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案3与世界深度互动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第 2 课时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树立开放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 能够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的影响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提高搜集资料、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 发展,形成对待世界文明的正确态度,掌握文化借鉴的原则。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我与国家和社会”中“2.6 增强与世界文明交 流、对话的意识”“2.8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深远的 影响;中国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 序的格局发展。二是认识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对于变化发展的世界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初步 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能够认识到中国在文化、经济、世界格局中的地 位在不断提高,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并且有很多学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切身感受 到中国的影响,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学生虽然有很多感性的认知,却缺少一定理性的 思考,在看待社会现象时,容易偏激,不能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教师教学中,就要通过一系 列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 P33“运用你的经验”。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引发媒体广泛 关注。《星岛日报》美国版当地时间 10 月 16 日刊文指出,此次报名采访中共十九大的中外记 者达 3068 人,其中境外记者共 1818 人,比中共十八大时增长 6.7%。 该媒体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既往的中共十八大、十七大时,此次参与报道的非洲记 者猛增,《星岛日报》分析认为,这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本身在非洲影响力的提高有 着极大的关系。 香港中评社 10 月 18 日也报道证实,在 16 日的中共十九大中外记者欢迎酒会上,来自巴 西、白俄罗斯、约旦、俄罗斯、土耳其的外国记者不约而同地表示关注的重点包括中国将赋予 “一带一路”怎样的新动力。 【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十九大”?关注中国? 【小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和世 界媒体越来越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动向和决策,感受中国发展进步强劲脉搏,中国已经深深 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深度互动,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盘点中国影响 材料一: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 列;德国《明镜周刊》以“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过去不少翻译成英文的中国词, 如“孔子”“春节”“少林”“中国梦”“一带一路”等开始直接被汉语拼音替代……作为“中国 20 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汉语拼音正借助国际通用键盘在“拼”出经贸大单、文化大餐的 同时,也塑造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当汉语拼音从“中国标准”变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标准” 时,这把“语言钥匙”也就成了世界的“文化桥梁”。 数据显示,目前除中国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逾 1 亿,有 60 多个国家通过 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汉语教学已上升 为第二外语教学。“汉语热”就是“中国热”,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汉语讲述 的中国故事与世界故事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聆听。 【思考】“用汉语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活动正在举办,这种现象体现了什么? 【小结】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 越大。 【学生汇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影响的相关资料。 【归纳总结】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 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 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阅读教材 P3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 【小结】中国高铁不断走出国门,是我国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更是我国通过高铁项 目的合作与技术输出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国 际交流,让中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的发展趋势,是各国的共同需求。我国的发展状况使世人看到了高铁 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拥有高铁,使得高速铁路能够服务更广 泛的地区和人民,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实现中外双方互利共赢。 【学生汇报】课前大家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查找了资料,对走出国门的“中 国名片”有了更全方位的认识,学生汇报。 【小结】一张张“中国名片”亮相世界:中国航天、中国核电、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 中国港、中国网、中国电商、中医药、古典名著、书法、景泰蓝等。每一张“名片”,都是一 扇感受中国、读懂中国的文明之窗,都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从国际比较看,据世界银行 数据测算,2012 年至 2016 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为 10%,欧盟 为 8%,日本为 2%,而中国高达 34%,超过美、欧、日这三个主要经济体的贡献之和。 【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何想法? 【小结】中国经济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归纳总结】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 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 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 器。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三:“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境界,文化追求的是“和谐”而不是“不 同”,世界文化正是在不断地追求“和”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和繁荣。 材料四:习近平主席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积极 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信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始 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材料五:2018 年 8 月 2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一带一路” 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我们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 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 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归纳总结】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 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 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环节二:追寻文明足迹 阅读教材 P37“探究与分享” 【思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以上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结合不同风格的建筑,说说你的理解? 【小结】天坛祈年殿属于中国,克里姆林宫属于俄罗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属于埃及, 埃菲尔铁塔属于法国。不同风格的建筑,看到了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学环节三:探寻中华文明 材料六: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其白色底色更 是伊斯兰信仰中的吉色;青花瓷在造型和符号上照搬了很多伊斯兰风格,却并未就此抛弃中国 瓷器的一切传统;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 化的葡萄藤。 【思考】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什么? 【小结】青花瓷的特性表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虽碧海浩瀚,相隔万里,但双方自古就有 往来,双方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奠定了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基础。这种多元 文化形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依存,为推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从不同 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发展自身文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 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教学环节四:把握文明脉搏 材料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 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 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 力。今天,“文明交流互鉴”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材料八:2018 年 5 月 28 日,为期 4 天的 2018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圆满落幕。国绕 “互鉴·分享·共赢”的主题,本届名城博览会同步开展了主题论坛、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 体赛事等近百场活动,为中外嘉宾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让南京市民共享国际文明盛宴。 【思考】文明是多彩的,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小结】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思考】“文明交流互鉴”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交流互鉴的平台学习他国优秀文 化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发展,中 华文明的吸收借鉴坚持以我为主,就是坚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维系文明的中华之根。为我 所用,就是吸收借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 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 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课堂总结】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推动着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对待文明要 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