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范文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范文篇一 【导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炽热(chì)猝至(cù)窒息(zhì)吹嘘(xū) 沸腾(fèi)咽喉(yān)溶液(yè)触目(chù)踱步(duó)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 【交流点拨】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 【交流点拨】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现在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认真细致阅读本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夏天燥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工作极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尽”。而“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步骤四探究写法把握主旨 1.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2.再次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会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交流点拨】我受到的启发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而过着艰苦的家庭生活,却能够以苦为乐,这使我想到了同学们喜欢盲目攀比。不是比学习成绩谁,而是比谁的家庭条件好,吃得好,穿的好,从而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精神。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一(1-7)介绍居里夫妇研究工作的环境。 二(8-18)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与快乐。 三(19-25)居里夫妇提炼出来的“镭”闪射着迷人的光芒。篇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荣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本文先从诺贝尔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展开全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