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9-2020 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 分)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 B.液态空气制氧气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D.石蜡熔化 2.(3 分)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 A.挥发性 B.不稳定性 C.可燃性 D.腐蚀性 3.(3 分)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0 对应的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B.10:00 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 C.9:00 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F+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 4.(3 分)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〇”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 7 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表示 CO 与 O2 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3 分)在元素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 25 B.n=13 C.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g D.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6.(3 分)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H ② Fe2+ ③ Ne ④ CO2 ⑤ Fe3+ ⑥ 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①④⑥B.能表示物质化学式的是 ③④⑥C. ②⑤ 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 ④ 中的数字“2”表示 2 个氧原子 7.(3 分)工厂储运白磷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8.(3 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4K2FeO4 aR+4K2O+3O2↑,则 a、R 分别是( ) A.4 FeO B.2 Fe2O3 C.3 Fe2O3 D.1 Fe3O4 9.(3 分)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图, ① 与 ② 是并列关系, ③ 包含在 ② 中。若 ② 是纯净物, 则 ③ 不可能是( ) A.水 B.黄铜 C.碳酸钠 D.汞 10.(3 分)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且结论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可以增加产生氧气的总量 B.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11.(3 分)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 可能是单质 B.Y 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 12.(3 分)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 性 D. 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3.(3 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u Fe 粉 用磁铁吸引 C CaO CaCO3 高温 D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14.(3 分)取一定量的 Mg 放入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中只有 Ag 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固体中有 Cu 和 Ag 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AgNO3 D.固体中可能有 Cu,滤液中一定有 Mg(NO3)2 15.(3 分)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 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a 为纯净的氯酸钾,b 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 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15 分) 16.(4 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 ②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 ; ③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④ 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 17.(5 分)合理利用化学知识,生活更科学、更美好。 ① 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说明它具有 性。 ② 炒菜时若锅中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③ 在燃烧的煤炉中洒少量水,火不但不灭,反而燃烧更旺,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气和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6 分)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 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 字母代号); (3)t2℃时,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 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 该溶质. (4)若 A 中含有少量 B,应用 法提纯. (5)图中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 19.(11 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 b 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 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 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 CO2 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 (4)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试是 ,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 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 (填序号)。 20.(9 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 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O2;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 O2 和 Cl2 的混合 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 I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 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成立 方案 II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 ,淀粉碘 化钾试纸为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 同学:方案 I 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处是 。 ②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① 溶解、 ② 、 ③ 洗涤干燥。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1.(10 分)下列是初中部分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已知,固体 J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C、 D、G、H、J 属于氧化物。请做出合理推断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出固体 F 的化学式 ,属于纯净物中的 类别。 (2)固体 C 在反应 ② 中的作用是 。 (3)反应 ③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写出反应 ⑤ 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 ⑦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体现了 G 具有 。 (5)反应 ① 和反应 ② 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B,你认为较好的方法是哪个反应并写 出理由: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2.(10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 5.7g 钢样品,投入装有 10.0g 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 10.0g)中。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 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 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 CO2 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 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 2019-2020 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 分)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 B.液态空气制氧气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D.石蜡熔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 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 分)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 A.挥发性 B.不稳定性 C.可燃性 D.腐蚀性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挥发性只是状态的改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 A 正确; B、不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否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 B 错; C、可燃性是通过是否能够燃烧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 C 错; D、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 D 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 理变化、化学变化分析比较简单。 3.(3 分)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0 对应的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B.10:00 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 C.9:00 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F+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 【分析】A.根据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对应元素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对应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情况来分析; D.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 A.2:00 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错误; B.10:00 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形成化合物,故错误; C.9:00 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 而形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离子符号为 F﹣,故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相等。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题目信息的应用能 力。 4.(3 分)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〇”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 7 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表示 CO 与 O2 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 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种 类等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 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共有 3 种物质,故 A 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故 B 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图不可示意 CO 与 O2 的反应,故 C 说法错误;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 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5.(3 分)在元素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 25 B.n=13 C.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g D.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 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25,该元素的原子序 数为 25,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25﹣2﹣8﹣2=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54.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锰元素的原子结构,核外有 4 层电子,则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 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3 分)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H ② Fe2+ ③ Ne ④ CO2 ⑤ Fe3+ ⑥ 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①④⑥B.能表示物质化学式的是 ③④⑥C. ②⑤ 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 ④ 中的数字“2”表示 2 个氧原子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 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根据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 ②⑤ 所带的电荷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 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④ , ① 表示 1 个氢原子, ⑥ 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表示物质化学式的是 ③④⑥ ,分别表示氖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 确。 C、 ②⑤ 所带的电荷数不同,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 中的“2”表 示 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 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 7.(3 分)工厂储运白磷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燃,在化学与生活中能够小心使用考虑本题。 【解答】解:A.警示标记是腐蚀品的标志,故 A 错; B.白磷是固体,不是气体,故 B 错误; C.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燃,故 C 正确; D.白磷不是爆炸品,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白磷的性质及警示标记,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白磷具有可燃性及相应 的警示标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 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4K2FeO4 aR+4K2O+3O2↑,则 a、R 分别是( ) A.4 FeO B.2 Fe2O3 C.3 Fe2O3 D.1 Fe3O4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推断 a、R.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K2FeO4 aR+4K2O+3O2↑,反应物中钾、 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8、0、 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aR 中含有 4 个铁原子和 6 个氧原子,则观察 选项:a、R 分别是 2、Fe2O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 正确解题的关键. 9.(3 分)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图, ① 与 ② 是并列关系, ③ 包含在 ② 中。若 ② 是纯净物, 则 ③ 不可能是( ) A.水 B.黄铜 C.碳酸钠 D.汞 【分析】根据 ② 是纯净物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所以 ③ 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解答】解:A、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因为 ③ 可以是化合物,故 A 不符合题意; B、黄铜中含有铜和锌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因为 ③ 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不可能是混 合物,故 B 符合题意; C、碳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因为 ③ 可以是化合物,故 C 不符合题意; D、汞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汞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因为 ③ 可以是 单质,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所以 ③ 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 10.(3 分)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且结论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可以增加产生氧气的总量 B.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 【解答】解:A、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 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 A 不符合 题意; B、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元素,所以根本不存在 对照实验,故 B 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 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 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 C 不符合题意; 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 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 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11.(3 分)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 可能是单质 B.Y 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 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 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 Z 反应后的质量,然后分析选项作出 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X 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了:10g﹣3.2g=6.8g; W 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 3.2g。由于 Y 的质量不变,6.8g>3.2g,由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Z 是生成物,生成了 6.8g﹣3.2g=3.6g。反应后 Z 的质量为 90g+3.6g=93.6g。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以上分析可知: A、W 是由 X 分解的产物,可能是单质。故 A 正确; B、由于 Y 的值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 B 正确;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 C 正确; D、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 93.6g。故 D 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 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12.(3 分)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 性 D. 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分析】A、根据两种物质相互刻划时,痕迹明显的物质硬度较小进行解答; B、根据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的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故 A 合理;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故 B 合理; C、该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故 C 不合理; D、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 D 合理;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 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3 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u Fe 粉 用磁铁吸引 C CaO CaCO3 高温 D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 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 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错误。 B、Fe 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 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Zn 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 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3 分)取一定量的 Mg 放入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中只有 Ag 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固体中有 Cu 和 Ag 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AgNO3 D.固体中可能有 Cu,滤液中一定有 Mg(NO3)2 【分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镁粉加入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 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铜反应。 【解答】解:A、固体中只有 Ag 时,说明镁只和硝酸银反应,没有和硝酸铜反应,滤液 中含有硫酸铜,一定呈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中有 Cu 和 Ag 时,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硫酸铜,滤液可能呈蓝色,故选项说法 错误; C、镁优先与硝酸银反应,所以固体中一定有 Ag,如果硝酸银过量,镁完全反应,滤液 中可能有 Ag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铜反应,所以固体中可能有 Cu,镁和硝酸银、硝酸铜 反应都会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中一定有 Mg(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 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 15.(3 分)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 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a 为纯净的氯酸钾,b 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 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容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比只加热氯酸钾,增 加了产生氧气的质量;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可以加快反应的 速率。催化剂加快了反应的速度,但不管是什么情况这两种反应都不会开始加热就会生 成氧气。 【解答】解:但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 钾的分解速率,但由于两份固体质量相等,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完全分解,氯 酸钾生成的氧气多,因此 b 生成的氧气总量较少;氯酸钾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 出氧气,因而 a 反应用的时间比 b 长,但产生氧气的质量比 b 多;即只加热纯净的氯酸 钾产生氧气的特点是开始反应产生氧气需要的时间长但反应结束产生的氧气多,但不管 是什么情况这两种反应都不会开始加热就会生成氧气,因此 D 图象符合此变化过程。 故选:D。 【点评】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可以使氯酸钾在 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因而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 酸钾起了催化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15 分) 16.(4 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Na+ ; ②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 H2O ; ③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④ 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H2 2 。 【分析】 ①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②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③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④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 ① 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②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 ③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④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1 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 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可表示为 H2 2。 故答案为: ① Na+; ② H2O; ③ CH4; ④ H2 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 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5 分)合理利用化学知识,生活更科学、更美好。 ① 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 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活性炭可以去除 冰箱中的异味,说明它具有 吸附 性。 ② 炒菜时若锅中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盖锅盖 (写出一种即可)。 ③ 在燃烧的煤炉中洒少量水,火不但不灭,反而燃烧更旺,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 与 水 蒸 气 反 应 生 成 气 和 一 种 有 毒 气 体 ,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C+H2O H2+CO 。 【分析】 ①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 ② 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虑; ③ 根据化学方程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 ① 八月桂花飘香,因为微粒是不停运动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说明它具有吸附性。 ② 炒菜时若锅中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盖锅盖(放入冷菜等)。 ③ 在燃烧的煤炉中洒少量水,火不但不灭,反而燃烧更旺。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 与 水 蒸 气 反 应 生 成 氢 气 和 一 种 有 毒 气 体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C+H2O H2+CO; 故答案为: ① 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吸附; ② 盖锅盖;’ ③ C+H2O H2+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方程 式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的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8.(6 分)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 ℃时 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填字 母代号); (3)t2℃时,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 (填 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30 g 该溶质. (4)若 A 中含有少量 B,应用 降温结晶 法提纯. (5)图中 C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 物质的溶解性, ②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 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 t1℃时 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升温到 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3)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B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 加入 30g 该溶质; (4)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 A 中含有少量 B,应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中 C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 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故答案为:(1)t1; (2)C; (3)A,30; (4)降温结晶; (5)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 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 19.(11 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 b 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 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AF 或 AH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 CO2 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 E (填序号),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4)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试是 CaC2+2H2O=Ca(OH)2+C2H2↑ ,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 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 C 或 D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 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 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4)根据电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实验室制取乙炔时,要严格控制加水速度, 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 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 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 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AF 或 AH,试管口需要放一团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 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AF 或 AH;试管 口没有塞棉花团;:2KMnO4 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溶于水,所以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故填:E;CaCO3+2HCl═CaCl2+H2O+CO2↑; (4)电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实验室制取乙炔时,要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所以 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C 或 D,故填:CaC2+2H2O=Ca(OH)2+C2H2 ↑;C 或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 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0.(9 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 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O2;猜想二:该气体为 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 O2 和 Cl2 的混合 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 I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 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一 成立 方案 II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 复燃 ,淀粉 碘化钾试纸为 蓝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 同学:方案 I 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处是 利用排水法收集 。 ②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① 溶解、 ② 过滤 、 ③ 洗涤干燥。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有刺激性气味,能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 碘能使淀粉变蓝色;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故填:2KClO3 2KCl+3O2↑。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 O2; 猜想二:该气体为 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 O2 和 Cl2 的混合物。 故填:Cl2。 【实验探究】 方案 I: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 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气体是氧气, 猜想一正确; 方案 II: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 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和氯气, 猜想三正确。 故填:一;复燃;蓝。 【反思评价】 ① 不合理处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利用排水法 收集时,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其它物质。 故填:利用排水法收集。 ② 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故填: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① 溶解、 ② 过滤、 ③ 洗涤干燥。 故填:过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1.(10 分)下列是初中部分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已知,固体 J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C、 D、G、H、J 属于氧化物。请做出合理推断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出固体 F 的化学式 Fe ,属于纯净物中的 单质 类别。 (2)固体 C 在反应 ② 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 3 ) 反 应 ③ 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是 化 合 反 应 , 写 出 反 应 ⑤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CO2+C 2CO; 。 (4)写出反应 ⑦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CO+Fe3O4 3Fe+4CO2 ,该反应体现了 G 具有 还原性 。 (5)反应 ① 和反应 ② 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B,你认为较好的方法是哪个反应并写 出理由: 反应 ② ,不用加热,操作简单 。 【分析】根据下列是初中部分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固体 F 是银白色的金属,C、D、G、 H、J 属于氧化物,暗紫色粉末 A 加热会生成无色气体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 A 是高锰酸钾,B 是氧气,F 和氧气点燃生成黑色固体 J, 所以 F 是铁,J 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锰酸钾溶于水,所以 C 是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D 是过氧化氢溶液,氧气和 碳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G 是一氧化碳,H 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下列是初中部分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固体 F 是银白色的金属,C、D、 G、H、J 属于氧化物,暗紫色粉末 A 加热会生成无色气体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 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 A 是高锰酸钾,B 是氧气,F 和氧气点燃生成黑色 固体 J,所以 F 是铁,J 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锰酸钾溶于水,所以 C 是二 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D 是过氧化氢溶液, 氧气和碳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所以 G 是一氧化碳,H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固体 F 的化学式是 Fe, 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类别; (2)黑色固体 C 在反应 ② 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 ③ 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反应 ⑤ 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4)反应 ⑦ 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4CO+Fe3O4 3Fe+4CO2,该反应体现了气体 G 具有还原性; (5)反应 ① 和反应 ② 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无色气体 B,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较好的方法 是 ② ,理由是:不用加热,操作简单。 故答案为:(1)Fe,单质; (2)催化作用; (3)化合反应;CO2+C 2CO; (4)4CO+Fe3O4 3Fe+4CO2,还原性; (5) ② ;不用加热,操作简单。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 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2.(10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 5.7g 钢样品,投入装有 10.0g 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 10.0g)中。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0.2g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 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 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高碳钢 。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 CO2 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 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钢中含碳量少,碳 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 【分析】(1)表中数据表明,第三次称得质量和第四次称得质量相等,说明在第三次称 重时已完全反应,此时所称得质量为 25.5g,与反应前的总质量=5.7g+10g+10g=25.7g 相比,少了 0.2g;由于反应中只放出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生铁为铁和碳 的混合物,其中碳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氢气质量为铁与盐酸反应所产生,根据铁与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氢气的质量可求出铁的质量,从而求出铁的含量。 (2)根据“(1)中的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计算出这种钢样品中含碳量,对照已知条 件就可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钢 (3)根据碳和铁都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质量的大小来判断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氢气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 5.7g+10g+10g﹣25.5g=0.2g; 设 5.7g 钢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解得,x=5.6g 则这种钢样品铁的含量为: ×100%≈98.2%; 答: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 98.2%; (2)这种钢样品中含碳量为:1﹣98.2%=1.8%,0.6%<1.8%<2%,故这种钢属于高碳 钢; 故答案是:高碳钢 (3)钢样灼烧时,钢样中的铁与氧气化合成铁的氧化物而使固体质量增大,碳与氧气化 合成二氧化碳而使固体质量减小,由于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故答案为: (1)0.2g (2)高碳钢 (3)钢中含碳量少,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 【点评】本题是表格型的数据处理题,解题关键是通过四次称重的质量变化特点,判断 出放入稀盐酸中的生铁样品完成反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氢气质量查看更多