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中考物理青海解析试卷
2015年青海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5•青海)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1.5m B. 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40℃ 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 D. 一支钢笔的质量为0.5kg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70~80cm,不可能达到1.5m,故A错误; 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3~25℃左右,气温达到40℃会非常热,故B错误; 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1.2m/s,故C正确; D、一支钢笔的质量为15g=0.15kg,达不到0.5k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2分)(2015•青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 蝙蝠靠发出的次声波定位 考点: 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因为二胡和小提琴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B错误;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蝙蝠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定位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和超声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3.(2分)(2015•青海)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B. 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采用正确的方法使被触电的人脱离电源 C.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D. 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必须接地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因为高压线上是高压,在下面放风筝时可能会发生高压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故A正确; B、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故B正确;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C错; D、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当用电器漏电时,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4.(2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 30°、30° B. 60°、60° C. 30°、60° D. 60°、30°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图中给出了入射光线和镜面之间的夹角.然后根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分析即可. 解答: 解: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 故选B. 点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严格按光的反射定律解答此题. 5.(2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 解:A、图中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故A符合题意; B、图中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 C、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符合题意; D、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6.(2分)(2015•青海)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 D. 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考点: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温度和状态. 解答: 解: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故B正确; C、因为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但温度可以不变.故C错误; D、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温度和状态,1kg水和1g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内能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内能的概念、物体内能的改变等知识点,理解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2分)(2015•青海)下列用电器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是( ) A. 电风扇 B. 电铃 C. 洗衣机 D. 电热毯 考点: 电热.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一方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电流的热效应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解答: 解:A、电风扇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把电能转化机械能,没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A错误; B、电铃中有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没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B错误; C、洗衣机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把电能转化机械能,没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C错误; D、电热毯是为了取暖,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和电流的化学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只有认真把握它们的定义,才能真正区分它们利用的是哪一个效应.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8.(2分)(2015•青海)体育运动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 B. 平路上骑自行车时,如果不用力蹬脚踏,﹣会儿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在跳伞表演中,降落伞匀速下降,机械能守恒 D. 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 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机械能守恒条件. 专题: 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逐个分析物体的受力的情况,即可判断物体是否是机械能守恒. 解答: 解:A、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平路上骑自行车时,如果不用力蹬脚踏,﹣会儿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跳伞员带着张开的降落伞匀速下降,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机械能守恒条件,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9.(2分)(2015•青海)小华想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电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考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电压和电阻. 分析: 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不能选择上面两个或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解答: 解: ①中两接线柱都在下面的电阻丝上,滑动变阻器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故①错误; ②③都是选择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故②③正确; ④中两接线柱都在上面的金属杆上,滑动变阻器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接线柱选择、在电路中的作用、铭牌参数含义等. 10.(2分)(2015•青海)如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的示意图,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甲、丁、乙、丙 D. 甲、丙、乙、丁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按照顺序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判断冲程可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其中,气阀门都关闭谓之关,只有一个气阀门打开谓之开. 解答: 解: 甲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 乙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 丙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排气冲程; 丁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 故选C. 点评: 熟悉每个冲程的特征是识别冲程的关键.该题难度不大,逐个确定每个冲程,然后进行正确排序. 11.(2分)(2015•青海)如果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的两杯盐水中,鸡蛋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 F甲=F乙 B. ρ甲<ρ乙 F甲<F乙 C. ρ甲>ρ乙 F甲=F乙 D. ρ甲>ρ乙 F甲>F乙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要知道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 解: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ρ甲<ρ乙.故C、D错误.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12.(2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用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根据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1)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判断各个选项. 解答: 解: ABD三图中,开关闭合后,原来在磁场中静止的导体运动起来,说明它受到了力的作用,从而得出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结论. C图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C. 点评: 解题的关键:一是明白每个图的实质,二是掌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13.(2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元件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 B. 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10Ω C.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的总电流为0.3A D.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甲的功率为0.6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两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读出图象中对应的电压,根据P=UI计算甲的功率. 解答: 解: AB、由图象可知,乙元件中电流与两端电压图象不是过原点直线,说明乙元件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即乙的电阻不是定值,故A、B错误; C、甲、乙并联在2V电源时,甲和乙电压都为2V, 由图象可知,I甲=0.1A,I乙=0.2A,故干路电流I=I甲+I乙=0.1A+0.2A=0.3A,故C正确; D、甲、乙串联在电路中时,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甲和乙电流都为0.2A,由图可知U甲=4V, 所以甲的功率P甲=U甲I甲=4V×0.2A=0.8W,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4.(2分)(2015•青海)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 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p0= 1.013×105 Pa.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利用玻璃管和水银,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1标准大气压的具体数值. 解答: 解: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一著名的实验.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所以后来在此基础上规定了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1.013×105Pa.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1.013×105. 点评: 托里拆利实验对大气压的研究意义重大,是我们应该牢记的,1标准大气压是人为规定的,这一规定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是我们必须识记的内容. 15.(3分)(2015•青海)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测铜的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铜的质量是 71 g.铜的密度ρ=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 考点: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1)正确使用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零刻度,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在调节时,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先由大到小加砝码,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读数时先看清天平的分度值,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正确描述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 解答: 解:(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说明天平左侧沉,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或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发现往右盘中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g=71g. (3)铜的密度ρ=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故答案为:右;71;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及其读数,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注意标尺的分度值.同时还考查了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密度知识是物理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要记住密度的定义并理解密度及其特性. 16.(2分)(2015•青海)太阳能汽车在行驶中无需燃料,仅靠阳光就能实现行驶,速度可达40km/h.太阳能属于 一次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该车在1.5h内通过的路程为 60 km. 考点: 太阳能;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二次能源是指通过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如电能. (2)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公式s=vt即可求出行驶路程. 解答: 解: (1)太阳能属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 (2)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40km/h×1.5h=60km. 故答案为:一次;6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能源的分类、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基础性题目. 17.(2分)(2015•青海)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放一物体,则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和像的位置对调,则成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放一物体,则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和像的位置对调,则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3分)(2015•青海)如图,小华用不计重力的弹簧秤拉着一物块以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弹簧秤的读数为 3.6 N,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3.6 N;当速度增加到4m/s时,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3.6 N.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 解答: 解: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N,当拉着一物块以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3.6N;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为3.6N; 当速度增加到4m/s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3.6N. 故答案为:3.6; 3.6; 3.6. 点评: 此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当拉力增大时,由于其他条件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并不随之增大,这是较易出错的地方. 19.(2分)(2015•青海)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 < pb(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 不流动 (填“流动”或“不流动”).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p=ρgh分析a、b两处的压强; 上端开口,下部通过阀门相连,属于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 解:如图可知,ha<hb,且装有同一种液体,由p=ρgh可知,pa<pb, 当阀门打开时,A和B的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了连通器. 由于容器中装同一种液体水,并且液面相平,因此打开阀门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故液体不会流动. 故答案为:<;不流动. 点评: 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如果连通器中装有不同液体时,液面是不相平的. 20.(3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1为40Ω,在闭合开关S的情况下,断开开关S1时电压表的读数是2.0V;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读数是8.0V,通过R1的电流为 0.2 A,通电1分钟,R1上产生的热量为 96 J;电阻R2为 120 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开关S、S1闭合时,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据此可知电源电压的大小,根据I=计算通过R1的电流;根据W=UIt计算1分钟,R1上产生的热量; (2)闭合开关S、断开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R2的阻值. 解答: 解: (1)由图开关S、S1闭合时,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为8V, 此时通过R1的电流: I1===0.2A; 通电1分钟,R1上产生的热量为: W1=UI1t=8.0V×0.2A×60s=96J; (2)闭合开关S、断开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即U1′=2.0V, 所以I2=I1′===0.05A, 所以R2====120Ω. 故答案为:0.2;96;12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压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三、作图问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第21-23题每题2分、第24题4分,共10分) 21.(2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均匀杠杆,可绕O点上下转动,若让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及杠杆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重力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 分析: (1)物体的重力竖直向下,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要使杠杆使用最省力,应使其力臂最长. 解答: 解: 物体的重心在其中心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要使力最小应使力臂最长,图中以OA长为力臂是最长的力臂,从A点做OA垂线,方向向上即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如图所示: . 点评: 本题是有关重力示意图的画法及杠杆平衡力的应用,有关杠杆的最小力问题是难点,关键能够确定出最长的力臂,通常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当成力臂是最长的力臂. 22.(2分)(2015•青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 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3.(2分)(2015•青海)根据圈中小磁针的指向,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正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先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判定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然后根据安培定则判定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最后根据电流方向判定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由小磁针的指向,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得出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利用右手螺旋定则既可由电流的方向判定磁极磁性,也能由磁极极性判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法. 24.(4分)(2015•青海)夏日的公园,百花盛开,处处飘香;满载游客的过山车,从高处急驰而下;远处的湖面上例映着美丽的景色.根据描述,请写出任意两个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1)现象: 从高处急驰而下 解释: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2)现象: 处处飘香 解释: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分子的热运动;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子热运动、内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结合题干中的描述,从中找出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语句,并加以解释,可顺利解答. 解答: 解:由题干的描述可,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 (1)现象:从高处急驰而下; 解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现象:处处飘香; 解释: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现象:湖面上例映着美丽的景色; 解释: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1)从高处急驰而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处处飘香;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能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5小题,第25题4分、第26题3分,第27题6分,第28题5分,第29题4分,共22分) 25.(4分)(2015•青海)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丁三个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 a、b 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a、c两图,可知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 (4)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一个因素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1)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形变大小来反映.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分析比较a、b的实验现象可知,两图的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且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 (3)分析比较a、c两图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且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a、b;(3)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控制变量法. 点评: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6.(3分)(2015•青海)由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数据,计算相应的物理量.(g=9.8N/kg,ρ水=1.0×103kg/m3) (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0.98 N. (2)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 1×10﹣4 m3. (3)物体排开的水重为 0.98 N.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浮力. 分析: (1)看图示,弹簧称的示数即是物体重1.96N,放在水中其示数变为0.98N,由称重法知二者之差即是浮力; (2)根据F浮=ρgV排可求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3)物体排开的水重应该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物体浸没在水中: (1)物重就是在空气中弹簧秤的示数:1.96N,即G=1.96N,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F=0.98N, 利用称重法得:F浮=G﹣F=1.96N﹣0.98N=0.98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得:V排===1×10﹣4m3;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的水重,G排=F浮=0.98N. 故答案为:(1)0.98;(2)1×10﹣4;(3)0.98. 点评: 本题告诉学生,利用弹簧秤和量筒也能测量固体的密度,原理就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结合,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公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6分)(2015•青海)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如果实验操作中出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故障可能是 C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C.电阻Rx发生了短路 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若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测得的Rx= 5 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减小误差 .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被测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2)电路的故障有两种:断路或短路,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可做出判断; (3)滑片左移,电阻变小,分压变小,则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 (4)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5)在测量性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这样可减小误差. 解答: 解:(1)电源电压为6V,所以电压表选大量程,且与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发生了短路,所以只有选项C电阻Rx发生了短路符合题意.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若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分压变小,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4)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示数为2.5V. 由欧姆定律I=得, 电阻Rx===5Ω. (5)该实验装置,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多组电压与电流值,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然后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见上图;(2)C;(3)变大;(4)5;(5)减小误差.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实物图的连接、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等,有一定的综合性. 28.(5分)(2015•青海)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固体受热均匀 .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8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使固体能够均匀受热,需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并且使物质全部浸没在热水中.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为读出的温度值;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 解:(1)(2)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 (3)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从第7min开始,一直到第15min结束,其熔化过程用了8min.BC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 (1)固体受热均匀;(2)B;(3)晶体;8;固液共存. 点评: 此题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所以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9.(4分)(2015•青海)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沿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如图.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 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 . (2)可以看到小车沿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长,是因为阻力最 小 (填“大”或“小”).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 .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当物体速度相等时,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表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 解答: 解: (1)小车在同一斜面上从同一高度滚下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重力相同,运距离相同,则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2)在水平面上,小车初速度相等,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是不同的,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在最粗糙的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可见小车在毛巾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在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 (2)小; (3)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本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受力大小的关系,让小车在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就是形成对比,比较运动距离与受力大小的关系,要掌握推理的过程和得出. 五、综台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第30题8分、第31题7分,共15分) 30.(8分)(2015•青海)电热水壶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1控制,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图表所示的数据及电路图.求: (1)水壶中加满30℃的水,若将水烧开(标准大气压下),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l03J/(kg•℃)、ρ水=1.0×l03kg/m3] (2)要使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S1是断开还是闭合? (3)正常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4)R2的阻值是多大? 容积 1L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时功率 1100W 保温时功率 20W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1)由ρ=计算水壶中加满水的质量,由Q=cm△t计算将水烧开吸收的热量; (2)根据P=,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功率情况; (3)根据P=UI计算加热时电路中电流; (4)根据保温状态下只有R2接入电路,从而计算R2的阻值. 解答: 解: (1)由ρ=,水壶中加满水的质量: m=ρv=1.0×l03kg/m3×1×l0﹣3m3=1kg, 将水烧开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C)×1kg×(100﹣30)℃=2.94×105J; (2)要使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总功率应最大,根据P=,电源电压一定时,总电阻应最小,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S1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 (3)由表格数据,正常加热时总功率为1100W, 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5A; (4)当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 根据, 所以R2===2420Ω. 答:(1)水壶中加满30℃的水,若将水烧开,水需要吸收2.94×105J的热量; (2)要使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S1应闭合; (3)正常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5A; (4)R2的阻值是2420Ω. 点评: 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知道何时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何时处于保温状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灵活应用功率的变形公式、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正确解题,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31.(7分)(2015•青海)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将重为500N的物体在l0s内匀速提升了1.5m.每个滑轮的重相等,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2)小明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以下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利用F=(G物+G动)求出F1的大小,以上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利用F=(F1+G动)求出F2的大小,小明受向左的绳子拉力F2和地面的摩擦力f而处于静止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2)以下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利用s=2h求出拉力为F1段绳子运动的距离,以上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再根据s=2h求出拉力为F2段绳子运动的距离,利用P==求出小明做功的功率; (3)根据η=×100%=×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以下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可得,F1的大小: F1=(G物+G动)=×(500N+20N)=260N, 以上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F2的大小: F2=(F1+G动)=×(260N+20N)=140N, 因小明受向左的绳子拉力F2和地面的摩擦力f而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f=F2=140N; (2)以下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F1段绳子运动的距离: s1=2h=2×1.5m=3m, 以上面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F2段绳子运动的距离: s2=2s1=2×3m=6m, 小明做功的功率: P====84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89.29%. 答:(1)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40N; (2)小明做功的功率为84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9.29%.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明确两个动滑轮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