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4/a26ba679ff67dd7bd859f0ba9bfcae4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4/a26ba679ff67dd7bd859f0ba9bfcae44/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4/a26ba679ff67dd7bd859f0ba9bfcae44/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一句话知识: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财富创造的主体。 (2)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4)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是: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改革创新精神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7)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9)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改革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促成改革开放的历史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改革开放如何促发展?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3)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改革开放使人民参与劳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要加上第5题的内容)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极大了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5.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腾飞的表现)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2)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幸福。(3)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未来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1)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迈入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8.如何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4)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9.一句话知识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5)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7)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8)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的根本途径。 (9)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②改革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更加需要创新。③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品质;④改革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10.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1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更加需要创新。(5)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创新让生活更美好。(6)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8)从整体上看,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足。 12.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3)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发展教育。(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5)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14.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的根本途径。(4)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5.我国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6.创新精神的表现?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7.一句话知识: ⑴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⑵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⑶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⑷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⑸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本特点)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⑺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8)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管理的一种创新尝试。 (9)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0)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1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更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1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3)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4)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决策的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8.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9.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0.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有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1.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3)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4)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2.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增强民主意识,体现在日常言行中。(2)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3)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4)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2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3)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4)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4.民主监督有何意义?(1)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3)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5.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哪些?(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26.一句话知识 ⑴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⑵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⑶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⑷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⑸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⑹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⑼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②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力。 ⑽①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③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④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⑾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⑿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⒀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7.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保障人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④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⑤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⑥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8.法治的要求有哪些?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法治蓝图)?①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0.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国家)?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科学立法)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1.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①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2.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政府:①依法行政,必须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④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⑤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3.怎样厉行法治?怎样建设法治社会?(厉行法治的要求)①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⑤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4.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