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思路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一、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5、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 特色讲解 12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解析: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12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答案: 1.(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3.(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2 5.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6.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7.【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解析: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 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两点设想:一、重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二、重文言知识的拓展延伸,如2002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 答案:4.(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 5.(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6.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7.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当堂练习 A 12 阅读下面文字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8.解释加点的词语。(5分) (1)董生举进士( )(2)怀抱利器( ) (3)矧燕赵之士( )(4)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 (5)为我谢曰( ) 9.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⑴ ⑵ 10. 回答以下问题(5分) ⑴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希望董邵南能够回到朝廷?(2分) ⑵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3分) 答案: 8(1)参加(2)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3)何况(4)测定(5)致意 12 9.(1)凡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感到惋惜的。(2)然而我曾经听说风俗随着教化的改变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与古时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10.(1) “然吾尝闻风俗与移易”,“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 B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 (3)弗敢专也( )(4)牺牲玉帛( ) (5)小信未孚( )(6)神弗福也( )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 翻译: 13.回答以下问题(5分) ⑴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2分) ⑵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答:⑴ ⑵ 答案: 11(1)参与(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独自专有(4)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5)为人所信服(6)赐福,保佑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13.(1)①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或:②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2)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 14.解释加点的词语。(5分) (1)不以臣卑鄙( )(2)咨臣以当世之事( ) (3)先帝以驱驰( )(4)夙夜忧叹( ) (5)攘除奸凶( )(6)至于斟酌损益( ) 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 (2)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16.文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分) 答: 答案: 14、 (1)低微而鄙陋(2)询问(3)奔走效劳(4)早(5)排除,铲除(6)减少 15、 (1)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6.“大事”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是:诸葛亮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当堂检测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12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9、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足 20、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21、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 17.(1)逃亡(2)去、往 18.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2 19.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0.答案要点:(1)士兵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1.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宿于逆旅( ) ②良宵难遣( ) 2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24.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22.①旅店②排遣,消遣 23.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24.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家庭作业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12 刘沈处世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 25.(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6.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 答案: 25.(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 (2)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6.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3)语言形象精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2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义正辞严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29.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 30.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答案: 27.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28.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29.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30.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