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案 (9)
《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字理识字的集中识字课文,根据会意字构字特点编写。课文以韵文形式呈现,朗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构字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的趣味,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2.课文的插图,描绘的是三个小孩子合力在中树苗的情景,图画的背景是一片小树苗和树林,为学生读文识字和感悟课文主题提供了帮助。 3.课后“读一读”练习,实际是要求在“会认读的字”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口头组词”的教学步骤,其目的是:一是提供词语环境复现会认读的字以利于记认;二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三是扩大词汇量。这些词语可以在口头组词完成后,再单独拎出来读一读。后续的课文如有这样的练习,也可这样处理。 4.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日字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要继续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要求一上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学习是困难的,因此,除了教学上采用全员参与和不断有新学习任务学习刺激的策略外,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认识“会意字”,知道会意是造字法之一,尝试运用会意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猜猜课后“泪”等3个字。 4.认识偏旁日字旁,能正确认读“明”等11个生字新词和“明月”等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认识笔画卧钩,能正确读写“木”等5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明”等11个生字新词和“明月”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木”等5个生字。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运用会意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猜猜课后“泪”等3个字。 教学准备: 教师:“明”等11个生字字卡,“木”等5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明”等11个生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一—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 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用完整的句子说话;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 1.复习有关的音节、声母、韵母。 (1)PPT出示下面的音节、声母、韵母: zh__ch__sh z__c__s ɑn__ɑnɡ in__inɡ tiào shuǎnɡ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音节、声母、韵母,注意读准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或拼读,相机指导。齐读。 (3)小结:读准舌面音、舌尖前音和翘舌音,边音和鼻音,正确拼读三拼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2.复习有关象形字。 (1)PPT出示有关图画: 出示任务:你还记得这些象形字吗?把它们写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日、月、田、山、水、木。 (二)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这些字,都是我们在第一单元识字课文中学习的字。这些字是我们的祖先用象形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字,叫象形字。然而,随着人们相互的交流发展需要,就出现了只用象形字无法表达意思的问题了。但是我们的祖先可聪明了,又创造出一种造字法造字,顺利解决了问题。这是一种什么造字法呢?是怎样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识字课文,将课文读好了,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就能知道了。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⑨日月明(“明”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明”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初识会意字。 (1)提问: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好了课文的题目了。课题中的“明”字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指名回答。预设:“明”字是由“日”字和“月”字组成的。PPT出示。)你能根据“日”字和“月”字,猜出“明”字的意思,并组词表示吗?(指名回答。预设:太阳发光,月亮也发光,所以“明”可组词:明亮、光明) (2)小结:你们看,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啊!用两个字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把它们的特征组合起来成为这个新字的意思。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只有象形字造成的表达交流上的困难了。这是一种什么造字法?造出来的字叫什么名称的字呢?我们继续学习了解,好吗?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借助汉语拼音,尝试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分两部分(前四行为一个部分,后四行为一个部分。)指名朗读,正音后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该部分。 3.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师生按要求评议。齐读。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也是一首歌谣,歌谣的朗读同样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歌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师生按要求评议。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歌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会认的字学习。 1.导语:同学们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把会认读的字单独拿出来,你还会认读吗?等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宝宝,就能进一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像上一篇课文学习那样,按照课后双横线列出会认的字的顺序,在课文里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出示任务: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个体操作练习。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2—3人,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3.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 (1)导语:通过刚才会认的字的读音学习,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的? 出示任务:读读这些会认读的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 预设: 翘舌音:尘、众、双;后鼻音:明、从、众、双;平舌音:从、森;边音:力。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 4.导语:读准了会认读的字,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 贴出“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条、心”等字字卡。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5.反馈指导。 (1)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6.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练习“读一读”的词语。)你能认读这些词语吗?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7.反馈指导。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8.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9.认识日字框。 (1)导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构成合体字的部件——偏旁,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新的偏旁了,是构成哪个字的什么偏旁呢,同学们在会认读的字那里找一找。 (2)反馈指导: 预设:明(“日”“月”) (3)小结: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明”字是合体字,它由一个“日”和一个“月”构成,这个“日”字作为偏旁也有自己的名称,叫“日字旁”(板书:日字旁)。从“日字旁”取义的字一般与太阳、光阴、时间有关,比如:早、晨、时、春。 (4)出示PPT,齐读一遍: 明——日 日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偏旁,交了一个新朋友:日字旁。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四)朗读课文。 1.导语: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学习了新的偏旁,你们能把课文朗读得更好吗? 出示任务:击掌,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检查后,齐击掌朗读。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四、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告诉我们是一种什么造字法,造出来的字叫什么名称的字了。 (一)看图说话,了解图意。 1.(PPT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的近处画了谁(提示:给他们分别起一个名字。)?他们在干什么?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上画了小玲(扶树苗者)、小明(培土者)和小红(浇水者)。 小玲把小树苗扶正,小军给小树苗培土,小红给小树苗浇水。他们同心协力在种树(栽树、植树)。 3.出示任务:继续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的远处是什么?小玲身后是什么? 4.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的远处是一片小树林。小玲的身后是一片森林。(追问:你们猜一猜,森林和树林,谁的面积更大,树更多?指名回答。预设:森林的面积更大,树更多。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才出来的?预设:生活中了解到的。或:根据“森”由三个木组成,“林”有两个木组成而才出来的。) 5.小结:同学们真会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在植树造林,他们同一条心,共同出力在栽种一棵树。同学们也很会猜字义。“森”由三个木组成,“林”有两个木组成,虽然这两个字都是表示树林子的意思,但“森”多了个木,森林就比树林的面积更大,树更多了。 (二)图文结合猜字义,再识会意字。 1.导语:我们在读课题的时候,已经了解到“明”字是由“日”和“月”两个字合成的,并利用这两个字发光发亮的特征成为“明”的字义。现在又通过同样的方法,了解了“森”和“林”的意思了,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字像“明”字那样是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的新字,你们有能不能猜出它们的字义呢? 出示任务:朗读前四行歌谣,找出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的新字,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明、男、尖、尘、从、众、林、森。 3.出示任务:(PPT出示男、尖、尘、从、众及其的组成)能像猜“明”字的意思那样,结合插图,你能猜出这些字的意思吗? 个体思考猜测,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注:这个教学不是要溯字源,根据所组合的字说的在理就可以了。) 男:在田里出力干活的人。 尖:从大逐渐到小,最后就变成尖的,尖锐、笔尖。 尘:细小的泥土就是尘土了。 从: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跟从,随从。 众:三人成众,人多。 5.小结:歌谣里说的这些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并根据组成的哪些独体字各自的特征或意思组合成这个新字的意思,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只用象形字无法表达意思的问题了,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啊!(PPT出示:会意字。齐读。) 6.完成课后猜字意思练习。 (1)导语:你能利用会意字这个特点猜猜这些字的的意思吗?自己先猜一猜,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才出来的。 出示任务:(PPT出示练习)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个体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泪:眼睛流出来的水,眼泪。 休:人背靠着树木休息,休息。 歪:不正就是歪了,歪斜。 (3)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又认识了一种汉字叫做会意字,又学习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以后如果遇到了会意字,就可以运用这种识字方法来认识它了。 (二)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1. 出示任务:(PPT示课文插图)朗读后四行歌谣,结合插图,你能指着图画,分别说说这四行歌谣的意思?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在这过程中形成板书。) 预设: 一人不成众:(指着三个小朋友部分)三个人以上才叫众,一个人不能叫众。 独木不成林:(指着远景树林部分)很多树在一起才能叫树林,单独一棵树不能叫做树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指着三个小朋友栽树部分)一个人扶着树,一个人给树培土,一个人给树浇水,几个人同一条心栽树,就一定能把树栽好。大家团结起来就能把事情办好。 3.小结:歌谣后四行,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众人团结一心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4.齐击掌朗读课文。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每字指导前,PPT出示该字。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一)指导书写“木”。 1.观察并说说“木”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2.范写“木”,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横在横中线上方,平直稍斜;竖压竖中线,稍过下部竖中线一半收笔;撇、捺都在横与竖交叉处起笔,舒展,撇的收笔比捺的收笔稍低。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二)指导书写“林”。 1.观察并说说“林”的笔画(提示左边的“林”捺变点)和笔顺,说说两个“木”的大小(提示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然后边说边书空。 2. 范写“林”,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左边的“木”写在竖中线的左边,横靠近横中线上方起笔,平直稍斜;撇在横与竖交叉处起笔;点压横中线起笔;右边的“木”,横要顺着左边的横,同为一直线;撇与捺的写法与“木”字相仿,但撇要穿插到左边“木”的点下方,靠近竖起笔。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三)指导书写“土”。 1.观察并说说“土”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2.范写“土”,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第一笔短横压横中线起笔,平直稍斜,运笔至横中线上方收笔;竖压竖中线至书中下下部一半收笔;第三笔长横与第一笔短横平行。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四)指导书写“力”。 1.观察并说说“力”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2. 范写“力”,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第一笔横折钩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转折后折要稍向左斜;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起笔,经田字格中心偏左运笔向左舒展,斜度与横折钩的折相同。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五)认识和书写笔画“卧钩”。 1.导语:我们在学习写“心”字之前,先要学习一个新的笔画:卧钩(PPT示:笔画卧钩)。 2.在田字格上范写“卧钩”并讲清书写方法:左边横中线上方轻入起笔,向右下运笔,过竖中线后与横中线平行行笔,运笔至右下格中部顿笔提起向左上成钩。 3.学生在田字格上仿写两个,反馈纠正强调轻入、顿笔提起向左上成钩,整个笔画像弯月的书写要求,然后改错。 (六)指导书写“心”。 1.观察并说说“心”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2. 范写“心”,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第一笔点在横中线上方起笔,向左运笔;第二笔卧钩起笔与第一点位置齐平,钩接近横中线收笔;第三笔点压竖中线收笔;第四笔点起笔的位置比第三笔点起笔的位置稍低。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 板书设计: ⑨日月明 口头组词板书(略) 一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一心 黄土变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