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第 1 页 共 27 页 2019-2020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 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2019 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 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手关紧水龙头 B.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园林浇水 C.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D.农业上多施化肥少浇水 2.(2 分)对如图所示图标的使用场所及使用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购物商场:防止影响商品销售 B.机关办公室:防止污染空气 C.加油站:防止发生爆炸 D.网家森林公园:防止发生火灾 3.(2 分)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B.观察到有一团白烟产生 C.实验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D.实验能得出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论 4.(2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27 页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 性 C. 点燃酒精灯 D. 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 5.(2 分)2019 年 12 月 7 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 将“吉林一号”高分 02B 卫星发射升空。某固体运载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Al+3NH4ClO4 Al2O3+AlCl3+3NO↑+6X↑,则 X 的化学式是( ) A.NH3 B.NO C.H2O D.NO2 6.(2 分)据报道、俄罗斯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禁止参加国际上重要体育赛事 4 年,某兴奋剂的化学式为 C20H26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98g B.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茶的质量比为 20:26:2 C.该兴奋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0:13:l D.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含有 20 个碳原子、26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7.(2 分)2019 年 12 月 17 日,太原市政府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下列有关从源头处 分类垃圾的优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B.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 C.减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 D.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8.(2 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第 3 页 共 27 页 A. 验证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 除去水中的高锰酸钾 C. 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2 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降低饮用水硬度 肥皂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C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 细铁丝 D 鉴别硫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0.(2 分)同学们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氧气,绘制了实验过程中 物质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该图象的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则纵坐标是( ) A.氯酸钾的质量 B.二氧化锰的质量 C.氯化钾的质量 D.物质的总质量 第 4 页 共 27 页 二、生产生活应用(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生活现象解释】 11.(3 分)寒冷的冬天,火锅深受大众喜好,有一款“冒烟”火锅特别神奇,向干冰中加 入水即可产生“冒烟”效果,其原因是 。干冰中加水后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2 分)今年阅兵式上,急速飞翔的战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烟,彩烟剂中含 有高氯酸钾(KClO4)、氯酸钾(KClO3)、氯化铵(NH4Cl)等物质,这三种物质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由于彩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现象是 。 13.(2 分)2019 年 11 月 5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一款“空气取水机” 备受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适用于偏远的山区、海上及地震灾区。此饮水机流出 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微观视角分析“空气取水机”中水发生 的变化是 。 14.(2 分)2019 年 12 月 17 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 付海军。“山东舰”是常规动力航母,用重油(石油提炼出的密度较大,黏度十分高的油) 做燃料,重油是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铀可用于核动力航母 中的反应堆,下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从该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 是 。 15.(7 分)【生产实际应用】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面是以 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 共 27 页 (1)步骤 ① 中将液态空气蒸发,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制得产品,该过程中发生的变 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写出流程中“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 物质 。 (2)用符号表示:NH4NO3 中含有的离子符号 。(写一个即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 (填序号)。 (4)步骤 ② 的生成物氨气(NH3)由分子构成,该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步骤 ③ 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科普阅读理解(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7 分) 16.(7 分) 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 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 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 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 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 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 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产生温室效应。矿物燃料 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 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填“碳单质”、“碳原子”或“碳元素”)。 第 6 页 共 27 页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 ,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是 。 (3)举一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碳循环分析,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不再参与碳循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 D.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 五、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6 分) 17.(6 分)A、B、C、D 四种纯净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 A 和 D 属 于氧化物。B 和 C 属于单质,且 B、C 中其中一种物质的量不同,发生反应可能生成不 同的物质。“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请回答: (1)B、C 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2)B﹣D 的反应条件是 。 (3)B→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六、活动与探究(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5 分) 18.(7 分)A 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B 图是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的装置。 第 7 页 共 27 页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 a 的仪器名称 ,该仪器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 是 。 (2)A 装置可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集气瓶中该气体收集满的 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 。 (3)B 图中 b、c 两处分别绑着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 空气密度的现象是 。若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19.(8 分)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可通过如图所示“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同学们对用 手快速转动取火棒就能使火引子产生火苗的现象提出质疑,并在实验室和老师一起展开 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 猜想三: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 猜想 三正 确 步骤二:将乒乓球和滤纸片放在一块薄钢板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如图 所示: 步骤三: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以下装置。其操作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 能说 第 8 页 共 27 页 K1,打开止水夹 K2,将乙装置注射器中盐酸推入锥形瓶,再向烧杯中倒 入 80℃的热水,进行第一次观察现象。然后关闭止水夹 K2,打开止水夹 K1,将甲装置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锥形瓶,进行第二次观察现象。 明可 燃物 燃烧 需要 氧气 的现 象是 【实验反思】 (1)步骤一中,若加热时间足够长,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钻木取火”时适合做“火引子”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 (3)野外用火结束后,你认为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七、物质定量分析(共 6 分). 20.(6 分)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a 管与电源负极相连,b 管与电源正极 相连。 (1)计算当 a 管产生 0.2g 气体时,b 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为多少。 (2)通过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第 9 页 共 27 页 第 10 页 共 27 页 2019-2020 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 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2019 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 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手关紧水龙头 B.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园林浇水 C.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D.农业上多施化肥少浇水 【分析】2019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 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 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随手关紧水龙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不合题意。 B.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园林浇水,利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能节约用水,有利于节约水 资源,故不合题意。 C.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农业上多施化肥少浇水,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故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了解节约保 护水资源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2 分)对如图所示图标的使用场所及使用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购物商场:防止影响商品销售 B.机关办公室:防止污染空气 第 11 页 共 27 页 C.加油站:防止发生爆炸 D.网家森林公园:防止发生火灾 【分析】根据环境不同,禁止吸烟的目的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A、购物商场:禁止吸烟是为了防止别人被动吸入二手烟,危害人体健康, 故 A 分析不正确; B、机关办公室:禁止吸烟是为了防止污染空气,故 B 分析正确; C、加油站:禁止吸烟是为了防止发生爆炸,故 C 分析正确; D、网家森林公园:禁止吸烟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故 D 分析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禁止吸烟的害处。 3.(2 分)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B.观察到有一团白烟产生 C.实验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D.实验能得出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论 【分析】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过程中,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观察到有一团白烟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说法正确; D、本实验说明出分子在不停运动的; 故选:A。 【点评】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而氨气和数地方有生成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色,要注意理解。 4.(2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第 12 页 共 27 页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 性 C. 点燃酒精灯 D. 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 B、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考虑; 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D、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 故 A 错; 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B 正确; 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 C 错;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棉花团,故 D 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2 分)2019 年 12 月 7 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 将“吉林一号”高分 02B 卫星发射升空。某固体运载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Al+3NH4ClO4 Al2O3+AlCl3+3NO↑+6X↑,则 X 的化学式是( ) A.NH3 B.NO C.H2O D.N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解:反应物中含有 3 个 Al、3 个 N、12 个 H、3 个 Cl、12 个 O,生成物中含有 3 个 Al、3 个 N、3 个 Cl、6 个 O,所以 X 中需要含有 12 个 H 和 6 个 O,又因为 X 前面 第 13 页 共 27 页 的系数是 6,所以 X 中含有 2 个 H、1 个 O 就行,所以化学式是 H2O。 故选:C。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于原子个数的计算,前面的系数与右下角的数字相乘。 6.(2 分)据报道、俄罗斯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禁止参加国际上重要体育赛事 4 年,某兴奋剂的化学式为 C20H26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98g B.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茶的质量比为 20:26:2 C.该兴奋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0:13:l D.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含有 20 个碳原子、26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B.该兴奋剂中碳、氢、氧元茶的质量比为(12×20):(1×26):(16×2)≠20:26:2, 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该兴奋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0:26:2=10:13: l,说法正确; D.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含有 20 个碳原子、26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分)2019 年 12 月 17 日,太原市政府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下列有关从源头处 分类垃圾的优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B.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 C.减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 D.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分析】根据从源头处分类垃圾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从源头处分类垃圾,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故正确; 第 14 页 共 27 页 B、从源头处分类垃圾,可以降低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故错误; C、从源头处分类垃圾,可以减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故正确; D、从源头处分类垃圾,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从源头处分类垃圾的优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 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 除去水中的高锰酸钾 C. 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A、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 达到实验目的;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利用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高锰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导致的,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程中天平始终平衡,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第 15 页 共 27 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 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降低饮用水硬度 肥皂水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C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 细铁丝 D 鉴别硫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分析】利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能反应;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硫是淡黄色固体,木炭是黑色固体 【解答】解:A、利用肥皂水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澄清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硫是淡黄色固。体,木炭是黑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区分硫粉和木炭粉,该选项 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 分)同学们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氧气,绘制了实验过程中 物质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该图象的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则纵坐标是( ) A.氯酸钾的质量 B.二氧化锰的质量 第 16 页 共 27 页 C.氯化钾的质量 D.物质的总质量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结合氯酸钾、二氧化 锰、氧气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当氯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氯酸钾的 质量减少直到为零,故错误;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变,故错误; C.当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的质量增大直到氯酸钾完全分解,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 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 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生产生活应用(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生活现象解释】 11.(3 分)寒冷的冬天,火锅深受大众喜好,有一款“冒烟”火锅特别神奇,向干冰中加 入水即可产生“冒烟”效果,其原因是 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 。 干冰中加水后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 。 【分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时吸热,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答】解:向干冰中加入水即可产生“冒烟”效果,其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 气液化,产生水雾; 干冰中加水后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CO2+H2O═H2CO3。 故填: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CO2+H2O═H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2 分)今年阅兵式上,急速飞翔的战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烟,彩烟剂中含 有高氯酸钾(KClO4)、氯酸钾(KClO3)、氯化铵(NH4Cl)等物质,这三种物质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7、+5、﹣1 ,由于彩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现象是 彩烟 持续一段时间长后消失 。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钾显+1 价,氧显+2 价,铵根显+1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第 17 页 共 27 页 为零,则高氯酸钾(KClO4)、氯酸钾(KClO3)、氯化铵(NH4Cl)等三种物质中氯元素 的化合价分别是+7、+5、﹣1;由于彩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现象是彩烟持续一段 时间长后消失。 故答案为:+7、+5、﹣1;彩烟持续一段时间长后消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 题能力。 13.(2 分)2019 年 11 月 5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一款“空气取水机” 备受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适用于偏远的山区、海上及地震灾区。此饮水机流出 的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微观视角分析“空气取水机”中水 发生的变化是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 【分析】根据混合物、纯净物的的定义分析解答,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分 析;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此饮水机流出的水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空气取水机”中 水发生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视角分析“空气取水机”中水发生的 变化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混合物;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 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 14.(2 分)2019 年 12 月 17 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 付海军。“山东舰”是常规动力航母,用重油(石油提炼出的密度较大,黏度十分高的油) 做燃料,重油是 不可再生能源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铀可用于 核动力航母中的反应堆,下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从该图可获得的一条 信息是 铀是一种金属元素 。 第 18 页 共 27 页 【分析】重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 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 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重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92,表示原子序数为 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 92 个质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铀, 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不可再生能源;铀是一种金属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 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5.(7 分)【生产实际应用】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面是以 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① 中将液态空气蒸发,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制得产品,该过程中发生的变 化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写出流程中“其它气体”中含有 的两种物质 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 (2)用符号表示:NH4NO3 中含有的离子符号 NH4+ 。(写一个即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 ② (填序号)。 (4)步骤 ② 的生成物氨气(NH3)由分子构成,该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氮气分子分解 为氮原子,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每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成一个氨气分子 。 (5)步骤 ③ 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 。 第 19 页 共 27 页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空气的成分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3)根据流程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5)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加入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解答】解:(1)空气分离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 外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NH4NO3 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离子符号为:NH4+和 NO3 ﹣; (3)流程中 ② 是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 ④ 是一氧化氮、水和氧气生成硝酸; ⑤ 是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都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4)流程中 ② 是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微观上氮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气 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每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成一个氨气分子; (5)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二氧化碳、稀有气体;(2)NH4+或 NO3 ﹣;(3) ② 或 ④ 或 ⑤ ; (4)氮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每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 成一个氨气分子;(5)4NH3+5O2 4NO+6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科普阅读理解(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7 分) 16.(7 分) 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 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 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 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 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 第 20 页 共 27 页 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 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产生温室效应。矿物燃料 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 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碳元素 。(填“碳单质”、“碳原子”或“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 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 , 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CO2 和 H2O 。 (3)举一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C+O2 CO2 。(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4)利用碳循环分析,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 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等 。 (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填字母序号) A.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不再参与碳循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 D.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分析; (2)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和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分析回答;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回答; (4)根据低碳的含义分析回答; (5)根据碳的循环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2)由“碳循环”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将大气圈中的碳 转移到生物圈中,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CO2 和 H2O。 (3)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很多,例如,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C+O2 CO。 第 21 页 共 27 页 (4)由用碳循环可知,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植树造林,增大绿地 面积,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等。 (5)A.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的含碳物质在细菌、真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等, 参与碳循环,故 A 错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 B 正确; C.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故 C 正确; D.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1)碳元素。 (2) ① 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 ② CO2 和 H2O。 (3)C+O2 CO2。 (4)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或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5)BCD。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解题的方法的是通过给出的材料提取有用信 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五、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6 分) 17.(6 分)A、B、C、D 四种纯净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 A 和 D 属 于氧化物。B 和 C 属于单质,且 B、C 中其中一种物质的量不同,发生反应可能生成不 同的物质。“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请回答: (1)B、C 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CO、CO2 。 (2)B﹣D 的反应条件是 高温 。 (3)B→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2 2CO 。 (4)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 Cu+CO2 。 第 22 页 共 27 页 【分析】根据 A、B、C、D 四种纯净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 和 D 属 于氧化物,B 和 C 属于单质,且 B、C 中其中一种物质的量不同,发生反应可能生成不 同的物质,所以 B 是碳,C 是氧气,B 转化成的 A 会与氧气反应,所以 A 是一氧化碳, 氧气转化成的 D 会与碳、一氧化碳反应,所以 D 可以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 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 四种纯净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 和 D 属于氧化物,B 和 C 属于单质,且 B、C 中其中一种物质的量不同,发生反应可能生 成不同的物质,所以 B 是碳,C 是氧气,B 转化成的 A 会与氧气反应,所以 A 是一氧化 碳,氧气转化成的 D 会与碳、一氧化碳反应,所以 D 可以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 确,所以 B、C 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CO、CO2; (2)B﹣D 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3)B→的 A 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2C+O2 2CO; (4)A﹣D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是:CO+CuO Cu+CO2。 故答案为:(1)CO、CO2; (2)点燃或高温; (3)2C+O2 2CO; (4)CO+CuO Cu+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 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六、活动与探究(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5 分) 18.(7 分)A 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B 图是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的装置。 第 23 页 共 27 页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 a 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该仪器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的原 因是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 (2)A 装置可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检验集 气瓶中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 (3)B 图中 b、c 两处分别绑着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 空气密度的现象是 c 处的棉球先变红,b 处的棉球后变红 。若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 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在铜丝上 b 和 c 之间再绑一团用石蕊溶液浸湿后晾干的棉球 。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图中标有字母 a 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该仪器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 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故填:长颈漏斗;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A 装置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检验集气瓶中该气体收集满的 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填:2H2O2 2H2O+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B 图中 b、c 两处分别绑着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 空气密度的现象是 c 处的棉球先变红,b 处的棉球后变红; 若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在铜丝上 b 和 c 之间再绑一团用石蕊溶液浸 第 24 页 共 27 页 湿后晾干的棉球,如果棉球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故填:c 处的棉球先变红,b 处的棉球后变红;在铜丝上 b 和 c 之间再绑一团用石蕊溶液 浸湿后晾干的棉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 分)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可通过如图所示“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同学们对用 手快速转动取火棒就能使火引子产生火苗的现象提出质疑,并在实验室和老师一起展开 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 猜想三: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实验 结论 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 蘸有 酒精的 棉球燃 烧,蘸 有水的 棉球没 有燃烧 猜想 三正 确 步骤二:将乒乓球和滤纸片放在一块薄钢板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如图 所示: 乒乓 球片比 滤纸片 先燃烧 步骤三: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以下装置。其操作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 K1,打开止水夹 K2,将乙装置注射器中盐酸推入锥形瓶,再向烧杯中倒 能说明 可燃物 第 25 页 共 27 页 入 80℃的热水,进行第一次观察现象。然后关闭止水夹 K2,打开止水夹 K1,将甲装置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锥形瓶,进行第二次观察现象。 燃烧需 要氧气 的现象 是 第一 次观察 到白磷 没有燃 烧,第 二次观 察到白 磷燃烧 【实验反思】 (1)步骤一中,若加热时间足够长,观察到的现象是 蘸有水的棉球也燃烧了 。 (2)“钻木取火”时适合做“火引子”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火引子的着火点比火板 和取火棒的着火点都低 。 (3)野外用火结束后,你认为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用土盖灭,用水浇灭等 。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 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作出猜想】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 26 页 共 27 页 【进行实验】 步骤一: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加热片刻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蘸有酒精的棉球燃烧, 蘸有水的棉球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步骤二:将乒乓球和滤纸片放在一块薄钢板的两侧,加热钢片中部,乒乓球片比滤纸片 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步骤三: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第一次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第二次观察 到白磷燃烧。 故填:蘸有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有水的棉球没有燃烧;乒乓球片比滤纸片先燃烧;第一 次观察到白磷没有燃烧,第二次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反思】 (1)步骤一中,若加热时间足够长,观察到的现象是蘸有水的棉球也燃烧了,是因为水 蒸发后温度继续升高达到了棉球的着火点。 故填:蘸有水的棉球也燃烧了。 (2)“钻木取火”时适合做“火引子”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火引子的着火点比火板和 取火棒的着火点都低。 故填:火引子的着火点比火板和取火棒的着火点都低。 (3)野外用火结束后,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用土盖灭,用水浇灭等。 故填:用土盖灭,用水浇灭等。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七、物质定量分析(共 6 分). 20.(6 分)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a 管与电源负极相连,b 管与电源正极 相连。 (1)计算当 a 管产生 0.2g 气体时,b 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为多少。 (2)通过实验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第 27 页 共 27 页 【分析】(1)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 氢气,同时利用方程式分析解答即可;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 管中产生的是氢气,b 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设生成氧气质量为 x 2H2O 2H2↑+O2↑ 4 32 0.2g x x=1.6g (2)由于该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故通过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该结论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1)答:b 管生成气体质量为 1.6g; ①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② 化学反应前后元 素种类不变; 【点评】此题是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产生气体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化 学方程计算的掌握; 声明:试 题解析著作权 属菁优网所有 ,未经书面同 意,不得复制 发布 日期:2020/12/18 13:42:14 ;用户: 魏丽丽;邮箱 :sjhzxyh16@xyh.com;学号: 3780200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