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许?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1)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①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3)赫鲁晓夫改革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改革 ①经济上:“新政策”。 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2)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在1985年4月23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与以往的计划相似,目标仍很宏伟,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 设问: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提示:坚持计划经济,坚信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加大对居民消费品工业的投资力度,没有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日用消费品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 材料展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起了推动作用。 设问1:结合教材和材料,从多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提示:历史原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影响: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设问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归纳总结:(1)剧变的原因。(2)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的过程。 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1年,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加盟共和国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提示: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归纳总结:(1)苏联解体: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2)解体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苏联共产党自身的原因;经济方面的错误;民族方面的因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等。 【图解演变】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 三、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苏联改革与解体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感觉来说比较遥远,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这样的情绪体验和讲解不会引发学生更深、更积极的思考。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老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是因为什么?通过启发讨论, 学生比较容易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更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各科最新备课资料陆续推送中 快快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们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