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词五首分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分解

词五首 《 望江南 》 《 武陵春 》 《 渔家傲 》 《 江城子 》 《 破阵子 》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产生于隋唐之际 ,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 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 也称曲、曲子词 ,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 长短句 ,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90 字)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 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词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 “ 婉约词派 ”“ 豪放词派 ” 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 “ 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 ” 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 柳永、李清照 为代表,形成 “ 词人之词 ” 之正宗。风格 委婉、绮丽。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温庭筠 望江南 温庭筠 温庭筠 ( 约 812 ~ 866) 本名歧, 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 温李 ”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风艳丽华美,有 《 花间集 》 。 作者简介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 “ 多写闺情 ” ,较少政治内容,极尽 “ 艳丽 ” 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 “ 花间鼻祖 ” 。 《 望江南 》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 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凭栏眺望。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频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 倚 ( )( ) 斜晖( ) 脉 脉( )( ) 悠悠( ) 肠断( ) 白 蘋 洲( ) ( ) yǐ mò p í ng 凭靠 夕阳的斜光 静默的样子 闲静的样子 形容极为伤心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 分别 的地方。 词作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理解大意 望江南 — 温庭筠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忧伤的情怀 主题: 本词刻画了一个独处深闺,登楼远望,盼望远行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 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本词抒发了她渴望爱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和因爱人未归的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本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2 、“独倚望江楼”中那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4 、以悠悠江水衬托主人公无限愁绪的句子是那一句? 5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 6 、你认为白蘋洲是一个什么地方? 1 、“女为悦己者容”他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 、“独”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 , 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 , 鲜明而强烈 .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4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看,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待,直到爱人归来。 6 、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 30 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1 、 就 时间 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2 、就 景物 而言,从 楼头、千帆 写到 斜晖、江水 ,又写到 白洲 3 、就 人物内心情感 而言,从 希望 到 失望 以至最后的 “肠断” 。 4 、另外,还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 变型默写: 写女子打扮停当,凭栏眺望的句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以悠悠江水衬托主人公无限愁绪的句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即将西下,天色昏暗,滚滚江水悠悠不断地向东流。 这句既写景也传情,“斜晖脉脉”既写了夕阳西下,光线微弱的天色,也写了女子思盼爱人的脉脉含情的眼神。“水悠悠”既写了滚滚江水不停东流的情形,也写了女子对爱人的悠悠不断的思念之情,暗示此思念还要如悠悠江上一般继续下去。 名句赏析 异曲同工,以水写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肠断白蘋洲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千帆过尽 , 斜晖脉脉 , 销魂离别地江洲依旧 , 不见人影 , 能不肠断? 异曲同工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武陵春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 约 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 ( 今属山东 ) 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 《 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如 《 如梦令 》《 醉花阴 》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词, 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 《 漱玉词 》 一、有关常识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 53 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 诵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打算去那里泛舟游赏,只怕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的沉重的哀愁。 上片 首句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交代的是 季节特征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 暮春时节 。 “ 日晚倦梳头 ” 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 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 “ 声泪俱下 ” 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欣赏品析 下片 一转,另辟蹊径,写道: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 听人说 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 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 “ 也拟 ”“ 只恐 ” 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以及内心的沉重、无奈。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 “ 创意出奇 ” , “ 往往出人意表 ” 。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 、作者为什么“日晚倦梳头”? 3 、如何理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首句,交代的是季节特征,说明是暮春时节。 2 、这句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 3 、构思巧妙,运用夸张和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将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实物,化虚为实,巧妙地表现了她哀愁的深重。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 。“也拟” 、“只恐” 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出来。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往往出人意表”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相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地相思的闲愁 国恨、家破、人亡、物失的深愁 想一想还有哪些写 愁 的诗歌,请找出来背一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 虞美人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李煜 《 相见欢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李白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 《 丑奴儿 》 比较这两首词: 风格:婉约; 写法: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感情: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1 、这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 武陵春 》 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 2 、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婉转起伏,富于变化。 《 望江南 》 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 《 武陵春 》 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最终还是忧愁难遣。 3 、两首词情景交融,有独特的意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4 、两首词都属于婉约词。 《 望江南 》 清新明快; 《 武陵春 》 直率凄婉。 婉约派: 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 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 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据南宋俞文豹 《 吹剑续录 》 载: “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 我词比柳词何如? ’ 对曰: ‘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 执铁板 , 唱大江东去。 ’ 公为之绝倒。 ”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范仲淹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 《 岳阳楼记 》, 写于他被贬谪的 1046 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 4 年( 1040 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 宋 】 范仲淹 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深寒重,寒霜满地,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已热泪盈眶。 1 、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2 、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达到建立功业、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他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渔家傲 范仲淹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天气) 边声连起(声音) 千嶂孤城(背景)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下阕抒情 异 家万里 - 归无计(矛盾、责任感) 羌管悠 - 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泪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燕然未勒 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 战事吃紧 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归期无定 借酒浇 愁 报国 矛盾 责任感 悲壮情怀 数字对举 思家 乡思悠长 用典 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国之情。 主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作家介绍 苏轼在熙宁四年 (1071) 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 (1074) 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写作背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 , 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 , 看孙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 又何妨 !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诵读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 一狂: 太守出猎而架势不凡 二狂: 人民出看而 “ 倾城 ” 三狂: 猎必射虎 四狂: 自比孙郎 上阕: 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 刻画了 雄心勃勃、英武豪迈的形象。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 打猎中饱饮好酒,刚才猎虎的豪情使他心胸开张,但其更加豪壮,这是过渡句。 “鬃微霜,又何妨” ,老当益壮,年愈长而志更豪。 此豪一也; 而且出猎引发了他为国效命的干云豪气。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引用典故 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此豪二也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比喻, 何其刚建,雄风尽展, 此豪三也 ; “西北望,射天狼” , 引用典故 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心雄志壮,气吞山河 此豪四也 。 上阕哪一个字领起,狂字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方式是什么?拟个小标题 下阕可用哪一个字领起,豪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方式?拟个小标题 狂 威武出猎图(场面 描写 ) 豪 壮志雄心图(直接 抒情 ) 抒发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 描写一个热烈威武的出猎场面,一个威风凛凛豪迈刚健的英武太守形象 江城子 课文分析 背诵思路 行狂 一狂:报 二狂:倾城 三狂:亲射虎 四狂:看孙郎 热烈 形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岗 威武 威武出猎图(场面描写) 狂 一豪: 微霜何妨 二豪: 持节云中 三豪: 会挽雕弓 四豪: 射天狼 期盼重用 雄心壮志 壮志雄心图(直接抒情) 豪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 (1074 年 ) 冬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自己渴望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主题思想 比较本词与渔家傲风格 渔家傲 —— 沉郁悲壮 —— 军旅题材 江城子 —— 豪放雄壮 —— 爱国题材 望江南 —— 委婉哀愁 —— 闺情 题材 豪放派 婉约派 全篇的场面热烈,情志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阮媚的吴侬软语,变成了刚强壮武、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本文共用了哪三个典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 .亲射虎,看孙郎: 2 .遣冯唐: 3 .射天狼: 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 三国志 · 吴书 · 孙权传 》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 《 史记 · 张释之冯唐列传 》 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给他机会建功立业。 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请你找出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 酒酣胸胆尚开张” 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 鬓微霜,又何妨!” 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能概括一下下阙的内容吗?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征战沙场的情怀。 ( 抒情 ) 梳理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这首词 风格豪放 ,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 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 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赏 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破 阵 子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 苏辛 ” 。有 《 稼轩长短句 》 题解 《 破阵子 》 :词牌名 . 选自 《 稼轩长短句集 》 。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是题目。 题解 陈同甫同辛弃疾是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淳熙八年 (1181) ,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 壮词 ” ,雄壮的词 .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背景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诵读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理解大意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1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2 、辛弃疾说自己写 《 破阵子 》 是“赋壮词”,你能说说哪里体现了“壮”吗? 1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 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生凌云壮志,却 却“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2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 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 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小结: 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上阕“ 壮 ”在何处? “ 壮”在军营生活场面: 分麾下炙(分食牛肉) 翻塞外声(奏悲壮战歌) 沙场秋点兵(沙场阅兵) “ 壮”在情感: 渴望杀敌报国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 “ 壮 ”在何处 “ 壮”在 战斗场面 “壮”在 情感: 1 、冲锋陷阵、为国立功 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 2 、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极大悲愤。 壮 概括: 以上的情景我们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呢? 的军营生活、 的战斗场面、 的 雄心壮志 雄壮 壮烈 豪壮 醉态 —— 这首词的结构 : 梦境 —— 现实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写 实写 虚写 破阵子 — 主题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 内容 课题 写景叙事 抒情 总体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景: 寒冷荒凉 戒备森严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相同 : 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开阔、雄壮。 不同: 感情的侧重点略不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打猎: 雄壮开阔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回忆军旅生活: 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爱国 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篇爱国诗篇。 作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