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 ‎ ‎1. 默写 ‎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古诗十九首》)‎ ‎ ‎ ‎(2)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 ‎(3)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 ‎ ‎(4)________,盖以诱放。(随松龄《狼》)‎ ‎ ‎ ‎(5)幽美清雅的环境,能反映主人淡泊宁静的心境。《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对比阅读 ‎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1)①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________;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_。 ②“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________。‎ ‎ ‎ ‎(2)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 ‎ ‎ ‎(3)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 ‎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逸马杀犬于道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 ‎(1)对选段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 ‎ ‎(2)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 );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 )。‎ 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 ‎ ‎(3)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 ‎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人为何需要运动锻炼         ①人,生物学上称为“智人”,与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相似度超过97%.既然基因相似,那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为何如此不同?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刊登的一篇文章,从进化角度阐述了我们的祖先进化为人类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经常运动。         ②可以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患上了“运动依赖症”。大约600万﹣7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就与黑猩猩、倭黑猩猩走上了不同的路。原始人以捕猎、采集为生,但当时食物经常短缺,不想被饿死,就得长途bá shè.直立站姿和大跨步的步态能在消耗更少能量的情况下,覆盖更大的活动范围,这迫使原始人必须一直运动才能维持生存。随后出现的狩猎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原始人的活动水准,人类基因悄然继承了这些机制。         ③当一个行为成为常态时,生理特征就会发生改变,原始人类适应甚至依赖于狩猎采集这些行为,所以新陈代谢也进化出了适应大量运动的机制。人类的最大持续功率输出值至少是黑猩猩的4倍,这个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原始人腿部肌肉的变化。原始人的腿部肌肉,不仅比猿类的多了50%,抗疲劳肌纤维的比例也更大。人类体内还有更多红细胞,可为工作中的肌肉源源不断补充氧气。人类演化出的高效新陈代谢系统也为身体不断增加的运动量提供足够能量。正是这种特性及其他更加耗能的特征,如更大的大脑,使原始人与其他猿类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         ④当下,缺乏运动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调查显示,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居民日均步行4961步,而原始人每天平均步行1.2万﹣1.8万步。         ⑤201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杂志上发布了一项关于全球日常运动量的报告:所有成年人中,运动量不足的人的比例高达27.5%.相比2010年的调查,数据又升高了7.5%.高收入国家的问题尤其严重,运动不足的人的平均比例达到37%。         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运动不足是造成成年人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长期缺乏运动,会增加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bá shè________‎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 ‎ ‎(2)第②段中的画线部分的意思,与第③段中的词语“________”意思相同。‎ ‎ ‎ ‎(3)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 ‎ ‎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球日常运动量的报告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B.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超过了1/4。‎ C.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比2010年的数据提高了7.5%。‎ D.201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运动不足的人的比例在37%左右。‎ ‎ ‎ ‎(5)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人需要运动锻炼”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事 ‎①我初中的时候,数理化成绩都很好,最差的是语文,语文中最差的又是作文。后来我的语文老师听说我在写小说,风趣地说:“麦家写小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篇小说。”可想,我的作文已经差到何等地步。‎ ‎②不过,我想我的化学老师肯定是不会这样看扁一个学生的,他是一个好得让你无法想象的老师。我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 ‎③化学老师姓沈,叫国有,是个大胡子,年纪快50岁了,身体很壮实,说一口像新疆人的普通话,有时发脾气时甚至直接用新疆话训人。他在我们中学只待了很短时间,不到两学期就走了,留下的却是他之于我的“秘密的恩情”和“永远的教育”。‎ ‎④那是沈老师走前不久的事情。期末考试时,沈老师出的试题非常难,我考得最好,实际得分也只有43分。‎ ‎⑤我后来想,沈老师一定是故意这么做的,他想“教训教训”我们,让我们对学习增加一些畏惧心和上进心,所以把试题出得异常深奥。这就是他教学、育人的方式,什么都不点破,让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领悟,去成长。‎ ‎⑥他讲课也是这样,讲完了不做题,没作业,也不回答具体的问题,你问他某道题怎么做,他总是让你回忆一下他在某堂课的某一段的讲解。他经常说,学来的知识是草,思考出来的知识是树,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在头脑里种树,不要种草。‎ ‎⑦那次考试,树也都变成了草,因为太难了,所有的人考得都哭丧了脸。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作为课代表,我帮老师收完卷子后,他临时有事,把钥匙和试卷一同交给我,让我帮他拿回去。老师给了我“妙手回春”的机会,我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试题有30分的选择题,改一下简直是易如反掌。‎ ‎⑧当天晚上,沈老师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训了我:责令我撕毁试卷,并让我独脚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来为止。‎ ‎⑨我至今也猜不到他让我独脚站在高处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让我体验到临高失衡的危险感?还是为了让我纯粹接受战战兢兢的洗礼,以昭示求学的严谨和求真的艰难?还是暗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在凳子上多坚持站几分钟,用更多时间去体会其中的意义。‎ ‎⑩但当时我内心填满了羞愧,羞愧让我站了没有几分钟就摔下来了。期间,老师在旁边一句话没说,只坐在椅子上看书,静静地看书。‎ ‎⑪我从凳子上摔下来后,他问我有没有摔伤,发现没伤后他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我哭着不走,他推我走,他说他不需要我的眼泪,让我把眼泪留给我自己,流在心里。‎ ‎⑫我以为这事情才开始,因为按照正常流程,这肯定要报告给班主任,作行政处理。但直到后来老师说他要走了,学校也没处理我。甚至,似乎连沈老师自己也忘了,后来再没有对我提起过,连暗示也没有,好像这事不曾发生过。‎ ‎⑬只是他走后很多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最后落名是沈老师,上面这样写道:“你那次考试实际得分应该是43分,这本来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的愚蠢让它变成了负分,我希望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⑭这封信,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沈老师的努力,但始终无果,但老师却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结果”。‎ ‎⑮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当面告诉他:我深深地想着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深思越发变得强烈而真切!‎ ‎ ‎ ‎(1)请你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 ‎ 考试结束,“我”帮老师收卷子,并帮他拿回去(开端)→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高潮)→“我”突然收到沈老师的一封信(结局)。‎ ‎ ‎ ‎(2)沈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 ‎ ‎(3)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 ②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沈老师的努力,但始终无果。‎ ‎ ‎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 ‎(5)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渡向文明彼岸的船只,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阅读此文后,请为你喜爱的一位老师送上衷心的祝福。(4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五、综合性学习 ‎ ‎ ‎ “在线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夏老件在视频课《学会扩写》结束后,布置了几项任务。 扩写 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为原文“添砖加瓦”。 其次,一篇文章里,不是每句话都需要扩写,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点进行扩写。 其中,议论性文章扩写的要点是在平日积累的名人事例或名言警句向中寻找论据加以补充,阐释观点。 【任务一】整理课堂笔记,梳理扩写要点。 请在B、C空处补出相关内容,完成笔记整理。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A.扩写要忠于原文。 B.( ) C.议论文扩写要点是( ) ‎ ‎“苛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据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有恒心方能成功。‎ ‎【任务二】搜集相关素材,做好扩写准备。 (1)以上是教材中给出的一段文字。请写出这段文字的论点:( )。 (2)选出一个符合上述论点的论据,应该是( )。‎ A.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C.吾(孟子)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D.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简单分析论据,陈述选择理由。‎ 六、作文 ‎ ‎ ‎ 题目:献上一束花给她(他)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 ‎【答案】‎ 泣涕零如雨 杏花疏影里 晓驾炭车辗冰辙 乃悟前狼假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泣涕零如雨(注意“零”的书写)‎ 杏花疏影里 晓驾炭车辗冰辙(注意“辙”的书写)‎ 乃悟前狼假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对比阅读 ‎【答案】‎ 王维,文忠,日落,天色将晚,昏暗 B 第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第二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译文: 【甲】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解答】‎ ‎①本题考查常识积累。《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谥号是人死后朝廷赐予的,体现了朝廷对这个人的肯定。 ②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山居秋暝”中,“暝”意思是日落,天色将晚。“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晦暗。‎ 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甲文“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乙文“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也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故选:B。‎ 本题考查诗文写法及蕴含情感。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结,表现山水之乐的无穷。借景抒情,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答案:(1)①王维 文忠 ②日落 昏暗(2)B(3)第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第二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三、课外阅读 ‎【答案】‎ A 侧重点不同 C句更简洁 精简,避免冗杂赘述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一次,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请你们尝试描述一下这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那二人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 ‎【解答】‎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有:子,你。修史,编写史书。未已,写不完。句意为: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故选:A。‎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比较句子表述的侧重点来概括填空。 “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叙述的侧重点是犬的死因,“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叙述的侧重点是马出逃事件的结果,“逸马杀犬于道”叙述的侧重点是概述整个事件,据此,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侧重点不同,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C句着眼事件的全貌,叙述更简洁。‎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这则材料通过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叙述方式的比较,启发我们叙述事件语言文字应精简,避免冗杂赘述。 答案:(1)A(2)侧重点不同 C句更简洁(3)精简,避免冗杂赘述。‎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跋涉 分道扬镳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突出了原始人腿部肌肉比猿类多,抗疲劳肌纤维的比例更高的特点。‎ D ‎“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患上了运动依赖症;“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第①至③段从进化的角度阐述了人类需要经常运动的原因,第④至⑥段介绍了目前普遍运动不足的状况及对健康的危害。‎ ‎【解答】‎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读准字音、写对汉字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要加强日常的识记和积累。“bá shè”写作“跋涉”。‎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掌握。此题已指出答案从第③段中寻找,“走上了不同的路”即“分道扬镳”。‎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此题要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不仅比猿类的多了50%,抗疲劳肌纤维的比例也更大”将人与猿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具体数据,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具有准确、突出某方面特征的作用,即准确地突出了原始人腿部肌肉比猿类多,抗疲劳肌纤维的比例更高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原文是“运动不足的人的平均比例达到37%”。 故选:D。‎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可以对关键性语句适当加工。由“从进化角度阐述了我们的祖先进化为人类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经常运动”“可以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患上了‘运动依赖症’”等语句可得出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患上了运动依赖症。由“运动不足是造成成年人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长期缺乏运动,会增加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可得出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1)跋涉(2)分道扬镳(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突出了原始人腿部肌肉比猿类多,抗疲劳肌纤维的比例更高的特点。(4)D(5)“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患上了运动依赖症;“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 ‎(1)“我”偷改试卷,“我”被老师惩罚(独脚站凳)‎ ‎(2)①教学有方,善于引导。每当学生问他某道题时,他总是让学生回忆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②严厉。“我”偷改试卷,沈老师当晚就找到“我”,责令“我”撕毁试卷,并让“我”独脚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来为止。③关爱学生。“我”从凳子上摔下来后,他问“我”有没有摔伤。‎ ‎(3)①“笑”,表明“我”为自己有机会改卷子而高兴,得意,加上引号是对这种错误认识与做法的否定。 ②“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表明“我”寻找沈老师从未间断过,充分表达出“我”对沈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内容上,叙写沈老师讲课的情景,写出沈老师讲课的独特性;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示例:师恩难忘,将宝贵的人生经验馈赠;师情冗长,为我们指引幸福的前程;师爱无疆,震撼着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老师,我们爱您!我们祝福您!‎ ‎【考点】‎ 记叙文中间段的作用 鉴赏文学形象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梳理故事情节 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文章第⑦⑧⑬段的内容,“作为课代表,我帮老师收完卷子后,他临时有事,把钥匙和试卷一同交给我,让我帮他拿回去”为开端,“试题有30分的选择题,改一下简直是易如反掌”为发展,“责令我撕毁试卷,并让我独脚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来为止”为高潮,“只是他走后很多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最后落名是沈老师”为结局。根据这些关键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这就是他教学、育人的方式,什么都不点破,让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领悟,去成长”“他讲课也是这样,讲完了不做题,没作业,也不回答具体的问题,你问他某道题怎么做,他总是让你回忆一下他在某堂课的某一段的讲解”可知沈老师的教学有方;根据“当天晚上,沈老师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训了我”可知沈老师的严厉;根据“我从凳子上摔下来后,他问我有没有摔伤”可知沈老师关爱学生。由此概括作答即可。‎ ‎(3)①结合情节可知“我”“笑”是因为有机会改分数,心理高兴且得意,与“哭丧了脸”形成对比。引号则是表明当时“我”的改分数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当时自己的心态的否定。 ②“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用在“我”寻找沈老师一事上,表明了“我”的坚持和持久的努力,更是表现了“我”对沈老师的感激与怀念。‎ ‎(4)分析段落的作用,要看段落的位置,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进行分析。第⑥段内容上讲了沈老师的讲课方式,段落位于中间位置,联系上文沈老师出题难和下文“秘密的恩情”,可知此段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5)根据题干要求为喜爱的一位老师送上祝福,感情真挚,表达得体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五、综合性学习 ‎【答案】‎ ‎【任务一】B选择合适的扩写点C寻找论据阐释观点【任务二】(1)做事有恒心方能成功(2)A(3)孔子以“为山”“平地”作比喻,通过“为山”只因为没有坚持而功亏一篑,而“平地”的进程因一以贯之而持续进行的鲜明对比,论说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能止步不前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任务一】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B题可由“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点进行扩写”得出答案:选择合适的扩写点。C题可由“在平日积累的名人事例或名言警句中寻找论据加以补充,阐释观点”得出答案:寻找论据阐释观点。 【任务二】 (1)本题考查提取论点的能力。此题要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选取最能概括其观点的句子作答,即“做事有恒心方能成功”。 (2)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对应。该段文字的论点是“做事有恒心方能成功”。A项引用孔子的话,讲的是做事要坚持的道理;B项列举事例讲的是要专心致志的道理;C项孟子讲的是“仁”的巨大作用;D项孔子以自身经历告诉学生道德修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可见,A项孔子关于坚持的论述与论点相一致。 故选:A。 (3)‎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此题可简要解释所选论据的意思,找到其与论点相符合的方面。A项,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而且,他还一再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可据此回答。‎ ‎【解答】‎ ‎ 【任务一】 B.选择合适的扩写点。 C.寻找论据阐释观点。 【任务二】 (1)做事有恒心方能成功。 (2)A (3)孔子以“为山”“平地”作比喻,通过“为山”只因为没有坚持而功亏一篑,而“平地”的进程因一以贯之而持续进行的鲜明对比,论说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能止步不前。‎ 六、作文 ‎【答案】‎ 范文: 献一束花给她 母爱是水,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母爱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母爱是风,吹散我们成长的烦恼;母爱是... 老师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调查,调查内容是有谁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结果只有3名同学知道。有谁给母亲洗过脚,结果是一 个也没有。我顿时愕然了。是啊!想起自己每次过生日时,母亲给我买的很多礼物,玩具车、篮球和漂亮的新衣等等。而自己 却连妈妈的生日都不记得,更别说对妈妈说声“生日快乐”了。于是,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每人帮妈妈洗一次脚。晚上回到家 里,我端着脚盆说要给妈妈洗脚时,妈妈愕然了,她还从来没有享受过儿子为她洗脚的乐趣呢!妈妈说不用我洗,那样她很不 自在,但她没有拗过我,看着妈妈瘦瘦的脚,我心里酸酸的,想着这么多年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想过妈妈吃了多少的苦 ,爱了多少累,而且自己有时还让妈妈生气,真是不应该呀! 妈妈从来都记得我们爱吃什么,而我们呢,却从没有想过妈妈爱吃什么。每当想起这个,我就会想起那一幕。 我最爱吃糖醋鱼,妈妈常做给我吃。每当我放学回家,看风桌子上有一道糖醋鱼,就什么烦恼都忘记了,顿时开心极了 。当一块块肥美的鱼肉放在嘴时在,我觉得真是太好吃了。一条鱼很快就被我消灭了,只剩下鱼头。可我发现,我和妈妈在吃 鱼的方面简直就是最完美的组合。因为我爱吃鱼身,妈妈爱吃鱼头。渐渐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是妈妈舍不得吃鱼身,总 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 母爱是一片阳光,无私地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母爱是一把伞,总会为我们撑起一方爱的天空。感受母爱,你是否也该做 点什么呢?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为母亲做事,给母亲献上一束花来感谢她们。‎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审题。“献一束花给她(他)”中“她”或“他”限定了写作对象,既然要献一束花给他,这篇文中肯定要赞扬“他”或“她”。”献一 束花”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所以文中需要选取自己最敬佩的一个人,通过叙写这个人的事迹或感人场景,来表达自己 的感激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确定好主题后,我们选择写作对象。这里的他或她,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他的品质和付出感动自己,所以要给她(他)献一束花;可以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生病后同学的帮助和关怀,误会中同 学表现出来的大度和宽容,让自己佩服,所以要给她(他)献一束花;当然也可以是陌生人,例如那个寒风中的环卫工人,他 (她)的敬业精神打动了你,所以要给她(他)献一束花;当然我们还可以写写某位名人、英雄等,疫情当前,我们可以把这 束花献给种南山院士。等等。 文中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自己的决心等。‎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