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素材:科学探究
第一单元 探究能力 探究的定义: 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探究的过程: 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来源:学科网]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 ①拟定计划;②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②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来源:Z.xx.k.Com]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 ①可行性原则:对于任何一个实验首先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②设置对照原则: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按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③变量唯一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 ①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例如:温度(60℃、沸水、冰块)等。 ②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③无关变量: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例如:试管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时间长短等。 ③额外变量: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 特别提醒: ①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②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又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当科学探完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③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控制变量外,数量也要有所控制。实验对象的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探究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a. 观察的类型 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b.科学 观察的特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第三.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第四.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②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分类:a. 普查和抽样调查 b.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③实验法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资料分析法 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规律总结: ①科学探究是认知的主要途径、方法和过程,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②认知生物的形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④认知生物的结构、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④认知未知且周围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资料分析法。 量筒的使用 方法:先倒后滴、量筒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来源:学科网ZXXK] 读数时:俯大仰小 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 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拿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减少误差的方法 ①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测量多次取平均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