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上)暑期检测反馈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上)暑期检测反馈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掩耳盗铃 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物理性质的是( ) A.“铜块”:我能导电 B.“蜡烛”:我能燃烧 C.“氮气”:我具有稳定性 D.“铁钉”:我容易生锈 3.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物质种类减少 D.体积膨胀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6.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锥形瓶 7.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 B.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 24 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糖水,白酒 B.干净的空气 氧气 C.冰水混合物,盐水 D.氧气,氮气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B.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C.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1.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 B.向左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右盘砝码 1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 13.从图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 1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 B.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 24 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15.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6.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17.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氨气和氮肥的原料 C.氮气用作霓虹灯 D.食品充氮气来防腐 18.下列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造纸、制火药、指南针 B.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C.我国劳动人民在元代就开始制造精美的青铜器 D.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1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24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20.下列比较玻璃、有机玻璃、聚酯塑料的方法、现象,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A.分别将样品摔在瓷砖上,均没碎裂 B.分别将样品在强光下照射,不透明的是聚酯塑料 C.分别将样品用铁制小刀刻画,没有痕迹留下的是有机玻璃 D.分别将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没有变化的是玻璃 三、填空题(每空1分,有特别说明每空2分) 21.(10分)化学世界绚丽多彩,请根据相应要求填空。 物质 镁 氧化铜 氨气 五氧化二磷 碳酸氢铵 颜色 化学符号 22.(10分)完成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碳酸氢铵失踪之谜 ①文字表达式: 。 ②烧杯中的实验现象: 。 ③保存方法: 。 (2)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写出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23.(1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如图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写仪器名称)。 24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 (2)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②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③取用固体块状药品用 ,④取用粉末状药品用 ,⑤书本上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放置红磷的仪器是 ,⑥收集和贮存气体的仪器是 。 (3)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 取用,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入 。 (4)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红磷④蒸馏水⑤眼药水⑥液氮⑦澄清石灰水⑧碳酸氢铵。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5)实验室有5mL、10mL、20mL、50mL、100mL等规格的量筒,现要量取40mL的盐酸,最好选取 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出读数为40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填“<”、“>”或“=”)40mL。 24.(11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的密度 ,不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结论:蜡烛燃烧时分别生成了 和 (写出物质的化学符号)。 (4)该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24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5.(11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 【交流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选填①蜡烛②红磷③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1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写两点) 【实验拓展】 24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2)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①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实验前要检查 。 ②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为 。 ③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 处。 ④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⑤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同时还观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 的刻度线上。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上)暑期检测反馈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掩耳盗铃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滴水成冰、掩耳盗铃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掩耳盗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物理性质的是( ) A.“铜块”:我能导电 B.“蜡烛”:我能燃烧 24 C.“氮气”:我具有稳定性 D.“铁钉”:我容易生锈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物质种类减少 D.体积膨胀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特征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形状,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A、颜色改变属于物理性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物理变化的特征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形状,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故B错误; C、物质种类,说明了有其他物质生成,不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根据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形状,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体积膨胀,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4 A.倾倒液体 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分析】根据白色食品的含义判断,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解答】解: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A、菜油是一种陆生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绿色食品,所以错误。 B、面粉是小麦种子研磨而成的,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是绿色食品,所以错误。 C、海带是海洋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蓝色食品,所以错误。 24 D、食醋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是白色食品,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白色食品的含义,正确理解白色食品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6.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锥形瓶 【分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在反应中可作反应容器。 【解答】解:A、试管是玻璃仪器,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如固体分解制氧气可用试管,故A正确。 B、烧瓶不用来给固体加热,故B错误。 C、烧杯一般用来取液体,也可对液体进行加热操作,但不用来给固体加热,故C错误。 D、锥形瓶不用来给固体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学生应熟悉仪器的使用及注意问题,做到能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 7.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 B.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考虑;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考虑; D、根据实验完毕整理方法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故A错;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气味,故B错; C、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故C错; 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 24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故选项正确。 C、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收集事实证据,故选项错误。 D、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不是制订计划,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糖水,白酒 B.干净的空气 氧气 C.冰水混合物,盐水 D.氧气,氮气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干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盐水中含有盐和水,属于混合物; D、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C。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B.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C.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分析】A、根据加热碱式碳酸铜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24 D、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 B.向左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右盘砝码 【分析】根据天平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物品,指针往哪偏说明哪一边的质量大,据此调节天平,得到所需药品质量。 【解答】解: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23.6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而根据左物右码原则,需要在左盘内添加食盐; 故选:A。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 【分析】A、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后的试管洗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24 【解答】解: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药品不是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如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从图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解答】解:铁在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生锈的条件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 B.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 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分析】“绿色化学”要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24 B、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增加了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会污染水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速石油的开采,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6.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24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分析】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容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解答】解: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A正确;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B正确; 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故C错; 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故D错。 故选:AB。 【点评】熟记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锻炼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防止实验时造成试管炸裂而使实验失败。 17.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氨气和氮肥的原料 C.氮气用作霓虹灯 D.食品充氮气来防腐 【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是制氨气和氮肥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不能用作霓虹灯,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霓虹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食品可充氮气来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下列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造纸、制火药、指南针 B.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C.我国劳动人民在元代就开始制造精美的青铜器 D.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分析】A、根据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进行分析判断。 24 B、根据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时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我国制造青铜器的历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B、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开始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即可正确解答,关注化学学科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1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D、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下列比较玻璃、有机玻璃、聚酯塑料的方法、现象,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A.分别将样品摔在瓷砖上,均没碎裂 B.分别将样品在强光下照射,不透明的是聚酯塑料 C.分别将样品用铁制小刀刻画,没有痕迹留下的是有机玻璃 D.分别将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没有变化的是玻璃 24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将样品摔在瓷砖上,玻璃会破碎,错误; B、聚酯塑料也是透明的,错误 C、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小刀划过会留下划痕,错误; D、分别将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有机玻璃和聚酯塑料会熔化,没有变化的是玻璃,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差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每空1分,有特别说明每空2分) 21.(10分)化学世界绚丽多彩,请根据相应要求填空。 物质 镁 氧化铜 氨气 五氧化二磷 碳酸氢铵 颜色 银白色 黑色 无色 白色 白色 化学符号 Mg CuO NH3 P2O5 NH4HCO3 【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常见化学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镁的颜色为银白色,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Mg。 氧化铜的颜色为黑色,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 氨气为无色气体,其化学式为NH3。 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P2O5。 碳酸氢铵为白色固体,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HCO3。 故答案为: 物质 镁 氧化铜 氨气 五氧化二磷 碳酸氢铵 颜色 银白色 黑色 无色 白色 白色 化学符号 Mg CuO NH3 P2O5 NH4H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了解常见物质的颜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 22.(10分)完成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碳酸氢铵失踪之谜 ①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 。 ②烧杯中的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③保存方法: 密封,放于阴凉处 。 (2)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 (3)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写出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 【分析】(1)根据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碳酸氢铵应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3)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①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密封,放于阴凉处;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3)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23.(1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如图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写仪器名称)。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试管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坩埚钳 ;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烧杯 ;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2)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广口瓶 ,②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细口瓶 ,③取用固体块状药品用 镊子 ,④取用粉末状药品用 药匙 ,⑤书本上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放置红磷的仪器是 燃烧匙 ,⑥收集和贮存气体的仪器是 集气瓶 。 (3)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 最少量 取用,液体取 1~2 mL,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的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入 指定的容器中 。 (4)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红磷④蒸馏水⑤眼药水⑥液氮⑦澄清石灰水⑧碳酸氢铵。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⑤⑦ (填序号)。 (5)实验室有5mL、10mL、20mL、50mL、100mL等规格的量筒,现要量取40mL的盐酸,最好选取 50mL 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出读数为40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 (填“<”、“>”或“=”)40mL。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药品的保存方法、药品的取用来分析; (3)根据药品的用量以及药品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5)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提供的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故填:①试管;②坩埚钳;③烧杯;④胶头滴管; 24 (2))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内,②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内,③取用固体块状药品用镊子,④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⑤书本上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放置红磷的仪器是燃烧匙,⑥收集和贮存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故填:①广口瓶;②细口瓶;③镊子;④药匙;⑤燃烧匙;⑥集气瓶; (3)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故填:最少量;1~2;盖满试管的底部;指定的容器中; (4)①氧化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②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③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④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眼药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⑥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⑦澄清石灰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⑧碳酸氢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填:②⑤⑦; (5)量取40mL的盐酸,最好选取5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出读数为40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小于40mL;故填:50mL;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4.(11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小 ,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不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珠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分别生成了 H2O 和 CO2 (写出物质的化学符号)。 (4)该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4 (5)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火焰的温度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4)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小,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不溶于水; 故填:小;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故填:a;外焰;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时分别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水珠;浑浊;H2O;CO2; (4)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故填: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从科学探究的角度考查了蜡烛燃烧的现象,常在中考题目中出现。解答本题要物质的助燃性、可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 25.(11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 【交流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② (选填①蜡烛②红磷③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足量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1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A 。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不溶于水 、 不能燃烧 。(写两点) 【实验拓展】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2)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①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实验前要检查 装置气密性 。 ②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为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 ③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 12mL 处。 ④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C 。 24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⑤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同时还观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 8mL 的刻度线上。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 故填:②;足量。 (2)合理的是A,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够充分消耗瓶内氧气。 故填:A。 (3)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20mL+21mL+19mL+20mL+22mL+18mL)÷6=20mL, 20mL100mL=15,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不溶于水、不能燃烧。 故填:五分之一;不溶于水;不能燃烧。 (4)①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故填: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③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20mL﹣40mL×15=12mL处。 故填:12mL。 ④A.装置有点漏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白磷的量不足,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不影响实验结果。 24 故填:C。 ⑤若不使用弹簧夹,最终稳定在约:20mL﹣(40mL+20mL)×15=8mL的刻度线上。 故填:8mL。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