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佝偻病的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H2O2 B.MnO2 C.CO2 D.空气 4.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锌 B.铝 C.铜 D.银 5.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香油 B.蔗糖 C.食盐 D.味精 6. 下面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血浆7.35∼7.45 B.胃液0.9∼1.5 C.胆汁7.1∼7.3 D.胰液7.5∼8.0 7.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 “依稀记得校园里的那株桂花树,一到花开时节,每个角落都能闻到它的香气”。每个角落都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9. 屠呦呦因提取研究青蒿素(C15H22O5)用于治疗疟疾,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其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1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该实验所用的红磷可用铁丝代替 D.待反应装置冷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11. 如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反应中涉及到3种氧化物 C.反应中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12. 已知:20∘C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配制20∘C时的如下四种溶液: 溶液 ① ② ③ ④ 固体种类 KCl KCl KNO3 KNO3 加入固体的质量/g 20 35 20 35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 B.溶液的质量②=④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③ D.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7:50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用途 干冰 调味品 活性炭 制冷剂 食醋 去除异味 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1)下列物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锅 B.紫砂壶 C.木勺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原料进行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4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常用消毒剂,在新冠病毒防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 (1)84消毒液属于( )(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2)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HCl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在人体中,钠元素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调节水量、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等。我国居民膳食中每日通过食品或调料获得钠元素的主要来源如图1所示。 图2为2015年我国某省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与国家推荐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的比对。 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钠元素过多,钾元素过少,这样的情况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为此,以碘盐为基础,加入有咸味的氯化钾,用氯化钾代替部分氯化钠(减钠增钾),使钠、钾比例合理,形成低钠盐。低钠盐有利于防治高血压,通常属于推荐用盐。但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人员(汗液流失会带走大量钠离子)、肾脏病或高钾血症患者不建议选用。 表:北京超市中常见的深井岩盐和低钠岩盐成分配料表 种类 NaCl (g/100g) KCl (g/100g) KIO3(以I计)(mg/kg) K4Fe(CN)6(以[Fe(CN)6]4−计)(mg/kg) 深井岩盐 ≥98.5 0 18∼33 ≤10 低钠岩盐 65∼80 20∼35 18∼33 ≤1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人们获得钠元素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 (2)食盐中K4Fe(CN)6的主要作用是抗结剂,K4Fe(CN)6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3)由图2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省份人均每日摄入食盐的量超过了国家推荐的标准 B.我国对食盐摄入量的推荐标准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 C.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是年龄越大,人均每日摄入食盐越少 D.在图示的每个年龄段中,农村居民的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都比城市居民多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4)低钠盐既保证了调味需求,还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原因是________。 (5)依据上表,你建议外卖小哥在炎热的夏天选用的盐是________。 四、生产实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过程如图 (1)①中的反应为TiO2+2Cl2+2C TiCl4+2CO,若有80 t TiO2参与反应,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________ t。 (2)②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双氧水脱硫处理烟气(含SO2),并用铝灰(主要成分为Al、Al2O3)制备硫酸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注:除尘器的作用为除去悬浮在气体中的粉尘。 (1)脱硫塔中,双氧水(H2O2溶液,H2O2中O为−1价)脱硫过程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①SO2+H2O=H2SO3 ②H2O2+H2SO3=H2SO4+H2O 反应①和②中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_。 (2)反应器中,生成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上述流程中,烟气经过脱硫塔和________设备的处理,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 五、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图中装置的夹持仪器已略去。 A用如图装置研究氧气 B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 (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是________。(1)滴入稀盐酸后,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________。 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1)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当b处白磷燃烧时,a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 (1)实验中利用了铜的性质是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 B.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C.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同学们通过如图实验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Ca(OH)2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观察到试管a中有固体剩余,加热后固体________(填“消失”或“不消失”)。 (3)观察到试管b中固体消失、红色溶液变为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用足量稀盐酸分别与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和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组同学分析后,得出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两种碳酸盐和同样的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速率比碳酸钠要快。通过图象分析,你的理由是________;除图象证据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填写1点实验现象)的差异得出结论。 六、科学探究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于是,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1: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 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铜溶液各20mL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溶剂蒸发)。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溶质质量分数/% 5 5 5 10 10 10 20 20 20 水浴箱 温度/∘C 30 50 70 30 50 70 30 50 70 溶液颜色 浅蓝 浅蓝 蓝 蓝 蓝绿 翠绿 蓝绿 翠绿 墨绿 实验2: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 a.室温下,称取15.4g的氯化铜固体溶于35.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30.6%的氯化铜溶液。 b.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下: 溶质质量分数/% 30.6 25.5 21.9 19.2 17.0 15.3 溶液颜色 蓝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深绿 翠绿 蓝绿 蓝绿 浅蓝 【结果与讨论】 (1)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________。 (4)实验2中,步骤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滴管、玻璃棒和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 (6)小昕配制了一杯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进行的操作有( )(填字母序号)。 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C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 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 【答案】 D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1)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2)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3)故选:D。 2. 【答案】 D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根据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 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3. 【答案】 D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 可能存在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的单质或含氧气的混合物,如空气等。其他纯净物中是不可能存在氧气分子的。 【解答】 A、过氧化氢为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但无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为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但无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为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但无氧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故D符合题意。 4. 【答案】 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锌、铝、铜、银四种金属中铝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铝。 5. 【答案】 A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A、香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正确;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6. 【答案】 B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解析】 【解答】 A.血浆7.35∼7.45,pH大于7,呈碱性,故不选; B.胃液0.9∼1.5,pH小于7,呈酸性,故选; C.胆汁7.1∼7.3,pH大于7,呈碱性,故不选; D.胰液7.5∼8.0,pH大于7,呈碱性,故不选;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解析】 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①。 8. 【答案】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每个角落都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9. 【答案】 C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 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5:5=3: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12:2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 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足量能够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铁丝代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待反应装置冷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该选项说法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和反应的特点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 由微观粒子的反应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022SO2+2H2O。 A、由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涉及到二氧化硫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正确; 12. 【答案】 B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根据20∘C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即在20∘C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KCl和KNO3的质量分别为34g和31.6g,结合题目分析。 【解答】 A、根据20∘C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故②④属于饱和溶液的;正确; B、②中35gKCl只能溶解34g,溶质的质量为34g,溶液的质量为134g,④中35gKNO3只能溶解31.6g,溶质的质量为31.6g,溶液的质量为131.6g,所以溶液的质量②≠④,故B错误; C、①、③溶质的质量都20g,并且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20g,溶质质量分数=20g120g×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③;故C正确; D、②中35gKCl只能溶解34g,溶质的质量为34g,溶剂的质量是100g,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4:100=17:50,故D正确;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答案】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的用途 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食醋具有酸味,据此分析。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答】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常用作制冷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去除异味,常用作净水剂;食醋具有酸味,常用作调味品;故 【答案】 A Fe2O3+3CO2Fe+3CO2 【考点】 工业炼铁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解答】 A、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B、紫砂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木勺的主要成分是木柴,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原料进行高炉炼铁指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 +3CO 2Fe+3CO2; 故答案为:(1)A;(1)Fe2O3 +3CO 2Fe+3CO2。 【答案】 B NaClO+CO2+H2O=NaHCO3+HClO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根据混合物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84消毒液属于混合物; 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NaClO+CO2 +H2O=NaHCO3 +HClO, 三、科普阅读理解 【答案】 食盐 4 C 加入KCl代替部分氯化钠,KCl有咸味;且可达到减钠增钾的效果 深井岩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根据图分析钠元素的主要来源; 根据化学式可知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图表分析摄入食盐的量; 根据KCl代替部分氯化钠,KCl有咸味;且可达到减钠增钾的效果分析; 根据外卖小哥在炎热的夏天汗液流失会带走大量钠离子,分析所需食盐的种类。 【解答】 由图1可知,人们获得钠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食盐中K4Fe(CN)6的主要作用是抗结剂,K4Fe(CN)6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由图2可知, A.该省份人均每日摄入食盐的量超过了国家推荐的标准,故正确; B.我国对食盐摄入量的推荐标准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故正确; C.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是年龄越大,人均每日摄入食盐越少,故错误; D.在图示的每个年龄段中,农村居民的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都比城市居民多,故正确; 故选:C; 低钠盐既保证了调味需求,还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原因是加入KCl代替部分氯化钠,KCl有咸味;且可达到减钠增钾的效果。 依据表,你建议外卖小哥在炎热的夏天汗液流失会带走大量钠离子,选用的盐是深井岩盐; 故答案为:(1)食盐;(2)4;(3)C;(4)加入KCl代替部分氯化钠,KCl有咸味;且可达到减钠增钾的效果;(5)深井岩盐。 四、生产实际分析 【答案】 24 TiCl4+2Mg2MgCl2+Ti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计算;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设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x,则: TiO2+2Cl2+2C TiCl4+2CO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80 24 80t x 8024=80tx x=24t 故填:24; 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故填:TiCl4+2Mg2MgCl2+Ti。 【答案】 氢(或H) 2Al+3H2SO4=Al2(SO4)3+3H2↑ 除尘器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 (1)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解答】 在反应①中,硫、氧、氢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反应②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而氧元素由−1价变成−2价,硫元素由+4价变成+6价;故填:氢(或H); 铝和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故填:2Al+3H2SO4=Al2(SO4)3 +3H2↑; 上述流程中,烟气经过脱硫塔和除尘器的处理,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故填:除尘器。 五、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答案】 2H2O2MnO22H2O+O2↑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CaCO3+2HCl=CaCl2+CO2↑+H2O,紫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制取装置 【解析】 A、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木炭的燃烧; B、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答案为: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B(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答案】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 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 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故填: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答案】 导热性良好 A,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以及图示实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实验中利用了铜的导热性良好;故填:导热性良好; 实验中,a处的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b处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c处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对比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或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都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AB。 【答案】 碱 不消失 Ca(OH)2+2HCl=CaCl2+2H2O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解析】 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微溶于水,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解答】 Ca(OH)2属于碱。 故填:碱。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观察到试管a中有固体剩余,加热后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固体不消失。 故填:不消失。 观察到试管b中固体消失、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2HCl=CaCl2 +2H2O。 故填:Ca(OH)2 +2HCl=CaCl2 +2H2O。 【答案】 NaHCO3+HCl=NaCl+H2O+CO2↑ 相同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碳酸氢钠大于碳酸钠,气球体积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两种碳酸盐和同样的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速率比碳酸钠要快分析。 【解答】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 +HCl=NaCl+H2O+CO2↑; 相同条件下,两种碳酸盐和同样的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速率比碳酸钠要快。通过图象分析,你的理由是相同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碳酸氢钠大于碳酸钠;除图象证据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气球体积、产生气泡多少的差异得出结论。 六、科学探究 【答案】 CuO+2HCl=CuCl2+H2O 探究温度是否是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之一 溶液浓度 烧杯 蓝绿色 A,B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解析】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滴管、玻璃棒和烧杯;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故填:CuO+2HCl=CuCl2+H2O。 实验1中,④⑤⑥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是否是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之一。 故填:探究温度是否是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之一。 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温度相同,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溶液浓度。 故填:溶液浓度。 实验2中,步骤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滴管、玻璃棒和烧杯。 故填:烧杯。 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溶质质量分数=20g20g+80g×100%=20%,对比实验2中信息可知,则此溶液的颜色为蓝绿色。 故填:蓝绿色。 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C,能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能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 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能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 故选:AB。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