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7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全程复习专项三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课件 人教版
专项三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 类型 一 物质的检验 1. 高频考点 : (1) 被鉴别的物质有 : 常见气体的检验 , 离子的检验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等。 (2) 考查形式有 : 不限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 不加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2. 解题规律 : (1) 明确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①物理方法 : 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 , 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 ,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 , 得出结论。 ②化学方法 : 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 , 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 , 对所给物质进行检验。 (2) 明确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物质 检验试剂或 方法或装置 反应现象 结论或化 学方程式 O 2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O 2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 2 +CO 2 ==== CaCO 3 ↓+H 2 O H 2 点燃 ,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产生水珠 2H 2 +O 2 2H 2 O 点燃 ==== 物质 检验试剂或 方法或装置 反应现象 结论或化 学方程式 CO 点燃 ,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 2 2CO 2 CH 4 点燃 ,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一会迅速把烧杯倒过来 , 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有水珠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 4 +2O 2 CO 2 +2H 2 O 点燃 ==== 点燃 ==== ②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检验试剂 反应现象 举例 ( 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 酸 (H + )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 液变成红色 加入锌粒 产生大量气泡 , 气体能燃烧 Zn+H 2 SO 4 ( 稀 )====ZnSO 4 + H 2 ↑ 2H 2 +O 2 2H 2 O 碱 (OH - )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 液变成红色 点燃 ==== 物质 检验试剂 反应现象 举例 ( 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 铵盐 加入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产生 2NH 4 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碳酸盐 加入稀盐酸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CO 3 +2HCl==== CaCl 2 +CO 2 ↑+H 2 O 加入 BaCl 2 [ 或 CaCl 2 或 Ca(OH) 2 ]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aCl 2 +Na 2 CO 3 ==== BaCO 3 ↓+2NaCl[ 或 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2NaCl 或 Ca(OH) 2 +Na 2 CO 3 ==== CaCO 3 ↓+2NaOH] ③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特定检验方法。 a. 硬水和软水检验 :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 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 b. 化肥的检验 : 看外观 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 ; 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 氮肥、钾肥都溶于水 ; 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加熟石灰 研磨 铵态氮肥 ( 铵盐 ) 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c. 真、假黄金的鉴别 : 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 , 由于其颜色与真黄金相似 , 故常能以假乱真。区分时可用盐酸加以鉴别 , 如有气泡产生 , 说明该物质中含锌 , 是假黄金 , 否则是真黄金。 d.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鉴别 : 取样 , 加热 , 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 , 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e. 棉织品、毛织品、化纤的鉴别 —— 采用灼烧法 : 棉织品 燃烧产生像木材植物燃烧的气味 , 没有熔珠 毛织品 燃烧 ,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 没有熔珠 化纤 燃烧 , 产生与石油燃烧相同的气味 , 有熔珠 ( 坚硬 ) (3) 牢记注意事项。 ①检验物质时 , 若无其他要求 , 则一般是先用物理方法 , 后用化学方法。即先观色闻味看状态 , 若无明显差异 , 再利用其化学性质区分。 ②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时的特征现象有 : 变色、放出气体 ( 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 ) 、生成沉淀 ( 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 ) 等。 ③ 检验物质的过程一般分为 a. 取被鉴别物质的溶液 ( 如果是固体 , 一般先取少量配制成溶 液 ) 各少量 ; b. 分别加入某试剂充分反应 ; c. 观察实验现象 ; d. 根据现象 , 分析、判断 , 得结论。 可归纳为取物质 加试剂 观现象 得结论 【 典题训练 】 1.(2012· 眉山中考 ) 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 ( 物质均为固体 ) 的是 ( ) A. 生石灰 氯化钠 B. 碳酸钡 硝酸钾 C. 苏打 小苏打 D. 氯化钠 硝酸铵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 ,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 溶于水后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 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 能区分开 ,A 不符合题意 ; 碳酸钡不溶于水 , 硝酸钾溶于水 , 能区分开 ,B 不符合题意 ; 苏打和小苏打都能溶于水 , 并且现象相同 , 区分不开 ,C 符合题意 ; 氯化钠溶于水 , 温度变化不大 , 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 温度降低 , 能区分开 ,D 不符合题意。 2.(2012 · 株洲中考 ) 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 CO 和 CO 2 两种无色气体 , 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水 C. 紫色石蕊溶液 D. 氯化钠固体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考生对 CO 与 CO 2 性质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CO 与 CO 2 的性质 ;(2) 常用的区别两种气体的方法。如果在两塑料瓶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 出现浑浊的是 CO 2 ,A 能鉴别 ; 由于 CO 2 溶于水 ,CO 不溶于水 , 向两塑料瓶中加入水 , 塑料瓶变瘪的是 CO 2 ,B 能鉴别 ;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C 也能鉴别 ; 氯化钠与两种气体都不反应 , 无法鉴别 ,D 不能鉴别。 3.(2013 · 福州中考 ) 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 , 错误的是 ( ) A. 氧气与氮气 —— 闻气味 B. 氯化钠与碳酸钠 —— 用稀盐酸 C. 铝与铝合金 —— 比较硬度 D. 氯化钾与氯化铵 —— 用熟石灰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能力。氧气与氮气均无味 , 故不能采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 ;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 , 同时产生气泡 , 而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 故可区分 ; 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 , 故可通过比较硬度的方法进行区分 ; 氯化铵可与熟石灰反应 , 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而氯化钾不会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 故可区分。 4.(2013 · 邵阳中考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腈纶和羊毛纤维 燃烧 , 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B 食盐溶液和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氯化铵和尿素 [CO(NH 2 ) 2 ] 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 , 闻气味 D CO 2 和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能力。 A 选项中羊毛燃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能区分开 , 故正确 ;B 选项中滴加酚酞后颜色都不变化 , 故错误 ;C 选项中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可以区分 , 故正确 ;D 选项中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能够区分 , 故正确。 5. 下列各组溶液 , 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 A.NaOH 、 NaCl 、 MgCl 2 、 FeCl 3 B.Na 2 CO 3 、稀硫酸、稀盐酸、 NaNO 3 C.Na 2 SO 4 、 BaCl 2 、 KNO 3 、 NaCl D.K 2 SO 4 、 Na 2 CO 3 、 BaCl 2 、 KNO 3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A 中 , 氯化铁是棕黄色溶液 , 其余三种溶液均为无色 , 用氯化铁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 , 只有氢氧化钠与之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 从而确定出氢氧化钠溶液 , 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另两种溶液反应 , 则氯化镁溶液中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 氯化钠溶液中无现象 , 从而依次鉴别出来 ;B 中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气体 , 但硝酸钠溶液不与其中的任何物质反应 , 故无法确定稀盐酸和稀硫酸 ;C 中 , 只有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 硝酸钾、氯化钠不与其中的任何物质反应 , 故无法鉴别 ;D 中 , 氯化钡溶液 与硫酸钾、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但硝酸钾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 故无法区分硫酸钾和碳酸钠。故只有 A 中的物质能够鉴别。 6.(2013 · 淄博中考 )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 用硝酸银溶液鉴别蒸馏水和海水 B.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的不同性质。 A 选项 , 硝酸银溶液能与海水中的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 而与蒸馏水不反应 , 故可鉴别 ;B 选项 , 氢氧化钠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 稀硫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 故可鉴别 ;C 选项 , 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作用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 故不可鉴别 ;D 选项 , 肥皂水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 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 故可鉴别。 7.(2012 · 扬州中考 ) 为了鉴别标签遗失的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溶液 , 将它们编号取样按下图所示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 (1) 写出试剂①的名称 , 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A ,B 。 (2) 步骤 Ⅱ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3) 本实验若将步骤 Ⅰ 与步骤 Ⅱ 颠倒 , ( 填 “ 能 ” 或 “ 不能 ” ) 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 液 , 可选用的试剂是 。 【 解析 】 本题考查的是酸碱的区分。 (1) 由试剂①遇酸或碱呈现红色或无色 , 可知试剂①为酚酞溶液 , 则 B 为盐酸 ,A 中通入气体可生成白色沉淀 , 可知 A 为氢氧化钙溶液 ,C 为氢氧化钠溶液 ;(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3) 先通入二氧化碳可鉴别出氢氧化钙溶液 , 再根据酚酞溶液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的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 故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 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 , 需呈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 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 , 与盐酸作用产生气泡 , 故可选用碳酸钠溶液鉴别。 答案 : (1) 酚酞溶液 Ca(OH) 2 HCl (2)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3) 能 碳酸钠溶液 8.(2012· 南京中考 ) 实验室有三种化肥未贴标签 , 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 (NH 4 HCO 3 ) 、氯化铵 (NH 4 Cl) 和尿素 [CO(NH 2 ) 2 ] 中的一种 , 为鉴别三种化肥 , 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 A 、 B 、 C, 并进行如下实验 ( 此处用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 (1) 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 : A ;B ;C 。 (2) 如果实验 Ⅱ 中 B 、 C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 , 对实验结果 ( 填“有”或“无” ) 影响。 (3) 常温下如要鉴别 B 、 C 两种样品 , ( 填“能”或“不能” ) 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4) 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 , 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 , 若遇到碱性物质 , 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 , 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 , 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 。 【 解析 】 本题通过对常见盐的鉴别 ,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铵盐能与碱性物质作用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 尿素则不能 ; 碳酸盐能与酸作用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 故 A 为尿素 ,B 为碳酸氢铵 ,C 为氯化铵。 (2) 实验 Ⅱ 中若药品没有另取 , 则其中含有与熟石灰生成的氯化钙和碳酸钙等 , 加入盐酸后仍有两种不同的现象 , 不影响实验结果。 (3) 常温下 , 碳酸氢铵能分解 , 而氯化铵不能 , 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答案 : (1) 尿素 碳酸氢铵 氯化铵 (2) 无 (3) 能 (4)NH 3 · H 2 O 类型 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 高频考点 : 气体混合物的除杂或分离 ; 利用过滤、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与提纯混合物 ; 金属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 ; 酸、碱、盐溶液中某杂质离子的除去等。 2. 解题规律 : (1) 明确分离提纯混合物常用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 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理论依据 举 例 过滤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 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提纯粗盐 结晶 可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硝酸钾和氯化钠 蒸馏 液体与液体 液体的沸点不同 制取蒸馏水 ② 化学方法 : a. 沉淀法 : 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而分离出来。 b. 气化法 : 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而分离出来。 c. 转化法 : 在同一反应中 , 杂质作反应物 , 原物质作生成物 , 将杂质转化为原物质。 d. 酸、碱反应法 : 用酸或碱把杂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而除去。 (2) 牢记注意事项。 ①分离与提纯不同。 分离 : 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 , 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 , 且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 : 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 , 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 具体要求是 : 不增、不减、简便、安全、试剂易得、效果最好。 ②分离提纯三原则。 不增 ( 不增加新杂质 ); 不减 ( 不减少主要成分 ); 易分离 ( 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 , 易分离除去 ) 。 ③ 明确除杂的几个优化原则。 a. 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 , 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 ; b. 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 , 又可增加主体物质量的方法 , 即“一举两得” ; c. 先考虑物理方法 ( 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升华等 ), 再用化学方法 ( 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等 ) 。 【 典题训练 】 1.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 , 其中能按“溶解 — 过滤 — 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 A. 食盐和细沙 B. 水和酒精 C. 石灰石和铁粉 D. 蔗糖和味精 【 解析 】 选 A 。适合于用 “ 溶解 — 过滤 — 蒸发 ” 的步骤分离的混合物应该是由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形成的混合物 , 分析题中各组物质可知 , 只有 A 符合此条件。 2.(2012· 苏州中考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 括号内为杂质 ) 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O 2 (H 2 O)—— 用生石灰 B.NaCl 溶液 (KNO 3 )—— 降温结晶 C.CaCO 3 粉末 (Na 2 CO 3 )—— 加水过滤 D.KCl 溶液 (K 2 CO 3 )—— 加适量盐酸 【 解析 】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除去杂质的方法 , 加入的物质可以把杂质除去 , 但是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A 项中 , 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 , 不与氧气反应 , 可以除去水。 B 项中 , 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不能全部除去硝酸钾 , 因为当硝酸钾的量很少时就无法再分离出来。 C 项中 , 碳酸钙不溶于水 , 碳酸钠溶于水 , 可以加水过滤。 D 项中 , 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 因此可以除去碳酸钾。故选 B 。 3.(2013 · 兰州中考改编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 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A Cu CuO 一氧化碳 B CO 2 H 2 O 浓硫酸 C CaO CaCO 3 适量的稀盐酸 D NaCl 溶液 Na 2 CO 3 适量的稀盐酸 【 解析 】 选 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 从而将氧化铜除去 ,A 方法正确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通过浓硫酸能将 CO 2 中的 H 2 O 除去 ,B 方法正确 ; 加入稀盐酸后 , 不仅能与杂质反应 , 与原物质也能发生反应 ,C 方法不正确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与杂质反应生成 NaCl, 既能把杂质除去 , 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D 方法正确。 4.(2013· 南京中考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 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CaCO 3 固体 (CaO 固体 )—— 高温煅烧 B.N 2 气体 (O 2 气体 )—— 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 气体 (CO 2 气体 )—— 依次通入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 溶液 (CaCl 2 溶液 )——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 过滤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物质的除杂 ,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除杂的原则 , 除去杂质 ,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将原物质除去。高温煅烧会除去碳酸钙固体 ,A 错误 ; 灼热的铜网能吸收氧气 , B 正确 ;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再通过浓硫酸以除去混入的水蒸气 ,C 错误 ; 用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 ,D 错误。 【 拓展延伸 】 从混合物中除去 O 2 、 H 2 、 CO 2 、 CO 气体的方法 O 2 : 一般用灼热的铜网或磷除去 ; H 2 : 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除去 ; CO 2 : 一般用碱溶液 ( 如氢氧化钠溶液 ) 吸收或用灼热的炭粉除去 ; CO: 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除去。 5.(2012 · 肇庆中考 ) 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 根据流程图回答 : (1) 操作 Ⅰ 的名称是 , 加入的试剂 A 是 , 沉淀是 ; (2) 写出 NaOH 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 (3) 加入试剂 B 的目的是 ; (4) 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 解析 】 本题以粗盐的提纯为主题 , 主要考查学生除杂和实验的知识点。分析整个流程 , 操作 Ⅰ 是为了除去食盐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沙土 , 所以加入水后需要过滤。加入过量的 NaOH 是为了除去氯化镁 ,NaOH 和 MgCl 2 反应会生成 Mg(OH) 2 沉淀和 NaCl, 加入试剂 A 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样品中的氯化钙 , 所以可以加入 Na 2 CO 3 ,Na 2 CO 3 和 CaCl 2 反应会生成 CaCO 3 沉淀和 NaCl, 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 NaOH 、 Na 2 CO 3 和 NaCl, 加入试剂 B 的目的是为了除去其中的 NaOH 和 Na 2 CO 3 , 所以可以加入稀盐酸 , 将溶液的 pH 调为 7, 便得到了 NaCl 溶液 , 再蒸发结晶便得到 NaCl 固体。 答案 : (1) 过滤 碳酸钠 ( 或 Na 2 CO 3 ) 碳酸钙 ( 或 CaCO 3 ) (2)2NaOH+MgCl 2 ====Mg(OH) 2 ↓+2NaCl (3) 除去滤液中的 NaOH 和 Na 2 CO 3 (4) 搅拌 , 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飞溅 类型 三 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 , 利用已知实验现象或相互转化关系进行判断推理 , 确定物质的名称或成分。 1. 高频考点 : 元素推断题 ;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 实验推断题 ;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常见题型有 : 叙述式推断、表格式推断、连线式推断、框架式推断等。 2. 解题规律 : (1) 明确解题的一般方法。 ①一点击破 , 顺逆推断 抓住“突破口” , 直接得出结论 , 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 , 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②相遇组合 , 对比推断 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 , 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 , 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 ③ 提出假设 , 讨论推断 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 , 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 , 逐步缩小范围 , 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2) 明确解题思路。 (3) 牢记注意事项。 推断物质时常借助物质的特征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a. 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红色 : 红磷 (P) 、氧化铁 (Fe 2 O 3 ) 黄色 : 硫粉 (S) 、氯化铁 (FeCl 3 ) 及其他三价铁盐溶液 (Fe 3+ ) 蓝色 : 胆矾 (CuSO 4 ·5H 2 O) 、氢氧化铜 [Cu(OH) 2 ] 沉淀、铜盐溶液 (Cu 2+ ) 黑色 : 炭粉 (C) 、氧化铜 (CuO) 、二氧化锰 (MnO 2 ) 、四氧化三铁 (Fe 3 O 4 ) 白色 : 无水硫酸铜 (CuSO 4 ) 、 CaCO 3 、 AgCl 、 BaSO 4 、 BaCO 3 、 Al(OH) 3 、 Mg(OH) 2 、 MgCO 3 、 CaO 、 MgO 、 Ca(OH) 2 红褐色 :Fe(OH) 3 浅绿色 : 亚铁盐溶液 (Fe 2+ ) 紫红色 :KMnO 4 溶液、铜 (Cu) b.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 ( 有 O 2 参加的反应 ); 通电 ( 电解 H 2 O); 催化剂 (H 2 O 2 分解制 O 2 ); 高温 (CaCO 3 分解 ;C 、 CO 还原 Fe 2 O 3 等 ) 。 c.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例如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 2 ;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 2 O;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 4 ; 最常用的溶剂是 H 2 O 等。 d. 以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例如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CO 2 ; 能使黑色 CuO 变红 ( 或红色 Fe 2 O 3 变黑 ) 的气体是 CO, 固体是 C;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 , 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 O 2 , 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 CO 2 或 N 2 ;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O 2 ; 在 O 2 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Fe;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 2 和 H 2 O 的物质是有机物 , 如 CH 4 、 C 2 H 5 OH 等 ; 不能溶于盐酸或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 AgCl 、 BaSO 4 。 【 典题训练 】 1.(2012· 北京中考 )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 进行如下实验 : ①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 , 搅拌 , 有不溶物 ;② 过滤 , 向滤液中加入盐酸 , 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 , 不正确的是 ( ) A. 一定有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C. 一定有碳酸钙 D. 可能有氢氧化钙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由于滤液中加入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 ; 固体加入足量的水 , 搅拌 , 有不溶物 , 说明有不溶性物质 , 这种不溶性物质可能为原有的碳酸钙 , 也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 题中没有检验碳酸钙的有无。故选 C 。 2.(2012· 连云港中考 )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 B 、 C 为气体 , 且 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 ;D 、 F 均为无色液体 , 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 , 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E 为黑色固体 , 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E 转变为 B 一定是置换反应 B.A 不一定是含 的盐 C.D 、 F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 除去 B 中混有的少量 C, 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 洗气瓶 【 解析 】 选 B 。本题通过物质间的反应考查物质的推断。 B 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 , 所以 B 是 CO 2 , 那么 C 是 O 2 ;D 、 F 均为无色液体 , 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 , 且分子中原 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 又知 D 和 C 之间能相互转化 , 那么 D 为 H 2 O,F 为 H 2 O 2 ,E 为黑色固体 , 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 得 知 E 为 CuO 。 A 项中 CuO 转变为 CO 2 可以用 CO 还原 , 该反应不属于置 换反应 ,A 项错误 ;H 2 O 和 H 2 O 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 故 C 项错误 ; 因为 CO 2 和 NaOH 溶液反应 , 所以不能用 NaOH 溶液除去 CO 2 中的氧 气 ,D 项错误 ;A 可以是含 的盐 , 也可以是碳酸 , 故选 B 。 3.(2013· 安顺中考 ) 有三种元素 A 、 B 、 C, 已知 A 元素的离子 A + 结构示意图为 ;B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C 元素和 B 元素可组成一种氧化物 , 该氧化物是最常用的溶剂。 (1)A 、 B 、 C 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 D,D 的化学式是 ; 这种化合物的俗名是 ( 只填一种 ); (2) 化合物 D 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pH 7(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 化合物 D 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 , 表面 潮湿并逐渐溶解 , 这种现象叫 ; (3) 将一种硫酸盐溶液加入到化合物 D 的溶液中发生反应 , 有一种蓝色的沉淀生成 , 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推断及其性质。根据 A + 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确定 A 是钠元素 ,B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 则 B 是氢元素 ,C 与氢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最常用的溶剂 ,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 由此可知 C 是氧元素。则由 A 、 B 、 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NaOH, 俗称烧碱 ( 或火碱 );NaOH 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pH 大于 7, 在空气中易发生潮解 ; 与 NaOH 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 Cu(OH) 2 , 所以与 NaOH 反应的硫酸盐是硫酸铜。 答案 : (1)NaOH 烧碱 ( 或火碱 ) (2) 大于 潮解 (3)CuSO 4 +2NaOH====Na 2 SO 4 +Cu(OH) 2 ↓ 4.(2013 · 安顺中考 ) 如图示 : 已知 A 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 ,B 是一种紫红色固体单质 ,C 是一种红色固体氧化物 ,D 是一种黑色固体氧化物 ,E 、 F 各表示一种化合物 ;A 、 C 、 D 、 E 、 F 几种物质中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请根据图示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 D 和 E 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 。 (2) 在如图所示的变化中 ,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填反应序号 , 下同 ),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 B 是紫红色固体单质 , 可知 B 是铜 ,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 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能生成铜 , 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可知 A 是铁 , 则 D 是四氧化三铁 ,C 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 , 应是氧化铁 , 则 E 是氯化 亚铁 ,F 是氢氧化亚铁 , 其中铁燃烧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氯化亚 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 (1)Fe 3 O 4 FeCl 2 (2)① ⑤ (3)3CO+Fe 2 O 3 2Fe+3CO 2 高温 ==== 5.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 其中甲、乙、丙为单质 ,A 、 B 、 C 、 D 、 E 为化合物 ,A 在食品工业上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 ,D 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 , 丙是生产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金属。 (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B 中阴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2) 写出 A 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 C 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 , 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 比是 。 (4) 写出 E 与 CO 反应生成 D 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 【 解析 】 本题是一道推断题 ,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文字和框图信 息寻找有用的突破口。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NaHCO 3 , 其受热分 解生成 Na 2 CO 3 、 H 2 O 、 CO 2 ,CO 2 是温室气体 ,H 2 O 通电分解生成 H 2 和 O 2 , 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金属是铁 ,Fe 在 O 2 中燃烧生成 Fe 3 O 4 ,Fe 3 O 4 与 CO 反应生成 Fe 和 CO 2 。故 A 是 NaHCO 3 ;B 是 Na 2 CO 3 ;C 是 H 2 O;D 是 CO 2 ;E 是 Fe 3 O 4 ; 甲是氧气 ; 乙是氢气 ; 丙是铁。 答案 : (1) (2)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3)1∶2 (4)4CO+Fe 3 O 4 3Fe+4CO 2 △ ==== 高温 ==== 6.(2013 · 泰安中考 ) 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 ( 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 。其中 ,A 、 B 、 X 、 Y 均为无色气体 ,E 、 F 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 CO 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 CO 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 ; (2) 蓝色溶液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 黑色固体甲与 X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 本题是一道推断题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典型的特征。无色液体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 可知该液体是水 , 根据 E 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 B 反应及 F 与 B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 可知 B 是氧气 , 又根据 E 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可知 E 是铁 , 甲是四氧化三铁 ;F 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 可知 F 是铜 , 乙是氧化铜 ;X 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 , 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 可知 X 有还原性 , 结合提示信息可知 X 是一氧化碳 ,Y 是二氧化碳 ;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是硫酸铜 , 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的浅绿色溶液是硫酸亚铁 ,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 答案 : (1)O 2 (2)CuSO 4 +Fe====Cu+FeSO 4 (3)Fe 3 O 4 +4CO 3Fe+4CO 2 高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