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7加几的加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7加几的加法》

‎6、7加几的加法 教学内容: 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探索“7加几和6加几”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口算。‎ ‎2.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会“7加几和6加几”口算方法,并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弄清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运动会上领取饮料的场景,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同学们在运动场地的精彩表现。(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1号运动员投中7个,没投中4个 。‎ 生2:2号运动员投中6个,没投中5个。 ‎ 生3:3号运动员投中5个,没投中7个。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将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生2:“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生3: “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提出研究问题,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方法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怎样列式呢?‎ 生1:7+4‎ 生2:4+7‎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投中的7个,没投中的4个,合起来就是一共多少个?‎ 师:说的真不错,我们先来看看“7+4”怎样计算呢? ‎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7+4”。‎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可能会想出以下方法:‎ 生1: 10+4=14  14-3=11‎ 生2: 7+3=10   10+1=11‎ ‎【设计意图】因为前面已经学过“9加几”、“8加几”,学生很自然的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算法交流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先想“10+4”, 10+4=14 ,那14-3=11,“7+4”就等于11‎ 师:这个想法很独特,你们有问题要问他吗?‎ 生:为什么要减3?‎ 生1:因为我们要算“7+4”, “10+4” 比“7+4”多了3,所以要减去3。‎ 师:刚才你问的很好,回答的也很好,老师想问问,为什么想到“10+4”呢?‎ 生1:因为10+4=14  14-3=11很好算。‎ 师:原来他借助好算的“10+4”帮助计算“7+4”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我是用凑十法,从4里面拿出3个给7,就凑成了10,10再加上1就是11。‎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把这种方法记下来:7+3=10   10+1=11‎ 师:谁也是这么想的?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3:从4里面拿出3个给7,就凑成了10,10再加上1就是11,7+3=10  10+1=11‎ 谈话:还有想说的吗?(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这些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凑十法。‎ 师:老师也喜欢凑十法,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4+7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想7+4=11,所以4+7=11‎ 生2:因为“4+7”和“7+4”交换了位置,都等于11‎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考考你,你会计算“7+5”吗 生:12‎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7+3=10  10+2=12‎ 师:说的真好,你也是这么想的吗?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 找几个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 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计算“7+6”“7+7”吗 生自己计算,全班交流想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你能自己解决“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吗?‎ 教师放手给学生,学生自己探索,全班交流。‎ 生:6+4=10  10+1=1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用凑十法,从5里面拿出4个给6,就凑成了10,10再加上1就是11,‎ 也就是6+4=10  10+1=11。‎ 生: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再来说一说?谁还想说?‎ 多找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6+6”吗?‎ 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2.沟通联系 引导学生比较黑板上的两组板书,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7加几”都是把小数拆成3和几;先计算7+3=10,再把剩下的数加上,“6加几”都是把小数拆成4和几,先计算6+4=10,在把剩下的数加上。‎ 生:这就是今天学习的“7、6加几”。(板书课题)‎ ‎3.反思总结 引领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利用“凑十法”口算“7加几”和“6加几”的?‎ 小结:拆小数,留大数,凑成十,再相加。‎ 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利用凑十法来口算“7加几”和“6加几”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7加几”和“6加几”的过程中,感受迁移的数学思想,将“7加几”和“6加几”口算对比分析,沟通了“7加几”和“6加几”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将“7加几”和“6加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想和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计算“7加几”和“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口算“7加几”和“6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可能回答:利用“凑十法”。‎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利用“凑十法”口算“7加几”和“6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可能回答:拆小数,留大数,凑成十,再相加。‎ 谈话:同学们的收获有很多,课下把你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形成对“7加几”和“6加几”口算方法的完整认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回顾梳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谈话: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基础练习(教材102页——自主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课件出示)  ‎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引导全班同学评价、质疑,加深对“7加几和6加几”口算算理的理解。‎ ‎2.提高练习(课件出示)‎ ‎7+(   )=12    6+(   )=11   7+(   )=11‎ ‎6+(   )=12    5+(   )=14   9+(   )=15‎ 让学生观察每一个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拓展练习(教材104页——自主练习11)(课件出示)‎ 通过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两队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小鸭一共有多少只”、“‎ 荷花一共有多少朵”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该环节让每位学生亲身经历了“7加几”和“6加几”的口算过程,通过经历、体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7加几”和“6加几”凑十法算理的理解,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使原来模糊的经验得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6、7加几 ‎“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 “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 “3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拆小数,留大数,凑成十,再相加 设计说明:‎ ‎1.设计亮点: ‎ ‎⑴利用迁移,培养能力。‎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学生很自然的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⑵总结规律,提高运算技能。。‎ 通过对比“7加几”与 “6加几”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凑十法的口算方法:拆小数,留大数,凑成十,再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⑶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习题设计由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逐步加深“7加几”和“6加几”凑十法算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 在使用本教案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的计算方法,就忽视了学生对凑十法感受,要引导学生多说,感受凑十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3.需要突破的问题:使用凑十法时,可不可以向学生渗透拆大数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