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A卷(浙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A卷(浙江)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A卷(浙江)‎ 一、积累(20分)‎ ‎(一)‎ 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名人事例】‎ 霍金21岁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久便被禁(gù)□在轮椅上,有医生预言他顶多只能活两年。霍金却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毅力,在他的轮椅上开启了人类认知宇宙的大门。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2018年3月14日,巨星陨( )落。霍金的一生,(quán)□诠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即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他曾经说过:“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只低头看脚下。A生活如何艰难,B请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人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禁(gù)□ 陨( )落 (quán)□释 ‎【答案】锢 yǔn 诠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锢”是“钅”,“陨”是三声,“诠”字是“ 讠”。‎ ‎2.在文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分)‎ A._________ B._________ ‎ ‎【答案】无论 都 ‎【解析】联系语境可知上下句是条件关系,并且不管什么条件结果都一样,所以A、B处应填“无论、都”。‎ ‎【材料探究】‎ 材料一:2018 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的依赖进口!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9月21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称,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已有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世卫组织对中国的新冠疫苗很感兴趣,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透露,目前,在国外高风险地区工作、已紧急接种了国产新冠疫苗的受种者,迄今今无人发生感染。‎ ‎3.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的结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家(人)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领先世界。‎ ‎【解析】阅读两则材料,材料一表述“芯片”引发的国人深思,指出“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材料二表述中国在新冠疫苗研究上领先世界。两则材料从正反两面,道出了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拟写对联】‎ ‎4.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息。请你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2分)‎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答案】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解析】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按照材料内容分析,上联主题应该是“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传递能量】‎ ‎5.俗语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要有志向、有梦想,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可小王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不可能当英雄;小李同学认为爱祖国离我们太遥远了;小张同学认为上九年级了,学业繁重,不厌学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爱学习?①听了这些负能量的话,你心潮澎湃,决定拿出自己的正能量回应他们、感召他们,你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即表明国家事与我们学生也息息相关,表达立足眼前、努力学习、奉献祖国的决心与愿望。‎ ‎【解析】可针对几位同学的负面言论,以有说服力的语句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要求语言通顺,具有正能量。如针对小王同学的说法,可从现在就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增长知识和才干,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就能挺身而出,做出英雄的事业等角度来回应;针对小李同学的说法,可从爱祖国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的,做好自己,传播正能量就是爱国等角度来回应;针对小张同学的说法,可从转变态度,爱上学习,就不会感觉学习的枯燥和厌倦来回应。‎ ‎(二)‎ ‎6.诗文默写。(7分)‎ 诗文名篇中,常不乏写景的佳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概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   ①   ,   ②  ,  ③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   ④   ,   ⑤   , ⑥ , ⑦ ,山间之四时也。‎ ‎【答案】①北国风光 ②千里冰封 ③万里雪飘 ④野芳发而幽香 ⑤佳木秀而繁阴 ⑥风霜高洁 ⑦水落而石出者 ‎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封”“幽”“阴”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阅读(54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艾青诗选》中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C.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答案】C ‎【解析】“一个农民的儿子”错误。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ABD正确。故选C。‎ ‎8.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具有多样性。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写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请举出一个既能体现林冲“狠”又能体现其“忍”的故事情节。(4分)‎ ‎【答案】示例一:妻子遭到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虽然怒火中烧,还是强忍了下来;鲁智深前来帮忙,要替林冲教训高俅,谁知林冲为了自己的前途,弃结发妻子的清白而不顾,可见其心狠。‎ 示例二: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害林冲,甚至数次侮辱林冲的尊严,他都忍了下来;林冲遭到高衙内和陆谦的陷害,误入白虎堂而获了罪,高衙内的同伙董霸、薛超意图将林冲杀害。鲁智深不惜得罪官府,舍身搭救林冲,而林冲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却说卖就卖,可见其手段狠。‎ ‎【解析】‎ 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根据《水浒传》中与林冲有关的事件分析即可。 ‎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9—12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9.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案】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段内容时,要仔细分析每段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阅读选文,此题集中在 ④至⑧段进行概括即可。通读文本,父亲的绝活有: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1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 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文段的作用一般有:①内容上:写出了什么,具有衬托或象征什么意义,揭示或表达了什么主旨或情感;②结构安排方面:线索、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阅读此题可知:从内容上看,这段主要写父亲从师学艺的经历,表现父亲学习的认真与艰辛。再因为如此,所以后来父亲在从业过程中练就了四大绝活,由此也可看出这段内容在结构上就是后面内容的前提与总起。同时又紧承上段对父亲一生的总体介绍,所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答案】示例: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确定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其答题格式为:描写方法+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xx。本题示例:运用动作描写,“捏”“置于”“拉”“压住”“拈起”“轻轻一弹”等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工作的娴熟与精确,表现了父亲的剪裁技术高超,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职业的热爱。‎ ‎12.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案】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解读能力。先要掌握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再分析原来标题的好处,表明观点,阐明理由。结合原文分析,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不可以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因为:“一针一线皆关情”这一题目有着多层含义,表层含义是父亲一针一线用心为大家缝制衣服,深层含义是父亲对职业的敬重与热爱。同时,也更有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这一题目更生动和耐人寻味。而“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没有多层含义,比较普通。所以不可以换。‎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5题。‎ 材料一: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一氧化碳能削弱红细胞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一个每天吸 15到20支烟的人,其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患食道癌致死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概率要大2倍;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也要大2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 材料二:我国烟民约占世界三分之一 ‎ ‎ ‎ 材料三:中国政府重视控烟履约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 8个部门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卫生部门按照履约职责,以创建全国无烟医疗卫生系统为突破口,取得了积极进展。具体如下: ‎ 一是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卫生系统发挥控烟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积极推动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建设无烟环境;三是加大控烟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全国戒烟大赛、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四是制定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开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试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 ‎ 材料四: 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13.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吸烟的人死于癌症的概率远远大于不吸烟的人,而且吸烟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 B.吸烟有害健康,害人害己,我们要积极参与控烟活动,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 ‎ C.控烟宣传,创建无烟家庭、无烟校园、无烟生活环境,人人有责。 ‎ D.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无烟纪念日都是每年的4月7日。‎ ‎【答案】D(3分)‎ ‎【解析】D.有误,原文是“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无烟纪念日都是每年的4月7日”说法错误。故选D。 ‎ ‎14.烟草的烟雾中含有哪些危害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3分) ‎ ‎【答案】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3分)‎ ‎【解析】根据材料一“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提炼作答。‎ ‎1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中国政府的控烟履约工作取得的进展。(4分)‎ ‎【答案】①在全国开创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推动卫生系统发挥控烟示范带头作用;②推动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建设无烟环境;③加大控烟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大型控烟宣传活动,宣传吸烟的危害;④制定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开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试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4分)‎ ‎【解析】结合材料三“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卫生系统发挥控烟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建设无烟环境”“加大控烟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全国戒烟大赛、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制定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开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试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等句子,概括作答即可。 ‎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菱 溪 石 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溪旁人见其可怪 怪:怪异 B.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称:适合 C.况欲长有此石乎 长:长久 D.亭负城而近 负:背着 ‎【答案】D(3分)‎ ‎【解析】D.有误,负,靠近。故选D。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乃能知爱赏奇异 吾常终日而思矣 B.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C.石即刘氏之物也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D.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C(3分)‎ ‎【解析】A.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B.代词“其中的”/祈使语气词“还是”;C.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D.介词“根据”/介词“凭借”。故选C。 ‎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 ‎(2)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答案】(1)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 ‎(2)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每句2分,共4分)‎ ‎【解析】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感、人物、废兴、弃。句意为: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2)句中重点词:幽远、耳目,句意为: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 ‎ ‎19.刘金和欧阳修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有何不同?本文体现的思想与《醉翁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答案】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欧阳修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年过节玩赏的需求。本文与《醉翁亭记》都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意对即可)(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欧阳修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年过节玩赏的需求。本文与《醉翁亭记》都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2分)‎ ‎【答案】白居易;凄凉。(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要求学生对著名诗人的“字”必须记住,白居易,字乐天,李白,字太白等。根据乙诗的意境,可以用甲诗中的:“凄凉”二字概括。‎ ‎(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4分)‎ ‎【答案】刘禹锡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元稹则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4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可以得知刘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而元稹则用了一系列的悲惨情景,感到前途凄凉,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 三、写作(46分)‎ ‎21.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可2020年2月24日,北京等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为此,小文爸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外婆对此颇有微词,觉得一辈子都是一个盘子里夹菜,分餐是“小题大做”,用公筷也比较麻烦。‎ 请以小文的身份,劝说一下外婆。要求:规劝的理由充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120字左右。(6分)‎ ‎【答案】亲爱的外婆,您如此平易亲近,希望咱们一家子亲近融洽,也不嫌弃我们一个盘子夹菜不够卫生,这份爱真的很温暖。不过,很多传播性疾病就是通过“同盘而食”传播的,新冠病毒也有这样传播的案例;卫生部门公开提倡公筷公勺和分餐进食的饮食方式,这其中一定有他的科学道理;您是我们的长辈,如果您带头响应倡议,其他人才会积极改善用餐习惯。我知道,大半辈子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但是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问题,我知道您一定会理解并带领大家响应这一倡议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注意要有称呼,语气委婉。这里针对外对分餐有微词这一行为进行劝说即可。‎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以“多一点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立意指津】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多一点______________”,提示语中已经给出了中心内容,可以是多一点兴趣,可以是多一点欣赏,可以是多一点执着,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提供了选材的方向: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确定中心之后,就要进行选材,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事、物、景、情,这样能抒发真情实感,最容易打动人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