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智取生辰纲PPT习题课件
21 智取生辰纲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 ,与此相关的章节是第十二回 “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 。前面说到杨志先是失陷了 “ 花石纲 ” ,又在盛怒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并把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课文所写的这一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的。 选文通过记叙杨志小心押送生辰纲,而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一方面反映了杨志由于与同伙的矛盾导致生辰纲丢失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吴用等人的智谋让人防不胜防。 1 .课文题为 “ 智取生辰纲 ” ,全文是怎样突出这个 “ 智 ” 字的呢? ① 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使用的 “ 智 ” 体现在智用天时上: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 ② 智用地利: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③智用矛盾: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2 .杨志并非无 “ 智 ”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 “ 押解官 ” ? ( 提示:杨志一出来就表现出处处小心谨慎的特点,仔细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就可看出他的 “ 智 ” 。 ) ① 杨志在 “ 人家渐少 ” 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 “ 起五更 ”“ 日中热时便歇 ” 改为 “ 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② 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③ 杨志 “ 催促 ” 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④ 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水浒歇后语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梁山的军师——无(吴)用 时迁偷鸡——祸从口出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杨志卖刀——无人识货 宋江打祝家庄——里应外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尴尬 (gān) B .虞候 (yǔ) 嗔怪 (chēn) 勾当 (ɡòu) C .喘气 (chuǎn) 鬓边 (bìn) 逞辩 (chěng) D .兀自(wù) 吹嘘(xū) 啰唣 (zào) 【解析】虞(yú)。 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酷热 歇息 忍气吞声 B.包裹 催促 死心蹋地 C.藤条 行货 喏喏连声 D.崎岖 聒噪 无可奈何 【解析】蹋—塌。 B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B 【解析】吹嘘:急促喘气。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机,力求 “ 生辰纲 ” 不失。 B .由于天气非常炎热,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C.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D.中国虽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之又少。 B 【解析】 “ 炙手可热 ” 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农夫心内如汤煮。 ( ) (2) 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 ) (3) 若不日里赶过来,谁敢五更半夜走? ( ) (4) 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人。 ( ) 比喻 夸张 反问 设问 6.下面的句子揭示出杨志怎样的性格特征?请写在括号内。 (1) 杨志道: “ 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 ( ) (2) 杨志道: “ 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 ( ) (3) 杨志骂道: “ 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 ” 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 ) 精明谨慎 小心谨慎 粗暴蛮横 7.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B 8.小说在结尾才点明 “ 智取生辰纲 ” 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 .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解析】也会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D 9.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 ①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 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B.引出杨志与厢军、虞候、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C.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埋下伏笔。 D.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的,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起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C 11.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3)班决定举行一次 “ 读课文,知《水浒》 ” 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活动一】看图画,识人物。 根据右面这幅图画和相关的文字,写出A、B两个人物的名字。 A 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 B , 叫: “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后,洒家 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 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 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 说道: ‘ 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 鲁智深 林冲 【活动二】读《水浒传》,写对联。 请你根据读《水浒传》的感受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 ( 不要求严格对仗 )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西游记》唐僧师徒辨忠分奸同甘共苦 《水浒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 【活动三】评说广告语。 武松打虎前,酒店门前大旗上写着 “ 三碗不过冈 ” 。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 “ 三碗不过冈 ” 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 ① 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 ② 既劝诫常人不要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买酒; ③ 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 阅读课文中 “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 ” 至 “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 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杨志一行人买酒喝。 13.卖酒的汉子道: “ 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给老都管一个情面。他故意这样说,为了彻底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 14. “ 贩枣子客人 ” 在一边的劝说有什么用意? 和白胜唱双簧戏,更加引诱杨志手下买酒喝,也更使杨志放松警惕。 15. “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 请补写出 “ 那汉子 ” 当时的心理活动。 示例:饶你们精明,这下还不是都吃了!现在好了,生辰纲劫定了!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① 早望见前面烟锁雾笼,是一片猛恶林子,这座林子唤做 “ 野猪林 ” ,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 “ 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到。 ” 薛霸道: “ 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 ②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 “ 呵也! ” 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说道: “ 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 ” 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 “ 上下做甚么? ” 董超、薛霸道: “ 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 ” 林冲答道: “ 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 ” 董超道: “ 那里信得你 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 林冲道: “ 上下要缚便缚,小 人敢道怎地。 ”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 “ 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 ”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 “ 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董超道: “ 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 ” 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③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 “ 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④ 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扶起林冲,叫: “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 ‘ 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 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 林冲劝道: “ 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 鲁智深喝道: “ 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 ” ⑤ 话休絮烦,被智深监押不离,行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一路去都有人家,再无僻静处了。鲁智深打听得实了,就松林里少歇。智深对林冲 道: “ 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僻静去处。洒家已打听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 ” 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 公人道: “ 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 ” 两个道: “ 再怎敢,皆是太尉差遣。 ” 接了银子,却待分手。鲁 智深看着 两个公人道: “ 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 ” 二人答道: “ 小人头是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 ” 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 “ 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 ” 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 “ 兄弟保重! ” 自回去了。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 (选自《水浒传》,有删节 ) 16.小说开头对野猪林的描写,有何作用? 示例:内容上,交代了野猪林环境险恶,及当时许多好汉葬身于此的背景,渲染了一种紧张骇人气氛。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两官差要谋害林冲作铺垫。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鲁智深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武艺高强、有侠肝义胆。 18.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 林冲答道: “ 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 ” 董超道: “ 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 林冲道: “ 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 ”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林冲敢作敢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也写出了官差的阴险狡诈。 19.节选文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加以分析。 本文运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正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之时,在第 ④ 段使用了插叙手法,对鲁智深在危机中能及时出现的原因做了情节上的必要补充说明,并且衬托丰富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写作练笔】 20.课文对天气炎热的描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直接写 “ 热 ” 的有多处,以 “ 凉 ” 衬 “ 热 ” 也不下十余处,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也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这些描写将天气的炎热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请你也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00字左右) 示例:朔风像发了疯的野牛似的四处乱撞,刺骨的寒风在行人的脸上呼啸而过,针一般地刺着路上寥寥可数的行人的肌肤。行人们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可冷酷的风婆婆似乎仍旧不肯善罢甘休,她继续怒号着,尽情挥洒着寒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