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2020 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书写分(5 分)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 5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10 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②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④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刘禹锡《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 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 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 yā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 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 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拷.问( ) 倔.强( ) yā( )送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简要说说“他”的性格特征。(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3 分) 【材料一】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字为 2019-CoV,是 2019 年在人体中发现的 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 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 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 14 天,潜伏期具有传染 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材料二】新型短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 防疫物资短缺。全国人民也自发进行捐助。下面是微信捐款的流程。 微信捐款流程(①→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材料三】 2020 开年,一个万众一心的时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着 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全国各大城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某市为确保全市中小学生“离 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最火限度减少延期开学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影响,特推出针对全市 中小学生的网络直播课堂,为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覆盖全学科、全免费的假期在线辅导课 程。 (1)请你阅读材料一,阐述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为重灾区。张阿姨想为武汉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知道 捅款途径。请你结合材料二微信捐款的流程,告诉张阿姨如何捐款。(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推行在线辅导课堂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 分)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 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 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 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 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 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 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 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 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 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 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 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 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 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 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 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 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 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 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 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 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 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 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 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 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 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 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 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 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 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 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 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 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 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 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 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 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 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 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4.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 2(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4 分)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日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4 分)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 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 分) 【材料一】 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 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 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 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 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访谈、记录等。可见,我国古人已有游历四方, 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 2013 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 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 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一种研 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 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 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 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 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单位:万人次) 【材料三】 近日,教育部等 11 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 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 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啦!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 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点不能向学校学生家长收费, 行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教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 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 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 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 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 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 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太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这么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 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 参差不齐,师生此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 1 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 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 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 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 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9.下面对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研学旅行延线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 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分析材料二,我们可知,从 2014 年到 2017 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从 140 万人增长到 340 万人,境内游学人数则从 35 万人增长到 85 万人。 C.从材料三我们可看出,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 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 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10.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 值,你在出发前,会做哪些准备呢?(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逆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做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 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 “救”。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 (1)故患有所不辟 、 也 辟:__________________ (2)贤者能勿丧 、 耳 丧:__________________ (3)使为书 、 招张世杰 书:__________________ (4)天祥泫然出涕 、 涕: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乙文中文天样的品格?(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文中写了关于文天样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 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义: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地名。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1)①虽乘奔御风 ②芳草鲜美 ③长河落日圆 ④一览众山小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烟笼寒水月笼沙 (2)①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每句 1 分,共 10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kǎo jué 押 (3)难道生命不是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吗? (4)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示例:保尔身上有着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有着崇高的革命理 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 目标。(勇于献身,拼命工作;酷爱学习,如饥似渴:疾恶如仇,爱恨分明;不畏艰难,挑 战病魔;永不言败,顽强生活……) 3.(1)示例:新型冠状病毒,是指在人体中发现的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 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 凝血功能障碍,有潜伏期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示例:张阿姨,您先在微信里找到 Q 这个图标,然后点一下输入“武汉市慈善总会”, 当看到“武汉市慈善总会”图标时,再点一下,进入后,点击“捐助”,当看到“新冠肺炎” 时,点击进入,在最下面找到“直接捐”,再点一下,然后在捐赠金额旁,选择金额,填写 捐赠人和联系方式等,完成后点“微信支付”即可。 (3)示例一:我认为在线辅导课堂符合现在疫情下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体验到新的学习 方式,更加充实也更加方便,没听懂可以看重播,不耽误学业;对老师简言,新的教学环境 促使自己提高教学技能,对教育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对社会而言,碰撞出新的话题,促生出 新的需求。 示例二:我认为在线辅导课堂弊端很多。首先有很多限制,网速、设备、资料等:其次师生 的互动不及时,学生的真实反馈老师掌握不到:最后,面对新事物,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及适 应速度都不一样,这给许多师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55 分) [一](22 分) 4.【答案】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④是 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文题目作用的理解。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 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 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此题“故乡”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风”交代了描写对象,同时“风”作为串联文章的线索,也是借“风” 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5.【答案】“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 力的特点。若删除,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足、生猛异常(汪洋恣肆、气势恢宏)的 特点。(意近即可) 6.【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内容上:为 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作铺垫。(抓住关键词“铺垫”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中间在文中的作 用: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但是具 体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才行。第⑨段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原以 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承接上文写故乡的风的生猛异常。“但故乡人却不心……” 转折,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 内容上,与下文形成对比,为经过治理故乡发生巨变作铺垫。 7.【答案】示例一:(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小凌河河水, 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 (意近即可) 示例二:(表现手法)对比。“过去的一切”即第⑦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干涸”“咆哮” 的景象, 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意近即可) 示例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 小凌河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意近即可) 8.【答案】(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 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2)“时代精神”要点:①改革开放带来福祉;②绿水青山就是(胜 过)金山银山: ③绿色环境带来幸福生活;④建设美好家园。(抓住任意一点,语意连贯,言之有理即可) [二](18 分) 9.D 10.(1)都有明确的目标,即游历四方,探寻真知。 (2)都有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3)都秉持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 11.(1)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 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机制。 (2)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 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的“假大空”现象。 (3)研学机构应加强师资选拔和培训,避免师生比失衡带来的安全隐患。 (4)研学机构要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步入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安全误区。 12.(1)做好文化准备:根据研学路线确立的旅行地,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民俗 文化、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等。 (2)做好学习准备: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中研究和学习,不能“只游不学”,或“乐而忘学”。 (3)做好物质准备:梳理出行清单,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必要的证件。 [三]13.(1)同“避”,躲避(2)丧失(3)写信(4)眼泪 14.(1)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才有这种羞恶之心。 (2)文天祥于是写下了《过零丁洋》诗给他(弘范)。 15.舍生而取义者也 16.文天祥见弘范不拜。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诗拒绝。 文天祥拒绝弘范高官厚禄的劝降。 三、(55 分)17.(55 分)参照 2019 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卷面书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