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2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16/ce6a43dc6227f9a46276ae58173d5b0e/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16/ce6a43dc6227f9a46276ae58173d5b0e/img/2.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溶解度学案3
学习 内容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 学习 过程 7、方法指导: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该溶质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没有剩余的溶质,则可能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8、知识延伸:请再思考为什么硝酸钾溶液冷却后固体会增加?还有在生活中残留在锅里的汤如果一直在加热,为什么锅底会出现白色物质? 9、讲解结晶的原理:热的溶液冷却或溶剂的量减少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你认为:已结晶的溶液一定是什么溶液?晶体是否属于该溶液中的溶质?(知识再现: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10、据此,你能否概括溶液结晶的方法?并请结合你的理解思考P35的海水晒盐的过程与原理。 三、当堂检测: 1.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 3.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4.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5.在一定温度下,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6.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7.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8.在t℃时,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学习 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区分物质的溶解情况,知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能通过思考、分析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 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学习 难点 概念的生成 学习 过程 一、知识链接: 在探究溶液的形成时,我们发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溶解性也不相同。这时,我想问同学们的是:既然有的物质在水里不溶解,而有的又能溶解,那么,能在水中溶解的是不是能无限制的溶解呢?请你们猜想。 二、验证猜想: 1、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溶解 氯化钠部分溶解 剩余氯化钠溶解 判断 结论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下面实验 操作 现象 判断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逐渐溶解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部分溶解 …… …… 加热 剩余硝酸钾溶解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固体有剩余 冷却 剩余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3、结合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4、通过结论你能否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如能理解,那你能否确定上述实验中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5、追问:你再思考上述试验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否相互转化? 6、这种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温馨提示: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再读懂P35的转化图示) 反思 月田镇中心学校2011年上学期 九 年级 化学 科导学案 教出时间: 年 月 日 2 学习 内容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二:溶解度(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许求 学习 过程 2、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37页,学习表示溶解度的两种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 3、活动与探究: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并回答书上问题。 4、拓展延伸: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②、交点的含义: ③、趋势: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如: 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如: 5、随堂练习: ①、图1为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信息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哪些? ②、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五、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8页,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2、阅读教材第39页“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所归纳的知识点。 3、作业:第41页的习题。 学习 目标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生成溶解度的概念,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验证、灵活掌握。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学习 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学习 难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 过程 一、我会回答: 1、溶液中有哪两部分?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学法指导: 在室温时,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与氯化钠的质量相近,但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比氯化钠大得多。 也就是说,当水的质量一定时即溶剂的质量一定时,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质量增加,溶解能力增强。 根据这个推断,请你来琢磨一下溶解度的概念P36。 三、重点点拨: 1、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单位: 2、讨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含义,分析其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温度: 溶质: 溶剂: 溶液: 3、随堂检测: 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B.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g D. 食盐的溶解度是136g ②、在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就刚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g B.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g C.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4、深化概念: 由分析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 四、难点突破: 1、过渡:当溶质和溶剂固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知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反思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