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一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过程和结束 ‎(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被刺)‎ ‎(3)战争的过程:‎ ‎①、战争爆发标志:1914年,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②、同盟国VS协约国 ‎③、战争主战场:欧洲战场 ‎④、最大规模战役:凡尔登战役 ‎⑤、1917年,美国参战和俄国因为十月革命而退出,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⑥、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4)战争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5)影响:①给各国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②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俄国十月革命 ‎(1)原因:俄国落后,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2)时间:1917年11月,主要领导人:列宁 ‎(3)成果:成立苏维埃政权 ‎(4)影响: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由此建立。②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进行,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进行。‎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6)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一战后世界形成的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条约》‎ ‎①、签订时间、相关会议:1919年巴黎和会 ‎②、与会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会议)‎ ‎③、相关内容: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④、《凡尔赛条约》以及其他战败国所签订的条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⑤、巴黎和会中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巴黎和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 ‎(2)《九国公约》‎ ‎①签订时间、相关会议:1921年华盛顿会议 ‎②操纵会议国:美国 ‎③产生背景:英国和美国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中国,遏制日本扩张。‎ ‎④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⑤对中国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⑥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⑦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了战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①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 ‎②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国内危机,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工业化 ‎①苏联成立:1922年底 ‎②通过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3)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①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 ‎②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③、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性质:印度资产阶级反英殖民的爱国运动 意义: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 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作用:体现了1917年的宪法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 ‎ ‎ 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经济大危机(二战直接原因)(1929——1933)‎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 ‎(2)表现:1929年美国股票危机爆发。‎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引起了政治危机。‎ ‎2、消除经济危机 ‎(1)消除的措施:实施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采用国家立法的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具体措施:整顿金融、指导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复苏,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人民对国家信心,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4)不足: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改变资本主义根本矛盾)‎ 思考:新政启示?评价罗斯福?美国创新的实例?(政治、科技、经济)‎ ‎3、第二次世界大战 A、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形成 ‎①、1922年,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夺取政权。1936年成功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B、德国纳粹主义的形成和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①、背景:经济大危机下,德国经济危机迭起,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国民心理,壮大纳粹党势力,并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德国法西斯专政,欧洲策源地形成。‎ ‎②、对内专政:a、打击德国共产党(“国会纵火案”);b、加强国内思想控制和屠杀犹太人;c、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壮大军事力量。‎ ‎③、对外扩张:a、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b、1938年吞并奥地利;c、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涉及到绥靖政策)‎ C、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和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①、背景:a、日本觊觎中国领土已久;b、日本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内经济危机严重;c、日本军部加快对外扩张政策的落实 ‎②、过程:a、局部侵华的开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三省);b、1936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建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c、全面侵华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1939年1月,德国闪击波兰。‎ ‎(2)战争扩大——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赢得胜利,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军对美发动“珍珠港事件”,并进攻东南亚。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 ‎(4)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1942年1月,华盛顿会议中,美、英、苏、中等26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主要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作用:改变了力量对比。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扭转了战争形势。‎ ‎(5)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6)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英美盟军法国诺曼底登陆 ‎(8)为二战胜利做准备——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由美、英、苏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建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与对日作战。‎ ‎(9)德国投降——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10)加快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降书 E、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带来严重的人口伤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F、中国抗战地位:中国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H、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胜利根本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思考:二战的启示?二战教训?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947—1991):‎ ‎1、冷战过程 ‎(1)含义:指二战后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②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扩大。③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是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强。‎ ‎(3)表现:①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政治对抗)。‎ ‎②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落实(经济对立)。‎ ‎③援助东欧的经济组织——“经互会”成立(经济对立)。‎ ‎④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德国的分裂,这是冷战的产物。‎ ‎⑤北约的形成——1949年,由美、英、法等12国建立“北约”。‎ ‎⑥华约的形成——1955年,由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华约。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军备竞赛)。‎ ‎⑦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高潮迭起,发生了冷战下的局部热战——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双方进行军备竞赛。‎ ‎(4)影响:严重影响世界和平,给两国造成沉重的军费负担,但在客观上刺激了科技的进步,也有效地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原因:①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③重视教育,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2) 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对我国建设的启示: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开放;③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设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等。‎ (3)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4) 欧洲联合:①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②第一阶段:经济联合:欧共体;第二阶段:政治联合:欧盟。③作用: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很快成为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背景:冷战开展后,苏联对东欧予以经济帮助,但与此同时,苏联加强对东欧政治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进行内部改造。(例如:40年代末的苏联大清洗运动)‎ ‎(2)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加强: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双方建交;‎ ‎(3)苏联内部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列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民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各加盟国分离加剧。‎ ‎③东欧剧变:20世纪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5) 苏联解体——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6)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7)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 (8) 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受到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遏制甚至颠覆。‎ (9) 总趋势:共产主义运动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10) 启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安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4、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意义: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2)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誉为是非洲独立年。‎ (3) ‎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4) 拉美人民反对殖民起义:①古巴寻求独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之路。②巴拿马收复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 ‎(1)表现:①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以发展经济作首要任务,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强,跨国公司影响加剧和生产全球化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宗旨: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政治多极化 ‎(1)表现: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简称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成立。联合国的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②冷战后,政治多极化主要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国际局面的形成。(一超: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多强: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组织。)‎ (3) 其他政治组织:①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②2010年金砖国家会议(BRICS)‎ (4) 思考:当今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格局?‎ ‎3、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背景:①冷战结束后,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②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深层矛盾激发,恐怖活动威胁世界和平。‎ ‎(2)表现:①1999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②2001年,恐怖分子劫机袭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五角大楼;③2003年,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占领伊拉克。‎ ‎(3)启示:①国际交往中应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寻求多渠道的共同合作,减少矛盾纷争;②加强国家与国家(或者地区与地区)间经济和政治合作,尊重彼此(或者其他国家)的习俗和传统。‎ ‎4、现代社会的生活变化和社会问题 ‎(1)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2)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成为现代社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人口增长过快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4)启示:①政府应该加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优生优育;②加强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