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修辞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修辞含解析

修辞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借代。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引用、反语、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一)比喻 含义:比喻就是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 ‎【注意】‎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比拟 ‎ 含义: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作用:作者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赋予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 分类:比拟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8‎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例如:(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 例如:老师在讲课,他竖起耳朵听。‎ ‎(三)排比 含义:在一个句子中同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作用:它能增强句子语势,加深感情。其特点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组成,而且开头几个字相同。‎ 分类:常见的排比句有并列式和递进式两大类。‎ ‎1.并列式排比句:所谓并列式排比句,它的分句之间是并列同等地位。‎ ‎ 例如:绿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2.递进式排比句:也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例如:为了保护干部,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共产党的胜利,刘胡兰壮烈牺牲。‎ ‎(四)夸张 含义: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作用:突出特征,启发联想,表达强烈的感情。‎ 分类:包括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2.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3.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属于超前夸张)‎ ‎(五)设问 含义: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例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六)反问 含义: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作用:加强语气,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感情更强烈。‎ 例如:难道我不爱我的祖国?‎ ‎(七)对比 含义: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突出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更为鲜明、突出。‎ 例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对偶 含义: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读来有节奏感。‎ 分类: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8‎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①满招损,谦受益。‎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九)反复 含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例如:前进!前进!前进!进!‎ ‎②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十)借代 含义:包括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和部分代整体,借代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作用: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例如:①朱门酒肉臭(朱门是富贵人家的特征,这里代富人。)‎ ‎②枪秆子里面出政权。(枪秆子是具体概念,代“武装力量”)‎ ‎③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专名,代助人为乐的好人)‎ 三点剖析 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课标》要求初中阶段考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识和作用的分析 修辞的考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题模精选 题模一:常见修辞方法 例1.1.1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 8‎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标》要求修辞手法初中阶段考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的辨识和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通常根据句子就能分析,熟练掌握即可顺利解答。D项中“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不是反问句,而因为有“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作答案,所以可以看作是两个设问句,故D项说“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是错误的。‎ 例1.1.2 请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的初中校园。(不得透露出所在学校的真实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的校园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鲁北大地上。‎ ‎【解析】 此题考查比喻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该修辞的特点及常用用法,然后选取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作答。可采用明喻的方式写一段话,既把校园比作什么。‎ 例1.1.3 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 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 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 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 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语文知识及应用部分,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B“.脚步踩在棉花”不可能有“轻快”的感觉 题模二:其他修辞方法 例1.2.1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临水的柳树随处可见,树影婆娑,从“草色遥看近却无”到“绿荫渐覆长堤水”,颜色一天新似一天,一天绿过一天。②柳树间的桃花次第盛开,夭夭其左,灼灼其右;柳树们左右逢源,幸福着、沉醉着。③办公楼下的一树樱桃,在春天里如襁褓中的婴儿般见风长,一天一个样。④上班时和同事经过树下,我们惊喜不已:昨天樱桃还含苞待放,今天就有敲锣打鼓的,有甩花手绢的,有抛媚眼的……‎ A. 选段第①句引用古人诗句,形象地写出了柳树颜色由似有若无到青翠浓郁的缓慢过程。‎ B. 选段第②句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出桃红柳绿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 C. 选段第③句把“樱桃”比喻成“襁褓中的婴儿”,生动形象地写出樱桃在春风吹拂下迅速生长的情态。‎ D. 选段第④句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出樱桃开放时热烈、奔放的样子,表达了人们的惊喜之情。‎ ‎【答案】A ‎【解析】 考查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引用的作用: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而不是“形象的写出了……”‎ 例1.2.2 汉语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回文”‎ 8‎ ‎,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 ‎①客上天然居,________________。(注释:居——饭店)‎ ‎②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________________,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答案】 ①居然天上客;②辣不怕 ‎【解析】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随堂练习 随练1.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B.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懂得感恩 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案】C ‎【解析】 A、句中有像什么这样的语意,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作者原意可知“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手法;‎ C、此句是一般陈述句,句中并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 D、句有有“不是﹣﹣呢?”句式,显然运用了反问手法.‎ 随练1.2 对下面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魏巍《我的老师》)‎ B. 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鲁迅《风筝》)‎ C.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 D.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C中的三个“不肯”是作者借众人的口吻对差不多先生的嘲讽而不是赞颂。‎ 随练1.3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①村庄外的小湖泛着微微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绿宝石般的光芒。②白杨挺直身子,垂柳把柔枝沐浴在湖水之中,一朵朵睡莲静卧在浮动的绿叶中。有时云朵遮住太阳,于是湖泊、树林和村庄,全都在刹那间黯淡下来。③浮云一过,湖水便又闪闪发光,树林便都欣欣向荣,村庄也便熠熠生辉。④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布谷鸟怎能不为灿烂平和而歌唱呢?‎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应是绿宝石的颜色。‎ 随练1.4 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8‎ ‎①骤然,起舞。②急管繁弦中,银光熠熠,剑影闪闪。③公孙大娘忽而箭步跃起,犹如后羿射落九日;忽而飞腿翻腾,恰似天神驾翔飞龙。④舞至高潮处,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⑤剽悍的剑器舞,雄浑的大唐风,竟由一个美貌女子舞出,此情此景,怎能不令观舞者心醉神迷?‎ A. 第②句“银光熠熠,剑影闪闪”运用对偶,句式短促整齐,写出了公孙大娘剑舞得迅疾而流畅。‎ B. 第③句将公孙大娘箭步跃起的动作比作后羿射日和天神驾龙,形象地描绘出公孙大娘舞姿的优美。‎ C. 第④句写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运用夸张突出了公孙大娘舞剑的气势如虹,不可阻挡。‎ D. 第⑤句运用反问,强调美貌的公孙大娘竟舞出雄浑的大唐风,此情此景使观舞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答案】B ‎【解析】 考查学生对精彩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精彩语句或是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是运用了特殊的表达方式、或是特殊句子等以用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学生应结合修辞、表达方式、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彩语句。‎ 随练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米感到像犯了罪似的,赶紧说道:“我只是在找玉米罢了。”(《山米与白鹤》)‎ B.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石榴》)‎ C. 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出金属和水泥的悬崖绝壁,也映照出朵朵白云。(《走进纽约》)[来源 D. 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连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滑铁卢之战》)‎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A项没有本体和喻体。‎ 随练1.6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1)—(3)题。‎ ‎(1)8.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答案】 (1)8.B;‎ ‎(2)9.A;‎ ‎(3)10.B。‎ ‎【解析】 (1)8.解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2)9.解析:“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3)10.解析: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随练1.7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项是()‎ A. 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比喻)‎ B.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引用、设问)‎ C. 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拟人)‎ D.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疑问)‎ ‎【答案】C 8‎ ‎【解析】 A.顶真;B.引用、反问;D.设问。‎ 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作业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B中同种事物之间不能构成比喻。‎ 作业2 根据不同身份,写出关于“人生”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 勤劳者说:人生就是默默奉献的园丁。‎ 困难说:人生就是充满了重重困难的考验。‎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斗的那双撸;‎ 爱情说:人生就是那寻找甜蜜无比的吻;‎ 勤劳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 贪婪说:人生就是用一切手段尽情占有;‎ 无聊说:人生就是那一杯乏味的白开水;‎ 失意说:人生就是那只断线飘摇的风筝;‎ 困难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山路;‎ 挫折说:人生就是那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 投机说:人生就是那一缕无孔不入的风;‎ 8‎ 地位说:人生就是那件镶金佩玉的外衣; ‎ 厌世说:人生就是那块很快破败的墓碑。‎ 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 勤劳者说:人生就是用双手创造财富。‎ 友谊说:人生就是那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困难说:人生就是无止境的挑战与坎坷 希望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花朵;‎ 自由说:人生就是清晨冲出笼子的飞鸽;‎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作业3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之后,许多报纸杂志都进行了报道。以下是一些专栏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赏析。(3分)‎ 甲:《大河报》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 乙:《重庆晚报》标题:世界的莫言 莫言的世界 丙:《齐鲁晚报》标题:高粱红了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选甲;这个标题用了双关,既盛赞“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又说明中国文学来者可期,表现了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自信。‎ 选乙;这个标题用了顶真(针),既点明本期内容是介绍“莫言的世界”,又说明莫言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盛赞莫言。‎ 选丙;《红高粱》是莫言的作品,在这里“高粱”借代莫言,“红了”借指莫言获奖,因而题目富有暗示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需要知道具体赏析题的答法及知识点,一般需要从修辞、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答即可,注意联系语句含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把握与材料的关系。‎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