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套(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套(附解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引导我们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特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一步介绍化学以及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我们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感受实验的重要性,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重点:‎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4.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 ‎5.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点:‎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4.培养观察、分析及实验操作能力。‎ ‎【命题分析】‎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内容比较接近生活实际。中考将保持这一特点,综合初中阶段的各个知识,结合生活实例考查这一知识点的可能性较大。‎ ‎2.基本实验操作是本单元的重点,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法师有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能力、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以实验装置图组合起来考查实验基本技能,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太大,解题时要注意细节。中考中将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以图形或文字表述,将会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成为新热点。‎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选择题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选择题 ‎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选择题 ‎4.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5. 常用化学仪器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 ‎1.(2020•甘肃)下列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C.酒精挥发D.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 (2020•西藏)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食醋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 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C ‎【解析】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吸热.选项错误;‎ C、食醋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为其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为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考点三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2019•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考点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2020•枣庄)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降到16%时,故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含量占16%,其它气体占84%,其它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可能为84%,符合题意。‎ 考点五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5. (2020•金昌)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A. 试管 B. 量筒 C. 集气瓶 D. 烧杯 ‎【答案】A ‎【解析】A、试管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不符合题意。‎ 考点六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6. (2020•柳州)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将试管水平拿着,然后将铁钉置于试管口,再缓缓使试管直立,使铁钉缓 缓滑至试管底部,不符合题意;‎ B、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标签要向手心,瓶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符合题意。‎ ‎【真题再现】‎ ‎ 1.(2020•柳州)柳州螺蛳粉是我市的一张美食名片,下列制作工序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大米磨碎 B. 粮食酿醋 C. 清洗螺蛳 D 称重包装 ‎【答案】B ‎【解析】A、大米磨碎的过程中,改变了大米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粮食酿醋的过程中,粮食不断发酵,生成了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清洗螺蛳的过程中,只是洗去了表面的杂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称重包装的过程中,只是将食品打包称重,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2.(2020•泰州)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钨制作灯丝 B. 用铝制作导线 C. 石墨制铅笔芯 D. 用焦炭冶炼铁 ‎【答案】D ‎【解析】A、用钨作灯丝,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A错。‎ B、用铝制作导线利用铝的导电性好,属于物理性质,B错。‎ C、石墨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属于物理性质,C错。‎ D、焦炭冶炼铁,利用焦炭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3. (2019•湘西州)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4. (2019•淄博)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D ‎【解析】A.蜡烛熄灭后装置内还有部分气体,说明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说法错误;‎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84%,这是因为空气中除去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含有稀有气体等物质,说法错误;‎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 ‎5. (2019•桂林)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 A.量筒B.试管C.集气瓶D.锥形瓶 ‎【答案】A ‎【解析】A、量筒用于准确一定量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选项正确。‎ B、试管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 C、集气瓶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 D、锥形瓶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 ‎6. (2020•长春)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不能使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图示错误。‎ B、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倾斜向下防止加热的固体放出水蒸气,在试管壁上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底部骤冷,炸裂试管,图示错误。‎ C、给液体加热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而应该盖灭,图示错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内容概述】‎ 本单元用三个课题从我们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我们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活动。‎ 本单元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及有关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描述,以及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的理解。‎ ‎【学习目标】‎ 重点:‎ ‎1.空气的组成,成分与性质及其作用,空气污染的危害与空气保护。‎ ‎2.测定空气中氧含量的实验原理。‎ ‎3.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 ‎4.氧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难点:‎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 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 ‎【命题分析】‎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偶尔也会在填空题与简答题中涉及,主要考查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并且考查“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细节。‎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通常在选择题中结合社会热点(如雾霾等)考查。考查主要内容空气污染物的判断、导致空气污染的做法、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判断、PM2.5等,中考在考查这一部分内容时会在题目的提问上发生一些变化,但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对简单。‎ ‎3.氧气的性质,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偶尔也会在简答题中涉及,主要考查常见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内容相对单一简单。‎ ‎4.氧气的制备,主要考查制取气体所需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以及装置的连接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实验题。‎ 在中考中这是一个分数较大的题目,主要围绕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判断、气体的检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为主,考查内容及形式多变,有一定的拓展度。‎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空气的组成 ‎★★‎ 选择题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 选择题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选择题、填空题 ‎5.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6.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选择题 ‎7.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 选择题、实验题 ‎8.催化剂的概念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9.分解反应的判断 ‎★★‎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 (2020•柳州)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甲”代表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A、氮气约占78%,故“甲”代表的是氮气,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21%,故“乙”代表的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约占0.031%,故“丙”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约占0.939%,故“丙”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2. (2020•宜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太阳能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潮汐力发电 D. 燃煤发电 ‎【答案】D ‎【解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都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煤炭发电生成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污染空气。‎ 考点三 纯净物与混合物 ‎3.(2020•盘锦)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氯酸钾 B.不锈钢 C.自来水 D.空气 ‎【答案】A ‎【解析】A、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考点四 氧气的性质、用途 ‎4. (2020•阜新)下列有关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氧气极易溶于水 ‎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 ‎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 D.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氧气 ‎【答案】D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故A说法不正确;‎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故B说法不正确;‎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C说法不正确;‎ D、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氧气,故D说法正确。‎ 考点五 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5.(2020•兴安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六 氧气的制取 ‎ ‎6.(2020•山西)小红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图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图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可收集到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3)图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___________时,插入集气瓶中。‎ ‎【答案】(1)铁架台 使酒精灯的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 ‎(2)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 ‎(3)火柴快燃尽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使酒精灯的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所以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3)实验的目的是让铁丝反应,所以应该尽可能让火柴燃烧的彻底一些,不让火柴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是:待火柴快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 考点七 催化剂 ‎7.(2020•抚顺)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真题再现】‎ ‎ 1. (2020•昆明)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A. N2 B. CO2 C. O2 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2020•大连)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干冰 B. 河水 C. 碘酒 D. 黄铜 ‎【答案】A ‎【解析】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河水中含有水、泥沙、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混合物,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3. (2020•雅安)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 NO2 B. CO2‎ C. SO2 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B ‎【解析】A、NO2是空气污染物;‎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SO2是空气污染物;‎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 ‎4. (2020•鄂州)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助燃,可作燃料 B. 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细铁丝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氧气能助燃,但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的浓度不够,故选项错误;‎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5.(2020•营口)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冒出浓烈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选项A错误;‎ B、描述实验现象时,只需要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就是 实验结论,应改为生成黑色固体,选项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选项D错误。‎ ‎6. (2020•淮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探究石蜡燃烧产物,应选择装置B与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组合。收集过程中,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E F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解析】(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了不影响对石蜡燃烧产物的干扰,收集的氧气应干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应选择B与F、E;‎ 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7. (2020•东莞)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 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锰也可以作其它物质反应的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加入二氧化锰不能增大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能够重新组合。课题2“原子的结构”讲解了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进一步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课题3“元素”学习了元素和元素符号,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本单元是学习化学微观世界的基础。其中,分子、原子的性质,应用原子、分子的性质解释有关的宏观现象,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以及元素概念的理解及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中考的重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 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轻小动距。‎ ‎3. 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4. 相对原子质量。。‎ ‎5. 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概念。‎ 难点:‎ ‎1. 原子的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 ‎2. 运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有关的宏观现象。。‎ ‎3.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4. 元素符号的理解记忆。‎ ‎【命题分析】‎ ‎1.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等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3.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将会成为主流。在备考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正误,进行知识迁移。‎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区别与联系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3. 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 ‎★★‎ 选择题 ‎4.原子的构成 ‎★★★‎ 选择题 ‎5. 粒子结构示意图 ‎★★★‎ 选择题、填空题 ‎6. 元素的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 ‎7. 元素周期表 ‎★★★‎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020•黄石)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一一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氧化汞受热分解—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酒精挥发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答案】A ‎【解析】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冰水共存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2. (2019•淄博)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水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 ‎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D.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A、海水是混合物,不存在海水分子,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 D、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质子、中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错误 考点三 原子的结构 ‎3. (2020•鞍山)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答案】B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考点四 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 ‎4.(2020•大连)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答案】A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考点五 元素的概念 ‎5.(2020•金昌)2020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2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相对原于质量不同 B.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D.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考点六 粒子结构示意图 ‎6.(2020•盘锦)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到电子,故D符合题意。‎ 考点七 元素周期表 ‎7. (2020•无锡)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4‎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D. 硅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14‎ ‎【答案】A ‎【解析】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由图片知: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4,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片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4,故不符合题意。‎ ‎【真题再现】‎ ‎ 1.(2020•大连)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随着具有花香物质的分子的运动,花香物质进入鼻孔,让人闻到花香。‎ ‎2.(2020•重庆B)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中子 D. 离子 ‎【答案】C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 (2019•铜仁市)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 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 D.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A错误;‎ B.原子得到电子后显负电性,是阴离子,故B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 D.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4. (2020•潍坊)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A.分子可分,原子也可以再分,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5. (2020•柳州)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 A. 钙离子 B. 钙原子 C. 钙元素 D. 钙单质 ‎【答案】C ‎【解析】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这些物质中的所说的钙不是以离子、原子、单质等形式存在,通常用元素来描述,故选:C。‎ ‎6. (2020•广安)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人造卫星和宇宙卫星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如图所示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符号是Ti B. 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 C. 钛的核电荷数为22‎ 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D ‎【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钛的元素符号是Ti,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的原子序数为2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2,不符合题意;‎ 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2,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符合题意。‎ ‎7. (2020•金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①④均表示离子 C. 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 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答案】C ‎【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 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 ‎8.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 金原子核带正电 B. 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C. 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带正电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B、由该实验不能得出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有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物质,故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不符合题意。‎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四个课题,从内容上可以归纳为三部分,①从社会中认识谁。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的状况及其保护等。②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单质化合物,化学式,化合价等。③几种化学实验操作,如过滤,蒸馏等。‎ ‎【学习目标】‎ 重点:‎ ‎1.辩证的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与蒸馏)‎ ‎3.水的组成 ‎4.化学式的意义,写法和读法 ‎5.物质的分类。‎ ‎6.化合价的含义及其表示 ‎7.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确定水的化学式 ‎2.物质的分类 ‎3.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与蒸馏)的注意事项 ‎4.化学式的涵义五化合价的应用。‎ ‎【命题分析】‎ ‎1.借助生产生活实际,假设具体的情景,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为主题的信息题和开放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水的净化方式在中考中单独出题,大多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而软硬水的鉴别是通过与水的污染及其防治、水的净化方法等有关水的知识方面综合进行考查。‎ ‎2.围绕水的组成和性质、水的净化的考题是有关水的另外一个热点,常以填空题或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在中考中电解水重点考查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在填空题某一空中出现,选择题的选择项基本上都是电解水的叙述。‎ ‎3. 有关化学式的含义经常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把社会中发现的新物质或新闻中报道的有害有毒的物质为素材,分析其含义。‎ ‎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经常结合元素的组成的判断,物质分类的判断综合考查有关化学知识,以最新的科技成果或某一化学时间中相互的特殊物质为载体,中考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为主,一般不要书写计算步骤。‎ ‎5.物质的分类基本上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相关概念之间及其之间的关系。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在填空题某一空中出现,中考为了加强区分度往往以微观示意图的形式进行考察,试题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注意观察。‎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爱护水资源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2. 水的净化方法综合考查 ‎★★‎ 选择题、填空题 ‎3. 水电解实验 ‎★★‎ 选择题、填空题 ‎4. 物质的简单分类 ‎★★★‎ 选择题、‎ ‎5.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 ‎★★★‎ 选择题、填空题 ‎6.化合价与化学式 ‎★★‎ 选择题 ‎7.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选择题、计算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水资源的保护 ‎1.(2020•江西)下列做法违背节水理念的是(  )‎ A. 防止水龙头滴漏 B. 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 C. 使用节水器具 D. 循环利用工业用水 ‎【答案】B ‎【解析】A、防止水龙头滴漏,节约用水保护了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不利于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将工业冷却用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水的净化综合考查 ‎2. (2020•湘西州)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____、吸附、消毒、煮沸。‎ ‎(2)“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请你各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________;‎ ‎②防止水体污染: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 (2)淘米水浇花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析】(1)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使难溶性物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物质)、吸附(吸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煮沸;‎ ‎(2)①节约用水: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法,如淘米水浇花;‎ ‎②防止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考点三 水的组成、性质 ‎3. (2020•日照)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氢气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两倍,由图知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b玻璃管中气体的大约两倍,所以a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因为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 D.因为a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两者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 考点四 物质的简单分类 ‎4. (2020•黄石)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二氧化锰、氧气 B. 海水、氯酸钾、液氢 C. 氧化铁、锰酸钾、干冰 D. 稀有气体、高锰酸钾、水银 ‎【答案】A ‎【解析】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液氢是液态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考点五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 ‎5. (2020•黄石)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2个氢原子:H2‎ B. 1个硫酸根离子:SO4-2‎ C. 2个氨分子:2NH3‎ D. 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5N2‎ ‎【答案】C ‎【解析】A、原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氨分子表示为:2NH3,符合题意;‎ D、根据五氧化二氮的读法,先读后写,故化学式可表示为:N2O5,不符合题意。‎ 考点六 化学式 ‎6.(2020•滨州)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Cu C. N2 D. CO2‎ ‎【答案】B ‎【解析】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七 化合价 ‎7. (2020•阳泉)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在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D ‎【解析】钠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考点八 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8. (2020•金昌) 新型冠状肺炎在我国发生后,我省推出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甘肃方剂”,成效明显。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中x=______________。‎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4:3;40.7%‎ ‎【解析】(1)C16Hx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则(12×16)+x+(16×9)=354,x=18。‎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9)=4:3。‎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真题再现】‎ ‎1. (2020•盐城)净化一方水土,守护母亲河流。下列做法不利于我市串场河湿地生态修复的是 A. 保护滩涂湿地 B. 强化污水处理 C. 施用大量农药 D. 推进造林绿化 ‎【答案】C ‎【解析】A、保护滩涂湿地,有利于生态修复,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强化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施用大量农药,会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污染,不利于生态修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推进造林绿化,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2. (2020•阳泉) 泾河和渭河都是黄河的支流,也是城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河交汇,成天下奇观,这也是“泾渭分明”的由来。泾河水的物质类别是__,将渭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合理即可) 吸附/吸附作用(合理即可)。‎ ‎【解析】泾河水是由水、矿物质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加入絮凝剂明矾,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 (2020•常州)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B. 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 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 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答案】A ‎【解析】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连接正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体积较大的氢气是氢气,即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但不具有助燃性,不能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两侧玻璃管内不断生成气体,两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不断下降,而中间漏斗内液面高度不断升高,选项错误。‎ ‎4. (2020•赤峰)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水银、氧化镁、液态氮 B. 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煤 C. 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D. 氢气、澄清石灰水、乙醇 ‎【答案】B ‎【解析】A、液态氮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是混合物,A错误。‎ B、金刚石是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单质,冰水共存物是多种中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煤是混合物,B正确。‎ C、生理盐水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乙醇是纯净物,D错误。‎ ‎5. (2020•潍坊)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H2 ‎ B.一个钙离子:Ca2+ ‎ C.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 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 ‎【答案】B ‎【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SO4,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6. (2019•潍坊)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N2 C.Fe D.O ‎【答案】C ‎ ‎【解析】A.该符号表示C60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 D.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7.(2020•大连)氧化镁(MgO)可用作耐高温材料,其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氧化镁中,氧一般显-2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镁的化合价为x,则x+(-2)=0,得x=+2。‎ ‎8.(2020•郴州)硅胶是常用的一种干燥剂。利用氯化钴含有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呈现不同颜色的性质,在制备硅胶时加入一些氯化钴得到变色硅胶。用CoCl2·xH2O表示含结晶水的氯化钴。试计算:‎ ‎(1)若其中一种含结晶水的氯化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则x ,该结晶水合物中的氯、氧原子个数比为 ;‎ ‎(2)若x=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6;1:3;(2)19.3%‎ ‎【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为:59+35.5×2+18x=238,x=6;‎ 由化学式:CoCl2·6H2O该结晶水合物中的氯、氧原子个数比为:2:6=1:3;‎ ‎(2)若x=2,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内容概述】‎ 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主要内容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学习目标】‎ 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3.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命题分析】‎ ‎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 选择题、填空题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 选择题、填空题 ‎4.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5.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 计算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2020•株洲)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 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 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 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 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答案】D ‎【解析】A、P增加了15g,W减少了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参与反应,选项B错误;‎ C、反应后R质量为4g,Q质量为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但是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D正确。‎ 考点二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 ‎2.(2020•阳泉)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N2H4)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A. H2O B. NO C. H2 D. HNO3‎ ‎【答案】A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氮原子,还剩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 考点三 微观示意图 ‎2. (2020•宜昌)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作答:‎ ‎(1)一个氯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微粒的名称)。‎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个氯原子 氢原子和氯原子 (2) ‎ ‎【解析】(1)一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由图示可知,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氯原子。‎ ‎(2)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四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3.(2020•东莞)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 2MgO可读作(  )‎ ‎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 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 ‎ 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所以正确选择为C;‎ 考点五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2020•黄冈)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CO+CuOCu+CO2↑ B. 2P+5O22P2O5‎ C. 3Fe+2O2Fe3O4 D. Al+2HCl=AlCl2+H2↑‎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不符合题意;‎ B、磷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符合题意;‎ D、铝和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不符合题意。‎ 考点六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 (2020· 荆门)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 ‎(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8 (2)2%‎ ‎【解析】(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5g﹣7.7g=4.8g。‎ ‎(2)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 x=12.25g,‎ 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100%=2%,‎ 答: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2%。‎ ‎【真题再现】‎ ‎ 1.(2020•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值为12‎ B. 丁属于化合物 C. 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 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答案】D ‎【解析】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 ‎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 ‎2.(2020•常州)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A. NO B. N2 C. CO2 D. NH3‎ ‎【答案】D ‎【解析】根据CaCN2+3H2O=CaCO3+2X可知,反应前Ca、C、2N、6H、3O,反应后Ca、C、3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2X含6H、2N,故X含3H、N,化学式为NH3,故选:D。‎ ‎3. (2020•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分子数目是3,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正确。‎ ‎4. (2019•兴安盟)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 B.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 D.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答案】A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5. (2020•金昌)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在空气中点燃镁带: ‎ B 用稀盐酸除铁锈: ‎ C.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答案】B ‎【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6.(2020·福建)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利用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C2H6O),其中包含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的反应()。每生产2.3t乙醇,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5t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为x。‎ ‎ x=4.5t 答: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为4.5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题2探究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了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了碳的两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单元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 ‎【学习目标】‎ 重点:‎ ‎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1.物单质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用装置的思路。‎ ‎3.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命题分析】‎ ‎1. 碳单质在中考中会结合碳单质的化学式或分子模型,考查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及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探究题和图框推断题中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或通过反应物的特点及实验现象推导反应。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简答题中,有时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涉及的命题点有:①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③碳单质的用途等。‎ ‎2.中考对碳的氧化物的考查,主要以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对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和在转化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中考的高频点,常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有时也会在填空题或简答题中考查。主要涉及的命题点有: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与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反应)。‎ ‎3.中考对二氧化碳制取的考查多为综合性试题,结合氧气的制取一起考查,会给出具体的气体制备原理,结合具体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只要熟记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解题不是什么问题。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制取气体从原理上是否科学,严谨、合理,装置上和操作中是否安全、简便、现象是否明显,药品是否经济、易得、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 ‎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选择题、实验题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选择题、实验题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5. 一氧化碳的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 ‎6. “低碳”生活 ‎★★‎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单质碳 ‎1. (2020·呼和浩特 ‎)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故B说法正确;‎ C、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故C说法正确。‎ D、石墨与石墨烯是不同种物质,因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不正确。‎ 考点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 (2020·成都)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 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 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解析】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 考点三 二氧化碳的性质 ‎3.(2020•常德)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根本依据是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________。‎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 ‎③‎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____(填物质名称)代替;‎ ‎(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填字母序号)‎ A 设计对比实验 B 控制实验条件 C 获取事实证据 D 逻辑推理判断 ‎【答案】(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任写一种)‎ ‎(2)不能 猜想二:a.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任写一种猜想即可) ‎ ‎【实验设计】 稀盐酸(1)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2)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现象】②③不变红④变红; 【反思与交流】 (1)ABCD (2) 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另一份加入VmL水溶液仍为红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2分)‎ ‎【解析】 [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无法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根据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推知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实验设计](1)稀盐酸、稀硫酸等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分析整个实验可知,“实验设计②”是要验证水能否使置换变色,故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3)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是要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结论]实验设计②中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③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④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反思交流]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获取事实证据、逻辑推理判断等.故选ABCD;‎ 考点四 一氧化碳的性质 ‎4. (2020·德州)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 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 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B ‎【解析】A、一氧化碳还原红棕色氧化铁生成黑色铁和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氧化铁失去氧元素被还原为铁,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B错。‎ C、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正确。‎ 考点五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5. (2020•牡丹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考点六 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6.(2020·河北)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投放 B. 野炊明火烧烤 C. 控制汽车鸣笛 D. 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解析】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 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考点七 二氧化碳的制取 ‎7.(2020·河北)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真题再现】‎ ‎ 1.(2020·长沙)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正确;‎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不是金属,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可以吸附所有物质,选项错误;‎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2.(2019•广州)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甲 ‎(2)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解析】(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乙处的高度,再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整试管高度的旋钮,确定甲处的高度。‎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 (2020•吉林)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4. (2020•甘肃)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 D.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解析】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 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5. (2020•赤峰)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制取 B. 干燥 C. 收集 D. 验满 ‎【答案】C ‎【解析】A、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A错误。‎ B、气体的干燥,气体应长进短出,B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 D、二氧化碳验满,取带火星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D错误。‎ ‎6. (2020•巴中)如图所示进行碳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O+CuOCu+CO2 ‎ ‎(2)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甲处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随一氧化碳的增多,液体被压入烧杯内,而一氧化碳收集在丙中,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7. (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 ‎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 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 难度 常考题型 ‎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实验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选择题、填空题 ‎3. 化石燃料 ‎★★‎ 选择题 ‎4. 能源与环境 ‎★★★‎ 选择题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选择题、填空题。‎ ‎6.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解析】(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 ‎(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故选AB。‎ 考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2020·天门)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 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D ‎【解析】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选项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导致图书毁坏,选项错误。‎ 考点三 化石燃料的利用 ‎3. (2020·鸡西). 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 天然气 (2). CH4+2O2CO2+2H2O (3).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O2+4H22H2O+CH4‎ ‎【解析】(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考点四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4.(2020•鄂州)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 考点五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2020·青岛)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核能 C. 石油 D. 风能 ‎【答案】C ‎【解析】氢能、核能、风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考点六 能源与环境 ‎6.(2020·牡丹江)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 ‎【答案】C ‎【解析】A、煤与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应合理使用,故此选项错误;‎ B、太阳能、海洋能等属绿色能源,使用能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故此选项错误;‎ C、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然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土壤水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故此选项正确;‎ D、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法,故此选项错误。‎ 考点七 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综合考查 ‎7.(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解析】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 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 ‎【真题再现】‎ ‎ 1. (2020·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答案】B ‎【解析】A、由图片可知,红磷不燃烧,故A不正确;‎ B、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能燃烧,故B正确;‎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 D、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则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D不正确。 ‎ ‎2.(2020•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 ‎3. (2020·长沙)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 已知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C+O2CO2‎ C+CO22CO ‎3CO+Fe2O32Fe+3CO2‎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是   变化。‎ ‎(2)粗氨水经提纯后可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植物所需的   (填元素符号)。‎ ‎(3)焦炭常作为炼铁工业的原料,请你分析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   。‎ ‎【答案】(1)化学;(2)N;(3)燃烧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 ‎【解析】(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2)粗氨水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所以粗氨水经提纯后可用作化肥N;‎ ‎(3)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放出热量,提供炼铁所需的热量;在高温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提供炼铁的还原剂。‎ ‎4. (2020·长沙)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A 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 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选项错误;‎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 ‎5.(2020•益阳)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气 B.酒精 C.汽油 D.氢气 ‎【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选A。‎ ‎6.(2020·青岛)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 ‎ A 煤 B 地热能 C 太阳能 D 核能 ‎ ‎(3)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 (2)A ‎ ‎(3) ‎ ‎(4)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爆炸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 ‎(2)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均属于新能源,煤不属于新能源,属于化石燃料,故选A。‎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 ‎(5)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7. (2020·内江)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答案】C ‎【解析】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故选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