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章节考点专题突破:第三章 函数与图象 聚焦中考第三章10讲函数及其图象
人教 数 学 第三章 函数及其图象 第 10 讲 函数及其图象 要点梳理 1 . 常量、变量 在某一过程中 , 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 . 2 . 函数 一般地 ,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 , 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 那么就说 x 是 , y 是 x 的 . 常量 变量 自变量 函数 要点梳理 3 . 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由解析式给出的函数 , 自变量取值范围应使解析式有意义;对于实际意义的函数 , 自变量取值范围还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要点梳理 4 . 函数的图象和函数表示方法 (1) 函数的图象:一般地 , 对于一个函数 , 如果把自变量 x 与函数 y 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 标 , 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 , 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 , 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2) 画函数图象时应注意该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 函数的表示法: ① ; ② ; ③ . 解析法 列表法 图象法 紧抓两个变量 函数中有两个变量 , 一个是自变量 x , 另一个是因变量 y , 这也说明了函数关系是某一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具体问题中 , 要结合实际意义确定变量.如:在路程问题中 s = v t , 当速度 v 是定值时 , s 与 t 是变量;当时间 t 是定值时 , s 与 v 是变量. 正确理解 “ 唯一 ” 函数概念中 , “ 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 这句话 , 说明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 对于 x 在取值范围内每取一个值 , 都有且只有一个 y 值与之对应 , 否则 y 就不是 x 的函数.对于 “ 唯一性 ”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① 从函数关系方面理解; ② 从图象方面理解. 两种思想方法 (1) 函数思想 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从问题中抽象出特定的函数关系,转化为 “ 函数模型 ” ,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得出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研究结果. (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 , 直观形象 , 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 如用函数图象解答相关问题是典型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 . ( 2014· 内江 ) 在函数 y = x + 2 x - 1 中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是 ( ) A . x ≥ - 2 且 x ≠ 1 B . x ≤ 2 且 x ≠ 1 C . x ≠ 1 D . x ≤ - 2 A 2 . ( 2014 · 重庆 ) 2014 年 5 月 10 日上午, 小华同学接到通知 , 她的作文通过了 《 我的中国梦 》 征文选拔 , 需尽快上交该作文的电子文稿.接到通知后 , 小华立即在电脑上打字录入这篇文稿 , 录入一段时间后因事暂停 , 过了一小会 , 小华继续录入并加快了录入速度 , 直至录入完成.设从录入文稿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为 x , 录入字数为 y , 下面能反映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 C 3 . ( 2014 · 黄石 ) 如图 , AB 是半圆 O 的直径 , 点 P 从点 A 出发 , 沿半圆弧 AB 顺时针方向匀速移动至点 B , 运动时间为 t , △ ABP 的面积为 S ,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 S 与 t 之间的关系的是 ( ) C 4 . ( 2014 · 河南 ) 如图 , 在 Rt △ ABC 中 , ∠ C = 90° , AC = 1 cm , BC = 2 cm , 点 P 从点 A 出发 , 以 1 cm / s 的速度沿折线 AC → CB → BA 运动 , 最终回到点 A , 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x( s ) , 线段 AP 的长度为 y( cm ) , 则能够反映 y 与 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A 5 . ( 2014 · 黄冈 ) 已知:在 △ ABC 中 , BC = 10 , BC 边上的高 h = 5 , 点 E 在边 AB 上 , 过点 E 作 EF ∥ BC , 交 AC 边于点 F. 点 D 为 BC 上一点 , 连接 DE , DF. 设点 E 到 BC 的距离为 x , 则 △ DEF 的面积 S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 D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例 1 】 ( 2014· 黄冈 ) 函数 y = x - 2 x 中 , 自变量 x 的取 值范围是 ( ) A . x ≠ 0 B . x ≥ 2 C . x > 2 且 x ≠ 0 D . x ≥ 2 且 x ≠ 0 B 【 点评 】 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问题: (1) 若解析式是整式 , 则自变量取全体实数; (2) 若解析式是分式 , 则自变量取使分母不为 0 的全体实数; (3) 若解析式是偶次根式 , 则自变量只取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全体实数; (4) 若解析式含有零指数或负整数指数幂 , 则自变量应是使底数不等于 0 的全体实数; (5) 若解析式是由多个条件限制 , 必须首先求出式子中各部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然后再取其公共部分 , 此类问题要特别注意,只能就已知的解析式进行求解,而不能进行化简变形,特别是不能轻易地乘或除以含自变量的因式. 1 . ( 1 ) ( 2013· 包头 ) 函数 y = 1 x + 1 中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是 ( ) A . x >- 1 B . x <- 1 C . x ≠ - 1 D . x ≠ 0 ( 2 ) ( 2013· 恩施 ) 函数 y = 3 - x x + 2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x≤3 且 x≠ - 2 C 由自变量取值求函数值 【 例 2】 已知 y =- 2 x + 4 , 且- 1 ≤ x < 3 , 求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 【 点评 】 结合不等式的性质 , 运用代入法由自变量的具体值或取值范围 , 可确定函数的对应值或范围. 2 . ( 2013 · 珠海 ) 已知函数 y = 3x 的图象经过点 A ( - 1 , y 1 ) , 点 B( - 2 , y 2 ) , 则 y1 y2 . ( 填 “ > ”“ < ” 或 “ = ” ) > 确定实际背景下的函数关系式 【 例 3】 ( 2013 · 丽水 ) 如图 , 科技小组准备用材料围建一个面积为 60 m 2 的矩形科技园 ABCD , 其中一边 AB 靠墙 , 墙长为 12 m , 设 AD 的长为 x m , DC 的长为 y m . (1)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围成矩形科技园 ABCD 的三边材料总长不超过 26 m , 材料 AD 和 DC 的长都是整米数 , 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围建方案. 解:如图 , AD 的长 x m , DC 的长为 y m , 根据题意得 xy = 60 , ∴ y = 60 x , ∴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60 x ( 2 ) 由 y = 60 x , 且 x , y 都为正整数 , ∴ x 可取 1 , 2 , 3 , 4 , 5 , 6 , 10 , 12 , 15 , 20 , 30 , 60 , 但因为 2x + y ≤ 26 , 0 < y ≤ 12 , ∴ 符合条件的有 x = 5 时 , y = 12 , x = 6 时 , y = 10 , x = 10 时 , y = 6. 答:满足条件的所有围建方案为 AD = 5 m , DC = 12 m ; AD = 6 m , DC = 10 m 或 AD = 10 m , DC = 6 m 3 . ( 2014· 资阳 ) 某商家计划从厂家采购空调和冰箱两种产 品共 20 台 , 空调的采购单价 y 1 ( 元 / 台 ) 与采购数量 x 1 ( 台 ) 满足 y 1 =- 20x 1 + 1500(0 < x 1 ≤ 20 , x 1 为整数 ) ;冰箱的采购单价 y 2 ( 元 / 台 ) 与采购数量 x 2 ( 台 ) 满足 y 2 =- 10x 2 + 1300(0 < x 2 ≤ 20 , x 2 为整数 ) . (1) 经商家与厂家协商 , 采购空调的数量不少于冰箱数量的 11 9 , 且 空调采购单价不低于 1200 元 , 问该商家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2) 该商家分别以 1760 元 / 台和 1700 元 / 台的销售 单价售出空调和冰 箱 , 且全部售完. 在 (1) 的条件下 , 问采购空调多少台时总利润最 大.并求最大利润. 解: ( 1 ) 设空调的采购数量为 x 台 , 则冰箱的采购数量为 ( 20 - x ) 台 , 由题意得 î í ì x ≥ 11 9 ( 20 - x ) , ① - 20x + 1500 ≥ 1200 , ② 解得 11 ≤ x ≤ 15 ,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1 ≤ x ≤ 15 , ∴ x 可取的值为 11 , 12 , 13 , 14 , 15 , 共有 5 种进货方案 ( 2 ) 设总利润为 W 元 , y 2 =- 10x 2 + 1300 =- 10 ( 20 - x ) + 1300 = 10x + 1100 , 则 W = ( 1760 - y 1 ) x 1 + ( 1700 - y 2 ) x 2 = 1760x - ( - 20x + 1500 ) x + ( 1700 - 10x - 1100 )( 20 - x ) = 30 ( x - 9 ) 2 + 9570 , 当 x > 9 时 , W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 11 ≤ x ≤ 15 , ∴ 当 x = 15 时 , W 最大值 = 30 × ( 15 - 9 ) 2 + 9570 = 10650 ( 元 ) , 即采购 15 台 空调时 , 有 最大利润 10650 元 观察图象 , 求解实际问题 【 例 4】 ( 2014 · 绍兴 )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 90 km , A , B 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 , A 骑摩托车 , B 骑电动车 , 图中 DE , OC 分别表示 A , B 离开甲地的路程 s( km ) 与时间 t( h )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A 比 B 后出发几个小时? B 的速度是多少? (2) 在 B 出发后几小时 , 两人相遇? 解: ( 1 ) 由图可知 , A 比 B 后出发 1 小时; B 的速度: 60 ÷ 3 = 20 ( km/h ) ( 2 ) 由图可知 A 的速度: 90÷2 = 45 ( km/h ) . 设 B 出发后 x 小时 , 两人相遇 , 则 45 ( x - 1 ) = 20x , 解得 x = 9 5 , 所以 , B 出发 9 5 小时后两人相遇 【 点评 】 要学会阅读图象 , 正确理解图象中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 , 由图象分析变量的变化趋势 , 从而确定实际情况.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图象表示函数的理解 , 进一步提高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察图象求解. 4 . ( 2014 · 哈尔滨 ) 早晨, 小刚沿着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 ( 直路 ) 上学 , 途中发现忘带饭盒 , 停下往家里打电话 , 妈妈接到电话后带上饭盒马上赶往学校 , 同时小刚返回 , 两人相遇后 , 小刚立即赶往学校 , 妈妈回家 , 15 分钟妈妈到家 , 再经过 3 分钟小刚到达学校 , 小刚始终以 100 米 / 分的速度步行 , 小刚和妈妈的距离 y( 单位:米 ) 与小刚打完电话后的步行时间 t( 单位:分 )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 , 下列四种说法: ① 打电话时 , 小刚和妈妈的距离为 1250 米; ② 打完电话后 , 经过 23 分钟小刚到达学校; ③ 小刚和妈妈相遇后 , 妈妈回家的速度为 150 米 / 分; ④ 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 2550 米. 其中正确的有 ( C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试题 ( 2012 · 义乌 ) 周末 , 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出发 0.5 小时后到达甲地 , 游玩一段时间后按原速前往乙地.小明离家 1 小时 20 分钟后 , 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前往乙 地 , 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路程 y( km ) 与小明离家时间 x( h ) 的函数图象.已知妈妈驾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车速度的 3 倍. (1) 求小明骑车的速度和在甲地游玩的时间; (2) 小明从家出发多少小时后被妈妈追上?此时离家多远. (3) 若妈妈比小明早 10 分钟到达乙地 , 求从家到乙地的路程. 审题视角 (1) 认真阅读题干内容 , 理清数量关系; (2) 分析图形提供的信息 , 从图形可看出函数是分段 的; (3) 建立函数模型 , 确定解决模型的方法. 规范答题 (1) 小明骑车速度: 10 0.5 = 20( km / h ) , 在甲地游玩的时间是 0.5( h ) . (2) 妈妈驾车速度: 20 × 3 = 60 ( km / h ) .设直线 BC 解析式为 y = 20x + b 1 , 把点 B(1 , 10 ) 代入得 b 1 =- 10 ∴ y = 20x - 10. 设直线 DE 解析式为 y = 60x + b 2 , 把点 D( 4 3 , 0 ) 代入得 b 2 =- 80 , ∴ y = 60x - 80 , ∴ î í ì y = 20x - 10 , y = 60x - 80 , 解得 î í ì x = 1.75 , y = 25 , ∴ 交点 F(1.75 , 25 ) .答:小明出发 1.75 小时 (105 分钟 ) 被妈妈追上 , 此时离家 25 km . (3) 方法一:设从家到乙地的路程为 m( km ) .将点 E (x 1 , m ) , 点 C(x 2 , m ) 分别代入 y = 60x - 80 , y = 20x - 10 中 , 解得 x 1 = m + 80 60 , x 2 = m + 10 20 . ∵ x 2 - x 1 = 10 60 = 1 6 , ∴ m + 10 20 - m + 80 60 = 1 6 , ∴ m = 30. 即从家到乙地的路程为 30 km . 方 法二:设从妈妈追上小明的地点到乙地的路程为 n( km ) , 由题意得 n 20 - n 60 = 10 60 , 解得 n = 5. ∴ 从家到乙地的路程 为 5 + 25 = 30 ( km ) . 答题思路 解函数应用题的一般程序是: 第一步:审题 —— 弄清题意 , 分清条件和结论 , 理顺数量关系; 第二步:建模 —— 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 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第三步:求模 —— 求解数学模型 , 得到数学结论; 第四步:还原 —— 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第五步:反思回顾 —— 对于数学模型必须验证这个解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试题 矩形的周长是 8 cm , 设一边长为 x( cm ) , 另一边长为 y( cm ) . (1)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 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 错解 解: (1) 由题意 , 得 2(x + y) = 8 , 则 y = 4 - x. (2) 图象如下图: 剖析 作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时 , 若不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 , 往往作出错 误的图象 . 确定实际问题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 范围 , 一要考虑使代数式有意义;二是考虑实际问题的背景 . 此 题题意明确 , 易建立函数关系式 , 但在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上易犯错 . 根据实际情况 , x , y 表示矩形的边长 , 则 î ï í ï ì x > 0 , y > 0 , 即 î ï í ï ì x > 0 , 4 - x > 0 î ï í ï ì x > 0 , x < 4. 故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0 < x < 4 , 则第 ( 2 ) 问中 , 图象不是直线 , 而是 去掉端点 ( 4 , 0 ) , ( 0 , 4 ) 的线段 . 正解 解: (1) 由题意 , 得 2(x + y) = 8 , 则 y = 4 - x , 其中 0 < x < 4. (2) 图象如图所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