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12/8c4b50a05c2b1bc0e38075d46b7be0ac/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12/8c4b50a05c2b1bc0e38075d46b7be0ac/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6/12/8c4b50a05c2b1bc0e38075d46b7be0ac/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性质活泼的氧气 2课时
单元2 性质活泼的氧气(2)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和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了解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3.认识自然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区别。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讨论分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铁架台、试管、三角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药匙、长颈漏斗、酒精灯、玻璃片、火柴、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棉花。 【教学流程】前提测评→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尝试归纳→尝试练习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测 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 3.如何检查教材第59页图3-10,图3-11发生装置(即左边装置)的气密性。 1.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3.根据教材59页图3-12的检查原理,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并双手紧握试管或锥形瓶,观察水中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不好。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导 入 新 课 我们平时生活,呼吸空气就可以了,但在生产生活中有时要用到纯氧,如医院救治危重病人就需要吸氧,因此需要制备氧气。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套装置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师生共同分析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学习的内容。先讨论图3-10装置所需学习的内容。 图3-10的装置: 1.反应的药品: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化学式:KMnO4 K2MnO4+ MnO2+O2 3.所需仪器和用具: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药匙、纸槽、棉花 揭示新课题,明确制备氧气的意义。 达成学习目标2。 探究实验: 氧气的实 验室制法 4 教师示范图3-10,边操作边说明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收集气体→移去水槽中导管→停止加热。并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分别收集两瓶氧气。 学生分组做实验图3-11。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分组做实验,学会小组内合理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等。实验结束后由组长负责交流汇报。 学会初步模仿实验室制O2的操作和集体合作实验探究。 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实验中的细节,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小失误,加深理解。 ①为什么可采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②水槽中刚有气泡产生时能不能立即收集?为什么? ③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就一定是氧气? ④如何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 ⑤实验完毕有些小组造成试管破裂,你能找出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小组交流讨论出结论: ①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②答:不能。原因是此时收集到氧气不纯,会混有空气。须等到水槽中气泡产生均匀时方可收集。 ③用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内,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一定是氧气。 ④用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说明瓶中收集满氧气。 ⑤a.试管口倾斜向上; b.先停止加热,后移去导管; c.未冷却就洗涤; d.实验中冷水滴在试管底部; e.没有预热就固定加热。 引入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 达成学习目标2。 尝试归纳 现在我们来归纳图3-11装置涉及的内容。 1.实验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气体。 2.二氧化锰先装入锥形瓶,双氧水装入分液漏斗。 1.反应的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MnO2 化学式:H2O2 H2O+O2↑ 3.所需仪器和用具: 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水槽、药匙、集气瓶、玻璃片 学会及时归纳。 达成学习目标2。 学生讨论 分析讨论: 4 1.图3-10和图3-11两套装置你认为哪套装置更好?优点是什么? 2.图3-10装置的使用条件; 3.图3-11装置的使用条件。 实验室制气体的要求: ①药品易得; ②装置简单、易操作; ③反应速率适中。 1.图3-11更好,优点是:①不需加热,可节省能源。②发生和停止方便,甚至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因而可节省药品。 2.①反应物都是固体; ②反应条件是加热; ③生成物中有气体。 3.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条件是常温; ③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 学会分析找出规律,为规律的应用奠定基础;学会方案的选择,掌握方案选择的要求。 学生自 学讨论 阅读课本第58页,明确工业上制氧气的要求: ①原料易得、成本低; ②设备简单、易操作、安全; ③节省能源,可持续用; ④生成物不污染环境 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图3-9,理解微观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氧气的原料? 2.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 3.从工业上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信息? 1.工业上制氧气原料是:空气。 2.工业上根据空气中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①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③当物质呈液态时分子间间隔较小; ④当物质量呈气态时,分子间间隔较大。 学会看微观示意图,并能分析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含义。 达成学习目标2。 阅读课本 第60页的“交流讨论”。 明确氧气的生成和消耗途径,产生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达成学习目标3 课堂练习 投影出课堂练习题(附后) 学生口答后,教师给出答案,速度较快。 当堂巩固 【板书设计】 单元2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2课时】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的药品及原理 MnO2 H2O2 H2O+O2↑ △ MnO2 4 KMnO4 K2MnO4+MnO2+O2↑或 KClO3 KCl+O2↑ 2.装置的确定方法和使用该装置必备的条件。 排水法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此气体一定是氧气。 5.验满方法: 二、工业制法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