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 年级 下 册 第 三 单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 年十月革命 1922 年 1991 年 12 月 《 阿拉木图宣言 》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列宁 斯大林 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困难,加剧了社会矛盾。 1. 观察图片,分析背景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 2. 阅读材料,概括内容 征收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新经济政策下,征收粮食税。税后农民都可以自由的出卖他们的农产品,商人可以任意买卖农产品和工业品,并随意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自己所获得的利润。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的 内容: 2. 阅读材料,概括内容 材料二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然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那些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 政府还废除了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的办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 上卷》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 新经济政策的 内容: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3. 分析不同,归纳特点 它是列宁从国情出发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它以公有制为主导,利用商品和市场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农业 : 余粮征集制 工业 :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农业 : 征收粮食税 工业 :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 允许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商业 : 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买卖 分配: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分配 :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 “ 新 ” 在哪里 肯定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913 年 —1926 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26 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 100 13.8 75.5 108.1 它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913 年 —1925 年苏俄的农业生产情况图 4. 分析图表,认识作用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 摘编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材料一 它 巩固了工农联盟。 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1. 研读材料,理解背景 材料一 1927 年 英国宣布断绝英苏 关系 并 废止 1921 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 1928 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 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拖拉机, 99% 的耕种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 唐晋《大国崛起》 苏联在国际上受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工农业落后。 历史背景: 2. 研读材料,了解成就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西伯利亚铁路通车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 苏联军事工业化 第聂伯河水电站 莫斯科地下铁竣工 材料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32 年 1937 年 100% 13% 75% 243% 600%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 摘编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就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它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 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集体农庄(万个) 机器拖拉机站(个) 拖拉机(万台) 占总播种面积量( % ) 1932 年 20 2502 14.8 80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另外,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 上卷》 材料四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成就二: 问题:苏联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下 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现工业化 。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指权利高度集中于中央最高领导机构,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下。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结果,国民经济各部门已用新技术装备武装起来, 1936 年机械化采煤百分比已达 88% ,机械化开采石油百分比已达 98% ,交通运输也加强起来,当年铁路长度比 1913 年增加了将近一倍半,汽车总数已经由 1913 年的 8900 辆增加到 1936 年的 38 万 3600 辆。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1937 年机器拖拉机站给集体农庄播种的面积,已占集体农庄全部播种面积的 91.2% 。农业集体化已全面的彻底的胜利了, 93% 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了全部播种面积的 99.1% ,苏联工业生产技术已经赶上并超过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了。 —— 陈驰《苏联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一 虽然农业集体化速度很快,但也遇到不少波折,有些地方盲目追求集体化的数字,强迫中农加入集体农庄,他们不顾党的政策,不管地方和时间的条件,不问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准备程度。在好几个区域里,竟用不正当的办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此外有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自用奶牛、小畜生和家禽等也实行公有,这实际对集体农庄和集体农民都是有害无益。 —— 思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 4 、研读材料,评价历史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综合以上史料,评价苏联模式。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史料 研读 4 、研读史料,评价历史 实行 苏联模式后,苏联用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对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成为世界第二号工业化强国。苏联模式的实行为日后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使苏联具备了堪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 材料三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苏联模式当然也有问题,问题出在计划越严格、束缚性越强。各生产单位日益丧失生产主动性,被动执行上级指标 . 到后来,劳动生产力越低下,渐渐趋于劣势。苏联的问题出在国家最高领导人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制度也是需要完善,需要与时俱进。结果,整个制度越来越僵化,这是个很沉重的历史教训。 材料四 —— 沈宗武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模式 利 : 促进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 为法西斯战争取胜奠定基础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弊 : 思维导图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内容: 农、工、商、分配 特点: 肯定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 作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背景:苏联国际上受帝国主义包围,国内工农业落后 成就: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途径: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1 、 1921 年苏联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 “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 ” 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 B.彼得一世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D 学业评价 2. 俄国( 苏联 )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C 学业评价 推荐阅读 1. 《 全球通史(青少版) 》 , 知行 , 中国华侨 出版社 , 2013 年 版。 2.《 世界历史(学生版) 》 , 【美】 维基尔 ·M· 希利尔 著, 纪飞 译 , 清华 大学出版社 , 2017 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