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9黄山奇石教案新人教版
9 黄山奇石 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闻、名”16个生字。可以结合语境来识字。 (1)随文识字:“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这些生字都在第1自然段出现,可以借助课文语境来随文识字,集中认读。 (2)词串识记:“巨”字可以组词识记。如“巨人、巨大”等等。 (3)看图识字:课文中许多奇石的名字含有“仙”字,如“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集中认读这些奇石的名字,结合课前收集的奇石图片,了解“仙”的意思。 (4)组块识记:“位、仙”“部、形、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时可以把左右结构的字组块识记,书写时注意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 2.阅读理解 本课的朗读重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要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如“仙桃石”,要想象它奇特的外形——桃子,再想象它来源之奇——石桃太大,只能从天上飞来。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生动有趣。教学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词,如“望着翻滚的云海”中的“着、的”要读得轻而短。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中的“更、有趣”要重读,强调“有趣”,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3.表达运用 仿照课文根据图片中石头的形状展开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写一写。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累词语,用上本课的好词,如“陡峭”“秀丽神奇”等。 4.实践操作 班级举行“我是小导游”活动,学生制作黄山奇石名片,介绍喜欢的黄山奇石。也可以用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 9 1.预习提纲 (1)收集“黄山四绝”的资料,特别是“奇石”的图片,了解黄山的相关信息。 (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猜想:课文写了哪些奇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南、部、些”3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看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 2.运用想象画面等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仙桃石”的“奇”。 3.借助关键词,背诵第2自然段。 一、赏图导入,激趣质疑。 1.导入: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板书:黄山奇石)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1:黄山奇石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2: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呢? 预设3:“黄山四绝”有“怪石”,课题为什么不叫“黄山怪石”呢? 2.聚焦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是“奇特、神奇、奇怪、奇妙”的意思。(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3.教师引导: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教师用美丽、奇特的黄山奇石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的黄山奇石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贵有疑”,读题之后引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初读感知,认识奇石。 1.范读课文: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 2.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 9 3.学生自由读书,做好圈画:指名汇报,梳理归纳。(板书奇石的名称)(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4.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指名说) 预设1: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 预设2: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 预设3:很多名字都有“仙”字。 5.黄山奇石的名字十分有趣,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头名字读一读吧! 6.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观赏吧! 设计意图: 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奇石?”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黄山奇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后,借助“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这样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脉,又促进学生语言的有序表达。 三、学习第1自然段,认读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完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 3.认读生字词:课文的第1自然段包含了9个要求会认的字和3个会写的字,你会读吗?来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中外闻名 风景区 安徽省 南部 秀丽神奇 景色 尤其 那些 (1)认读,正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名、景、省”都是后鼻音;“南”的声母是鼻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词游戏:课件闪现词语,学生抢答。放入句子中再读词语。 4.指导书写“南、部、些”三个生字。 课件出示: (1)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部”,左宽右窄。“南、些”都是上下结构,“南”字上小下大,“些”字上宽下窄。注意“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 9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随文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各个环节,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生字词,落实识字教学。随文指导“南、部、些”的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南、些”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类进行书写指导,突破书写难点,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指导读好第1自然段。 (1)学生反复练读。 (2)回忆刚刚欣赏的“黄山四绝”图片,说一说“秀丽神奇”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或下文说说“中外闻名”的意思。 (3)学生自由表达。 (4)教师小结:“秀丽神奇”是秀美、奇特;“中外闻名”是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黄山奇石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神往!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吧。 四、学第2自然段,感受石“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读,正音。 3.“仙桃石”奇在哪里呢?(课件出示仙桃石图片)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圈出重点词并体会。(飞、落) (1)小组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述的?(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2)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 (3)用动作演示“飞、落”,体会其神奇。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新奇、有趣”。 (4)梳理句序:这段话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十分有条理。教师指着板书梳理,师生合作读。 (5)我是小导游:请给第一次来到黄山的游客们介绍介绍“仙桃石”吧。学生介绍并评价。 4.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评价读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正确、流利。 (2)指出读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紧扣关键词“飞、落”,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体会“仙桃石”之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9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仙桃石”的奇特之处,课文中另外的几块奇石又“奇”在何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读读课文,还可以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著、形、状”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巨、位、每”等6个字。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适度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特别是奇特的“仙桃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山奇石还有哪些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欣赏吧! 2.复习词语:这些奇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我们先一起来复习这些词语吧。(小老师领读词语) 课件出示: 中外闻名 风景区 安徽省 仙桃石 秀丽神奇 尤其 那些 景色 南部 二、品读课文3~5自然段,感受奇石之“奇”。 1.自由地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描写奇石的句子。 2.学习第3自然段“猴子观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引导读准短语的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生活猜一猜:“陡峭”是什么意思?可以看课文插图,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陡峭:指山势高而陡。) (3)图文对照,理解短语。(课文中插图是“猴子观海”的照片,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9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陡峭”的意思,借助课文插图“图文对照”来理解短语“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和短语的方法,既让学生“得法”,又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4)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预设1:我仿佛看到猴子好奇地望着海。(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好奇”。) 预设2:只有一只猴子,猴子很孤单。(指导读出猴子的“孤单”。) 预设3:我仿佛看到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呢!(指导读出猴子的“专注”) (5)圈画动词“抱”“蹲”“望”,做动作读一读“猴子观海”。 (6)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很有条理! 设计意图: 通过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生动有趣。在指导朗读时,关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小结梳理作者的行文方法,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 3.学习第4自然段“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仙人指路”的“奇”。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更”“有趣”“真像”和感叹号来读出“仙人指路”的奇特和有趣。 (3)读文看图,注意动词“站、指”。全班同学演一演,做动作,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 (4)教师小结:这一段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 4.学习第5自然段“金鸡叫天都”。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描述。 课件出示: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伸、啼叫”。 (3)理解词语:“天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金鸡”呢?小组讨论,读读第5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自由表达。 9 (4)教师小结: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所以说这块奇石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所以称为“金鸡”。石头变成“雄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有了丰富的想象,黄山的奇石才这样奇特,这样有趣!一起读读这一段。 5.指导朗读和背诵:读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块奇石,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 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梳理句序,为学生的背诵积累搭建支架,为后面的想象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有所获,更能感受到“黄山奇石”之“奇”。 三、学习用“像”写句子,想象写话。 1.作者把黄山奇石写得这样神奇,这样有趣,奥秘就是发挥想象。你看,抓住石头的样子想象它的动作、甚至是它说的话,静止的石头就被写活了、写具体了。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后习题第二题中,还有许多奇石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 3.下面我们也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学生自由读读,注意“好像”“真像”这两个词语。 (2)发挥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其他的奇石像什么? (3)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汇报。 (4)指导写话:可以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如“陡峭——那巨石真像一位背着背篓在陡峭山峰上采药的老人。”还可以在课前收集的“黄山奇石”的图片旁边,用“像”写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 4.指导学生练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你见过的景物。 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著名的风景胜地的图片,供学生挑选练说。也可以说说身边的果园、田野、学校、街市等。 (2)学生练说:同桌之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再互相点评。学生充分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9 设计意图: 教学中挖掘课文中语言训练点,围绕关键语句“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仿写比喻句,将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构建说话和交际的平台。接着,用上课后的词语说说某处景物,读写训练难度逐渐加大,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引导他们选择著名的风景名胜或者身边看到的景物来写,鼓励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来表达,落实课文中的语言训练。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每、巨、闪”等6个字,观察生字的特点和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闪”的书写规律。 3.重点指导“巨、每、闪、狗”这几个字。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巨”: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每”的笔顺也是难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 “每”:上短下长,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于左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 “闪”:从左、上、右三面包围“人”,“门”的点笔在左上格上方,横折钩的钩底低于左竖底部,“人”居中,撇和点相接于田字格中心。 “狗”:左窄右宽,“犭”的第二、三笔相接于横中线上侧,“句”第一笔撇的撇尖过竖中线,“口”的左竖在竖中线上,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展示评价。 5.布置作业:你喜欢哪块奇石呢?给喜欢的奇石制作“名片”,当小导游介绍介绍吧。 1.赏“奇”,随文识字。 课文第1自然段包含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字,教学中我给学生欣赏图片“黄山四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之美”“奇石之奇”后,相机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随文识记这些生字:“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等,先在文中圈出这些生字,再出示词语如“闻名中外、风景区”等,把字 9 放在词中诵读,最后回归句子中再读生字,充分体现了“随文识字”“集中认读”“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习字词、梳理课文脉络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品“奇”,梳理方法。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学重点,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要求理解“陡峭”这个词语,教学中我采用了“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还运用了“看课文插图猜猜词语的意思”的方法理解“陡峭”的意思,最后再查字典验证猜想的词义是否正确。让学生习得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我以欣赏视频图片“黄山奇石”切入,在孩子们还未触碰文字之前,先带入情感,引起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好奇,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接着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中“奇石”名称,探究“奇石”名字之“奇”。通过对比阅读,梳理作者描写每块奇石的行文方式:“猴子观海”先介绍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这样写很有条理!“仙人指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这样写,让文章有了变化。为后面的“我是小导游”和积累背诵环节搭好支架。 3.仿“奇”,迁移运用。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教学中我结合课后第二题设计读写结合:用“像”写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引导学生想象,进而在语句表达中,能准确地使用“像”说比喻句;接着,结合课后第三题,选几个词语说某处景物;最后给喜欢的奇石制作“名片”,当小导游介绍。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读写训练,凸显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真正地实现学语文、用语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