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2019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见闻 许 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2)"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 ‎②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 ‎(5)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答案】(1)B ‎(2)①吃苦耐劳;②好学能干;③服务态度好;④关心亲人,重视亲情;⑤爱乡恋乡。‎ ‎(3)①"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件件事;②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 ‎(4)①"抢"字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 ‎②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5)①要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壮小伙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②要点: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事例:进站口"前置";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车次;志愿者耐心提供问答服务;小夫妻耐心为顾客服务;女列车员不辞辛苦打扫卫生;老车长叮嘱列车员认真值夜班列车员尽心尽责守护乘客。‎ ‎【解析】(1)B错误,与原文"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不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吃苦耐劳;"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勤快能干;"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服务态度好;"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爱乡恋乡。‎ ‎(3)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参照《孔乙己》中"我"的作用来理解。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此文中的"我"是文章的线索,用第一人称更亲切,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 ‎(4)考查赏析句子。根据题目要求赏析,①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来理解。"抢"本义指夺,硬拿。这里是春运坐车的人多,一票难求,"我"能"抢"到了卧铺票是幸运,表达出"我"此时内心的急切。②句"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细节描写),"发丝"在"飘舞",写出女列车员此时的忙碌辛苦,表达"我"对女列车员的敬佩赞美之情。‎ ‎(5)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此文写"我"一家三口坐车的见闻和感受,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年轻的女列车员不辞辛苦打扫卫生。这是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2.(福建宁德市2019年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闲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一一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 ‎③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究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梁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梁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B.第⑥段画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C.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D.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2)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文章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本文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3)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词句品析。‎ ‎①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品析加点词)‎ ‎②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品析句子)‎ ‎(5)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文章应该先写孙少平初中时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写到县城就学。文章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待孙少平阅读习惯养成的由来,为下文写他进城后痴迷阅读等情节做铺垫,行文更顺畅。‎ ‎(3)①见识扩大了,到了城里后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②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改变了对原有生活的看法。③读书的品味提高了,有选择地读书。‎ ‎(4)①"熬"是动词,指艰难度过,这个词凸显了孙少平现实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同时又看出书籍给他带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这思绪"指的是孙少平对人生的思考,可见他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追求,但他的目标却是深奧的、凌乱的、模糊的。‎ ‎(5)①热爱读书,善于思考。表现在孙少平千方百计地搜寻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改变了对村庄事情的看法,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②不甘平凡,渴望改变命运。表现在他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他现有的生活状况。‎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C项有误,"忘了""忘记了"写出了孙少平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深深吸引,并非是为了"逃避冷酷现实"。‎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顺序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安排材料,即按照孙少平读初中、高中的经历来写。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文中孙少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部分属于插叙,交代了孙少平喜欢读书的原因,为下文做铺垫。‎ ‎(3)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此题可以围绕"眼界变得开阔""生活态度的变化""阅读书籍内容的变化"等角度来作答。‎ ‎(4)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熬"本指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用在这里写出了读书带给孙少平精神上巨大的鼓舞,使他顽强地生活下去。,2)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散乱而飘浮"写的是孙少平的目标不够明确,"幽深而莫测"说明他对生活的认识很深刻。‎ ‎(5)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等句子可知,孙少平的阅读兴趣浓厚;从"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可知,他善于思考人生,敢于追求幸福生活。‎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3.(201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清晨的阳光照在秋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言的涂地。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⑧如果说在自然界我们可以乐享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也能乐享到春天呢?‎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那位女孩特别内向和不善言辞。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第②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C ‎(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意思答对即可)‎ ‎(3)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意思答对即可)‎ ‎②"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表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现丽和雄奇。(意思答对即可)‎ ‎(4)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渲染欢乐的气氛,烘托作者愉悦之情;表达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意思答对即可)‎ ‎(5)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②通过色彩,"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C项错误,与原文"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不符。‎ ‎(2)考查对欲扬先抑写法的理解。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先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再写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所看到的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致,这是"欲扬先抑"写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当时的感动与震撼,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①考查赏析文句。题目要求从从修辞角度赏析,"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蛙鸣声之大或气勢之盛,突出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カ,感动震撼。‎ ‎②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知道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窒息"本义指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海塘外几万亩油菜花的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场面所震撼,突出"我"对江南春天瑰丽和雄奇景色的赞叹。‎ ‎(4)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通过对"太阳""玉兰和箭竹""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渲染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突出文章的中心。‎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先写江南春天自然风光,再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最后写我和小女孩结对帮扶、送花答谢的故事。所以江南春天美在:江南春天自然风光,生机和活力,瑰丽和雄奇;美在结对帮扶、送花答谢,"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