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九年级(上)质量跟踪测试化学试卷(二)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九年级(上)质量跟踪测试化学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10分)考生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3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3分)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石蜡融化 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3.(3分)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蒸馏水 4.(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塞进橡皮塞 5.(3分)浓硝酸可以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是NO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 D.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 6.(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水电解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D.向装有生石灰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热 7.(3分)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8.(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加油站内要严禁烟火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D.寻找金属替代品可保护金属资源 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10.(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后过滤 C.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符号是 ; (2)镁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 (3)氨气的化学式为 。 1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原子的质子数x= ; (2)将这8种元素排列在同一周期中,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 个电子层; (3)该周期元素是由金属元素过渡到 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4)氯原子在化学反应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常用 方法使硬水软化; (2)自来水厂常利用 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和 。 14.根据如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 (2)B实验的目的是 ; (3)C实验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 有关; (4)根据D实验得到的结论,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 。 15.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涉及到 种氧化物; (2)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C.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16.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2)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3)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 (4)CH4、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 。 17.请用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 ; (2)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 C和4g D,则B的质量为 g; (3)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写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 18.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从金属活动性表可知:铁(Fe)比锡(Sn)的金属活动性 ; (2)铝制品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用名称或化学式填空)薄膜; (3)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O2,其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若炼得5.6t的铁,理论上至少需要含Fe2O320%的赤铁矿石质量为 t。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操作①②的名称 ; (2)固体甲的成分是 ; (3)液体A中含有的成分除水外,还含有 ;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是氢气 B.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硫酸一定不会产生气泡 C.液体A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D.液体A和液体B均可除去铁粉中的锌粉 20.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确实存在CO2、H2和CO,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资料: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②浓硫酸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1)A装置的作用是 ; (2)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3)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 (4)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 。 21.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硫酸中浸泡片刻,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称量一定量的合金样品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分别装入各仪器中,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②再次检查气密性并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结合图示及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的试剂为硫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必须补充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4)实验过程中,若步骤④中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九年级(上)质量跟踪测试化学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分)考生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3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体积分数最大,故A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最大,故B错; 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体积分数比较小,故C错; D、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比较小,故D错。 故选:A。 2.(3分)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石蜡融化 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3分)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蒸馏水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塞进橡皮塞 【分析】A、从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去分析; B、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去分析; D、从把橡皮塞塞进试管的方法去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图中瓶塞正放、瓶口不挨管口、标签不对手心;故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正放在烧杯上;故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用内焰加热、试管内液体过多、手放在短柄上;故错误; D、把试管放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容易压碎器;故错误; 故选:B。 5.(3分)浓硝酸可以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是NO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 D.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4HNO34NO2↑+X+2H2O中,X是氧气,X是NO错误;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也说明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4HNO34NO2↑+X+2H2O中,X是氧气,X是NO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也说明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水电解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D.向装有生石灰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热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气体燃烧,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热,故D正确。 故选:D。 7.(3分)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的原因、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C、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正确; 故选:B。 8.(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加油站内要严禁烟火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D.寻找金属替代品可保护金属资源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B、根据汽油等遇到明火即可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资源保护的途径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汽油等遇到明火即可爆炸,所以加油站内要严禁烟火,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通过分析金属资源保护的途径可知,寻找金属替代品可保护金属资源,故D正确。 故选:A。 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分析】A、根据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进行分析; B、根据石墨可以导电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灯泡的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石墨可以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故B错误; C、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C正确; D、灯泡的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10.(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后过滤 C.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区别三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差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三种气体。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H2、CH4、CO三种气体均具有可燃性,均能燃烧,产生淡蓝色或蓝色火焰,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将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可以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符号是 H ; (2)镁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 Mg2+ ; (3)氨气的化学式为 NH3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氢元素的符号是H,故填:H; (2)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符号表示为Mg2+,故填:Mg2+; (3)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故填:NH3。 1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原子的质子数x= 16 ; (2)将这8种元素排列在同一周期中,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 3 个电子层; (3)该周期元素是由金属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4)氯原子在化学反应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分析】(1)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种类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4)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硫原子的质子数x=2+8+6=16。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将这8种元素排列在同一周期中,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3个周期。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 (1)16; (2)3; (3)非金属; (4)得到。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常用 煮沸 方法使硬水软化; (2)自来水厂常利用 活性炭 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和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分析】(1)根据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分析; (3)根据水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1)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是因为水能吸收燃烧物的热量,使其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为:(1)煮沸;(2)活性炭;(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4.根据如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与氧气接触 ; (2)B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分子的运动 ; (3)C实验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 水 有关; (4)根据D实验得到的结论,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 灭火 。 【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与灭火的知识、铁生锈的因素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2)B实验可以验证分子的运动,故填:验证分子的运动; (3)C实验中甲试管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与氧气接触没有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故填:水; (4)根据D实验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灭火。 15.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涉及到 三 种氧化物; (2)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O2+4CO4CO2+N2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C.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及催化剂的特点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4CO2+N2,由此可知: (1)该反应中涉及到NO2、CO两种化合物;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4CO2+N2; (3)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错误; 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作还原剂,故正确; C、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4=1:2,故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提高产物质量,故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 (1)三; (2)2NO2+4CO4CO2+N2; (3)BC。 16.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2)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碳酸 ; (3)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 不同; (4)CH4、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 【分析】(1)根据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解答; (2)根据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解答; (3)根据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CH4、C2H5OH完全燃烧的产物解答; 【解答】解: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CH4、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 (1)金刚石; (2)碳酸; (3)分子的构成; (4)二氧化碳和水; 17.请用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知识来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 大 ; (2)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 C和4g D,则B的质量为 2 g; (3)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 C、H、O (写符号),推断的依据是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要比原来铜粉质量大,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 故填:大。 (2)将10g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 和4gD,则B的质量为:8g+4g﹣10g=2g。 故填:2。 (3)将蔗糖隔绝空气加热只得到黑色的炭和水,则可知蔗糖中含有的元素是C、H、O,推断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C、H、O;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8.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从金属活动性表可知:铁(Fe)比锡(Sn)的金属活动性 强 ; (2)铝制品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铝(或Al2O3) (用名称或化学式填空)薄膜; (3)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O2,其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氧化铁 ;若炼得5.6t的铁,理论上至少需要含Fe2O320%的赤铁矿石质量为 40 t。 【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氧的化合物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铁的位置排在锡的前面,则铁比锡的金属活动性强。 (2)铝制品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或Al2O3)薄膜。 (3)氧化铁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 若炼得5.6t的铁,理论上至少需要含Fe2O320%的赤铁矿石质量为5.6t÷(100%)÷20%=40t。 故答案为: (1)强; (2)氧化铝(或Al2O3); (3)氧化铁;40。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操作①②的名称 过滤 ; (2)固体甲的成分是 铁和银 ; (3)液体A中含有的成分除水外,还含有 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无色气体是氢气 B.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硫酸一定不会产生气泡 C.液体A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D.液体A和液体B均可除去铁粉中的锌粉 【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银,由实验探究过程可知,向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过滤后的固体甲中含有银和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银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1)由实验探究过程图可知,操作①②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甲的成分是铁和银; (3)由上述分析可知,液体A中含有的成分除水外,还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4)A.无色气体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故A正确; B.若固体甲中加入的稀硫酸是不足量的,则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硫酸就产生气泡,故B错误; C.由于每56份质量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液体A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故C正确 D.液体A和液体B中均含有硫酸亚铁,可除去铁粉中的锌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1)过滤。(2)硝酸锌和硝酸亚铁。(3)ACD。 20.为了验证混合气体中确实存在CO2、H2和CO,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资料: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②浓硫酸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1)A装置的作用是 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2)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固体变红 ; (3)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 (4)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 D中白色固体变蓝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A装置的作用; (2)根据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回答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3)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水能与无水硫酸铜的反应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2)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4)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所以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D中白色固体变蓝。 故答案为:(1)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2)黑色固体变红。(3)澄清石灰水。(4)D中白色固体变蓝。 21.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硫酸中浸泡片刻,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称量一定量的合金样品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分别装入各仪器中,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②再次检查气密性并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结合图示及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的试剂为硫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2)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必须补充的一个数据是 D ; A.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4)实验过程中,若步骤④中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书写方程式注意气体符号; (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各物质质量分数; (4)根据实验步骤,判断实验误差。 【解答】解:(1)锌可与稀硫酸反应,但是铜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发生反应为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2)合金总质量为ag,剩余的固体则为不与酸反应的铜,铜质量则为bg,所以锌的质量=合金总质量﹣铜的质量=ag﹣bg,则锌的质量分数=×100%; 故答案为:。 (3)设锌的质量为m,氢气质量为a;根据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 65 2 m a 可以求得m=,氢气质量a=密度×体积,现在知道了氢气体积,所以还需知道氢气密度,求出氢气质量; 故答案为:D。 (4)若剩余固体不洗涤,固体残留有溶质,如硫酸锌等,称量固体后质量增大,合金减去固体质量的差变小,也就是锌的质量减少,所以求得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