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Na B.Zn C.Mg D.Ca 2.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4. 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牛奶 C.豆浆 D.蔗糖水 5. 下列物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NaCl B.NaOH C.NaHCO3 D.Ca(OH)2 6. 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直接用手抓取药品 B.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时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 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物质 7. 下列化学式能正确表示物质组成的是( ) A.氯化铜−CUCl2 B.硫酸锌−ZnSO4 C.氧化铁−Fe3O4 D.碳酸钾−KCO3 8.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26 C.30 D.56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锈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液氮用作制冷剂 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 10.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 A.观察颜色 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11. 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C 20 30 40 溶解度/g KCl 33 38 45 KNO3 31 64 110 A.40∘C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 g KCl B.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C.KNO3的溶解度始终大于KCl D.40∘C时,某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110110+100×100% 12. 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目的 检验碳酸盐 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A.A B.B C.C D.D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 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化学有关。 (1)“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该方法能阻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性。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下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潜水时需要氧气,说明氧气能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2)赭石还可以用于炼铁。其主要成分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孔雀石有可能用于炼铜 B.HgS中S和Hg元素的质量比为32:201 C.上述天然矿石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 三、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新鲜的水果人人爱,但关于水果保鲜有很多传闻,现从科学角度对传闻进行解读。 传闻1:给橙子打蜡 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虽然用在食品工业方面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橙子外皮一般不作食用,石蜡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不大量摄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传闻2:给荔枝泡药水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 传闻3:香蕉是催熟的 乙烯(C2H4)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很少的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而成熟中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因此熟香蕉的贮藏期很短,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控制乙烯的浓度,国际通行做法如图所示。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3−2014)》,合理使用乙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人认为乙烯是一种激素,吃了用它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 《标准》中部分水果的乙烯最大残留量 食品 苹果 香蕉 猕猴桃 哈密瓜 葡萄 蓝莓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最大残留量(mg/kg) 5 2 2 1 1 20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水果已有心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________ mg/kg。 (4)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 (5)下列有关水果保鲜及食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 B.温度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C.儿童性早熟跟食用催熟香蕉等水果有关 D.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四、生产实际分析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在发动机内的高温条件下,氮气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污染物NO,请在图2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2)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 (3)尿素[CO(NH2)2]溶液热分解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O(NH2)2+H2O △2NH3↑+CO2↑ 若消耗60g尿素,可以产生NH3的质量为________g。 (4)从SCR催化转换器中排出的气体中有N2.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SCR催化转换器可能将NH3和NO2转化为N2 B.无污染的排出气中只有N2 C.进入SCR催化转换器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2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③的名称是________。 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溶液是稀盐酸,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所用的金属可能是( )。 A.Mg B.Zn C.Cu D.Ag (2)若溶液是CuSO4溶液,金属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研究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要检验CO2,活塞K应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3)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若向②中加入足量稀H2SO4,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六、科学探究 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魔术时发现,若向某种红色饮料中加碱和亚甲基蓝(一种化学试剂),混合振荡后,饮料先变成蓝绿色,静置后逐渐变成黄绿色。 【提出问题】加碱和亚甲基蓝后,红色饮料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查阅资料】 ⅰ.该饮料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ⅱ.亚甲基蓝呈蓝色,溶于水可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 初步探究饮料变色的原因。 编号 1−1 1−2 1−3 1−4 1−5 实验 现象 呈红色 呈红色 呈黄绿色 呈紫色 振荡后呈蓝绿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呈黄绿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酸碱性________影响饮料的颜色(填“会”或“不会”)。 (2)小组同学认为“加入亚甲基蓝不是饮料变蓝绿色的唯一原因”,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3)综合实验1猜想“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2 进一步探究静置一段时间后饮料颜色变化的原因。 编号 2−1 2−2 实验 现象 振荡后呈蓝绿色,静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呈黄绿色 (4)由实验2−2可以推断,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导致饮料静置后变黄绿色,理由是________。 (5)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化学魔术中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与________有关。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答案】 D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解答】 钙质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2. 【答案】 A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 【解答】 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 3. 【答案】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解答】 A、是有毒品标志; B、是禁止堆放易燃物品标志; C、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 D、是禁止吸烟标志; 4. 【答案】 D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A、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 C、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 D、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盐的用途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B、NaOH溶液显碱性,但具有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C、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 D、Ca(OH)2溶液显碱性,但具有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6. 【答案】 C 【考点】 量筒的使用 酒精灯的使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 A、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 A、不能直接用手抓取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时,显正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右边。 【解答】 A.元素符号的书写应遵循“一大二小”的原则,所以在氯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即化学式为CuCl2,故错误; B.硫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硫酸锌的化学式为ZnSO4,故正确; 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故错误; D.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故错误。 8. 【答案】 B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9. 【答案】 C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1)C、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2)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3)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 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 【答案】 A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A、根据图表中,有关4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来分析; B、由表格中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分析; C、由表格中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计算公式分析。 【解答】 A、由图表信息可知,4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5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5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正确; 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会变为不饱和,不会有固体析出,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20∘C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错误; D、40∘C时,只有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0g110g+100g×100%,错误; 12. 【答案】 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证明碳酸盐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A、稀盐酸能和碳酸盐、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气体; B、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红磷着火点比白磷着火点高。 【解答】 A、实验过程中,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固体是碳酸盐,这是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铁、锌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90mL水中恰好形成10%的氯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即使红磷和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答案】 分子不断运动 糯米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 香飘满堂,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填:分子不断运动; 糯米中富含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蛋黄中富含蛋白质;故填:糯米。 【答案】 移走可燃物 导热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1)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答案】 2 2H2O2H2↑+O2↑,供给呼吸,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制取装置 电解水实验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A、(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1)根据氧气的用途解答; (2)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B、 潜水时需要氧气,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 【答案】 4 70% C 【考点】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氧化物的概念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由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 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256×2+16×3×100%=70%;故填:70%; A.孔雀石中含有铜元素,有可能用于炼铜,故正确; B.HgS中S和Hg元素的质量比为32:201,故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由此可知,上述天然矿石的主要成分中只有氧化铁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三、科普阅读理解 【答案】 化学 减少荔枝表面真菌,延缓果皮变色 2 降低 A,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 (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香蕉的储存原理进行分析;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5)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 水果变色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 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2 mg/kg; 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降低; A.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故正确; B.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故错误; C.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故错误, D.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故正确。 四、生产实际分析 【答案】 N、C 34 A,C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氮气和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进行分析; (2)根据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转化成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消耗尿素的质量进行计算; (4)根据图中的转化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氮气和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所以图2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是:; 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转化成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所以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N、C; 设生成氨气的质量为x CO(NH2)2+H2O △2NH3↑+CO2↑ 60 34 60g x 6034=60gx x=34g A、SCR催化转换器可能将NH3和NO2转化为N2,故A正确; B、无污染的排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氮气,故B错误; C、进入SCR催化转换器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2,故C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1) (1)N、C(2)34 g(3)AC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答案】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蒸发 【考点】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蒸发与蒸馏操作 粗盐的提纯 【解析】 (1)步骤①是溶解操作,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步骤③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步骤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步骤③的名称是蒸发。 【答案】 C,D CuSO4+Fe=FeSO4+Cu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H>Cu>Ag,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没有与酸反应,故选:CD; 若溶液是CuSO4溶液,金属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有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将铜置换出来,例如铁,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故答案为:(1)CD;(1)CuSO4+Fe=FeSO4+Cu(合理即可)。 【答案】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生成黑色固体,3Fe+202Fe3O4 防止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气体逸出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氧气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红磷验证空气成分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 实验1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02Fe3O4。 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气体逸出。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打开 产生大量气泡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要检验CO2,则二氧化碳应与澄清石灰水接触,而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 (3)生成的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解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若要检验CO2,则应让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因此应该打开活塞K,让气体直接进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关闭K将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 加入药品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部分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向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先将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六、科学探究 【答案】 会 1−4中呈紫色 1−3和1−5 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水,2−1的现象说明Na2CO3不会导致静置后的饮料变黄绿色。 亚甲基蓝、NaOH、空气或氧气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解析】 (1)对比实验1−2和1−3,推测酸碱性对饮料颜色的影响; (2)分析实验1−4的现象,找出依据; (3)对比实验1−3和1−5的现象,得出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 (4)对比实验2−1和2−2,结合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分析; (5)结合实验1和实验2,分析亚甲基蓝、空气和振荡对红色饮料变蓝绿色的影响。 【解答】 向红色饮料中滴加稀盐酸,饮料仍呈红色,向红色饮料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饮料变成黄绿色,由此说明酸碱性会影响饮料的颜色; 由实验1−4知,向红色饮料中只滴加亚甲基蓝,红色饮料变成紫色,说明加入亚甲基蓝不是饮料变蓝绿色的唯一原因; 只向红色饮料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饮料变为黄绿色,向红色饮料中同时滴加亚甲基蓝和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饮料振荡后呈蓝绿色,由此说明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依据的实验是实验1−3和1−5; NaOH变质是指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的生成是Na2CO3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呈碱性,由2−1的现象说明Na2CO3不会导致静置后的饮料变黄绿色; 结合实验1和实验2,知使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需要亚甲基蓝和氢氧化钠,还需振荡试管,说明与空气中的成分也有关系,因此化学魔术中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与亚甲基蓝、NaOH、空气或氧气。 有关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