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分析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意义。‎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 ‎ 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残暴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强烈的抗争。在拉丁美洲,为反抗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压迫和统治,拉美人民掀起了独立斗争的风暴。在亚洲,印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民族大起义。今天我们就来追忆历史,缅怀英雄。‎ 让我们一起步入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来领略历史的风采。‎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教师: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把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 教师:阅读教材P2第1自然段,说一下拉丁美洲的范围。‎ 学生: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教师:拉丁美洲这一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学生:拉丁美洲所在的地区大约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地居民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族,故该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1.背景 史料1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最先侵入拉丁美洲。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几乎全部拉丁美洲,葡萄牙独占巴西,他们残酷屠杀当地居民。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掠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残酷地剥削和虐待他们。他们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是落后的、残暴的、纯粹掠夺性的封建主义性质的殖民统治。‎ 史料2 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教师:思考殖民侵略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什么?‎ 学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大肆掠夺财富,给殖民地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史料3 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使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鸿沟愈来愈深,矛盾愈来愈尖锐,尤其是土生白人,强烈要求控制政权、发展民族经济。‎ 史料4 英国、美国还有法国相继完成了各自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给拉丁美洲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看着自己的近邻,通过战争实现了独立,他们备受鼓舞,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战争实现自己的独立。‎ 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2.概况 史料1 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土生白人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游历过法国等欧洲国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1807年开始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他带领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很多胜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他在南美独立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料2 玻利瓦尔率领士兵作战。‎ 史料3 圣马丁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814年起组织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安第斯军”,并指挥它于1818年解放了智利。1821年,率部进入秘鲁,秘鲁宣告独立。不久,他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悄然隐退,在欧洲度过了余生。1878年,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史料4 拉美独立国家。‎ 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 时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 领导人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特点 范围广,南北联合作战,有统一指挥 结果 拉丁美洲基本获得独立 教师:思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意义:(1)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赢得独立运动的胜利。(2)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3)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胜利原因:(1)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2)有统一的指挥。‎ ‎(3)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4)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史料1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史料2 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输入棉纱,最后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史料3 印度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乌云,但它会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 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背景。‎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过程 史料1 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感到自己兵力太少,便雇用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称为土兵。1857年英国军队发给土兵使用涂有牛油和猪油的子弹,土兵都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牛是印度教的圣物,猪是伊斯兰教的禁忌物。土兵认为这是有意地侮辱,5月,驻守密拉特的土兵率先发动了起义,掀开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序幕。‎ 史料2 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 史料3 1857年6月,章西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起义,章西女王成为领袖。1858年3月,英国派兵进攻章西城。面对强大的敌人,章西女王有胆有识,毫不畏惧,积极迎战。战斗打响后,她亲自上阵,巡视城防,指挥作战,击退了英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教师: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领导人是谁?‎ 学生:时间:1857—1859年。领导人:印度王公。‎ 教师: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的最著名的英雄是谁?‎ 学生:章西女王。‎ 教师: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 印度民族大起义并未取得胜利。但却表现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教师:思考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生:(1)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 ‎(2)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王公叛变投降,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3)起义军缺乏统一领导。‎ ‎(4)起义军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 教师: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都在国家民族遭到殖民压迫时,挺身而出,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2)在斗争中,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为正义献身,英勇作战,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波澜壮阔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枷锁,基本奠定了现代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由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上层采取分化政策,加上各地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印度民族大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章西女王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西班牙、葡萄牙的残酷殖民统治;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 ‎2.代表:章西女王 ‎3.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俄国历史的进步。‎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各自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2.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两次改革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 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彼得大帝,诞生于1672年,是俄国历史上一位非凡的君王,为使俄国迎头赶上当时欧洲的文明进步,他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的版图不断地拓展,并将俄国推入现代世界。‎ 彼得一世如何进行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了解那段岁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的由来 教师:阅读教材P6第1自然段,结合下面图片了解沙皇俄国的由来。‎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1)背景 史料1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教师:阅读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为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彼得一世决心全面改革。‎ ‎(2)内容 史料2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史料3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教师:根据材料及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填写。‎ 教师:提供模板。‎ 方面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军事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习俗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意义 史料4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增强,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有何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 思考:如何评价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主要成就: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 主要局限性:未能废除农奴制度;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史料1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史料2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史料3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度 俄国 ‎71‎ ‎29‎ ‎(1860年)‎ ‎1 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5‎ ‎(1850年)‎ ‎14 603‎ 资本主义 法国 ‎150‎ ‎9 160‎ 资本主义 教师: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4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教师:在这场战争中俄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俄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难以抗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影响:克里木战争的惨败,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也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史料5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有哪些?‎ 学生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唯有变革才能自救。‎ 史料6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教师:结合史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 学生: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内容 教师:阅读教材P8第3自然段,找出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3.影响 史料1 农奴取得的份地,按照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 史料2 在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之后,一个官员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一个地主也有类似的感受,说农奴“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教师: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农奴以高出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地为贵族所占有,农民获得土地所付的赎金则高出市场价两三倍。当农民真正解放后,实际上已经一贫如洗了。‎ 教师:史料2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会地位提高。‎ 教师: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史料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  教师:根据史料3,我们可以得出哪一结论?‎ 学生: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 教师:根据上述分析,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学生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学生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时间 ‎1689年 ‎1861年 领导者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等 ‎“解放”农奴;赎买土地 性质 自上而下的封建富国强兵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 eq lc{(avs4alco1(avs4al(彼得一世改革)lc{(avs4alco1(目的:改革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礼节与生活方式,意义: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avs4al(废除农奴制改革)lc{(avs4alco1(时间:1861年,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解放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意义: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社会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第3课 美国内战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进程、结局、性质和意义。概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3.通过合作探究等环节,使学生认识到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重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意义;南北战争的影响。 ‎ 难点:南北两种经济制度间的矛盾。‎ 战争的航程已终结,伴随着万千人民的欢呼呐喊,伴随着联邦政府的华丽转身。1865年4月14日晚,一声枪响响彻华盛顿福特剧院,一个伟大的身躯轰然倒塌,殷红的鲜血在流泻。从小木屋走到白宫,56年的生命在此戛然而止。林肯,他用自己的不屈不挠和宽容仁慈换来了联邦的统一,换取了国家的永生!‎ 林肯为什么会被刺杀?林肯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让我们步入今天的历史殿堂,一起见证这段悲壮的历史。‎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史料1 美国领土扩张。‎ 教师讲解:独立战争后,美国通过购买、吞并、抢夺等方式,领土由东向西不断扩张,几十年后就发展成了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史料2‎ 史料3 奴隶制扩展漫画 教师: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分别是什么样的经济方式?‎ 学生: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教师:双方经济制度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南方反对提高关税,北方要求提高关税;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 教师: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南北矛盾能否调和?‎ 学生:奴隶制的废存。南北矛盾不能调和。‎ 教师: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内战爆发 史料 “大家都知道,一个一半人民是奴隶,一半人民是主人的国家,绝对不可能永久存在!我们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国民,都应该拿出信心、力量去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段直率简洁的讲词,深深打动了人民的心灵,林肯终于击败所有对手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 教师:史料中应该做的事情指的是什么?美国内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废除奴隶制。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教师:为什么林肯当选总统成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林肯作为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的共和党人执政,意味着至少在四年内,林肯政府必将行使权力,逐步限制、废除黑人奴隶制,南方种植园主把林肯的当选看作一场灾难。‎ 教师:战争初期,南北双方的情况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原因是北方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 三、北方的胜利 史料1 凡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即可在西部获得一块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后,即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 ‎——《宅地法》‎ 史料2 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境内的黑人奴隶即视为自由人,可应招参加联邦军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教师: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1: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学生2:《宅地法》大大激发了西部农民的参战积极性,遏制了奴隶种植园向西部扩展,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上百万黑奴获得自由,使联邦政府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扭转了战争的局面,为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史料3 林肯遇刺。‎ 教师:1865年,林肯被刺杀,请同学们简要概述一下林肯的主要成就。‎ 学生1:林肯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学生2: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 史料4 内战后,北部工业资产阶级掌握联邦政权……联邦政府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政策……给工业资本主义在市场、资金、资源、劳动力和技术诸方面创造了比当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要优越的有利条件。‎ ‎——丁则民《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史料5 从1859—190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由18.8亿美元增至130.4亿美元,增加了约6倍。其中,钢产量由1.2万吨猛增至3 18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石油开采量从50万桶增加到两亿桶以上;机器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为迅速…… ‎ ‎——《大国崛起》‎ 教师:美国内战对美国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师:历经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国家统一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即美国南北战争。林肯领导下的北方军队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虽正义在手,却一度失利。随着《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黑人以极大的热情拥护和支持北方军队,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成为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3课 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二、内战爆发 林肯当选总统 三、北方的胜利 ‎ 1.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 ‎2.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理解它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 日本通过哪次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史料1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 史料2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 史料3 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些危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1)政治:幕府等级森严,矛盾尖锐。‎ ‎(2)经济: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史料4 佩里登陆图。‎ 教师: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抵日,威胁幕府,先后签订《日美亲和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俄、荷、英、法也迫使日本缔结不平等条约。‎ 教师:从上述史料中,分析当时的日本政府面临什么危机?‎ 学生:日本的民族独立受到威胁,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二、倒幕运动 史料1‎ 教师:阅读教材P15第1-2自然段,说出倒幕运动的背景、倒幕力量的组成。‎ 学生1:背景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内忧外患。‎ 学生2:倒幕力量主要有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起倒幕运动。‎ 史料2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史料3 1868年1月3日,明治政府发布王政复古令,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德川庆喜为维护其领地和权力,于1月26日夜率领会津、桑名两藩藩兵向京都进兵,1‎ 月27日与政府军在鸟羽、伏见遭遇展开战斗,战役以政府军的全胜告终。‎ 教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倒幕运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学生:1867年“大政奉还”,1868年发动王政复古,同年,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抗,推翻幕府统治。‎ 三、明治维新 史料1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史料2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教师:结合材料分析明治维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建立近代化独立民族国家的目标。‎ 史料3 此次游历开阔了考察团的视野:第一认识到致富是治国的根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乃是致富的可靠途径。第二感到要想富国强兵,必须建立法制,实行专制的集权主义统治。第三文化教育方面与西方各国的差距很大,有必要进行改革。第四找到从小国走向大国之路,确立了“内治优先”的方针。第五赞赏德国军事制度,主张学习德国的军事经验。‎ 史料4‎ 史料5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教师:阅读材料P15第5自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学生: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教师: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1)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2)经济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高了日本国力。‎ ‎(3)政治上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促进了日本政治的进步。‎ ‎(4)社会文化上,打破了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形成了日本的近代文化。‎ ‎(5)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6)外交上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解除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7)为亚洲邻国的变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8)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阻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并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改革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内忧外患 二、倒幕运动 三、明治维新 ‎1.措施: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新式军队 ‎2.意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