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1分)春秋时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还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2.(1分)唐朝前期,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C.民族关系友好和睦 D.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3.(1分)如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为(  )‎ 西汉 设西域都护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清朝 设伊犁将军 A.开放与革新 ‎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D.对外联系与交往 ‎4.(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5.(1分)现代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说:“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下列选项中属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确立共和政体 ‎ C.反对君主专制 D.传承民主精神 ‎6.(1分)如图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都发挥过引领作用。按照近代化的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第30页(共30页)‎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7.(1分)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思想主张与张謇有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业救国 ‎ C.文明开化 D.变法图强 ‎8.(1分)据统计,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学生1006743人;到1912年学堂增至82272所,学生增至2933387人。从这则材料直接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 B.新式知识分子人数激增 ‎ C.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民国的建立 ‎ D.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9.(1分)揭示历史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或现象与结果联系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B.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C.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 D.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0.(1分)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进行过两次合作。关于两次合作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 C.合作形式都是党内合作 ‎ 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第30页(共30页)‎ ‎11.(1分)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平型关大捷 B.万家岭大捷 ‎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2.(1分)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该笔记最能说明的是(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侵略。‎ ‎•1937﹣1938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四次大会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打响了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 ‎•从七七事变到T940年,各地侨胞捐款六亿多元。‎ A.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 B.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中流砥柱 ‎ C.国民党的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 D.抗日战争的影响 ‎13.(1分)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4.(1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毛岸英 C.邱少云 D.罗盛教 ‎15.(1分)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6.(1分)如图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中中共十五大的关键词应该是(  )‎ 第30页(共30页)‎ A.走自己的道路 B.初级阶段 ‎ C.市场经济 D.邓小平理论 ‎17.(1分)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出版了两部外交纪实著作:《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应该是(  )‎ A.中日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苏关系 D.中英关系 ‎18.(1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9.(1分)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有一段著名的道白:“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呀,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从中可知作品要传播的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20.(1分)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意义在于(  )‎ A.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 B.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 C.“法治”代替“人治” ‎ D.国王平时不能维持常备军 ‎21.(1分)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给予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世纪,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下列对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 C.宣告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 D.法国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第30页(共30页)‎ ‎22.(1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段文字适合论证马克思主义是(  )‎ A.科学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 C.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D.实践的理论 ‎23.(1分)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牛顿26岁成为剑桥大学教授 ‎ B.牛顿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 C.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D.牛顿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24.(1分)二战期间召开的、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5.(1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政策是近几年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2018年美国掀起对华贸易战,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这表明(  )‎ A.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经济全球化停滞 ‎ B.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失去了协调支撑世界经济的职能 ‎ C.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发达国家深受其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共35分)‎ ‎26.(12分)从古至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是执政的重要问题,合理的策略彰显治世的智慧。‎ 材料一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令、丞由国君派遣),凡(共)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人口数量(万人)‎ 辖郡数量(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三 元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所谓宪政指的是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只能依据宪法的条款来进行统治。……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宪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人在继承前人的政治思想和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宪政思想,建立起全新的宪政体制……有学者把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权称为“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以区别于宪政内部的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横向分权”或“水平分权”。‎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3)观察材料三提供的示意图,指出元朝在国家治理上继承了前代的什么制度?其创新的关于地方行政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前人的政治思想”主要指什么思想?“英国的政治体制”和“全新的宪政体制”分别指什么制度?材料中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哪一类分权?两种分权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后来哪位总统用战争的手段拯救了联邦?‎ ‎27.(12分)“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 材料一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三 庄园经济还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等公共用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等设施,有的大庄园主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各庄园由总管负责。‎ 材料四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革命运动提出的土地分配方案?该方案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口号或土地政策,分别是什么时期提出来的?这些政策有哪些共同之处?‎ ‎(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庄园经济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还有哪些职能?‎ ‎(4)材料四里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僵化的模式”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8.(11分)一部世界史就是不同区域文明、不同领域文明、不同制度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与碰撞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 第30页(共30页)‎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中国 约43200‎ ‎89%‎ ‎11%‎ 材料三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1)材料一两幅图代表的方式客观上都能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试结合史实,任选一图说明历史事实往往存在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 ‎(2)阅读材料二表格,总体来看,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相比哪方的城市化水平更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格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制约其城市化进程的制度性因素是什么?‎ 第30页(共30页)‎ ‎(3)材料三的漫画有何寓意?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阻碍文明交流融合的主要因素。‎ 第30页(共30页)‎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1分)春秋时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还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主旨,并正确掌握道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解答】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还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正反两面,但是可以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A正确;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礼”“以德治国”等思想,B排除;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时间不符合题意,C排除;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时间不符合题意,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1分)唐朝前期,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C.民族关系友好和睦 D.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解答】解答本题注意限定词“主要”,选项所列四项史实都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点评】‎ 第30页(共30页)‎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分)如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为(  )‎ 西汉 设西域都护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清朝 设伊犁将军 A.开放与革新 ‎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D.对外联系与交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这些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4.(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内河航运权的攫取。‎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内河航运权。选项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关税,A排除;领事裁判权与条约内容不符,B排除;租地建房权在条约中没有体现,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5.(1分)现代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说:“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下列选项中属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确立共和政体 ‎ C.反对君主专制 D.传承民主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传承民主精神。‎ ‎【解答】材料中“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说明五四运动中继承了辛亥革命的民主精神,故D正确;A五四运动中没有武装斗争;B五四运动没有确立政体的问题;C五四运动时君主专制已经不存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6.(1分)如图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都发挥过引领作用。按照近代化的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人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于1898年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1911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批判封建道德礼教,极大地解放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因此按照近代化的历程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 第30页(共30页)‎ 故选:C。‎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要历史事件。‎ ‎7.(1分)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思想主张与张謇有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业救国 ‎ C.文明开化 D.变法图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謇兴办实业的相关知识。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解答】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 ‎8.(1分)据统计,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学生1006743人;到1912年学堂增至82272所,学生增至2933387人。从这则材料直接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 B.新式知识分子人数激增 ‎ C.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民国的建立 ‎ D.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学生1006743人;到1912年学堂增至82272所,学生增至2933387人。”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知识分子人数激增。选项B符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选项A排除;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选项C排除;义务教育得到普及,不符合史实,选项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9.(1分)揭示历史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或现象与结果联系正确的是(  )‎ 第30页(共30页)‎ A.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B.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C.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 D.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符合题意;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排除;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没有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0.(1分)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进行过两次合作。关于两次合作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 C.合作形式都是党内合作 ‎ 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合作。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进行过两次合作。‎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两次国共合作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都反对帝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斗争对象是日本侵略者,A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不是,B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C排除。‎ 故选:D。‎ ‎【点评】掌握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和意义。‎ ‎11.(1分)抗战期间,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其中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A.平型关大捷 B.万家岭大捷 ‎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题干关键信息“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D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A排除;万家岭大捷不是“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B排除;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但不是“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2.(1分)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该笔记最能说明的是(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侵略。‎ ‎•1937﹣1938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四次大会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打响了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 ‎•从七七事变到T940年,各地侨胞捐款六亿多元。‎ A.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 B.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中流砥柱 ‎ C.国民党的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 D.抗日战争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国民政府”“八路军”“各地侨胞”等可知,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13.(1分)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结合所学,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意无关,错误;选项C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的主力决战,也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渡江战役,是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战役,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14.(1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毛岸英 C.邱少云 D.罗盛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继光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掩护战友,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毛岸英、邱少云、罗盛教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但不是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黄继光的事迹.‎ ‎15.(1分)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分析】本题考三大改造。‎ 第30页(共30页)‎ ‎【解答】由题意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故选:C。‎ ‎【点评】掌握三大改造意义,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6.(1分)如图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中中共十五大的关键词应该是(  )‎ A.走自己的道路 B.初级阶段 ‎ C.市场经济 D.邓小平理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二、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选项D正确;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共十二提出的,选项A排除;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选项B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选项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二、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 ‎17.(1分)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出版了两部外交纪实著作:《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应该是(  )‎ A.中日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苏关系 D.中英关系 ‎【分析】‎ 第30页(共30页)‎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中美关系。由《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可知。‎ ‎【解答】依据题干“《解冻在1972》及《起航在1979》”和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掀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这两部书的主题是关于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B项符合题意;A项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起航在1979》”不符,排除;C项1949年10月,中苏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中英正式建交是1972年3月,与材料“《起航在1979》”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理解掌握。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8.(1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史实理解。‎ ‎【解答】根据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C符合题意;ABD项都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变化,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9.(1分)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有一段著名的道白:“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呀,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从中可知作品要传播的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解答】依据题干“莎士比亚”“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呀,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 第30页(共30页)‎ ‎,结合所学知识,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英国著名剧作家,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弘扬人性,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这段关于人的道白,正是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正确;理性主义是后来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B排除;社会主义是后来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提出的思想学说,主张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C排除;民族主义通常是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1分)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意义在于(  )‎ A.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 B.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 C.“法治”代替“人治” ‎ D.国王平时不能维持常备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重点掌握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意义。‎ ‎【解答】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以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以法律权力代替君主权力,即“法治”代替“人治”,C正确;ABD都是《权利法案》的具体内容之一,不是主要意义,排除。‎ 故选:C。‎ ‎【点评】重点掌握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1分)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给予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世纪,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下列对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 C.宣告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 D.法国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欧盟早期资产阶级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革命具有彻底性,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选项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在法国初步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选项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震撼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选项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选项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2.(1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段文字适合论证马克思主义是(  )‎ A.科学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 C.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D.实践的理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解答】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段文字适合论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 ‎23.(1分)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牛顿26岁成为剑桥大学教授 ‎ B.牛顿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 C.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第30页(共30页)‎ D.牛顿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的方法。‎ ‎【解答】根据“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表达”可知,牛顿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是对牛顿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 ‎24.(1分)二战期间召开的、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题干关键信息“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二战后联合国成立,并根据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美、苏势力范围划分,形成了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C符合题意;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AB排除;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期间召开,与“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符,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25.(1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政策是近几年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2018年美国掀起对华贸易战,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这表明(  )‎ A.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经济全球化停滞 ‎ B.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失去了协调支撑世界经济的职能 ‎ C.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发达国家深受其害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贸易保护主义逆经济全球化而动,不利于全球贸易环境好转,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削弱了国际秩序的作用,也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与利益。‎ ‎【解答】根据“2018年美国掀起对华贸易战,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可知,材料反映中美贸易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表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没有停滞,A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失去了协调支撑世界经济的职能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发达国家深受其害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共35分)‎ ‎26.(12分)从古至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是执政的重要问题,合理的策略彰显治世的智慧。‎ 材料一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令、丞由国君派遣),凡(共)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人口数量(万人)‎ 辖郡数量(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材料三 元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第30页(共30页)‎ 材料四 所谓宪政指的是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只能依据宪法的条款来进行统治。……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宪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人在继承前人的政治思想和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宪政思想,建立起全新的宪政体制……有学者把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权称为“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以区别于宪政内部的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横向分权”或“水平分权”。‎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3)观察材料三提供的示意图,指出元朝在国家治理上继承了前代的什么制度?其创新的关于地方行政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前人的政治思想”主要指什么思想?“英国的政治体制”和“全新的宪政体制”分别指什么制度?材料中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哪一类分权?两种分权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后来哪位总统用战争的手段拯救了联邦?‎ ‎【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史实,明确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这一措施的作用。‎ ‎(2)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明确材料二反映的汉初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明确元朝在国家治理上继承的前代的制度和其创新的关于地方行政与管理的制度。‎ ‎(4)本题考查启蒙思想、“英国的政治体制”和“全新的宪政体制”所代表的制度、材料中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名称、两种分权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一“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令、丞由国君派遣),凡(共)三十一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第30页(共30页)‎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封国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统治;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3)根据材料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国家治理上继承了前代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 ‎(4)根据材料四“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宪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人在继承前人的政治思想和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宪政思想,建立起全新的宪政体制……”可知,“前人的政治思想”主要指启蒙思想。“英国的政治体制”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全新的宪政体制”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共和制。根据“有学者把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权称为‘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以区别于宪政内部的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横向分权’或‘水平分权’”可归纳出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也可),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后来林肯总统用战争的手段拯救了联邦,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汉初在分封制下,诸侯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颁布推恩令,让诸侯把土地和人口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以削弱王国的力量;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 ‎(3)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行省制度。‎ ‎(4)启蒙思想。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也可)美国建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美国的发展。林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分封制、秦皇汉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全新的宪政体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12分)“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 材料一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 第30页(共30页)‎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庄园经济还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等公共用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等设施,有的大庄园主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各庄园由总管负责。‎ 材料四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革命运动提出的土地分配方案?该方案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口号或土地政策,分别是什么时期提出来的?这些政策有哪些共同之处?‎ ‎(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庄园经济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还有哪些职能?‎ ‎(4)材料四里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僵化的模式”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为主线,考查平天国运动、庄园经济的特点及职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材料出自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第30页(共30页)‎ 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 ‎(2)根据图1“打土豪分田地”可知,图1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图2“农民欢庆减租减息”可知,图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图3“实行耕者有其田”出自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些政策的共同之处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等等。‎ ‎(3)据材料“庄园经济还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等公共用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等设施,有的大庄园主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各庄园由总管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承担着司法、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如在司法方面有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 ‎(4)根据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僵化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按照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进行生产;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等。‎ 故答案为:‎ ‎(1)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图1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时期;图2抗日战争时期;图3解放战争时期。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等等。(任意两点)‎ ‎(3)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承担着司法、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职能,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写出任一方面或“庄园法庭”都可)‎ ‎(4)实行新经济政策。按照高度集中的指令计划进行生产;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等。(任意一点)‎ ‎【点评】‎ 第30页(共30页)‎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平天国运动、庄园经济的特点及职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28.(11分)一部世界史就是不同区域文明、不同领域文明、不同制度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与碰撞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中国 约43200‎ ‎89%‎ ‎11%‎ 材料三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第30页(共30页)‎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1)材料一两幅图代表的方式客观上都能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试结合史实,任选一图说明历史事实往往存在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 ‎(2)阅读材料二表格,总体来看,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相比哪方的城市化水平更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格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制约其城市化进程的制度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有何寓意?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阻碍文明交流融合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以一部世界史就是不同区域文明、不同领域文明、不同制度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与碰撞的历史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方式、张骞通西域、亚历山大东征、工业革命以及影响、美国冷战政策,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图1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图 2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汉朝丝绸之路代表和平友好交往;图2亚历山大东征代表战争或暴力冲突。如图2: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侵略,掠夺东方的财富,结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2)根据材料二“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来看,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相比,西方城市人口多,西方的城市化水平更高。这一时期(185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表格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俄国,制约其城市化进程的制度性因素是封建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第30页(共30页)‎ ‎(3)根据材料三的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可知,从漫画可以看到有两三个人在把核弹装进一只白鸽模型的身体里,这幅漫画反映了美国表面上谈和平,一方面却在背后用核弹来威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寓意是揭示美国实行冷战,推行霸权的本质。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是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战后世界向多极化演变,美苏支配世界的局面趋向瓦解。‎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因此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有利于各国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文明交流融合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等。‎ 故答案为:‎ ‎(1)图1和平友好交往;图2战争或暴力冲突。选择图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结果开辟了丝绸之路;选图2: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侵略,掠夺东方的财富,结果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2)西方。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封建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答出农奴制也可)‎ ‎(3)揭示美国实行冷战,推行霸权的本质实施马歇尔计划。战后世界向多极化演变,美苏支配世界的局面趋向瓦解;苏联、东欧国家出现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进行改革;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外交政策新思维。(任答一点)‎ ‎(4)有利于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有利于各国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答一点)‎ ‎(5)阻碍因素:科技水平;文化差异;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等。(任答一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方式、张骞通西域、亚历山大东征、工业革命以及影响、美国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2:5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0页(共30页)‎ 第30页(共3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