 师问:这里有几捆小棒?几根小棒? 连起来,有几捆零几根小棒?11里面有几个1捆?几个1根? 我们说,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11里面有1个十,1个一。)让学生说说11的组成。 ②教师在11的后面再填上1根小棒。 问:现在是多少?有几捆零几根?几个十?几个一?怎么读? 12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和同桌说一遍。 ③教师接着在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 问:这是多少?几捆零几根?13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④再加上1根小棒。 谁来直接读出这个数?谁能直接说出来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7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⑤数到20了,这里又凑满了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看一看,有几捆小棒?这说明20里面有几个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0。 2、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 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三、检测完善 1、完成第1题。 (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2、完成第2题。 (1)找学生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 3、完成第3题。 (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2)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4)找学生演示。 (5)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5、完成第5、6题,先填空,再比较。 6、完成第7、8题,同桌一起做一做。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案内容: 教材第86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先学探究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2、一图四式。 ◆◆◆◆◆◆◆◆◆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教学例题。 (1)教师媒体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 (4)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找学生板演。)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发表意见:①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②我觉得10加5就是15,10个再添上5个就是15个。 教师说明: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 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使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讨论: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 如果是17-7呢? 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 17-10呢? 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检测完善 1、教师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图画。 (2)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 (3)在书上填写。 (4)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和第3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4题。 先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练习十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再现 1、 口算 5+3= 10-9= 15-10= 12-10= 4+5= 19-9= 10+10= 12-2= 2、 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3)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完成第2题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3)重点观察第一组:已知的数和所填表的数有什么规律?(已知的数都是双数,所填的数是单数) (4)提问:18接近12还是接近20?13呢? 3、游戏:猜数字 教师准备一些1 1~20的数字卡片,随意拿一张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的数大了,就说大了,反之说小了。 三、 综合练习 二、 完成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三、 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四、 完成第6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五、 思考题 计数器上有两个珠子,组成的数可能是多少? 十 个 四、 反思总结 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 完成课堂作业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 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在观 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 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 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苹果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苹果,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苹果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苹果摆在盒子里,还有—些苹果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2.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苹果和盒子外面的苹果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3.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苹果,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4.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 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 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l题。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 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 “凑十”的 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书:9加几) 今天学习的9加几, 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十一(1)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书第90~91页的1、2、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灵活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9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师:是啊,羊村的懒洋洋最喜欢玩了,这天他独自一人溜出了羊村,来到了儿童乐园,可是(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课本第90页上的第1题),懒羊羊傻眼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密码都写对了,懒洋洋终于进到儿童乐园玩了。可不想狡猾的灰太狼早就守在门边,他把懒羊羊抓回了城堡,在去城堡的路上还设置了三个陷阱,喜羊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帮忙救出懒羊羊,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练习 第一关: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谁你是怎样算的? 仔细观察每组中的几道式题,有什么发现? 提示:几道式题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单数加双数等于单数、双数加双数等于双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2结果也依次增加2 等等。)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过了灰太狼的第一关,懒羊羊身上的绳索解开了一根,我们有没有信心,再过灰太狼一关,救出懒羊羊? 三、综合练习 第二关:钻山洞。 出示情境图3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小组中两人举手作山洞状,其他学生手拿卡片从山洞中穿过,进山洞的小朋友都必须用9加上自己手中的数字,算对了才允许通过,否则退回重来。 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声音响亮,对第一批通过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三关: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9加几的算式。 (1)先独立完成,再想一想,比一比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2)集体交流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是: (1)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第二个加数增加2,和也随着增加2。 (2)所加得的和的个位上的数字要比和9想加的那个数小1。 (3)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又过了灰太狼一关,终于把懒羊羊救出来了,懒羊羊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星。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小伙伴吗? 五、作业布置: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十一(2)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书第90、91页的4、6、7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思路。并能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综合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性。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你们喜欢吗?老师准备奖给课堂上表现聪明的小朋友和团结合作的小组,你们有信心拿到吗? 活动一:“开火车” 师: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想玩吗?你们看,老师这儿有很多的口算卡片,想请我们的4列小火车帮忙计算一下,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出示关于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依次计算,奖励第一名的小火车每人一颗五角星。) 师:刚刚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好,算得真快,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小窍门吗?比如,9+6,是怎样算的? 请几个学生选择几道题讲讲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活动二:我为小兔找个家 师:兔妈妈生了许多的兔宝宝。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们出去玩,有四只小兔因为贪玩迷了路,他们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出示(4只兔子,身上各写有数字16、17、13、5) 学生要先算出每间房子上的算式等于多少。然后将相对应得数的兔子移入房中 交流: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兔宝宝找到了家,兔妈妈谢谢你们,可是一号小兔说了,他想要间新房子,你们能想办法帮帮他吗? 根据得数16来编算式,学生回答是多样的,只要得数正确就行了。 可以是:(1)我给他造的新房是9+1+6 (2)我给他造的新房是6+3+7 …… 三、综合练习 活动三:我来说一说算一算 1、 想想做做4 先根据图意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2、 想想做做6 (1)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3、 想想做做7 一、 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二、 出示题中给出的三句话,让学生结合图中信息完整的用三句话说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活动四:星星擂台榜。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擂台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了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1)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少?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多? 对星数比较少的小组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对星数比较多的小组要督促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2)一共获得了几颗五角星? 列出连加算式,教师对计算作些指导。 (3)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多少颗? ……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想法? 教师小结: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拓展题:9+( )<15。 9+( )>15。 教师提问:括号里可以填几? 注意在同桌合作的过程中交流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 助学具操作,帮助思考。 五、作业布置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7加几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开的乐器店好不好? (课件出示图,学生观察)谁能说说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互相说说后指名说) 师: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 师:应该怎样列式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从右边盒子里拿出2个放到左边盒子里。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②从左边盒子里拿出3个放到右边盒子里。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③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着5格,就是15个 ④8+7= 8+2+5=15 ⑤8+7=7+3+5=15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 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西红柿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小朋友们也用小棒代替喇叭,(课件演示)学着小青椒的样子在桌上摆一摆、算一算。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 (学生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小青椒是怎样算的?(指名上台演示,讲解计算过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想) (2)小西红柿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像小西红柿那样摆一摆小棒,然后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说一说?(指名上台演示,讲解计算过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想)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摆小棒很快知道了8+7=15,那么怎样在算式中把你想的过程表示出来呢? ①(板书过程)先把7分成了2和5,为什么只能分成2和5呢?(因为2和8凑成十)然后求出2+8=10,再算10+5=15。 ②(板书过程)还可以把8分成5和3,为什么只能分成5和3呢?(因为3和7凑成十)7+3=10,再算10+5=15。 请小朋友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小结:刚才我们计算8+7的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凑十法”。谁来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数凑成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是把8凑成10,一个是把7凑成10)。 2、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学得真认真,这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那就请你们来看看书上P92“试一试” 中为你们准备的题目,你能计算出7+9的得数吗?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算?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板书计算过程),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学生更正。 提问:还可以怎样算?计算7+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谁来说一说。 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7=16,所以7+9=16。 ②因为7+10=17,所以7+9=16。 小结:(课件出示)因为9+7=16,所以7+9-16。我们计算7+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请小朋友先在书上写一写,待会儿老师要请你们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说算法。(出示得数) 小结:当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会了8、7加几的算法,就请小朋友自己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这里有一些白菜和苹果,你们如果能很快地圈出各10个再正确地算出得数的话,那么这些白菜和苹果就是你的了。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2、“想想做做”第2题 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一说算法。(课件演示) 3、“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P93“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算式。(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后口答 说说你是怎样算7+8的?8+9呢?(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想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几加几? 对,今天这堂课我们学的就是8、7加几。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有关8、7加几的算式? ⑴出示“8加几”的题目。8+3 8+4 8+5 8+6 8+7 8+8 8+9 谁来说说这些算式的得数?(学生口答) 你发现计算“8加几”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⑵电脑出示“7加几”的题目。7+4 7+5 7+6 7 +7 7+8 7+9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3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口答) 小结:凑十法有很多种,大数凑十比较简单。找到窍门我们就能很快算出算式结果。 4、“想想做做”第4、5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开小火车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四、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十二(1) 第5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1---4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8+5 9+3 8+9 7+8 7+10 7+6 7+5 8+3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8 + 5=□ /\ □ □ □ (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4.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总评。 (2)比较上下两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对每组上下两道算式计算过程的比较,帮助学生整理凑十法的思路,使学生体会到算下面的加法算式可以按上面的连加算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独立算出每道题的得数。 分别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发现: (1)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或减少1),它们的和也就逐渐增加1(或减少1); (2)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3)一个加数不变,观察另一个加数与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3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2.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相应的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3、活动四:开放题。 小组合作编写算式,使算式的结果都等于8。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先思考加法再思考减法。 编写加法算式:1+7=8,2+6=8,等等; 编写减法算式:9-1=8,10-2=8,等等。 四、反思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十二(2) 第6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页5---9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在综合练习的情境中正确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效地加以选择。 教具准备:学生:数字卡片。教师:创设情境时准备相应的主题情境图。蓝猫卡通形象,图片,用于奖励的小礼物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游戏一:计算大比拼。 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两个学生手中持有一些卡片。其中一个人手中有3张卡片,分别写有7、8、9三个数字;别一个人手里有0~9等10张卡片。每人每次出一张卡片,计算加法。比一比,谁算得快!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将第5题题目写在卡片上进行口算的训练。 2.游戏二:“我是小小指挥员”(第6题) 通过引导性语言,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计算比较,在书上填写,集中交流、检查。 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先算每组的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三、综合练习 3.过关游戏四:“小白兔拔萝卜”(第7题)。 先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列式计算,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过关游戏五:“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第8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梨数有( )棵,苹果树有( )棵。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 (3)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5.活动三:“小鸭子找妈妈”(补充)。 游戏以大组为单位分两轮进行。1、2两大组参加第一轮,3、4两大组第二轮。 第一轮:老师把标有数字“鸭妈妈”图片分发给第一大组的学生,把标有算式(8加几和9加几)的15张“小鸭子”图片分发给第二大组的学生。游戏时,“鸭妈妈”举图站在黑板前,由扮演“小鸭子”的学生依次举片口述,如“我是9+8”,我的鸭妈妈是17”,然后跑向扮演“鸭妈妈“17”的身边。每个“小鸭”说对跑对,让班上的其他同学为之鼓掌。 第一轮游戏结束,换3、4两大组的学生上前进行第二轮游戏。 两轮游戏结束后,用“小鸭”卡片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要对小伙伴说吗?在计算有关8、7的算式时你们有什么窍门吗?小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总 结,找出规律,这样更好地学好数学。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5、4、3、2加几 第7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运用,初步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个新朋友,它是谁?这只小兔真能干,它要帮兔妈妈做事,它在干什么?(采蘑菇)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看你知道些什么? (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5个蘑菇) 3、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蘑菇?) 4、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应该怎样列算式?(6+5)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师:怎样计算6+5=?请小朋友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算法或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思考;4人小组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可以把你的想法填在练习纸上。 2、小组讨论,师巡视,参与讨论。 3、小组汇报,师展示不同的想法。 4、师:同学们学的真棒!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计算6+5,都等于11。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5、小白兔觉得大家真能干!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做这3题(书94页“试一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6、学生做书,师巡视,请生汇报,注意不同想法的展示,优化算法。 师:评价算法,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法算式直接推算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小白兔觉得同学们真棒!特地从森林里带来一些水果给大家。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请生拿铅笔填书。 (2)学生汇报。4+8=12,8+4=12;这两道算式都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9=12,9+3=12;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小结:我们在做4+8=?3+9=?时,只要想和它有联系的8+4,9+3的得数就可以了。 2、完成第2题。 (1)请小朋友根据这样的方法很快写出第2题的得数,学生汇报。 (2)集体核对。 3、完成第3题。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算好后,同座位同学可以小声交流一下。 (2)让学生汇报。 4、完成第4题。 (1)教师指题,学生在心里默想得数。 (2)请左边同学说给右边同学听(1-2组) 再请右边同学说给左边同学听。(3-4组) (3)指题抢答,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完成第5题。 (1)让学生说说图意,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球,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让学生在书上填写。 (3)让学生说说图意,桌上有几盆花?地上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盆花,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5)让学生在书上填写。 6、涂色游戏:第6题 完成第六题,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上红色。得数是11的算式涂上绿色。 7、小游戏:采蘑菇 师:教室里也有一些蘑菇,请同学们做小兔,把它采下来。蘑菇的反面都有一道加法算式,请小兔来考考大家,看谁得数报的又对又快。 四、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6、5、4、3、2加几”。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练习十三 第8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案内容: 教材第98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再完成填空;然后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教材给出的三句话,最后列式计算。 2、完成第6题。 求现在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完成第7题。 (1)求现在有多少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独立列式 (3)汇报交流 4、完成第8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十单元:加法(二) 复习(1) 第9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计算方法的整理。 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算式4+7=11,想: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因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像计算4+7这样的题目,既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的算式直接推算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二、查缺补漏训练 加法表的整理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4)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三、综合运用提升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6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学生计算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十单元:加法(二) 复习(2) 第10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 7+8= 8+4= 3+9= 9+7= 5+6= 7+7= 8+4= 8+6= 8+5= 4+7= 8+3= 8+9= 8+7= 7+7= 6+6= 8+8= 5+9= 6+8= 二、查缺补漏训练 1、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2、第8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红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红和小力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力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三个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1、第9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2、第10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10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一)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一(上)第102—103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能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和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判断图形表示的形状,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同类形状的物体。 3.使学生体验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了解烽与数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数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和用数;进一步体验分类思想,利用直观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读、写与组成。 难点:尝试自己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配套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读一读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单元内容,明确本课复习内容是复习五、六、九单元内容。 2.数的认识练习。 二、查缺补漏训练 1.看口算卡片,你争我抢说答案。 2.同桌用口算卡片互练口算。 3.完成第102页第5题。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从数的组成角度思考计算方法。 4.完成书本第102页第1题。 5.完成书本第102页第2题。 结合图回顾0的含义,及数的组成。 点拨: 直线上的点越往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直线上两点之间间隔越远,它们所表示的数也就相差越大。 结合书上数轴图思考: 比5小的数有( )个; 比5小的数有( ); 比17大的数有( )。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书本第102页第3题。 2.完成书本第102页第4题。 进一步思考: (1)从小到大排列中有( )个数,排在最中间的是( ); (2)从小到大看,第2个是( ),19排在第( )个; (3)从大到小看,第1个是( ),第5个是( )。 组内互相校对,及时纠错。 创编题 找规律填数。 ( )、6、8、( )、( ); ( )、5、( )、15、( ); 17、15、( )、11、( )。 3.认识物体复习。 组内交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几个?然后同桌交流统计步骤与方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思考: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四、 反思总结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复习了有关数的认识的哪些知识?课作。(8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 1.《补充习题》第56页。 2.你能在□里填出哪些数。 10﹥□ 14﹤□ 15=□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二)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一(上)第103—104页期末复习第7—11题。 教学目标: 1.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能根据条件和问题,正确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联系加、减法含义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实际问题间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揭示课题。 1.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规定口算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提醒: (1)看清运算符号。 (2)要在比正确的基础上再比速度。 2. 小组游戏完成第7题。 老师讲述游戏规则:四人小组合作,从0~10中任选三个数字,组成四道 算式。其他三人根据算式,说三句话。 二、查缺补漏训练 1..完成书本第103页第9题。 提示:用原有的个(根)数,去掉借出的,就能得到剩下的。 2.完成书本第104页第10题。 点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完成书本第104页第11题。 指导学生看图收集信息。 三、综合运用提升 (一) 比较练习 1.原来有10根木头,大象搬走( ),还剩( )根。 2.原来有10根木头,还剩7根,大象搬走( )根。 3.大象搬走3根,还剩7根,原来有( )根木头。 帮助学生看懂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答以上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二)创编练习。 1. 2. 看懂了的小朋友独立尝试完成,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轻声说一说。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57页1、3、4、5题。 『提高题』明明和军军买了同样多的苹果,吃了一些后,明明还剩2个,军军还剩6个,( )吃得多。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三)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一(上)第104—105页期末复习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练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能熟练、准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根据条件和问题,正确解决简单的加法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5%以上。 2.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道。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突出20以内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揭示课题。 二、查缺补漏训练 1.出示9+5、9+8、5+8 导入:比一比谁能快速地口答出这3道题的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9+5=14 9+8=17 5+8=13 学生口答每道题的得数,巩固20以内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20以内的加法方法很多,口算时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用“凑十法”比较方便。 2.整理20以内的加法。 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出示方格图。 导入:这个表格里的数是怎样排的?红色的2、7、10、14这几个数是怎样得来的?小朋友们也能像这样,算出的得数吗?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表格里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和同桌说一说。 3.计算练习 (1)期末复习第13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计算时要细心。 (2)期末复习第14题。 (3)期末复习第15题。 点拨:要弄清运算顺序。 (4)期末复习第16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1.期末复习第17题。 点拨:求一共折了多少个,就是要把7个和4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2.比较练习 (1)妈妈买了14个苹果,小红吃了一些后还剩4个,小红吃了多少个? (2)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小红吃了10个,还剩4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 点拨:认真读题,理清题意,再列式计算。 3.创编练习 妈妈买了一些草莓放在4个碗里。 小明吃掉了两个碗里的草莓,他最多吃了( )个,最少吃了( )个。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58页。 2.【提高题】□里最大能填几? 4+ □<12 8< □<15 12-□﹥9 13 ﹥7+ □ ﹥ □ →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四) 第4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 一(上)第105—106页期末复习第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具有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策略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估算意识,能较好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选择有效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道。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突出20以内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揭示课题。 二、查缺补漏训练 1.完成第18题。 导入:(1)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把它变成其他形状吗? (2)用这样一张纸,你能卷出一个圆柱形纸筒吗?还可以怎么卷? 2.比较练习 复习第19题。 分步出示第一、二幅画,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再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思考过程。 提示:结合情境比较2道小题中都有的条件“8人”,它们表示的含义相同吗?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复习第20题。 导入:点心屋里的师傅正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发面包呢,我们去帮帮他们好不好?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示:交流时让学生说明理由,为什么选第二、三两盒比较合适,不能选哪两盒。 变式:中班里有17个小朋友,他们班里也需要每人1个面包,那应该怎么买呢? 2.创编练习 一(2)班第一组有16人,每人一个球。 选哪两袋比较合适,在下面画√。 点拨:两个袋子里的球数和大于16才够每人一球,小于16就不够分了。 3.拓展练习 完成思考题。 提示:理解“从前往后数,第5只是小鹿”的意思和“从后往前数,第8只是小鹿”的意思。 点拨:画图表示,看出可以分成三部分:前面4只,小鹿,后面7只。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59页。 2.【提高题】10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抓住了5只“小鸡”,还有( )只没抓住。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 (3)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8、练习一第9题;指导学生写0、2、3、5;9、思考题;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找出哪块草地最大;四、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6—9第7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内容:第23-2;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2.结合学习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8、练习一第9题 指导学生写0、2、3、5 。 9、思考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找出哪块草地最大。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6—9 第7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3-2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2、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并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产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主题情境图 学生:搜集与6、7、8、9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会写6、7、8、9这四个数字。 2.比较大小 3○5 6○9 7○5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孩子们以前已经学会了1-5的数字,但是估计孩子们在数和写方面没有太多的问题,但在比较大小方面可能不是太熟练,这节课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认识。 【后教预设】 (出示主题情境图)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玩过套圈旅游吗?体育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在玩套圈旅游呢?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问:(1)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2)每个小朋友可以投多少个圈? (3)场上有多少只小鹿桩子???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可先让学生尝试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在田字格中写数学6,并讲解6的写法,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上描摹独立写等。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6,那么运用这一方法,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数吗? (1)比6大1是几? (2)你能用圆片表示7吗? 学生摆好以后,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流摆法 (3)7像什么?怎么写的?(师示范并指导写法) (4)数字“8、9”同7 (5)谁能用7、8、9这些数说一句话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读数后,独立涂一涂。 再交流:为什么后面的数只要再涂一个圆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学生士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看数接着画。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反思总结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布置口头作业:书写6、7、8、9这四个数,每数五遍 3.实践活动: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这些数 4、拓展思考: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再和你的同伴说你的理由,你有几种方法?4 5 6 7 9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6—9 第8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内容:第23——24页 “想想做做”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在认识和理解6~9后,进一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不同含义。体会数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 4.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师:主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先请小朋友想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宝宝呢? 交流:小朋友已经通过学习认识了不少的数字宝宝,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已经与哪些数字宝宝交了朋友?共同回忆。 二、基本练习 1、师:引导学生拿出尺子,认真观察。 (1)在尺上有哪些学过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5离8近一些还是1近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也能想个这样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吗? 2、师:数字宝宝从尺上走下来,自己排起了队,可是离开了尺子,有几个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小朋友能帮帮忙,把他们排进空位吗?(出示书上22页第4题) (1)小朋友先独立填一填,再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知道该填几的? (2)上面的数比8小的有哪几个?在哪里?比7大的呢?比6大的呢?比6小的呢? (3)看着直线上的数,请小朋友按顺序读一读。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读一读。 (4)师:小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三、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为了奖励大家,小马拉来了一车的水果(出示24页第5题) 1.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水果?一共有几个? 2.在书24页第5题,小朋友先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菠萝前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苹果后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 4.完成第6题 出示套圈挂图 师: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师:小猴、小兔、小狗也正在进行激烈的套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做裁判吧。 讨论:如何确定名次?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是第一名呢? 学生说一说。 师:那我们开始做裁判吧。 (1)看图:说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套中了几个?(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2)比一比,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3)交流答案。 5. 小朋友可以用“>”、“<”号来填一填书上的第7题吗? 6.师:小朋友你能比一比老师这里苹果和梨的数量吗?出示书25页第8题。先独立填一填。 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比出来的?(体会一一对应) 师:苹果比梨多,也就是9比5多,可以写成9>5。 7.完成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8.写数练习 书25页第11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