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2分)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3.(2分)某同学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根据卡片的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第30页(共30页) 4.(2分)秦统一全国后,虽然也曾有过分裂局面,但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中国历史上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5.(2分)《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 ) A.以民为本 B.虚心纳谏 C.任用贤才 D.重视发展生产 6.(2分)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图),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海外贸易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商业繁荣 7.(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第30页(共30页) C.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8.(2分)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9.(2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的步入近代,随后的100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的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材料中所说的“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分)恭亲王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地方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开展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2分)《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2.(2分)认真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它们反映出的共同时代特征是( ) 第30页(共30页)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新时代的曙光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3.(2分)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持续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长征的胜利 14.(2分)如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 B.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30页(共30页) 15.(2分)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C.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D.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6.(2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2分)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30页(共30页)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8.(2分)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 A.印度人 B.希腊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19.(2分)如图为《攻占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 ) A.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D.十月革命的开始 20.(2分)狄更斯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引发了社会动荡 C.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导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21.(2分)“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霉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0页(共30页) B.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 C.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2.(2分)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废除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实行多党制、赫鲁晓夫改革 D.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 23.(2分)“重划德国,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条约出自于( ) A.《九国公约》 B.《和平法令》 C.《凡尔赛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4.(2分)《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中提到的美国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25.(2分)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指的是英国脱离( ) A.欧共体 B.北约 C.世贸组织 D.欧盟 第30页(共30页) 二、解答题 26.(15分)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杀伐,周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李斯的言论针对历史上的哪一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问题? 材料二: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上之无上成绩。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 (2)材料二中所说的“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奠定的? (3)结合秦朝以后的中国历史,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佑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2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开启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促进各国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的因素。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第30页(共30页)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第30页(共30页) 2.(2分)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学说的相关史实。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不同主张。 【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载在《道德经》里。道家的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道家学说的相关史实。 3.(2分)某同学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根据卡片的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分析】本题以“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由题干“禁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可知,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故选:B。 【点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4.(2分)秦统一全国后,虽然也曾有过分裂局面,但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中国历史上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知道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重新实现南北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南北统一。故结束南北朝以来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分)《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 ) A.以民为本 B.虚心纳谏 C.任用贤才 D.重视发展生产 【分析】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从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句话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君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重视人民,因此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贞观之治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30页(共30页) 6.(2分)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图),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海外贸易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商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该展厅内容与民族政权、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都无关。 【解答】四幅图片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繁荣的景象,南宋纸币铜版拓片说明了南宋时市场上有流通纸币,这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一个表现,货郎图也是宋代商业繁荣的一个表现,市舶司的设立说明了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主要是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综上所述,以上四幅图是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A、B、C都与商业繁荣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把经济方面的表现与其他区分开来,难度不大。 7.(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第30页(共30页) 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D.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根据我国唐朝与明朝的外交史实的意义回答即可。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前期郑和奉命七下西洋,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精神。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所以图片资料体现的是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第30页(共30页) 【解答】根据“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可知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断绝中外贸易,而是进行严格的限制,“仅限于广州一地”即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与国外进行普通商品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固步自封,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有关闭关锁国的知识。另外还要考查对外开放及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9.(2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的步入近代,随后的100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的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材料中所说的“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1900﹣1901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掌握关键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0.(2分)恭亲王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地方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开展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开展的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口号、影响的相关史实。 【解答】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11.(2分)《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据“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及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辛亥革命。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12.(2分)认真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它们反映出的共同时代特征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新时代的曙光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观察题干三幅图片,它们反映出的共同时代特征是新时代的曙光。故题干选项中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的的相关史实。 13.(2分)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持续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30页(共30页)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长征的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解答】依据题干“星火燎原”结合所学可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故选:B。 【点评】重点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的内容与影响。 14.(2分)如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 B.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由图片中的信息“遵义会议”并结合所学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15.(2分)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C.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D.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分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答】据材料“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知,人民的支持是淮海战役取得的胜利的重要原因,这说明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知道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16.(2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第30页(共30页)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着重点. 【解答】题干给出的这个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中工业、农林水利和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和卫生及其它等比例特别是备注中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表明当时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分析题干表格中数据,充分认识当时的发展重点. 17.(2分)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特区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特区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分)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 A.印度人 B.希腊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人。《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 【解答】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阿拉伯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阿拉伯民族在不同文明中的桥梁作用。 19.(2分)如图为《攻占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 ) A.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第30页(共30页) D.十月革命的开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解答】仔细观察《攻占巴士底狱》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7月14日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20.(2分)狄更斯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引发了社会动荡 C.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导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既强调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又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即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AC只强调了积极影响;B只强调了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第30页(共30页) 21.(2分)“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霉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 C.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解答】据“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霉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可知,材料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不是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2.(2分)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废除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实行多党制、赫鲁晓夫改革 D.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1921﹣1929 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联)这 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23.(2分)“重划德国,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条约出自于( ) A.《九国公约》 B.《和平法令》 C.《凡尔赛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条约》的内容。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条约》的内容,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 【解答】一战后,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操纵,最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惩罚和限制,其中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第30页(共30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条约》的内容。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 24.(2分)《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中提到的美国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为应对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解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为应对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由此可知这一总统是罗斯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知识的掌握,建议重点掌握新政的核心措施及影响。 25.(2分)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指的是英国脱离( ) A.欧共体 B.北约 C.世贸组织 D.欧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脱欧的史实。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指的是英国脱离欧盟。2020年,英国退出欧洲联盟。这表明欧盟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伙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巨大打击,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D符合题意。 第30页(共30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盟成立、英国脱欧以及影响。 二、解答题 26.(15分)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杀伐,周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李斯的言论针对历史上的哪一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问题? 材料二: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上之无上成绩。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 (2)材料二中所说的“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奠定的? (3)结合秦朝以后的中国历史,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百家争鸣等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1)由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杀伐,周子弗能禁止”可知,李斯的言论针对的是分封制。他认为分封制造成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诸侯国割据混战(大国争霸);王室衰微(中央政权受到威胁)。 第30页(共30页) (2)由材料二“……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奠定的。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国家统一(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问题:造成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诸侯国割据混战(大国争霸);王室衰微(中央政权受到威胁)。(任何一点即可。) (2)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法家。 (3)有利于国家统一(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分封制、郡县制、百家争鸣等知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佑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30页(共30页)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等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可知,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材料“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可知,伊东佑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由材料二“: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结合所学知,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故答案为: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清政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坚持抗战,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等知识。 2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第30页(共30页)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开启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促进各国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的因素。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1)依据“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第30页(共30页)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知,近代以来促进各国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的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3)依据材料“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可知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3)“一带一路”战略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等知识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6 10:29:15;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0页(共3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