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二部分第08课时尊法守法用法护法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二部分第08课时尊法守法用法护法课件

第 8 课时 尊法守法 , 用法护法 第二部分   【 考试要求 】 1. 懂得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 了解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3. 了解刑罚及其种类。 4. 树立法律信仰 , 增强尊法守法意识 , 依法自律 , 自觉守法。 5. 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 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6. 具有基本的运用法律的能力 , 学会依法办事。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知识思维导图 考点一 违法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 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 (1) 含义 :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 危害社会的行为。 (2) 后果 :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2. 违法行为有哪些种类 ? (1) 民事违法行为 :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 行政违法行为 :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 :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 违宪行为 : 违反宪法的行为。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3.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 (1)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在社会生活中 , 要分清是非 , 增强守法观念 ,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 在社会交往中 ,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 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考点二 犯罪与刑罚 1. 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 (1)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2.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 ? (1) 含义 :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特征 :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 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 (1) 主刑 , 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 附加刑 , 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4. 怎样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 ? (1)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 , 要珍惜美好生活 , 认清犯罪危害 , 远离犯罪。 (2) 预防犯罪 , 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 生活在法治社会 ,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 , 依法自律 ,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 自觉遵纪守法 , 防患于未然。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 易错警示 】 “只要违法都要受刑罚处罚。”这种说法错误 , 因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 ( 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 和犯罪 ( 刑事违法 ), 只有触犯刑法才会受刑罚处罚 , 一般违法行为要依据触犯的相应法律去依法制裁。 考点三 法律信仰 , 依法办事 1. 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求助 ? (1) 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 , 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 受到非法侵害 , 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2. 诉讼的含义和地位是什么 ? (1) 含义 :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 , 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 地位 :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 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3. 什么时候需要诉讼 ? 如果受到非法侵害 , 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 , 就要使用诉讼手段 , 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 怎样应对违法犯罪 ? (1)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 , 我们要善于斗争 , 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 , 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 , 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 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5.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 我们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 (1)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2) 向他人寻求帮助。 (3) 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4) 拨打 110 报警电话 , 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6. 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 (1) 依法办事 , 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 , 应当通过法治方式 , 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 , 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 依法办事 , 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 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7. 法律的权威源自哪里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8.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 , 青少年应怎样做 ? (1) 树立法律信仰 , 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2) 提高道德水平 , 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 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 增强法治意识 , 依法办事 , 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 , 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探究一 违法行为 例 1 [2019· 连云港 ] 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 , 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 , 迅速下车 , 跟随车辆步行一段 , 再上车继续驾驶。视频上传到网络 , 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他被交警扣分罚款。胡某的行为 ( ) A. 是犯罪行为 , 应承担刑事责任 B. 是民事违法行为 , 具有社会危害性 C. 是违纪行为 , 应受到纪律处分 D. 是行政违法行为 , 应该受行政处罚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D 【 思路点拨 】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题文中交警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对胡某扣分罚款 , 说明胡某等人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 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 , 应受行政处罚。故选 D 。 【 参考答案 】D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 变式 1】 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B 【 解析 】 小青没有参加献爱心活动 , 属于道德行为 , 不是违法行为 , ③不符合题意。故选 B 。 【 变式 2】 2018 年 12 月 27 日 , 乘客陈某荣乘坐公交车时 , 因质疑司机多收了一元而掌掴正开车的司机。遭掌掴后 , 司机急速停车报警。 2019 年 5 月 9 日 ,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 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陈某荣有期徒刑 4 年。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 A. 法不可违 , 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B. 刑事法律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C. 公交司机可适当多收乘客车费 D. 要制定更多的保障公共安全的法律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B 【 变式 3】 李某因酒驾被处以罚款 2 000 元 , 暂扣驾照 6 个月的处罚 ; 刘某因醉驾被处以 15 天拘役 ,5 000 元罚金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 A. 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D 【 解析 】 李某因酒驾被处以罚款 2 000 元 , 暂扣驾照 6 个月的处罚 ——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 刘某因醉驾被处以 15 天拘役 ,5 000 元罚金的处罚 —— 醉驾对社会危害性大 , 触犯刑法 ,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D 符合题意。酒驾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 醉驾属于犯罪行为 ;A 、 B 、 C 错误。故选 D 。 探究二 犯罪与刑罚 例 2 [2019· 武汉 ] 刘某因贩毒、抢劫 , 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并处罚金 6 万元 , 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15 万元。分析案例 ,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 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D 【 思路点拨 】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C 错误。题干中刘某被判处死刑 , 属于主刑 , 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A 错误 ;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B 错误 ;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D 正确。故选 D 。 【 参考答案 】D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 变式 1】 2019 年 4 月 , 某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运输、贩卖毒品案 , 抓获嫌疑人徐某 , 收缴冰毒 800 克 , 徐某随即被刑事拘留 , 并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我国刑法第 347 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 无论数量多少 , 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予以刑事处罚”的规定 , 你认为徐某的行为 ( ) A. 属于犯罪行为 B. 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轻微 C. 可受司法保护 D. 引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A 【 变式 2】 同学们就“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 , 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 ) ①同学甲 :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 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②同学乙 :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 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同学丙 : 违法就是犯罪 , 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同学丁 :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 , 具有刑事违法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A 【 解析 】 不良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制止 , 发展下去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 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 , 违法不一定犯罪 , 犯罪必定违法 ; ④错误 ,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故选 A 。 【 变式 3】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 , 各地依法摧毁了一批涉黑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 ,“ 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加速形成 , 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朗。这充分体现我国法律 ( ) ①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保障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保证实施 ④为我们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B 探究三 法律信仰 , 依法办事 例 3 [2019· 石家庄裕华模拟 ] 近日 , 一女子愤怒地坐在某楼盘价值不菲的宣传用沙盘上 , 称自己遭遇楼盘消费欺诈。民警进一步了解得知 , 该女子所说的情况在合同中并没有明确约定。经两个多小时的劝说 , 该女子最终起身离开了沙盘模型。经沙盘维修方在现场进行测量以及检查后 , 初步确定毁坏沙盘的维修价格在 5 万元左右。目前 , 该女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已被鼓楼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 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分析该女子的行为 , 从法律角度思考应吸取的教训有 ( ) ①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 ②我们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③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 , 还要增强义务观念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A 【 思路点拨 】 本题考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审题时应注意的关键词是“法律角度”。该女子没有依法维权被刑拘 , 启示我们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权 , 还要增强义务观念 , 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故选 A 。 【 参考答案 】A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 变式 1】 2019 年 2 月 22 日 ,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周春雨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等罪行公开审判 ,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20 年 , 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亿六千一百万元。此案件的判决说明 (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犯罪行为要受行政处罚 ③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严格执法方可彰显法律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C 【 变式 2】 七年级学生致远经常旷课 , 夜不归宿 , 到网吧玩游戏 , 后因缺钱上网 , 就持刀抢劫 , 造成他人重伤 , 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同学们对此在 QQ 上展开了议论 ,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 ①小道 : 我们青少年应该遵纪守法 , 增强法治意识 ②小德 : 致远受到法律制裁 , 仅仅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平不高 ③小法 : 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 , 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④小治 : 我们应该尊崇法律 , 将法治精神铭刻在我们心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B 【 变式 3】 某校八年级 (2) 班学生冀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 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 , 遂上前制止 , 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冀志见他们人多势众 , 就假装胆怯躲开 , 寻找机会报警。冀志的行为是 ( ) A. 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唯一手段 B. 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C. 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 D. 自私、懦弱的表现 知识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梳理 中考考向探究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