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 北京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 北京版 (1)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二)”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混合运算》例1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对百以内数加、减法运算学习的进一步完善,重点是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竖式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学生在一上对于加、减法问题的结构图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借助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问题的学习经验。‎ 我的思考:本节课连加、连减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运用多种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两步式题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1.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两步式题 2. ‎ 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灵活计算两位数的连加、连减。‎ 3. ‎2.经历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 4. ‎ 生的运算能力。‎ 5. ‎3.体会连加、连减问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学习计算的价值。‎ 10‎ 教学重点难点 1. ‎1.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连加、连减两步式题 2. ‎ 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灵活计算两位数的连加、连减。‎ 3. ‎2.经历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 4. ‎ 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10‎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教学活动设计 10‎ 10‎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口算接龙,复习铺垫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热热身,帮小兔吃萝卜。‎ 形式:课件逐一出示,一组学生开小火车口算,其余同学进行判断。‎ 用“口算接龙”的形式复习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学习连加、连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孕状。‎ ‎2分钟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发现数学信息 同学们,花圃里的花都开了,有茉莉花、菊花和凤仙花!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连加”问题的结构 要想求“三种花一共种了多少棵”,怎样列式?‎ ‎32+27+26(板书)‎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老师这有三张表示三种花数量的小卡片,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怎样能表示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在画之前,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想怎么画吗?‎ ‎32棵 ‎27棵 ‎26棵 ‎?棵 预设1:‎ ‎32棵 ‎27棵 ‎26棵 ‎?棵 预设2:‎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 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借助直观理解“连加”问题的结构,使学生对连加意义的理解得以升华。‎ ‎2分钟 ‎3分钟 表示把三部分合起来,所以要连加。‎ ‎3.探究算法,明确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个两位数相加,现在是三个两位数相加,怎么算呢?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竖式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流,看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3 2‎ ‎+ 2 7‎ ‎ 5 9‎ ‎5 9‎ ‎+ 2 6‎ ‎ 8 5‎ 算法1:用两个小竖式计算。‎ ‎3 2‎ ‎+ 2 7‎ ‎ 5 9‎ ‎+ 2 6‎ ‎ 8 5‎ 算法2:用一个大竖式计算。‎ 这两种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1)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运算顺序相同。 ‎ 这两种算法一个用两个小竖式,一个用一个大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算的顺序相同,都是先算32+27=59,再算59+26=85。‎ ‎②计算结果相同。(把结果写在横式上。)‎ ‎3 2‎ ‎ 2 7‎ ‎+ 2 6‎ ‎ 8 5‎ 算法3:三个加数摞起来相加。‎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沟通前两种方法间的联系,明确连加的一般运算顺序,即从左向右进行依次计算。‎ ‎10分钟 这种方法同样给予肯定。‎ ‎(二)学习连减 ‎1.发现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2.理解“连减”问题的结构 同学们,如果用这个大圈表示62棵白菜,它被分成了几部分?‎ 你能把这三张卡片在圈里贴一贴吗?再用笔画一画,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三部分。‎ ‎15棵 ‎17棵 ‎?棵 ‎62棵 ‎5分钟 要想求剩下的部分,就得从整体里去掉用了的两部分,所以用连减。‎ 现在你能看着图,说说这道题的题意吗?‎ 题意明白了,怎么列式呢?‎ ‎62-15-17(板书)‎ ‎3.探究算法,明确运算顺序 等于多少呢?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竖式算一算。‎ 算法1:用两个小竖式计算。‎ ‎6 2‎ ‎- 1 5‎ ‎ 4 7‎ ‎4 7‎ ‎- 1 7‎ ‎ 3 0‎ 算法2:用一个大竖式计算。‎ ‎6 2‎ ‎- 1 5‎ ‎ 4 7‎ ‎- 1 7‎ ‎ 3 0‎ 这两种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1)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运算顺序相同。‎ 算法3:三个数摞起来相减。‎ ‎6 2‎ ‎ 1 5‎ ‎- 1 7‎ ‎ 3 0‎ 借助“半成品”图,引导学生画结构图理解“连减”问题的结构,深化对“连减”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连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连减,体现算法多样化。沟通前两种方法间的联系,明确连减的一般运算顺序,即从左向右进行依次计算。‎ ‎8分钟 算法4:两个小竖式,先加后减。‎ ‎1 5‎ ‎+ 1 7‎ ‎ 3 2‎ ‎6 2‎ ‎- 3 2‎ ‎ 3 0‎ 如果出现算法3、4同样给予肯定。‎ ‎(三)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连加、连减(出课题),学会了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两道题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 ‎1.用竖式计算。‎ ‎35+16+23 98-28-35‎ ‎2.‎ ‎ ‎ ‎ ‎ ‎9分钟 第1问:34+40+8=82(元)‎ 谁用竖式计算的?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口算的,你们真棒。在连加、连减的计算中,如果能口算,就口算。当出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不好算时,我们可以用竖式帮忙。‎ 第2问:100-34-40=26(元)‎ 或100-40-34=26(元)‎ 三位数减两位数我们没学过,你是怎么算的?看来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有时可以灵活计算。‎ ‎3.思考题。(机动)‎ ‎ ‎ ‎2题包含多个信息,是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从中引导学生体会,能口算的可以进行口算;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改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进行灵活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 ‎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让学生谈收获,强化本节课的知识。‎ ‎1分钟 10‎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7棵 ‎?棵 ‎62棵 ‎32棵 ‎27棵15棵 ‎26棵 ‎?棵 ‎ ‎ ‎ 32+27+26=85(棵) 62-15-17=30(棵)‎ ‎6 2‎ ‎- 1 5‎ ‎ 4 7‎ ‎- 1 7‎ ‎ 3 0‎ ‎6 2‎ ‎- 1 5‎ ‎ 4 7‎ ‎4 7‎ ‎- 1 7‎ ‎ 3 0‎ ‎3 2‎ ‎+ 2 7‎ ‎ 5 9‎ ‎+ 2 6‎ ‎ 8 5‎ ‎3 2‎ ‎+ 2 7‎ ‎ 5 9‎ ‎5 9‎ ‎+ 2 6‎ ‎ 8 5‎ ① ‎ ② ① ②‎ 教学特色与反思 ‎1.借助直观,深入理解“连加、连减”问题的结构。‎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材中出现了“加减法问题结构图”,目的是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课上为学生提供了“半成品”的结构图让学生去完善,以加深对连加、连减意义的理解。‎ ‎2.算法多样,灵活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是计算课,但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种情况的计算,学生已经学习过,因此理解算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在探索计算方法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练习第2题,使学生在掌握连加、连减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计算的灵活性,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10‎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