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四 群文通练四 新媒体时代 Word版含解析
群文通练四 新媒体时代 主题解说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其中以博客最为典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需要关注的是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AI合成新闻主播”,创建“媒体创意工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350多家媒体机构形成矩阵,打造全国广电“联合舰队”……观察今日之传播场域,媒体融合方兴未艾,人们眼中曾经“很传统”的主流媒体,正以加速变革不断赢得更多注意力资源。 只有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化学反应,创造更多可能性,推进“融合+”,主流媒体才能真正赢得受众。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李浩燃《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日报》2019年1月28日) 材料二: 2018年4月2日,人民网发布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全国296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报纸、301个中央及省级广播频率、37家拥有上星卫视的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2017年媒体融合传播的总体水平和特点。 表1 报纸、广播频率、电视融合/网络传播力TOP10 报纸 广播频率 电视台 1 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中央电视台 2 环球时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 浙江电视台 3 参考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 湖南电视台 4 光明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劲曲调频 江苏电视台 5 人民日报 海外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北京电视台 6 中国青年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上海电视台 7 华商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广东电视台 8 经济日报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湖北电视台 9 浙江日报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 山东电视台 10 广州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 河北电视台 表2 传统媒体渠道拓展情况 微博 微信 入驻聚合新闻APP 入驻音频/视频APP 自建APP(含集团) 报纸(N=296) 97% 98% 94% —— 87.5% 广播频率(N=301) 94% 77% 47% 99% 96.7% 电视台(N=37) 97% 95% 95% 100% 97% (摘编自《2017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2018年4月2日人民网) 材料三: 媒体融合发展与融合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数字技术与不同媒体融合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运用到全媒体采编平台之中,移动直播、H5应用等技术在采编制作环节普遍采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从无到有。这些技术进步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技术也为融合发展的传播效果评估提供了便利条件。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包括内容传播效果和项目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都要进行准确的反馈与评估。应以传播效果评估为重要环节,倒逼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尽管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但在内容生产上还要进一步努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赢得融合发展优势。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主,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是满足受众需求的“第一指标”,技术与渠道都是为了方便内容到达受众。 (摘编自崔士鑫《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处于“第一方阵”》) 材料四: 从多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媒体融合理念不断精进,业内对融合路径已有共识。不过,痛点显而易见。媒体内容生产折射出的仍是媒体中心主义思维,对用户思维的考量不足。对于用户而言,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多维度的信息,把身边黑暗的地方看得更清楚,而非谁提供的信息最多、谁玩出多少花样。 当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的每一根神经,产品意识就会自觉生成,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将不再依靠惯例、感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媒体形式的融合、生产流程的再塑才具有实质意义。(摘编自卞德明《媒体融合别丢了用户思维》,《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中“融媒体时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媒体时代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面突破,人工智能是打造有影响力平台的主要路径。 B.相对而言,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在融媒体时代表现更突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 C.我国已抢占融媒体时代的先机,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有力满足了受众交流的需求。 D.融媒体时代要采用多样信息传输方式,丰富信息内容,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诉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流媒体在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应用人工智能平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等下功夫,目的是赢取更多注意力资源。 B.《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传播力上形成了极明显优势,这与其在媒体融合上的积极探索有关。 C.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能够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带动了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 D.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绝不是现有媒体形式及信息生产流程的整合,更应是媒体的生产内容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思维的融合。 3.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短视频,这个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地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 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短视频正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分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能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冷凇、张丽平《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 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6.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的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答: 答案精析 1.B [A项“融媒体时代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面突破”分析不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对传统的全面突破”,原文说的是“人们眼中曾经‘很传统’的主流媒体,正以加速变革不断赢得更多注意力资源”。同时“人工智能是打造有影响力平台的主要路径”于文无据。C项“有力满足了受众交流的需求”分析错误,原文指出我国媒体在内容生产上还存在短板。D项“融媒体时代要采用多样信息传输方式”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融媒体时代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发布要以用户思维为中心。] 2.D [D项“绝不是现有媒体形式及信息生产流程的整合”错,应把“绝不是”改为“绝不仅是”。] 3.①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避免媒体间的简单相加。②致力于不同媒体、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③坚持内容为主,技术与渠道为辅,重视传播效果评价。④以用户思维为中心,帮助用户获取全面和多维度信息。 4.D [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最大可能地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并不能“保证”。B项无中生有,“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原文中无此信息。C项强加因果,原文表述为“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 5.C [C项混淆时态。原文表述为“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 6.(1)原因:①轻型的体量;②网络新技术的支持;③符合受众接受心理。 (2)建议:①从消遣到欣赏,需要内容创新,富有人文内涵;②从浅表到深度,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