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表明“礼”在当时(  )‎ A.适应了封建社会的需要 B.被各诸侯国严格遵循 ‎ C.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 D.与《论语》同为经典 ‎2.(2分)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 B.表明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 D.导致帝国分崩离析 ‎3.(2分)促成西汉初年和董仲舒时期,学术思想兼采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 C.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文化政策 ‎4.(2分)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 A.江南农业的落后 ‎ 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 C.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 D.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15页(共15页)‎ ‎5.(2分)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6.(2分)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产生这一变化的内在根源是(  )‎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7.(2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会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B.加快了农村私营企业发展 ‎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8.(2分)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反映出(  )‎ 第15页(共15页)‎ A.不结盟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 ‎ B.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 C.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 ‎ D.“一超多强”局面遭到削弱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9题8分,第10题7分,第11题9分,共24分.‎ ‎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膈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弃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就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思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唐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茜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園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盂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 第15页(共15页)‎ ‎1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是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摘自《简明科学神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工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有影响有才干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后,科学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脸室装备有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对这种关系又作了怎样的补充?‎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影响。‎ ‎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第15页(共15页)‎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表明“礼”在当时(  )‎ A.适应了封建社会的需要 B.被各诸侯国严格遵循 ‎ C.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 D.与《论语》同为经典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解答】通过材料“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表明“礼”在当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与稳定,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礼仪适应了封建社会的需要,排除A;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制被破坏,不被诸侯国严格遵循,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2分)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 B.表明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 D.导致帝国分崩离析 ‎【分析】‎ 第15页(共15页)‎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解答】依据材料“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可知,这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疫情不分国界,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促成西汉初年和董仲舒时期,学术思想兼采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 C.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文化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考查促成西汉初年和董仲舒时期,学术思想兼采吸收的主要因素。‎ ‎【解答】促成西汉初年和董仲舒时期,学术思想兼采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现实统治的需要。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现实统治需要是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4.(2分)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 A.江南农业的落后 ‎ 第15页(共15页)‎ 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 C.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 D.自然经济的解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题干关键信息是“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解答】据“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说明明清时期农业已经不是江南的主要收入,据“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在江南已经高度发展。这说明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经济发展和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的相关知识。‎ ‎5.(2分)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列强侵略加深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 ‎【解答】‎ 第15页(共15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02年﹣1905年清政府的军队里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动,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解放运动,并没有解放所有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故B项错误。清政府的军队里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当时科举制的内容是儒家经典,与军队近代化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オ之优秀分子”不符,而且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列强侵略加深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产生这一变化的内在根源是(  )‎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中国人学西方从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即材料所说从“在传统中变”到“在传统外变”,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故C项正确;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外部因素而非内在根源,故A错误;1895年以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而非弊端日益明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 第15页(共15页)‎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2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会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B.加快了农村私营企业发展 ‎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转移农答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解答】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会企业。这些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复经济结构的基本状况,中央明确提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畜牧业发制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调整的目标是,通过农百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度优势。‎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内容和意义。‎ ‎8.(2分)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反映出(  )‎ A.不结盟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 ‎ B.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 第15页(共15页)‎ C.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 ‎ D.“一超多强”局面遭到削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 ‎【解答】由材料“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单边主义已经难有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建立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B。‎ 当今世界结盟仍是主流,美、英、法等大国仍是结盟国家,故排除A项;‎ 虽然大多数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但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抛弃,故排除C项;‎ 材料中的愿望是“一超多强”局面加强的结果,而不是削弱的结果,故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9题8分,第10题7分,第11题9分,共24分.‎ ‎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膈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弃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就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第15页(共15页)‎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思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唐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茜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園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盂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 ‎【分析】本题以摘编自盂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的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解答】(1)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英国医生詹纳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等信息可知,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有中国发明;当时世界领先技术;体现中医理念;进行了总结;专业化程度高;政府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 ‎(2)根据“18世纪末“这个时间点并结合所学知,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有中国人痘术传到欧洲;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天花在欧洲肆虐等。‎ ‎(3)通过天花灭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类在抗击瘟疫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最终一定能够战胜瘟疫。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中国发明;当时世界领先技术;体现中医理念;进行了总结;专业化程度高;政府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 第15页(共15页)‎ ‎(2)背景:中国人痘术传到欧洲;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天花在欧洲肆虐。‎ ‎(3)注重科学研究;加强各国技术交流;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了解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等知识。‎ ‎1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是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摘自《简明科学神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工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有影响有才干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后,科学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脸室装备有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材料二对这种关系又作了怎样的补充?‎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是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可知,材料一主要阐述了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的补充是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5页(共15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 ‎(1)关系: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补充: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相关史实。‎ ‎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论述题。首先提取材料信息拟定论题,可以依据材料“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 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 第15页(共15页)‎ ‎ 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提炼出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也可以依据材料“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提炼出马克思根据全球史观研究了解历史,或各地交往扩大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等等。再依据全球化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如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显现,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等。最后进行小结,可以从整体上概括全球化的影响。如:论题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据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开始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伴随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交往进一步提供了便利,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地因相互依存而走向统一,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由此产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交往不断扩大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封闭是徒劳的,只有开放,融入世界,顺应历史潮流才有出路。论题也可以为: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研究曾具有很大局限性,造成我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包括西亚和北非,他们眼中的世界历史就是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对东方的认识是零星和模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因此,我们应接纳全球史观,叙述统一的全球史,并不带偏见看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故答案为:‎ 示例一:论题: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 第15页(共15页)‎ 阐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开始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伴随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交往进一步提供了便利,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地因相互依存而走向统一,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由此产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交往不断扩大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封闭是徒劳的,只有开放,融入世界,顺应历史潮流才有出路。‎ 示例二:论题: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 阐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研究曾具有很大局限性,造成我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包括西亚和北非,他们眼中的世界历史就是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对东方的认识是零星和模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因此,我们应接纳全球史观,叙述统一的全球史,并不带偏见看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的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3:55:00;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5页(共15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